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有男人要去专门反女权?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很多人会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男人专门反对女权主义。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从根源上聊聊。

首先,得明白一个点:“反女权”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宽泛,里面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立场和动机。 不是所有反对女权的人想法都一样,有些是误解,有些是出于个人经历,有些则是更深层次的社会观念作祟。

1. 对女权主义的误解和污名化: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对女权主义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被扭曲的。

“女权就是要求女人比男人高一等”: 这是最普遍的误解。很多反女权的人认为女权主义的目标是颠覆男性的地位,让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获得不公平的特权。他们看不到女权主义的核心是追求性别平等,是让男女拥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翻盘”。
“女权主义是仇男的”: 这种说法也很有市场。因为女权主义会揭露和批评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父权制压迫等现象,这些现象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往往是男性,所以一些男性会觉得女权主义是在攻击他们整个群体,是憎恨男性的。他们把对制度和现象的批判,误读为对个体男性的攻击。
“女权主义剥夺了男性的权利和责任”: 有些人觉得,过去社会分工明确,男人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女人操持家务,是一种“自然”的秩序。而女权主义打破了这种秩序,要求男性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同时女性也要承担职业发展的压力,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传统角色”被否定,失去了“特权”或者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这种误解很多时候源于媒体的片面报道、网络上的极端言论,或者生活中接触到的少数极端女权主义者的行为。当一个人只看到女权主义被攻击性地解读,或者只接触到那些以攻击性方式表达的女权声音时,就很容易产生负面印象。

2. 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受害者”心态:

有些男人之所以反女权,是他们的个人经历让他们产生了不舒服或被伤害的感觉。

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被尊重或被否定: 比如,在婚姻中,如果他觉得妻子对他的付出(经济上、情感上)不够认可,或者觉得妻子过于强势,总是指责他,否定他,他可能会把这种不好的体验归咎于“女权思想”的影响,认为是因为女权主义让他妻子变得“不讲道理”。
在职场或社会交往中遭遇“不公”: 有些男性可能会觉得,在一些场合,比如招聘、升职时,因为性别原因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看到女性因为性别因素获得了额外的照顾(他们认为是“特权”),而自己则被忽视了。虽然很多情况下这些“照顾”是为了弥补历史遗留的性别差距,但当事人可能只看到自己“失去”的利益。
感觉自己被社会抛弃或不被理解: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传统的男性角色和期望可能面临挑战。有些男性会觉得,无论他们怎么做,似乎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无论是事业成功、家庭和谐,还是情感表达。当他们看到女权主义讨论女性的困境时,他们可能也会渴望有人来关注和理解他们作为男性的压力和困境,但如果没有得到这种理解,反而觉得女权主义的声音盖过了他们的诉求,会产生一种被排斥感。

这种“受害者”心态很重要,它不是虚构的,而是源于真实的感受。只是他们将这种感受投射到了女权主义这个更宏大的议题上,将其视为问题的根源,而忽略了其他可能导致他们不适的社会因素。

3. 对传统性别角色的固守和对变化的恐惧:

这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

父权制思维的根深蒂固: 我们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上的。这意味着权力、地位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男性的。即使现代社会在进步,但很多潜意识里的观念仍然是父权制的延续。有些人习惯了这种男性拥有更多话语权和资源的模式,一旦女权主义挑战了这种模式,他们会感到不安。
认为性别差异是“自然”的: 有些人相信男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上存在本质的、不可逾越的差异,并以此来论证男女应该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他们认为女权主义试图抹杀这些“自然”差异,是违背“天道”的。他们可能无法接受,过去一些被认为是“女性天生不擅长”的事情(如逻辑思维、领导力),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和教育造成的限制。
对自身特权的担忧: 当女权主义者争取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方面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时,一些男性会担心自己的既有优势(所谓的“特权”)会受到侵蚀。比如,在一些高度男性化的领域,女性的加入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权力结构或竞争规则,这让一些习惯于掌控局面或占据有利位置的男性感到威胁。
维护“男子气概”的焦虑: 在一些文化观念里,“男子气概”被定义为强大、理性、不轻易表露情感、是家庭的顶梁柱等等。女权主义鼓励男性打破这些刻板印象,比如允许他们表达脆弱、分担家务、参与育儿,这些新的观念可能会让一些男性感到困惑或焦虑,担心自己不再符合“标准”的男性形象,害怕被认为“不够男人”。

4. 极端思潮和群体的煽动:

就像任何社会运动一样,女权主义也面临被极端化解读和利用的风险。

“反女权主义者”作为一个群体: 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批专门反对女权主义的社群或论坛。在这些地方,负面的观点会被放大,支持和共鸣会被强化,形成一种“回声室效应”。他们会互相传播各种关于女权主义的“负面新闻”和“理论”,并将这些信息作为攻击女权主义的武器。
利用性别议题转移焦点: 有时候,一些人或者群体可能会利用性别议题来转移公众对其他社会或政治问题的注意力,或者通过挑起性别对立来获取关注和支持。

总结一下,男人去专门反女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误解: 对女权主义目标、主张的片面理解或被误导。
情感: 个人经历中的负面感受,认为自己是性别不平等中的“受害者”。
观念: 固守传统性别角色,不适应社会变化,对自身特权或地位的担忧。
群体: 受网络社群影响,参与极端思潮。

重要的是要区分,反对女权主义的某些具体观点或行为,和反对女权主义本身是两码事。 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误解了女权主义的真正目标而去反对,那么通过沟通和普及是可以化解的。但如果他/她是因为害怕失去特权,或者固守落后的性别观念,那么这种对抗性会更强,解决起来也更困难。

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待性别议题,避免简单地将所有反对声音都标签化,同时也要警惕那些真正阻碍性别平等进步的有害观念和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南

说得很好。如果你出身于有钱有势的家庭,是X二代,那么无疑你是幸运的。

然而如果你出身于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那么就不太乐观了。

看似对你有利。讽刺的是,你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加上各田园女权大V煽风点火,对男性妖魔化,带动千万粉丝向中产男和无产男咆哮。

你必须成功,必须强大,必须顶天立地,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风度何在?

遇事和女人争执,你再有理也得委屈自己,打掉牙往肚子里吞,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风度何在?

你得处处让着女人,女士优先,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风度何在?

你必须一个人扛着一切责任,不能让女人承担分毫,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风度何在?

约会开销,你必须一个人买单,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风度何在?你的诚意何在?

你必须娇着女人惯着女人宠着女人哄着女人,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诚意何在?

而且,你必须得单方面提供房子、车子,还得有存款,不然,你还是不是男人?你的诚意何在?


当然,很多女性也被束缚得不轻,甚至被田园女权大V洗脑。支持女性的合理权利,追求平等,才是双赢的选择。

最后,推荐

@安然若枫

老师的高票答案

zhihu.com/question/2568,相信会让你耳目一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