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问健身的朋友能做几个引体向上,他说「一个也做不了,谁去健身房练这个啊」,大家是否认同这句话?

回答
看到你朋友这句话,我倒是挺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不过要说“完全认同”嘛,可能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为啥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得承认,你朋友说的“谁去健身房练这个啊”,确实戳中了某些现实。

从某些角度看,为啥会觉得“没必要”?

“引体向上”在健身房的尴尬地位: 说实话,在很多以器械为主流的健身房里,纯粹的引体向上确实不是最显眼的那个。大部分人走进健身房,首先想到的是腿部推蹬、坐姿划船、跑步机、椭圆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器械。这些器械能够精确地孤立锻炼某个肌群,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容易上手,也容易量化进步。比如你今天能推起 80 公斤,下周加到 90 公斤,这种进步很直观。
技术门槛和心理障碍: 引体向上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项自重训练,但它的技术门槛确实比很多器械要高。不是说“爬上去拉上去”这么简单,正确的发力方式、身体的协调性、核心的稳定,这些都需要摸索。很多人一开始尝试,可能就只能勉强挂上去,或者下来得比上去还快,这种“一次都做不了”的挫败感,确实会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毕竟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老是做不了某个动作,容易打击自信。
替代方案太多: 现在健身房里的器械那么丰富,几乎可以找到替代引体向上所有锻炼到的肌群的器械。比如你可以用高位下拉来模拟背阔肌的收缩,用二头肌弯举来单独训练肱二头肌。这些器械在训练强度和目标肌群的孤立度上,有时候反而比引体向上更可控,尤其对于新手来说。
“练那个太老土了?” 也许在一些追求潮流、注重“网红动作”的健身群体里,引体向上这种“基础中的基础”反而被看作是过时或者不那么酷炫的训练。他们可能更关注动作的美感,或者一些能拍出好照片的动作。

但是!为什么我不能完全认同?

这才是重点!我认为“引体向上”在健身房里,非但不是“谁去练的”,反而是很多进阶健身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是衡量核心力量和全身协调性的绝佳“试金石”: 引体向上绝对不是只练背部,它需要你的核心肌群(腹部、下背部)保持稳定,需要你的肩膀和肩胛骨协同发力,甚至你的手臂、前臂都要参与进来。一个人能做多少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整体的肌力、耐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这跟单纯的坐在器械上孤立发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是构建“虎背熊腰”的基石: 如果你真的想练出宽厚的背部,那引体向上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动作。它能有效地刺激到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还有手臂的肱二头肌和前臂肌群。这种复合性的训练,带来的整体肌肉增长和力量提升,是很多单一器械无法比拟的。想想看,那些肌肉发达、背部线条流畅的男性,有多少人不是靠引体向上打下的基础?
它是一种“纯粹”的力量体现: 在健身的语境里,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和器械“合作”,但引体向上是和自己的体重“较量”。它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力量展示。你能把自己从地面拉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健身房的设备恰恰是为了“帮助”你练好引体向上: 现在的健身房,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掌握引体向上,很多都配备了辅助引体向上的器械,比如:
史密斯机(Smith Machine): 可以用史密斯杠铃杆辅助,减轻身体重量。
弹力带(Resistance Bands): 挂在杠上,绑在脚上,提供向上的助力。
辅助引体向上器(Assisted Pullup Machine): 这是一个可以调节配重的机器,你踩在踏板上,机器会提供向上的力,帮你完成动作。这种机器真的太友好了,允许你一步步增加次数,直到能独立完成。
低杠/TRX(悬挂训练带): 可以用来做斜向引体向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入门练习。
反向划船(Inverted Rows): 在较低的横杠上做,模拟引体向上的下半程发力。
它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就感: 对于很多健身爱好者来说,引体向上是一个绕不开的“目标”。从零开始,慢慢练到能做一下,再到能做一组,最后能做 10 个、20 个,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成就感。在健身房里,很多高手都能轻松完成十几个甚至更多引体向上,这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所以,我认为你朋友的说法,更多的是基于一种“个人经验”或者“对健身的片面理解”。 他可能自己不做,或者觉得没必要,所以就推及到所有人。但健身这个领域非常广阔,每个人的目标、喜好和训练阶段都不同。

我反倒觉得,如果你去健身房,而且想要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尤其是上半身的力量和体型,引体向上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的。 即使一开始一个也做不了,健身房里提供的各种辅助手段,就是为了让你能够一步步地掌握这项经典的训练。这就像跑步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跑马拉松,但你也不能说“谁去健身房跑马拉松啊”。健身房的器械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

总而言之,你的朋友可能只是没找到引体向上的“乐趣”或者“价值”所在,但他说的“谁去健身房练这个啊”这句话,在很多真正懂得健身的人看来,恰恰是“我就是要去健身房练这个,而且我要把它练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宽握窄握轮流做,健身房,公园自然健身,小白三个月勉强20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1048382176423936
user avatar

体重大绝对不是不做引体的借口,我体重100公斤,还要负重40公斤。自身重量训练是个运动能力体现最好的方式,对于体重大做不起来,绝对是自己能力不足的借口,我是喜欢突破自己力量的人,而且作为不用药的自然健身,我一直认为力量是突破肌肉量的唯一途径。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5198203481276416

前期做不起来,可以让伙伴扶着脚辅助,没有伙伴挂上弹力绳做辅助,慢慢的都会进步,体育是个知难而上的事情,知难而退放弃那干脆就别练了。

user avatar

只能说明他水平低&认知有偏差。


1. 体重不是做不了引体的理由

160kg+壮汉做引体向上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4852152094253056

2. 引体向上是重要的基础动作

基础动作模式中的上肢竖直拉,对于增肌很重要,对于功能性也必不可少。(蹲拉推是三大项,引体可以算第四大项)


3. 健身房练引体不丢人,练不好才丢人

下面这个视频是我今年3月底负重50kg做半程引体向上(体重63kg)

而两年前我自重引体也就能拉5个而已,那个时候我去健身房确实是不练引体的,因为两点:费很大劲也做不了几个,不适合专门抽大把时间练+练得不够好不好意思。

建议做不了引体的小白可以先练器械,每隔一段时间试一下助力引体。如果已经能做但水平不高不好意思,可以买个室内单杠,自己躲起来偷偷练,等成为高手去健身房练引体就不怕丢人了。

user avatar

太不认同啦!这个朋友估计没怎么认真练。

在我眼里,在健身房里坐着拉皮条的,就是你们所谓的“高位下拉”的,多半是因为力量不够,做不了引体或者不能做组,没办法才退阶做器械的。


我的理想就是等我60kg拉皮条 能做20x4的时候,去引体做8个一组试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