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 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故事?

回答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一个充满争议和远见的思想家

Peter Thiel,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他不仅是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更是硅谷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作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复杂性、颠覆性和争议。要详细了解 Peter Thiel,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他的人生故事、商业哲学以及他鲜明的政治立场。

早年与教育:早期萌芽的智慧和反叛

Peter Thiel 于 1967 年出生于德国,但在童年时期就随父母移民到美国。他的父亲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因此 Thiel 的童年也充满了学术和科学的氛围。他对世界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这在他小时候就有所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Thiel 在德语环境中长大,这或许也影响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让他能够跳脱出美国式的思维定势。

在学术方面,Thiel 天赋异禀。他于 1989 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哲学,辅修数学。在斯坦福,他接触了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等哲学家的思想,这些深刻的思想对他日后的世界观和商业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特别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对既定规则的挑战精神。

毕业后,Thiel 进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并于 1992 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耶鲁,他继续深入研究哲学和法律,同时也开始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短暂地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但很快就意识到那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PayPal 的诞生:颠覆金融的创业传奇

Thiel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成就,无疑是与 Max Levchin、Elon Musk 等人共同创立的 PayPal。在 1990 年代末期,互联网正经历着爆炸式增长,但在线支付却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当时的转账方式笨拙且效率低下,尤其是跨境支付。

Thiel 和他的伙伴们看到了这个痛点,并决心用技术来解决它。他们创办的公司最初名为 Confinity,其核心业务是移动支付(通过 Palm Pilot 等设备)。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电子邮件地址作为全球通用的标识符,是构建一个无缝支付系统的绝佳平台。于是,他们将公司重心转向了 PayPal,一个允许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地址发送和接收资金的在线支付平台。

PayPal 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早期挑战与合并: Confinity 最初面临着来自另一家支付公司 X.com 的激烈竞争,X.com 由 Elon Musk 创立。两家公司在业务模式和文化上都有所不同,但最终,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选择了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战略调整。
颠覆性创新: PayPal 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简化的用户体验和对安全性的重视。他们将复杂的银行转账流程抽象化,让用户无需分享银行账户信息即可进行交易。这种便捷性和安全性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文化与领导力: Thiel 在 PayPal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公司的早期战略和文化建设方面。他推崇“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人可以掌握真相”的理念,强调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现状。他以其严谨和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并且非常重视团队中的优秀人才。Elon Musk 在后来的自传中也曾提到,Thiel 是他非常看重的商业伙伴,并且是 PayPal 文化的重要塑造者。
上市与出售: 2002 年,PayPal 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在同年被 eBay 以 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次收购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最成功的交易之一,也让 Thiel 和他的早期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投资帝国:从硅谷到全球的影响力

在 PayPal 成功出售后,Thiel 并没有止步不前。他将一部分收益用于创立了他的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Founders Fund。Founders Fund 的投资理念与众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有能力改变世界、创造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初创公司。

Thiel 作为投资人的特点:

“10x Thinking”: 他坚信,成功的创新应该是“10倍的改进”,而不是“10%的改进”。这意味着他寻找的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能够彻底改变现有格局的突破性想法。
对未来技术的远见: 他对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投资。他投资了 SpaceX(Elon Musk 创立的另一家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数据分析公司)、Facebook 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公司。
对 Facebook 的早期投资和信任: Thiel 是 Facebook 的第一位外部投资者。2004 年,在 Facebook 刚起步时,他看到了 Mark Zuckerberg 的潜力,并投资了 50 万美元。他对 Facebook 的信任和支持,在公司发展的早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对 Facebook 的支持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尤其是在后来 Facebook 涉及用户隐私和数据滥用问题时。
Palantir Technologies: Thiel 是 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Palantir 是一家专注于大数据分析的公司,其技术被政府机构和企业用于情报分析、反恐和网络安全等领域。Palantir 的业务性质使其也饱受争议,尤其是在隐私和监控方面。
对自由市场的信仰和对政府的警惕: Thiel 的投资理念根植于他对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的坚定信仰。他认为,政府的干预往往会阻碍创新,而自由的市场能够孕育出最具颠覆性的力量。

思想家与作家:颠覆传统的哲学与政治观点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Peter Thiel 还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 《从零到一》(Zero to One) 成为一本畅销书,并深刻影响了许多创业者和商业人士。

《从零到一》的核心观点:

从零到一的创新: Thiel 认为,真正的创新是将“零”变成“一”,即创造全新的事物,而不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改进(从一到 N)。他强调了垄断作为创新的结果,认为成功的企业应该追求垄断,因为垄断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质疑进步的观念: 他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进步”观念提出质疑,认为我们可能正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创新。
“零和博弈”思维的批判: 他批评了许多公司陷入“零和博弈”的竞争,而应该专注于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正和博弈”。

政治立场与争议:

Peter Thiel 的政治立场非常鲜明,并且极具争议性。他是一位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tarian),坚信个人自由、有限政府和自由市场。

对自由主义的独特解读: 他对“自由主义”(Liberalism)一词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认为它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变得僵化和官僚化。他更推崇古典自由主义的理念,即强调个人权利和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
支持唐纳德·特朗普: Thiel 是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6 年总统大选中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他不仅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捐款,还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这是罕见的由硅谷技术巨头公开支持一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硅谷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因为硅谷普遍被认为是自由派的大本营。
对政治正确和集体主义的批判: 他强烈批判“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文化,认为它压制了思想的自由和坦诚的交流。他也对集体主义和对权力的集中化表示警惕。
对硅谷现状的批评: Thiel 曾公开批评硅谷的文化变得过于同质化和保守,缺乏真正的颠覆性精神。他认为硅谷对某些思想和政治立场的排斥,反而限制了其创新能力。
“硅谷的良心”还是“反动派”? 对于 Thiel 的政治立场,外界评价不一。一些人认为他是坚持原则、敢于挑战主流的独立思想家,而另一些人则批评他是反动派,其观点与进步的社会价值观相悖。他支持特朗普的举动,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思考: 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未来也表示担忧,并曾在一些文章和演讲中探讨过相关的议题。

个人生活与罕为人知的故事

与许多高调的科技巨头不同,Peter Thiel 在个人生活方面相对低调。

家庭生活: 他与他的伴侣 Matt Danziger 一起生活,并且育有子女。他的性取向也曾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他公开支持特朗普之后,一些人试图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他。
对公开演讲的谨慎: 虽然他是一位思想家,但他并不像其他一些科技领袖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而是更加注重撰写文章和私下交流。
与 Elon Musk 的复杂关系: 虽然他们共同创立了 PayPal,并且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合作和竞争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Thiel 和 Elon Musk 在商业和思想上的分歧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 SpaceX 和特斯拉的发展方向上,以及对某些社会议题的看法上,他们可能存在着不同。
对风险的极致规避: 与 Elon Musk 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不同,Thiel 在投资和创业中,往往更加注重规避风险,并且对公司的长期价值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更喜欢投资那些具有确定性增长潜力的企业。

总结

Peter Thiel 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睿智的投资者、深刻的思想家和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参与者。

他的贡献在于他通过 PayPal 颠覆了在线支付行业,并通过 Founders Fund 投资了众多改变世界的创新型企业。他的著作《从零到一》也为无数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商业哲学。
他的争议则主要来自于他独特的政治立场,他对自由市场的极致信仰,以及他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他的支持特朗普的举动,更是让他成为了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人物。

理解 Peter Thiel,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商业成就上,更需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包括他深受哲学影响的价值观,以及他对自由、进步和创新的深刻思考。他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反思的人物,他的故事也还在继续书写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曾)是亿万富翁、国际象棋大师,纽约顶级律所的执业律师、两家硅谷科技公司创始人。


他是明星风险投资家,对冲基金经理、衍生品交易操盘手、畅销书作家、斯坦福商学院的老师、公共演讲者、硅谷思想家。


他就是《从零到一》的作者,彼得·蒂尔 (Peter Thiel),一个在当地较为古怪的人。


  • 生而为赢的前二十年

1967年他出生在德国,小学时父母搬到美国旧金山Foster City,成为硅一代。


(左边是Peter Thiel)


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是一位国际象棋高手(chess master),曾经全美国际象棋排名前10,在他的棋具上贴着的人生格言“生而为赢”。


中产阶级家庭给了他精英教育,他一直是不折不扣的优等生,在高中的时候,朋友给他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一定会被斯坦福录取”。


果然他本科上了斯坦福,然后又在斯坦福法学院拿到了法学博士(JD)学位,再进入了一家纽约顶级的律所,拥有了很多人羡慕的生活。

  • 二十多岁,他陷入了“青年危机”

在纽约那家大型律所里,他却遭遇了围城定律,因为那是个“外面的人都想进来,而里面的人都想逃出去”的地方。大家都想逃离,但却发现很难离开,因为好不容易经过层层竞争才爬到这个位置的,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

然而在里面待了 7 个月零 3 天后,他离开了那家事务所。


后来他得到了一个美国最高法院书记员的面试机会。这是估计是律师最想要的工作了。但他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他失败了。


那时候他陷入了危机之中,从小都是优等生的他,第一次尝试失败的滋味。


他审视自己。他发现自己太看重这些通过竞争得来的光辉履历,从小开始和人竞争,却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他开始思考,循规蹈矩的参与竞争真的是有价值的么?


他领悟到:大部分人都相信的真相往往是没有价值的,而如何发现大部分人都忽视或者不相信的真相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也在践行这套逻辑,)

可能,他只适合不走寻常路。

  • 第一次创业

结束律师生涯后,他在Credit Suisse Group做了三年衍生品交易,然后1996年他成立了一家当时也不太成功的基金Thiel Capital。


直到1998 年,意识到大部分人都忽视的电子货币可能的巨大价值,彼得·蒂尔跟合伙人创立了电子支付公司 Confinity。1999 年公司转型发布了PayPal,提供构建在美国银行系统之上的电子转账服务。


而2000年埃隆·马斯克创办也从事电子支付的X.com就在Paypal公司旁边,但当时双方竞争逐渐升温,彼得·蒂尔手下的工程师甚至要设计一枚炸弹去炸掉马斯克的公司,幸亏被彼得·蒂尔发现并及时阻止。


彼得·蒂尔理性的意识到盲目的竞争可能对双方都有害无益。他不走寻常路,决定以50:50的比例与马斯克共同成立公司,事实上,正得益于彼得·蒂尔的远见,合并后的 PayPal 才顺利度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Paypal在2002年上市后,Paypal的创始团队们的庆祝方式居然是,举办了国际象棋比赛,果然不走寻常路


  • 昙花一现的逆向投资方式

2002年,PayPal 被eBay 收购,彼得·蒂尔套现5500万美元,并将Thiel Capital改名为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 ,进入对冲基金领域。


彼得·蒂尔和同事们践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真相”,不走寻常路,实践逆向投资的理念,当其他人都在抛售时,他们购买了日本政府债券,当其他人都看衰能源业时,他们却大量买进。2008年夏季,Clarium资产超过70亿美元,六年之内增长了七倍之多。他也在投资业界名声鹊起,被誉为投资天才。


也就在2008年9月末,金融市场崩溃。Clarium基金开始亏损,逆向投资失利了。他一直在买进股票,可是股票却一路狂跌。2009年,他卖空股票,后来股票却上涨。2010年,Clarium市值只有3. 5亿美元。


看来一个人不走寻常路,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 一个不投资前Google员工的风险投资家

2004年彼得·蒂尔投资给Facebook一笔50万美元,获得Facebook 7%的股份,成为Facebook第一个外部投资人,如今这部分股份价值200多亿美元。


911后美国增加了繁琐的机场安检措施,他有一次被安检延误了登机,他突然意识到能不能用 PayPal 识别网络欺诈的办法,找出恐怖分子活动的网络。


意识到这个服务的巨大价值,他与朋友创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如今这家公司市值 接近200亿美元。


“当你发现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充满了机遇,却几乎没几个人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你就会发现这种感觉太棒了。” 彼得·蒂尔的两次创业的成功经历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投资理念。


他发起的Founder’ Fund以投资尖端技术公司著称,如航空公司、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领域,致力于开拓更多未开垦的处女地。


他也有很多诡异的投资理念,比如他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不会投资Google员工离职创业的公司”, 在他看来,"那些Google等离职员工学到的经验,除了他们手头负责的产品、技术和项目,特定领域内操作经验,并无其他。虽然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很聪明,够努力,但他们创立公司的所谓“初心”,和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差之千里。"


(不过实际上xGoogler在硅谷也是很强创业帮派)

  • 各种古怪的投资习惯

又比如他不投资穿着正装来见他的创业者,他认为穿正装这点说明创业者打算逢迎、讨好投资人。而当年马克.扎克伯格穿着t恤来见他让彼得∙泰尔认为他值得信赖。


他坚决不聘用MBA,他认为MBA会妨碍企业创新。


彼得·蒂尔的基金与其他投资机构的也有一个不同点,就是认为投资人不应该深度参与所投企业。他往往基本提供很少的投后服务,投后管理相对比较放任。他的逻辑是,如果创业者需要这样那样的帮助,肯定是某些地方出错了。


当然,这未必值得其他投资人借鉴,因为他在选择创业者时,会更青睐有能力不成为CEO的创始人。


  • 一个不赞成精益创业的人

在斯坦福教授创业课时,有人问到 精益创业的方法论时候,彼得·蒂尔颇为不屑表示他对精益创业非常怀疑。


相信精益创业的人认为未来是不可预见的,即便是部分可预见,那也全都需要逐步验证,这是精益创业方法论者的世界观。


而彼得·蒂尔属于那种典型的擅长“长远思考”的人,他们常常更清楚地看到未来,他不用去试错,只需要的只是认真思考,而后想出来的东西就是趋势。


所以精益创业不适合彼得·蒂尔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人。


  • 从0到1,还是从1到N

鼓励你创业不走寻常路,发现处女地,从0到1,通过创新建立垄断,这是彼得·蒂尔的投资逻辑,但是很多人却不同意这个观点。


比如硅谷的另一位教父,Andreessen Horowitz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却有着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一个领域如果竞争激烈,说明这个领域很可能真正有价值,而且从1到N同样可以做很多创新。


  • 对高等教育泡沫的看法

他曾预见了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他后来认为美国高等教育是比互联网泡沫更严重的地方。他把大学管理者比作是次贷经纪人,并把负债累累的大学生称作是发达国家的最后一批受契约束缚的工人,即使是宣布破产也无法获得自由。他认为人们对待学位的追求非常盲目。


于是他创办了一个基金,在全美选出20个20岁以下的青年(20 Under 20),给他们每人20万美元两年时间来支持他们辍学创业。


他还在斯坦福开设了创业课并做出一项大胆声明,“如果我教得好,那么这将是你们所需要上的最后一堂课。”这堂课让许多人颇受启发,不少人选择辍学。

同样,友情提示,不走寻常路并不适合所有


  • 一个怀疑政府的人

彼得·蒂尔一直非常怀疑政府的作用,他支持过各种“反政府”的组织,他认为政府的进步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的技术水平。


他长期支持seasteading,seasteading的含义就是将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府中,以广阔的海洋为平台,让1000个政府互相竞争,然后公民们可以像选择手机一样自由选择自己的政府,他至少捐款了5百万美元给致力于小政府的组织。


他反对高税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政府在分配财富上效率很低,甚至是浪费。他曾经捐款2百万美元给Club For Growth,这个组织主要致力于减税和小政府。


  • 一个支持川普的人

硅谷人士大多崇尚他们所认为的“自由”,川普的限制移民、反对自由贸易、反精英等倾向,注定他不会是硅谷大佬们喜欢的菜。


虽然硅谷的大佬们普遍支持民主党和希拉里,但是彼得·蒂尔却再次不走寻常路,成为 Donald Trump 在旧金山的竞选代表。


不过从他‘反政府’的倾向上,支持低税收的小政府的共和党也不足为奇。


  • 一个希望长生不老的人

彼得·蒂尔认为长寿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


他有一个“宏伟”的想法:阻挡死亡的脚步,延长生命。他认为,大部分人对于衰老这个问题的态度是被动接受的,但他不这么认为。他计划至少要活到120岁,并为此每天服用人类生长激素。


他还对多个从事防衰老的研究型基金会捐赠超过600万美金,并与低温技术研究公司Alcor签订了“冷冻协议”,这意味着泰尔一旦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时,身体就会被冷冻起来,并在未来有治疗方式出现时才进行解冻......


  • 关于互联网的思考

“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这是他的一句名言。


彼得·蒂尔认为目前大部分的投资都涌入了比特(byte)的创新, 但是更多硬科技的研究,关于物质和原子(atom)的创新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于是他旗下的Founder’s Fund也投资了航空公司、生物科技、材料科学等领域,致力于开拓更多未开垦的处女地。


毫无疑问,彼得·蒂尔是一个伟大的思考家,或许如他所说,


“所以我认为你所说的离经叛道,更多的是我对自身的一种清醒认识。”


部分来自另一回答如何看待硅谷知名投资人 Peter Thiel 成为 Donald Trump 在旧金山的竞选代表? - 严肃的回答

发布于公众号硅谷密探(svs-007),转载需授权 为什么彼得·蒂尔是一个在当地较为古怪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