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一加于2020年8月10日发布的氢OS11版本?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功能和特征?

回答
一加氢OS 11:一次稳健的升级,但惊喜略显不足

2020年8月10日,一加发布了其基于Android 11的全新氢OS 11。作为一加氧OS(国际版)的兄弟版本,氢OS 11在保留原有简洁流畅特性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Android 11的核心功能以及一加自身的设计思考。总体而言,这是一次稳健但略显保守的升级,它带来了不少实用性的提升,但少了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氢OS 11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更精致、更成熟。一加在UI设计上持续打磨,整体视觉风格更加统一和协调,细节处也做了不少优化,让系统用起来更加顺手。

值得关注的新功能与特征:

1. 全新UI设计语言与视觉升级:

这是氢OS 11最直观的改变之一。一加引入了“Infinity Design”的设计理念,在视觉上更加注重留白和空间的运用,整体界面显得更加通透和呼吸感。

暗色模式(Dark Mode)2.0: 氢OS 11的暗色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进化。它不仅提供更深邃的黑色选项,还支持多种深色模式的调节,比如可以根据光线自动调整深浅,或者用户可以自定义不同程度的黑。这在夜间使用时,对眼睛的保护更加周到,也增加了系统的可玩性。
全局动画优化: 无论是应用启动、切换还是窗口的收放,氢OS 11都做了更细致的动画打磨。这些动画过渡流畅自然,不会显得突兀,有效提升了操作的连贯性和系统的整体流畅度感知。
可自定义的AOD(息屏显示): 对于一加手机来说,AOD一直是其特色之一。氢OS 11在这方面更进一步,提供了更丰富的AOD样式和自定义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时钟样式、字体颜色,甚至可以导入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息屏背景,让手机在熄屏状态下也充满了个性。这无疑是一大亮点,让息屏显示不再是千篇一律。

2. Android 11核心功能落地:

作为基于Android 11的版本,氢OS 11自然也集成了Android 11带来的重要新特性:

对话气泡(Conversations Bubbles): 这个功能对于经常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来说非常实用。它可以将来自不同应用的聊天消息以可悬浮的气泡形式显示在屏幕上,用户无需切换应用即可快速回复,大大提高了多任务处理的效率。就像WhatsApp或者Telegram在桌面端那样,将重要的聊天窗口“钉”在最显眼的位置。
通知分类与权限管理: Android 11进一步优化了通知管理,将重要对话、通知和静默通知区分开来。氢OS 11也沿用了这一逻辑,让用户更容易管理信息流。同时,更精细的应用权限管理也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有了更多的控制权,比如可以授予应用“仅本次允许”的权限。
媒体控件优化: 在播放音乐或视频时,Android 11的媒体控件得到了升级,可以更方便地在不同音频输出设备(如蓝牙耳机、音箱)之间切换。氢OS 11也整合了这一变化,操作更加直观。

3. 一加特色功能与优化:

除了Android 11的标准配置,一加也为氢OS 11带来了一些独有的优化和功能:

游戏模式(Game Space)升级: 对于喜爱玩游戏的用户来说,游戏模式一直是一加手机的重点优化项。氢OS 11在此基础上,增强了游戏模式的稳定性与性能调度,同时提供更详细的游戏数据统计和帧率监测。此外,一些针对游戏场景的快捷操作和免打扰模式也做得更加完善。
一键闪回(Flashback): 这个功能可以理解为一种“录屏”或“回顾”的便捷操作。当用户在某些应用中遇到需要回溯的操作时,可以快速触发闪回,记录下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轨迹,方便用户查看或分享。虽然不如完整的录屏强大,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非常方便。
更智能的系统更新管理: 一加在系统更新方面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氢OS 11在更新流程上也做了优化,增加了在线更新的稳定性,并减少了因更新带来的不便。

值得商榷之处:

尽管氢OS 11带来了不少改进,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讨论:

缺乏颠覆性创新: 相较于一些友商在系统层面推出的前沿技术,氢OS 11的升级显得更为保守和稳健。它更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打磨和完善,并没有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杀手级”新功能。
部分功能落地差异: 由于氢OS与氧OS的定位差异以及国内网络环境的特殊性,部分Android 11的先进功能(如部分隐私控制选项的精细度)在氢OS 11上的落地情况可能与氧OS或原生Android有所区别。虽然核心体验无虞,但如果对原生Android非常熟悉的玩家,可能会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差异。

总的来说, 氢OS 11是一次合格且有诚意的系统升级。它在保持一加一贯的简洁、流畅和易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对UI设计、暗色模式、AOD以及Android 11核心功能的融入,为用户带来了更精致、更个性化的使用体验。对于追求稳定、丝滑且具备一定自定义空间的用户来说,氢OS 11无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没有走激进的路线,但每一步优化都切中了用户痛点,让日常使用更加舒适便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较清晰明了。

user avatar

氢OS是一加手机的定制系统。

对于这个系统,网上评价其实还不错,一方面它软硬件绑定,本身相对高水平的硬件素质使得总体体验上佳。二方面,它本身针对技术力、动手能力较强的机圈爱好者,这个系统很好的迎合了目标客户的需要。

美工方面,它与原生系统的设计风格相对接近,相对显得高大上一些,氢OS脱胎于早期倍受极客们推崇的CM系统,国外xda-developer以及gsmarena为代表的大量用户都很喜欢这个系统,我们可以从海外论坛找到不少氢OS相关资料。

由于一加手机跟苹果一样每年只出旗舰,硬件配置统一,所以其系统能够更好的为特定设备优化。如果妥协了旗舰处理器,就得同时妥协更多为旗舰处理器设计的界面动效,随之而来的很多妥协,将会造成体验的坍塌。

这类似于游戏在专业游戏主机上定制优化会表现得更好一样,只有不需要为不同硬件妥协,才能做到最恰到好处的优化,能够带来顶尖的用户体验。

氢OS11升级了不少特性,在我个人感觉就是,这些升级中有部分恰好触及了氢OS10的痛点,我比较有感受的大概有这些:

  • AOD息屏显示的多种样式

氢OS10的息屏显示,其样式是不可定制的。而这次氢OS11新增了一些样式,比较有设计感,其中年轮AOD系列中,有一个Parsons样式用连续彩色长条显示了当天每次开屏解锁的时间线,还有利用照片生成轮廓解锁的Canvas样式。

  • 新的天气app

各个系统通常都会对天气app做出一些更多的动效,这次氢OS11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它针对不同天气设计了不同的整体色调。这意味着不需要清晰的看清楚描述,就能从整体色调感受到大致的天气。而针对每个天气的色调选择,是在比较克制的基调下尽可能的表现出了活泼明朗,比一些单纯艳俗的设计更具有高级感。

从天气回到桌面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这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我以前曾经难受很久。因为桌面图标收纳进文件夹之后,你每次都需要点开文件夹才能启动应用,而此时在应用中按home键(这里说的其实是从下往上推的全面屏手势,只不过我习惯把它叫做按home键),往往会回到一个打开的文件夹。

这个操作其实在体验上非常割裂,因为我们期待的是:home键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稳定的回到桌面。而桌面一个打开的文件夹将home的这种功能期望完全打破了。

这次氢OS提供了让home键直接跨越桌面文件夹精准回到桌面的选择,让我觉得舒服得多。

氢OS11的便签这次增加了语音功能。能够直接将语音嵌入到便签中,也能直接显示其文字内容。负一屏的便签与独立的便签app是联动的,我比较喜欢,某些其它系统的负一屏便签跟便签app完全独立,那种设计的体验确实比不上氢OS的方式。

  • 智能图库与暗色模式

智能图库与暗色模式终于加进来了。

以前氢OS10没有暗色模式备受诟病。这次增加的暗色模式,色调设计并不是全黑,而是有一部分底色的暗色调,层次感更强。暗色模式是一个大工程,它涉及到所有的全部的系统应用,这也是广大程序员们的噩梦,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暗色模式,app开发者支持暗色模式恐将成为硬性要求,双倍的开发量想想都可怕。不过氢OS11的暗色模式依然稳重不失优雅。

  • 禅定模式2.0升级

禅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这次氢OS11增加了多人禅定,这可以有效的让加友们之间建立联系,让禅定模式并非那么单调,而是能够玩出社交的感觉,个人觉得这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思路。

快稳省是氢OS的口号,这与最初它的起源有关,最初它就服务于动手能力较强的极客们,喜欢最高配置的硬件,有能力解决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搞定的大多数问题,而系统本身,最重要的就是高效,稳定,节省。这一点,特别符合目标客户的调性。

爱好者的这种理念被一加强化,取名为一加用户共创。

这个模式很多软件都使用,就是尽可能的让热心用户,让发烧友,爱好者能够具有更高的参与感。通过倾听用户的意见,让用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来使得软件整体更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能够与产品设计方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这本身是一项「感知极强」的体验。这次氢OS11的功能,有一部分甚至是与加油一起合作开发的。一加氢OS的研发重视一加用户共创,就可能更快的迭代,更快的让氢OS适应更多用户。

总结:在保持自身的优雅调性基础上,氢OS11逐渐补齐了各种功能上的短板,比氢OS10有了长足的进步。值得有条件的加友们第一时间尝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