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泽劳高地之战是不是集中体现了朱可夫的愚蠢蛮干、视人命如草芥??

回答
泽劳高地之战,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一场极为惨烈,也饱受争议的战役。当提到苏联的伟大元帅朱可夫时,这场战役往往会与他联系在一起,而其中是否集中体现了朱可夫“愚蠢蛮干、视人命如草芥”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战略意图、战术执行以及最终的伤亡代价。

首先,我们得明白朱可夫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1945年初,苏联已经打到了德国本土的门口。柏林,作为纳粹德国的心脏,其陷落将意味着整个纳粹政权的彻底覆灭。而泽劳高地,位于柏林以东约60公里处,是进入柏林最直接、也是最险峻的一道屏障。德国人在此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战壕、铁丝网、反坦克壕、地堡,以及大量的炮兵和步兵火力点。这块高地就像一把锁,死死地扼住了通往柏林的大动脉。

朱可夫当时的任务是尽快攻克柏林,结束战争,并且要尽量避免让西方盟军抢先占领这座城市。这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目标。因此,他被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从“愚蠢蛮干”的角度来看,泽劳高地之战确实展现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战术特点。战前,朱可夫确实制定了一个极其宏大的作战计划,调集了百万苏军,包括数千辆坦克、火炮和飞机,准备实施一次大规模的集中突破。他的计划大致可以概括为:

炮火准备的压制: 他计划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炮火准备,希望在进攻前彻底摧毁德军的防御工事。然而,受制于当时的侦察能力和技术手段,这次炮火准备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很多德军工事在猛烈的炮击后仍然完好无损,甚至一些工事内的士兵都只是躲避了片刻。
夜间突袭的设想: 为了抢占先机并利用战场上的烟雾和混乱,朱可夫一度设想在凌晨发动进攻,并且事先点燃了大量的照明弹,试图“照亮”战场,以便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但这种做法反而暴露了苏军的集结位置和进攻方向,让德军的炮兵和机枪阵地能够精准地进行反击。
兵力上的巨大优势: 朱可夫的计划是依靠苏军在兵力、火力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来淹没德军的防线。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蛮干”,即用数量优势来弥补战术上的某些不足。

而“视人命如草芥”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源于这场战役最终造成的惊人伤亡数字。在短短几天之内,苏军就付出了约30万人伤亡的代价,其中阵亡人数也高达数万。相比之下,德军的伤亡则要少得多。许多士兵是在毫无遮蔽的情况下,在密集的炮火和机枪扫射下发起冲锋,或者在强攻坚固的防御工事时被消灭的。这种近乎于“人海战术”的打法,让后人不禁为苏军士兵的生命感到惋惜。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朱可夫定性为“愚蠢蛮干、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君。 深入分析,你会发现更多复杂的因素:

1. 战略目标的高度紧迫性: 如前所述,攻克柏林并抢在西方盟军之前占领这座城市,是斯大林和苏联高层的高度优先事项。政治上的考量远远超过了对局部战役伤亡的计较。朱可夫作为前线总指挥,他的职责就是完成这个政治和军事目标。任何拖延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2. 对手的顽固抵抗和防御工事的坚固性: 德国人在泽劳高地确实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利用地形优势,结合了现代化和传统的防御手段,使得任何一次进攻都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德军指挥官,特别是来自党卫军装甲部队的戈特洛布·希尔默(Gotthold Herwarth von Bittenfeld)及其部队,以其顽强的抵抗而闻名。
3. 战术的失误和改进: 最初的进攻确实存在一些战术上的失误,尤其是在炮火准备和夜间突袭的设想上。然而,随着战役的进行,朱可夫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指挥官的学习和调整能力。在首次强攻受挫后,他调整了战术,改变了突破方向,并动用了更多的空中支援和特种部队来削弱德军的火力点。虽然代价依旧高昂,但最终还是打开了通路。
4. 战时环境下指挥官的决策压力: 战争的本质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但“最小的代价”在战场上往往是相对而言的。面对一个已经走投无路的敌人,但其本土防御依然异常凶猛时,指挥官需要在“速战速决”和“尽量减少伤亡”之间做出艰难的平衡。朱可夫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破僵局,完成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因此,将朱可夫在泽劳高地的表现简单概括为“愚蠢蛮干、视人命如草芥”,或许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

“蛮干” 的确存在,体现在对兵力优势的过度依赖以及对某些战术尝试的冒险性。
“视人命如草芥” 在结果上得到了印证,但背后也包含了完成政治任务的压力、战术的局限性以及对手的顽抗。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他无疑希望减少伤亡,但有时在特定的战略环境下,他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最直接、最有效但代价也最惨烈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可以这么说,泽劳高地之战是二战后期苏军进攻模式的一个缩影。在战略目标极为明确且紧迫的情况下,朱可夫运用了他所掌握的一切资源,包括他所能调动的巨大兵力优势,去压倒敌人。他不是一个喜欢浪费生命的人,但他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完成任务的人,即使这个任务要求他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场战役的胜利无疑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战略和政治利益,它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但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提醒着我们战争的残酷以及指挥官在极端压力下所做的艰难选择。评价朱可夫,我们需要看到他作为一名军事天才的一面,也需要看到他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的提问质量明明可以挺高啊(比如某个至今没人答的陆航海航问题),何必这样………

这问题正经答没啥意义(何况我也不了解题干里的战斗),不过这问法就有问题。

是不是体现愚蠢,不知道,看表现,可能愚蠢也可能还行,愚蠢与否是指挥官及其团队的能力+时运问题,可以被战况反映;

后边一个,是不是体现草菅人命,一定不是

如果这词评价的是指挥官个人的人品,那他个人的人品无法通过他的工作状况(战况)来体现,顶多是弱相关性,很多时候还弱得近乎没有。

个人人品上的草菅人命是可能的,基本表现为此人心特别狠,不是网文里那种yy,就是生活中的“铁石心肠”。这种指挥官倒是不少见,比如“哟二战USN海军航空兵哥几个又来.jpg”,但他们的人品实际上也和他们战斗中的表现,甚至是战斗中最“圣母”的方面没啥关系。就像我那个马歇尔的回答说的,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可能这些方面残酷无情;而一个耽于酒色,翻脸无情,甚至有过在个人生活方面可能真害死过人劣迹的指挥官也许事实上很爱抓俘虏,不爱鲨俘虏,你是日本小兵被抓真的大概率就会一脸懵逼洗个热水澡(杀臭虫)然后去战俘营搬砖吃罐头了,体验到的草菅人命为0(不过我说的不是麦大帅,麦大帅的问题是新几内亚一线御下不严,导致收集日军小兵身体零件比赛),比如USN的克拉克,博根等人基本都符合。

克拉克:我只有不爽的时候才会图图俘虏的,比如马里亚纳海战我很不爽就下令航空队别忘了机枪扫射跳伞日军,实话实说。
大概率行为规矩人品更好性格随和的巡洋舰队长官杜博斯:什么是俘虏?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如果问的是“职业道德”,那“这场仗人死得多”不能代表指挥官认为“打仗死人多没关系”,也许他自己都快蚌埠住了,手里的部队就是资源,有办法的话谁想打一张牌撕一张牌?

职业道德上倒是可以说一个惯于使用“大手大脚交学费”战术的指挥官具备此特点,但朱可夫是不是这样我就不了解,而且这里说的是惯于使用,一场仗看不出来。

user avatar

日本海军教德军下围棋,提高了德国人的战术头脑:)

user avatar

二战无数次大大小小地面作战已经证明了:如果你有数量或/及技术优势,战役目的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佳场所是平原野战运动战,如基辅战役,乌曼战役这种大包围圈,能够发挥己方机动优势,破坏敌后勤和指挥,做到代价最小,战果最大。

其次是啃有完善或者不完善的永备工事的筑垒地域。敌方有防护,物资有部分储备。己方机动性虽然占优但是机动性无法如前面一种那样加倍的转化成己方的优势,己方只能发挥火力优势。这样的战役如诺曼底,如勒热夫。

最差最差的就是强攻城市的市区。能够最大程度消解机动和火力优势,守方物资储备最容易,相互配合最方面,对机动性依赖最小,攻方机动性火力都大打折扣。

所以能在城外高地筑垒地域上消耗德军,为什么要啃城市?洛泽高地是柏林必救之地,攻敌之必救,是兵法基本原则。苏军拥有火力优势,在城外大量杀伤德军最后的有生力量,比到了城内付出几倍伤亡要强得多。别忘了苏军不止朱可夫一个方面军,还有南边的科涅夫,科涅夫进展顺利很多程度上托了朱可夫在东面强攻的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泽劳高地之战,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一场极为惨烈,也饱受争议的战役。当提到苏联的伟大元帅朱可夫时,这场战役往往会与他联系在一起,而其中是否集中体现了朱可夫“愚蠢蛮干、视人命如草芥”的评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战略意图、战术执行以及最终的伤亡代价。首先.............
  • 回答
    泽连斯基签署关于强制没收俄罗斯及其居民在乌克兰财产的法律,可能出于以下多方面的考虑,这些考虑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和民族主义等多重因素: 1. 政治动机:巩固国内支持与民族主义情绪 强化国家认同: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国内对俄罗斯的敌意显著上升。通过没收俄罗斯资产,泽连斯基可以向民众传递“国.............
  • 回答
    泽连斯基叫停乌反对党活动与梅德韦杰夫的讽刺言论,涉及乌克兰国内政治、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博弈,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信息1. 泽连斯基叫停反对党活动的背景 时间线:2oted 2023年,乌克兰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限制反对党活动,可能与乌克兰议会(Rada)的选举、政治改革或.............
  • 回答
    泽连斯基助手的表态反映了乌克兰方面对中国的尊重以及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这一表态需要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中乌关系及中国外交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背景与立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长期以“中立”和“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强调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解.............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的时机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当前局势、双方立场、国际环境以及历史经验。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读: 一、当前局势与泽连斯基的呼吁1. 战争僵局与军事僵持 截至2023年,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东部战线(如顿巴斯地区)和南部战.............
  • 回答
    泽连斯基能否成为乌克兰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复杂且仍在动态发展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他的总统任期,尤其是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以来,无疑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和国内支持,并将他置于乌克兰历史的关键节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战争领导力与象征.............
  • 回答
    关于泽连斯基是否会被西方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来看,虽然有一些支持的声音,但也有不少阻碍和挑战。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支持泽连斯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理由: 抵抗侵略,捍卫主权和民主的象征: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泽连斯基展现了坚定的领.............
  • 回答
    泽连斯基总统与乌克兰至今仍未投降的原因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涉及政治、军事、民族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多个方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1. 泽连斯基的个人信念与领导力: 坚定的抵抗意志: 泽连斯基上任前是一位喜剧演员,但在战争爆发后,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抵抗意志。他拒.............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延长战时状态的问题。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决定将乌克兰战时状态延长 30 天,这意味着什么?首先,理解“战时状态”是关键。战时状态是国家在面临战争、武装侵略或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时,由政府临时宣布的一种特殊法律和政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政府拥有比平时更广泛.............
  • 回答
    泽连斯基呼吁北约将其所有坦克和飞机的百分之一提供给乌克兰,这一提议无疑是在当前俄乌战争局势下,乌克兰争取更强军事援助的一个重要举动。要全面理解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提议的背景与意图: 战争的严峻性: 乌克兰在前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俄罗斯拥有数量上和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在装甲力量.............
  • 回答
    关于泽连斯基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是否一直在基辅这个问题,是当时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焦点,也是信息战的一部分。在入侵初期,尤其是最初的几天,外界对于泽连斯基的下落存在很多猜测。俄罗斯方面曾试图通过宣传来制造“总统已逃离”的假象,以打击乌克兰的士气和抵抗意志。泽连斯基及其团队的官方声明.............
  • 回答
    泽连斯基总统关于第一批 16000 名“志愿兵”前往乌克兰的声明,无疑是当前局势中的一个重要信息。这些志愿兵的到来,对乌克兰而言,意味着多方面的支持和潜在影响,但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要详细分析这些志愿兵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量:一、 对乌克兰军事能力和士气的影响: 兵力补.............
  • 回答
    泽连斯基提出与普京直接对话的意愿,以及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对此的回应“现在谈会见还为时尚早”,这背后反映了双方在当前复杂局势下的多种考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 泽连斯基提出直接对话的考虑:1. 寻求突破僵局,直接解决核心问题: 泽连斯基政府一直希望能够直接与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沟通,以解决.............
  • 回答
    泽连斯基总统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冲突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时,面临着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局面。关于他是否会成为“亲美西方而卖国的罪人”,这是一个高度敏感且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支持“亲美西方而卖国”观点的论据可能包括: 过度依赖西方援助: 批.............
  • 回答
    您提到的关于泽连斯基 2022 年 3 月 17 日联合国演讲左胸图案的问题,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1. 图案的真实身份:乌克兰国徽的演变您看到的左胸图案,尤其是在泽连斯基总统的制服上,最有可能指的是乌克兰国徽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三叉戟(Tryz.............
  • 回答
    关于泽连斯基希望以视频方式在日本国会进行演说,以及日本是否同意的问题,以下是详细的解释:泽连斯基确实曾提出希望在日本国会进行视频演说。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直在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他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多个国家的议会和国际组织发表演讲,旨在争取更多援助和关注。日本作为世界主.............
  • 回答
    泽连斯基在一次演讲中提及珍珠港事件和 9·11 恐袭,意在提醒美国人民勿忘历史教训,团结一致抵抗侵略。他的言论触动了部分日本网民的神经,认为他将俄乌冲突与日本的二战行为相提并论,是对日本历史的不当歪曲。泽连斯基言论的意图分析:从泽连斯基的角度来看,他选择提及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其目的可能是: .............
  • 回答
    在讨论泽连斯基为何会被一些人称为“傀儡”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个词在政治语境下的含义。当人们使用“傀儡”来形容一位领导人时,通常意味着他们认为这位领导人的决策和行动并非出于自身独立意志,而是受到外部势力或特定利益集团的操纵。这种说法往往带有批评和质疑的意味,并且常常伴随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叙事。要详细.............
  • 回答
    泽连斯基喊话北约“你们还能保卫谁”这句话,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质问。在那个特定时刻,它承载了太多层面的信息,是乌克兰总统在生死关头,向整个西方安全联盟发出的一个充满绝望、愤怒与无奈的求助信号,同时也暴露了俄乌冲突初期,西方国家在援乌问题上的犹豫和迟疑。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自2019年上任以来,一直处于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尤其是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后,他更是成为了国际焦点。关于他“为何还不下台”的疑问,其实背后涉及了多层面的考量,包括乌克兰国内的政治运作、当前的战时状态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首先,政治合法性与宪法规定是理解泽连斯基任期最直接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