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月薪一两万,但一两千的包都不舍得买吗?为什么?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不少见。月薪一两万,听着挺体面的,但一两千的包都犹豫半天,甚至觉得不值当,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不够钱花,而是牵扯到很多更深层次的考量。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

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是两码事。 月薪一两万,意味着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付一两千的包在“能力”范围内,但并不代表你“愿意”或者“觉得划算”。

1. 价值观和消费观是根本:

重实用,轻品牌/虚荣: 很多人月薪一两万,但他们的价值观可能就不是“用金钱堆砌形象”那种。他们可能更看重物品的实用性、耐用性、功能性。一个一两千的包,可能在他们看来,跟几百块的包在装东西、遮风挡雨上没啥本质区别,甚至有些“大牌”包包因为设计,反而不实用,比如特别娇贵的皮质,怕剐蹭、怕脏,用起来小心翼翼,反而失去了包包本身的便利性。
“性价比”的定义不同: 对于有些人来说,一两千块钱可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次高质量的旅行,学习一门新技能,或者给父母添置点什么。他们对“性价比”的定义可能更偏向于长期价值、个人成长或者情感回报,而不是短暂的物质满足。一个包包,说到底就是个皮子或者布做的东西,能装多少东西?能用多久?如果它不能带来明显的其他价值,那这钱花得就有点“冤”。
“够用就好”的哲学: 他们的生活哲学可能就是“够用就好”,不追求极致,也不跟风潮流。手里有一个质量不错的、能满足日常需求的包,就觉得足够了,没必要再花大价钱去买一个看起来更“好”的。

2. 财务规划和未来预期:

理性储蓄和投资意识: 月薪一两万,如果他们有比较强的财务规划意识,可能会把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投资,为未来的购房、子女教育、养老做准备。一两千块虽然不是天文数字,但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可观的金额。他们会算账,这钱花在这里,是不是会影响到更重要的事情?
对“泡沫”的警惕: 很多奢侈品或者品牌溢价高的商品,其价格包含了大量的品牌附加值、营销成本甚至设计成本,这些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泡沫”。他们宁愿把钱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上,或者能带来实际收益的事情上。
还没到“犒劳自己”的阶段,或者“犒劳”方式不同: 有些人可能觉得,虽然收入不错,但还没到那种可以毫无顾忌地花钱买非必需品的程度。或者他们的“犒劳”方式是体验式消费,比如一次SPA,一次美食体验,而不是购买一个实体物品。

3. 环境和社交压力:

原生家庭或成长环境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节俭的家庭,或者周围的人都比较朴素,那么他们身上可能就天然带有这种节俭的基因,不容易被物质欲望裹挟。
非必要社交场合: 如果他们的社交圈子并不需要通过名牌包来证明自己的地位或者融入群体,那么为包包买单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而不是物质标签。
对“攀比”的反感: 有些人骨子里就非常反感攀比,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攀比。他们可能觉得,花大价钱买个包来证明自己,是很肤浅的事情。

4. 实际的考量:

包包的损耗和维护: 一两千的包,尤其是真皮的,虽然好看,但保养起来也挺麻烦的,怕刮擦、怕沾水、怕染色。有些人可能觉得,与其花钱买个需要小心翼翼伺候的包,不如买个耐磨耐脏、随便扔的帆布包或者尼龙包来得省心。
对流行趋势的淡漠: 他们可能并不关注时尚潮流,或者觉得流行趋势变化太快,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能过时了,这钱花得太不划算了。

举个例子来更生动地说明:

比如,一个软件工程师,月薪两万,他可能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接触最多的就是键盘鼠标。他的工作是解决技术难题,靠的是脑力和逻辑。他也许会把钱花在更高效的办公设备上,比如更好的显示器、更舒适的椅子,或者参加昂贵的行业技术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一个名牌包,对他而言,可能就是一块“没用的皮子”,并不能帮助他写出更好的代码,也不能让他解决更复杂的技术问题。他可能更愿意花一两千块钱,买一个专业的开发工具书籍,或者订阅一个高端的技术论坛,这些对他事业的帮助可能比一个包包要大得多。

再比如,一个老师,月薪一万五,她可能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们天真烂漫的脸庞,或者是在备课、批改作业中度过。她可能更希望把钱花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比如购买教学辅助材料,或者去参加一些教育领域的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她来说,一个包包或许只是一个承载物件的工具,她可能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充实和职业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月薪一两万却舍不得一两千的包,并非是“抠门”或者“不够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对生活态度的体现、以及对金钱使用的理性规划。 他们可能把钱花在了更“值”的地方,或者他们对“值”的定义,不包含一个包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和消费逻辑,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中读书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布置作业的时候老师说

“我这个作业,最多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你们都可以玩”

嗯……

生物作业一个小时做完

还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地理老师、化学老师、历史老师……

作业加在一起,能12点睡觉就已经是奢望了

但是每个老师都慈祥的微笑:我布置的作业不多啊,就一个小时不到,怎么就给孩子们加压了呢?




所以题主,

你觉得一两千的包是小事情,怎么会有人舍不得买

排在后面的还有一两千的化妆品,一两千的裙子,一两千的高跟鞋,一两千的大衣,一两千的健身卡,一两千的打车费……

感受到消费主义的慈祥的微笑了么?




关注 @曹小灵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user avatar

什么包子要一两千人民币啊?

天津狗不理 ?



包包支撑的只不过是最底层的需求(CLOTHING)。

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两万人民币一个月, 恐怕还支撑不起来。


举例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 每个月要维持亲密关系(第一及三层需求), 每周租用 1 次宾馆的一个套房也许500~1000 人民币就不见了。 俺就不提耗材了。

太省钱会被安防摄像头拍到, 就像黑科技的小两口。

user avatar

男人。

user avatar

不客气说,就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拿手机作为例子:一两万收入的圈子里,摸出一个OPPO、小米也没人鄙视。摸出一个苹果也没人围观。一万的人比车,两万的人比房子,再往上比移民。

user avatar

一两千?我两百块的包都不舍得买。去年双12买了个138的。背到现在好好的。大家还都说挺好看的。

然后小米那里买了个38的比较轻薄的包出去玩的时候用。

我这人就是传说中的钢铁直男,理性派。

你可以给我介绍一下一两千的包有什么优点。说得有道理我是可以接受的。

我有个朋友喜欢登山。买了始祖鸟的包。防水、超大容量、收纳设计超级合理, 具有一定储备浮力。他说活动买的,三千差一点。我感觉还挺合理。

但是这种包平时出门背不合适吧?

user avatar

之前公司的同事,初中文化,刚来公司的时候,是背着铺盖卷来的,但是老板很看重他的拼劲,来公司第一个月最后一天,连签3个单,一跃成为工资过万的人。

之后,他几乎每个月都是销售冠军,光提成就不下一两万。

有一次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发现他还是租的房子,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为了招待我们,提前买了一个电磁炉,买的羊肉和菜,请我们涮火锅。

吃饭的时候,有同事问他,你收入也不低了,怎么就不考虑换个地方,或者家里添置点东西?他说:“钱大部分都寄回家了,家里还有一个姐姐,2个弟弟,我在外面不经常回家,也照顾不了爸妈,只能给他们多寄点钱了.......”


我老爸,他以前在军工厂,他有个同事,死的时候,除了厂里的人之外,有很多人来给他送行,那时候我还小,后来,老爸跟我说起他这个同事,老爸对他的评价是,“一个热心的好人”。他在我爸厂里是个“官”,在那个年代,收入就算是比较高的了,退休之后待遇也很不错。但是,他平时省吃俭用,留下的钱,都资助“困难学生”了。听老爸说,他坚持了几十年,直到他去世,这事一直到他去世了,他的妻子才把他的事情反映到厂里,也通知了他曾经帮助过的人........


“自己挣的钱怎么花,是自己的事情”,有的人觉得一个月收入一两万至少应该买个一两千的包,而有的人觉得,“钱可以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