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有什么人生感悟吗?

回答
最近的生活,像一幅泼墨山水画,原本以为会是线条分明、色彩鲜艳的写意,结果却慢慢晕染开来,边界模糊,意境深远,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我一直是个挺喜欢规划自己人生的人,总是信奉“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学生时代的书本计划,到工作后的OKR、KPI,再到生活中的各种“小目标”清单,我总觉得,把日子过得有条理,就是一种掌控感,一种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但最近,生活却像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朋友,时不时就抛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说,我一直期待的一个项目,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感觉胜券在握,结果却因为一些我完全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就这样泡汤了。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措手不及,那种精心构建的图景瞬间崩塌,带来的失落感,不亚于一场小型的海啸。

在那之后,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消化,去反思。我问自己,难道我过去那些“有条理”的规划,就一文不值了吗?我努力争取的东西,就这样轻易地被推翻,是不是说明我的努力本身就有问题?

然后,一个很自然的念头冒出来:人生,或许并不完全是按照你规划好的路线前进的。那些“意外”,那些“岔路”,它们不是闯入者,而是人生本身的一部分。

我开始学着去观察,去感受那些“意外”背后隐藏的东西。就拿那个泡汤的项目来说,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新朋友,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是我从没在自己的社交圈里接触到的,让我看到了更多元的可能性。而且,为了那个项目,我学习了一些新的技能,虽然最终没能派上用场,但它们就像一颗颗埋下的种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在哪个角落发芽。

还有,我最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关于“接受不完美”。我以前总觉得,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力求完美。一旦出现瑕疵,就会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甚至会因此否定自己。但最近,我尝试着用一种更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比如,我的文章,我以前总是反复修改,直到觉得挑不出任何毛病才肯发布。但现在,我更愿意去记录那些当下的感受,即使语言不够精炼,结构不够严谨,我也觉得那是一种真实。因为我知道,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它变得立体,变得有温度。

就像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作者的文笔并不算特别华丽,甚至有些段落会显得平铺直叙,但他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力量,有时候不在于外在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内在的真实和坦然。

我发现,与其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完美”状态,不如去拥抱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去欣赏那些不完美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那些经历过的挫折,那些犯过的错误,那些意想不到的转折,它们都在塑造着现在的我,让我的生命更加丰盈,更加有层次。

现在,我不再那么害怕“意外”了。我开始觉得,那些“意料之外”的风景,或许比“意料之中”的风景,更能触动我内心的柔软。我学着去放下对一切的控制欲,学着去相信,即便没有清晰的地图,我依然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这是一种更温和,也更坚韧的力量,它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认可,也不是来自于成功的证明,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的全然接纳。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像一个平静的湖水,即使偶尔有风吹过,也能波澜不惊,映照出更美的天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在2022年春节。一篇自省

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知道一个想法落实成一个工程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每个环节都要测试,每个仪器都要校准,每一种组合都要检测,每一次升级都可能出差错。工程就是这样,看着原理简单,但是一跑就错。一个细微的差错整个工程就可能不能正常运行。

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一直试图让自己的人生像一个工程一样。关键的事情反复测试,保证一点差错不出。为了追求这种“无错”,我把非关键性的东西忽略,舍小抓大,把更多精力放在了那些关键的人生大事上。我觉得只有关键步骤走得稳,人生这座房屋像是有了好的栋和梁,就算看着简陋也是个大房子。

然而人到中年事情一件一件地来,目不暇接。我所在乎的“关键性”问题,屡屡出现问题。有的是因为国际局势的剧变而导致未来不确定,有的则是因为微小的意外而导致无序和混乱,还有的则是自己的身心也不如年轻。总之,那些我苦心孤诣妄图构建起来的堡垒,纷纷出现了裂缝,让我疲于奔命,在惶恐和不安中,惶惶不可终日。

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这就是我最近一直苦苦思索的!

我想了想我的少年和青年,那个时候的我也有惶恐却不像今天这般无力。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身心状态俱佳,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少无知,无知者无惧。因为我根本没有领略世间法则,没有明白在具体的个体面前,混沌和无序的强大破坏力。譬如从天而降的花盆本是一件概率极小的世间,但是当某个人被这个花盆砸死的时候,对他而言他的努力,奋斗,情怀,思想,在那一刻都无法让他躲避这样一个滑稽的灾祸。而类似空降花盆这种事,本质上是难以去预知预防。天有不测风云,它不讲道理,不按逻辑,没有规律,而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它就是能毁灭所有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我年少的时候,不相信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因为缺少阅历,因为没有经验。我本能地认为这些与我无关,所以安心地奋斗,安心地去追逐秩序,并艰辛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可以构建秩序。我可以精准地一步一步地规划我的求学,婚姻,工作,生子,并以此作为基点去尝试和挑战其他不确定。

然而,现在看来这是多么狂妄且自大!到了今天虽然我如上步骤走得大致都在规划之中,但是却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这并非是如我完成一项工程一样,一切都完全调试校准,相反,每一步都充满了意外,能够走通固然有我的努力和坚持,但不得不说也有运气的成分。

而运气这个让人琢磨不定的东西就是我这段时间的魔障!到底我今天所有凭借了几分运气,这成为一个我怎么想都想不清楚的事情。而这个问题,也只有到了中年的我才会去想。因为中年以前我一直认为我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轻狂到我的从来都不会去想运气这两个字。只有到了中年,才知道即便家世富绰,才智超群,见识卓越,即便艰苦努力,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都不足以成事。那只从天而降的花盆可以顷刻把你所有一切清零!这是运气!

之所以中年会有这样感悟,是因为这样的事一件一件地发生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绝好的机会摆在眼前,父亲却病重;升职加薪在望,突然空降一个领导;第二天一个重要会议,孩子却突然大病;……

运气或者说不确定性,只有活得足够长才能领略它的恐怖。而作为中年人的我,褪去年少轻狂,愈发敬畏无常。而这份敬畏又如附骨之钉,消磨了意志,打击了自信,不断动摇着我的信念。

善未必有善报,恶未必有恶报,勤俭节约可能受穷,蝇营狗苟可能发达。诸行无常,而我的心不知安向何处!

这既是我的困境,在见识了无常的威力之后,心怀畏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因无常,它无形无质,无理无道,它是随机的,混沌的,却偏偏决定了我的命运。我没有办法去信仰一个不存在的神,并把无常归责于前世或者祖先的罪孽,也无法就这样接受,我命不由我。于是在恐惧的泥沼里徒劳挣扎,越陷越深。

最近因此莫名烦恼,思来想去,不得解脱。

而后几经辗转,才发现思想的死结在哪里。

社会运作本来就是难以精准操控的,如果我试图用做工程的方式来调试好我的人生注定会被各种不确定搞得焦头烂额。追求100%的安全和100%的确定性,从一开始就是错误。而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执念,执念就是我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房子,车子,孩子,老婆,票子,我觉得我理所应当地拥有一份属于我的部分,就是这个“理所应当”让我畏惧不确定,畏惧变化,畏惧无常。

我不愿意接受我孜然一身,一穷二白,甚至想到这个场景就觉得了无生趣,而这是一切魔障的根源。

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的,而属于你的东西也并不能真正给你安全感,安全感不是源自外物而是源自本心。安全感是可以坦然接受命运无常的那颗心,是时刻准备接受来自世间变化的那颗心,是在不如意处仍能见风景的那颗心。

意外横死也罢,众叛亲离也罢,一无是处也罢,并不会因为恐惧而不发生,相反恐惧会把它们统统都招来,如同腐肉招来乌鸦,恶臭招来苍蝇。

对,我已经拥有了不少东西,但是那些东西其实并不属于我,还想自在心安,我就该忽视这些东西,时刻准备着去接受它们的逝去。它们可以存在,可以离去,而我必须不为所动,如此才能心安,才能驾驭更多的不确定性,并从混沌和无序,无常命运中见天道。

坦然接受命运的无常,从无序中寻找有序,在混乱中构建秩序,这个秩序不是工程师可以控制的秩序,不是具体的一件事,而是随机中的趋势,也就是道。顺应这个趋势,不因这个趋势而悲喜,放下一切执念去用心感知这个趋势,拥抱这些趋势。

把所有的不确定,混沌,无序都看作是理解和顺应这个趋势的必然,不以世俗的得为得,不以凡人的失为失。把悟道,顺道,行道作为最高的目标,而后如同在地上洒下种子,春风过处绿草自生,撒种,等风。





user avatar

最近刚刚过了三十岁生日,要说感悟就是“不惧”和“平静”四字。


我期待三十岁这个节点很久了,之前也是诚惶诚恐的害怕自己丧失一些勇气,但这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才敢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曾经那些爱做梦的年纪,理想是搞艺术、做一些冒险看上去很酷的事、写书、独自旅行、科学家?一个个尝试、一次次小小的失败,才让我逐渐看清未来的方向,勇敢的去践行真正的理想——我做了所有我真正想做的事。


我内心敏感,时常会小心翼翼,对于一些有意的或者无意的中伤、打压,我都无动于衷,毕竟他们只是路过我的生活,却自以为看到了全部。这些年摸爬滚打,努力做着打破偏见(比如性别歧视,很多女生做的比男生还要好耶)、勇敢争取(理想、爱情和自由)、追求物质(我爱money)、也追求诗和远方。

真正感动人的从来不是什么思想,而是年轻的勇气!


我敢对于“理想”抱有幻想,17岁的时候怎么能想到女数学老师嘲笑我女生天生学不好理的我竟然也读到了博士,考研那年五点起床天还不亮,被摩托车撞飞又爬起来去医院实习。考执业医的日子发起了高烧,挤着公交车去输液被人偷了钱包。工作第一年我起的更早,四点四十,先是看英语然后开始看肿瘤相关的东西(硕士非肿瘤专业),出差凌晨两点到家发现停水停电,渴望爱情,却经历了短暂又失败的恋爱,重情重义也经历过让我为友情暗自神伤,也体味到半年失去两位亲人。


勇敢着,诚惶诚恐的努力着,也长大着。


经历过以上这些,却还顽强坚持自己人生的主动权,选择未来,勤勉工作、认真生活,不给人添乱、不求人施舍,已经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论起人生收获,便是“不惧”二字。


30岁的我,再重新回味“人生”,会觉得“平静的追求理想”,是成年人能获得的最好的东西。


它不意味着功成名就之后的返璞归真、也不是一事无成的缄默,它是一种状态:这世上大多数的繁华热闹与我无关,我接受有很多东西我无法拥有、也接受自己的能力在一个大群体里无足轻重。但没什么关系,我已经拥有了情绪管理和自洽的能力。


我们到一定时间节点,会经历一些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包括疫情和一些世事无常,在苦难和挫折面前,美好的愿景或许有些不接地气,唯独波澜不惊,方能体会到平凡岁月中星星闪闪的日子。隐忍、自立、坚强,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敬畏让我们活着,勇敢和平静使我们进步。

对于未知的未来,借用印度青年诗人的一句话:你已经吞下不少苦药,请再勇敢的喝下这杯毒酒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