问题

R^2 与 C 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有数学家认为复数用 a+bi 表示不好?

回答
R² 与 C:同一片天空下的不同视角

在我们探索 R² 与 C 的区别之前,不妨先来感受一下它们各自的独特魅力。

R²:一个平面上的舞步

想象一下,我们站在一张巨大的画纸上,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网格。我们手中的一支笔,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我们称之为 x 轴)和垂直方向(我们称之为 y 轴)自由移动。我们每一次落笔,都是在确定一个精确的位置——一个由两个数值定义的点。例如,我们可以说:“我在 x 轴方向前进 3 个单位,然后沿着 y 轴方向上升 2 个单位。” 这个点,就是由 (3, 2) 这个有序对来精确描述的。

这就是 R² 的世界。它是一个二维的实数空间,我们用一对实数 (x, y) 来表示空间中的任何一个点。这里的“R”代表实数集,而平方(²)则表明我们使用了两个实数组合来定义一个元素。在 R² 中,我们有清晰的距离概念(勾股定理),有直观的几何形状(直线、圆、三角形),一切都像是我们熟悉的三维世界在二维上的投影,充满了逻辑和美感。我们可以在这个平面上画画、测量、计算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C:一条更广阔的河流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 C。它代表了复数集。复数,初看起来有些神秘,它引入了一个我们之前未曾遇到的新成员——虚数单位 i。虚数单位 i 的定义非常简洁却又具有颠覆性:i² = 1。

从表示法上,复数通常写成 a + bi 的形式,其中 a 和 b 都是实数。这里的 'a' 被称为复数的实部,而 'b' 则被称为复数的虚部。这个 a + bi 的形式,似乎是在实数 'a'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由 'b' 和 'i' 组成的“虚幻”部分。

如果我们尝试将复数 C 和 R² 对比,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将复数 a + bi 理解为 R² 中的一个点 (a, b)。这样一来,复数的加法 (a + bi) + (c + di) = (a+c) + (b+d)i 就对应于 R² 中点的向量加法 (a, b) + (c, d) = (a+c, b+d)。乘法也遵循特定的规则:(a + bi)(c + di) = (ac bd) + (ad + bc)i。

然而,复数 C 的世界,比 R² 更加丰富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它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代数结构和更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一些数学家认为复数用 a+bi 表示不好?

尽管 a+bi 的表示法非常直观且易于理解,但对于一些数学家来说,它可能显得有些“不够纯粹”或“不够本质”。他们更倾向于从更抽象、更结构化的角度去理解复数,认为 a+bi 的形式可能隐藏了一些更根本的数学特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虚幻”标签的误导性: “虚数”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不存在”或“不真实”的意味。然而,在数学和科学的实际应用中,复数和虚数单位 i 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完美地描述许多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例如交流电的分析、信号处理、量子力学等等。a+bi 的表示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虚幻”的印象,而没有直接揭示其内在的“真实”作用和结构。

2. 结构化的缺失: a+bi 是一种“代数形式”,它强调了实部和虚部的分离。然而,复数集合 C 本身是一个更复杂的数学结构。它不仅是一个向量空间(可以进行加法),更是一个域(可以进行乘法和除法),并且它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数性质——代数闭合性,即任何次数的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总是有根的。a+bi 的表示法并没有直接突出这些结构化的性质。

3. 对几何意义的限制: 虽然我们可以将 a+bi 映射到 R² 的点 (a, b),并通过这种映射来理解复数的加法和一些几何意义(例如复数的模是到原点的距离,辐角是与正实轴的夹角),但这种映射并非完全等价于 C 的全部。例如,复数的乘法,在 R² 的角度下,涉及到旋转和伸缩的组合,这种几何解释虽然存在,但不如代数表示那么直接。更高级的复数理论,例如复分析,会涉及到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如共形映射,a+bi 的表示可能不足以完全捕捉这些精妙之处。

4. 更抽象和统一的视角: 一些数学家追求更普遍、更抽象的数学框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 C 看作是实数域 R 的一个扩张,或者更一般地,看作是某种代数结构的实现。例如,复数 C 可以被看作是具有特定乘法规则的二维向量空间,或者通过张量积等方式从实数构建出来。从这些更抽象的角度来看,a+bi 的形式更像是一种“具体实现”,而不是其最本质的定义。

5. 历史和哲学上的偏好: 早期数学家对虚数和复数的接受并非一帆风顺。对“虚幻”的抵触情绪也曾存在。对于一些追求数学严谨性和“实体感”的数学家来说,a+bi 的表示法可能仍然带有一些历史遗留的“不确定性”或“不直接性”。

总结一下,一些数学家认为 a+bi 表示法“不好”的原因,更多是出于追求数学的抽象性、结构化和普遍性。 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更本质的方式来理解复数,一种能够直接揭示其代数结构、几何意义以及在更广泛数学理论中扮演角色的方法。这种偏好并非否定 a+bi 表示法的实用性或直观性,而是在探索数学更深层次的本质。

例如,从线性代数的角度,C 可以看作是实数域 R 上的一个二维向量空间,其基底可以是 1 和 i。在这种视角下,复数 a + bi 可以被看作是向量 [a, b],而复数的乘法则可以表示为一种特殊的矩阵乘法:

$egin{pmatrix} a & b \ b & a end{pmatrix} 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egin{pmatrix} ax by \ bx + ay end{pmatrix}$

这里,复数 c + di 对应的矩阵是 $egin{pmatrix} c & d \ d & c end{pmatrix}$。两个复数相乘,就对应着两个矩阵的乘法。这种表示法直接揭示了复数乘法的线性代数结构。

从代数理论的角度,复数域 C 是实数域 R 的一个一次扩张,即 C = R[x] / (x² + 1)。这里的 x² + 1 是不可约多项式,通过将其视为零,我们便“创造”了虚数单位 i。这种观点更加强调了 C 作为代数结构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两种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

R²: 关注的是点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距离和几何形状,它是一个直观的几何空间。
C: 关注的是复数作为一种代数结构,它包含了实数域的所有性质,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乘法运算的丰富性,例如能够解决所有一元高次方程。虽然我们可以用 R² 的点来表示复数,但 C 的内在结构和它所能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了 R² 所能直接描述的范畴。

a+bi 的表示法,更像是为我们打开了进入 C 世界的一扇门,它让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计算和理解。而那些认为它“不好”的数学家,则是在这扇门后面,想要建造一座更宏伟、更精密的数学殿堂,去探索 C 本质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就代数结构来说 是 的直和,它是一个环。但是 是一个数域,这个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如果 那么我们不能自然的写出它的逆。但是,如果 , 你可以自然的写出它的逆 . 这一点和实数一样,由此带来的另一个不同就是“微分”的定义不同。一个从 到 的函数和一个从 到 的函数上定义的「微分」可以有很大的区别。

作为一个一般的赋范空间,它的导数只能通过

的方式定义。你需要用到范数 才能让 有意义。但是在复数下,由于除法是天然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微分

这两种定义是不等价的,而且后者要明显强于前者(虽然上面两个式子出现各种0,但是它们表达的意义可能是不一样的)。 存在一个函数在前者顶一下可微,但是在后者定义下就不可微。后者这种「可微」函数是复分析的核心对象,也就是所谓的复解析函数。

至于为什么有些数学家觉得 表示不好,我估计他们更喜欢 的表示喽?也许他们只是喜欢coordinate free的方式。那么你得问他们了,我个人并不具有这种方面的偏好。

user avatar

作为「集合」, 和 之间可以建立「双射」;在这个意义下,两者没有区别

作为「实线性空间」, 和 同构(维数相同),维数为2;在这个意义下,两者没有区别

作为「实内积空间」, 和 同构(存在保持内积的线性双射),这里的 上的内积定义为 ;在这个意义下,两者没有区别

作为「度量空间」, 和 「等距同构」(存在保持距离的双射);在这个意义下,两者没有区别

作为「拓扑空间」, 和 「拓扑同构」(存在同胚映射);在这个意义下,两者没有区别


通常我们谈论 的时候考虑的是它的「域」的结构;而 通常指的是2维「实内积空间」(如果加上用「内积」定义的「角度」,也叫「欧几里得空间」)。在标准的欧几里得空间上是没有定义乘法的(不是没有(乘法)逆元,而是根本就没有「乘法」)。但是,在 这个集合上,我们可以定义「乘法」(使得每一个非零元素都有「乘法」逆元):

可以直接验证,集合 加上这个乘法以及加法 构成一个「域」。把 定义为 ,这个「域」就对应我们熟悉的复数域 。事实上,这是我们定义复数的一种方法。


函数的微分是局部的线性近似。复数域 上的复函数与 上的二元实函数的微分的区别可以从 和 上线性变换的区别看出来。任何一个(1维复线性空间上的)复线性变换 对应一个(2维实线性空间上的)实线性变换 ;反之不成立。考虑给定的复数 ,其中 为实数。那么复线性变换 对应的(2维实线性空间上的)实线性变换是

(复线性变换 在1维复线性空间标准正交基下的 的「复」矩阵是 。)

由于这个原因,函数 的「微分」与函数 的「(复)微分」非常不一样。例如,函数 对应的 上的线性变换 可微,但是 不是复可微(由Cauchy-Riemann方程可知)。


为什么有数学家认为复数用 a+bi 表示不好?

复数的定义方法有多种,你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脱离上下文谈论某个数学概念的某种表达形式的优劣没有意义。

例如,你可以定义 (以及相应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这种方式非常直接、具体。这种定义方式有一个「缺点」:在验证域公理的时候,某些计算会很繁琐。你试试证明由 定义的乘法的结合律看看?

但如果你用 这种定义,乘法结合律的证明就简单多了。另一方面,你如果想用Mathematica在复平面上画出集合 的样子,你会用 这种形式。


你加了「代数几何」的标签;我不懂「代数几何」,就写到这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² 与 C:同一片天空下的不同视角在我们探索 R² 与 C 的区别之前,不妨先来感受一下它们各自的独特魅力。R²:一个平面上的舞步想象一下,我们站在一张巨大的画纸上,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网格。我们手中的一支笔,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我们称之为 x 轴)和垂直方向(我们称之为 y 轴)自由移动。我们每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集合论和拓扑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想要证明R²上存在不可数集,并且该集合至少在一点附近局部不可数,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例子,并展示其性质。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不可数集 (Uncountable Set): 指的是基数(元素个数)大于自然数集合的无穷集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