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青蛙的舌头是怎么黏住猎物的?

回答
青蛙捕食时,那条迅速弹出、精准无比的舌头简直就是一件自然界的奇妙武器。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才能让那些跳跃的小生物乖乖落网呢?其实,青蛙的舌头黏住猎物,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叫做“黏液”的特殊物质,但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

首先,我们要知道青蛙的舌头和我们人类的舌头不太一样。它不是长在嘴巴最里面的,而是几乎从嘴巴的最前面开始,舌根相当靠前,而且舌头本身是两头加宽,中间相对收窄的。最关键的是,它的舌头是可以大幅度向前弹射出去的,这个速度非常快,快到我们肉眼都难以捕捉。

那么,黏液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你想想看,青蛙的舌头表面并不是光秃秃的,而是布满了无数微小的突起,这些突起增加了舌头的接触面积。而在这舌头表面,尤其是舌尖部分,覆盖着一层非常粘稠的、富含蛋白质和水分的黏液。这层黏液可不是普通的口水,它有着非常特别的物理性质。

这里的关键在于,青蛙的黏液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黏性”是不同的。当青蛙看到猎物,舌头还没伸出去的时候,黏液的粘度相对较低,这样舌头就能在嘴里灵活地移动,并且能快速地弹出。但一旦舌头接触到猎物,瞬间的力道和接触会改变黏液的特性。

这就像某些特殊材料一样,它在受力前是比较柔软的,一旦受到冲击或压力,就会变得异常坚固。青蛙的黏液也是如此。当舌头以极快的速度击中猎物时,猎物表面的纹理和水分,加上黏液本身的分子结构,会形成一种“粘滞性”极强的附着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你用湿手去抓一把沙子,沙子会粘在你的手上一样,但青蛙的黏液要专业得多。

更厉害的是,这层黏液的配方也是个巧妙的设计。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这些成分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猎物表面的湿气结合,形成一种越来越粘稠的物质。猎物越是挣扎,与舌头的接触面积越大,黏液的粘滞力就越强,反而会将猎物更牢固地粘住。

而且,青蛙的舌头也不是简单地“粘”住,有时候还会起到一个“吸盘”的作用。舌尖的结构,加上黏液的粘性,能形成一种临时的真空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吸附力。

一旦猎物牢牢粘住,青蛙就会迅速地将舌头收回嘴里。这时,舌头后部的肌肉会协同工作,把猎物送入口腔。因为舌头的位置很靠前,整个过程非常迅速,猎物几乎没有逃脱的机会。

所以,总结一下,青蛙能黏住猎物,是靠着它那特制的、粘度随受力而变化的黏液,加上舌头表面的微小结构,以及快速弹射的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像一个集速度、粘性和巧劲于一身的捕食系统,简单却又极其高效,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起青蛙捕食,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只青蛙伸出长长的舌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粘住在空中扑腾的苍蝇,然后快速收回口中。

哪怕没有亲眼看到过,但你应该很熟悉这个过程,因为这个场景被多次用来做成科普插画、小游戏、动画场景等等。当然,还有各种搞笑视频。

研究青蛙舌头的灵感,就来源于一则搞笑视频。


有一天,就职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生物物理学家Alexis C. Noel(以下简称诺埃尔)正在网上冲浪,刷到了这么一个视频:


这个视频很火,起码在2011年的时候是爆款,播放量在油管上达到了1300w。短短的26秒中,一只青蛙正在吐舌头攻击手机屏幕里的蚂蚁,想要吃掉它们……

一个想法在诺埃尔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青蛙是怎么迅速地用舌头粘住虫子的?她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于是诺埃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亚特兰大动物园,用高速摄影机拍下各种青蛙捕食虫子的视频。这个倒霉的虫子正是蟋蟀。


通过对视频进行分析,她发现,一只青蛙在0.07秒内就可以捉到一只蟋蟀。换句话说,如果你眨眼需要0.2秒,那么在你眨眼之间,它就可以捉3只蟋蟀了。

青蛙用来捕食的舌头不仅速度快,力量也大。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里,舌头的加速度能达到重力加速度的12倍。也就是说,一只小小的蟋蟀在被青蛙舌头攻击到的一瞬间,就像被一元硬币砸到了。

蟋蟀重量也就0.7克左右,而一个硬币大约是5克,如果你是那只蟋蟀,你感受到的力相当于被几个两百斤的胖子压在身上。

大家一定很好奇,用手摸青蛙粘糊糊的舌头是什么感觉,诺埃尔也很好奇。于是,她用手去测试了一下,嗯,果然很粘。


具体什么感受,诺埃尔是这么说的:摸起来就像棉花糖或嚼过的口香糖


青蛙的舌头粘不是因为舌头本身,而是因为舌头上粘液腺分泌的、像水凝胶一样粘附着的唾液。所以诺埃尔和同事从各种青蛙和蟾蜍的嘴中弄下来粘糊糊的唾液,作为实验样本进行测试。这些唾液的厚度是人类唾液的7倍,最厚达到了0.7mm。

为了进一步分析,诺埃尔从大学生物课上解剖过的青蛙嘴里,把舌头弄出来,然后一点点地用勺子慢慢地刮唾液。光是弄唾液这件事,就花了好几个小时……

然后把这些唾液放到椎板流变仪(一种测试液体粘度的仪器)上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粘液的粘度达到了70pa/s。你可能对这个数值不太敏感,换算一下,它代表着青蛙唾液粘度是人类的50000倍。是不是感觉很恐怖……

但其实,青蛙唾液只有在某种情况下才这么粘,其他时候粘度则不太高。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些唾液兼具了流体和固体的性质。你也许听过这么一个概念——非牛顿流体。简言之,流得越快,粘性就越低。对的,青蛙的口水也是非牛顿流体。


在青蛙吐出舌头,碰到蟋蟀的时候,唾液的粘性会降低100倍,然后口水会完全包裹住蟋蟀,进入其每一个缝隙。

当青蛙舌头开始往回拉的时候,相对而言,收回的速度比伸出去的速度慢了不少。这时候,粘液变得非常粘稠,蟋蟀就被完全粘在了舌头上。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刷墙一样,如果刷墙的速度很快,会感觉很顺畅,但如果慢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种粘糊糊的感觉。


问题来了,既然唾液这么粘,青蛙是怎么把它吞下去的呢?

答案是——用眼珠子来帮助吞咽。科学家用X光机观察青蛙的吞咽场景,发现当蟋蟀进入了青蛙口中,青蛙必须把蟋蟀松开。


这时候,青蛙的眼珠子会往回缩,通过眼部肌肉带动紧密相连的口腔肌肉,把食物推进去,来帮助吞咽。这就是青蛙用舌头捕食的秘密。


为什么要研究这么一个“无聊”的东西?

青蛙利用口水捕食,看起来是个很无聊的研究,不过说到这,就得提到诺埃尔的导师胡立德,他本身就是一个做无聊研究的教授,比如哺乳动物尿尿都是21秒……甚至他还得过搞笑诺贝尔奖。有人问他,搞这些研究不是浪费经费吗?他回应:我就是这个国家最浪费的科学家!当然也只是调侃而已。

回到青蛙捕食的问题,这个研究最有可能用到的地方就是研究出一种高速粘接的可逆胶水,即可以通过控制速度达到不同粘性的胶水,在需要粘东西的时候跟502胶一样,而在需要脱落的时候能马上失去粘性。

有的科学研究做出来就能发挥价值,叫应用科学;有的科学研究可能要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发挥价值,叫基础科学。研究青蛙的舌头属于后者,这也就是研究“无聊”科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Noel A C, Guo H Y, Mandica M, et al. Frogs use a viscoelastic tongue and non-Newtonian saliva to catch prey[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7, 14(127): 20160764.

[2] Hammerman DL. 1969The frog tongue: I. General development and histogenesis of filiform papillae and mucous glands in Rana catesbeiana. Acta Zool. 50, 11–23.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