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K以内的山地自行车都是垃圾吗?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山地车,脑子里就自动浮现出几千甚至上万的高科技装备。所以当有人说“1K以内山地车”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不就是垃圾吗?”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我们先来聊聊“1K以内”到底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价位,我们能买到的基本上就是那种在大型超市、或者一些品牌力不强的杂牌车店里看到的“山地车”。它们通常有着“山地车”的外形:粗壮的车架、宽大的车把、带避震的前叉、以及变速器和碟刹。但是,如果仔细看看这些车的配置,你就会发现问题了。

车架: 材质可能很普通,焊接工艺也比较粗糙。虽然看起来很结实,但实际的强度和韧性可能不足以应付真正的越野骑行。
避震前叉: 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坑”的地方。很多1K以内的车前叉看起来好像有避震功能,但实际上很多是“弹簧避震”,效果聊胜于无,只能吸收一些非常轻微的震动,对于路面上的颠簸毫无作用,甚至会因为阻尼不足而产生回弹,影响骑行稳定性。更别提锁死功能了,基本不可能有。
变速器: 这可能是最让人无奈的部分。很多入门级的1K车会配备一些非常低端的变速套件,比如一些非知名品牌的几速或者十几速的“仿变速”产品。它们换挡不顺畅、不精确,甚至经常卡链、跳链,骑起来感觉就像在跟自行车较劲,而不是在享受骑行的乐趣。
刹车: 很多会配备机械碟刹,或者更糟糕的V刹。机械碟刹相比油压碟刹,刹车力道和手感差距很大,而且线材容易拉伸,导致刹车性能下降。V刹在潮湿或者泥泞路况下,刹车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轮组和轮胎: 轮组的强度和刚性可能不够,容易变形。轮胎的花纹和配方也可能不适合复杂的路面,抓地力一般。

二、为什么这些车会被认为是“垃圾”?

原因很简单:它们很难真正实现“山地骑行”的需求。

如果你只是偶尔在平整的柏油路上骑骑,偶尔走走铺装的小路,那么这类车或许还能勉强应付。但一旦你想要尝试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路况,比如砂石路、土路,甚至是有一点起伏的山路,这些车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

无法提供有效的减震: 身体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导致疲劳感倍增,甚至可能引起不适。
无法顺畅变速: 爬坡时升档困难,下坡时降档迟疑,大大影响骑行效率和乐趣。
刹车不灵敏不安全: 在需要紧急制动的时候,很可能无法及时停下,存在安全隐患。
车架和零件容易损坏: 面对颠簸和冲击,低质量的零件和车架更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断裂。

所以,从“山地骑行”的性能和安全性角度来看,1K以内的车确实很难让人满意,说它们是“垃圾”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它们更像是披着山地车外衣的普通自行车,只是看起来像而已。

三、是不是就没有例外了? 错!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偶尔也会有一些品牌,在特定时期或者针对特定市场,推出一些入门级的、价格非常亲民的山地车。

二手市场: 这是淘好货的绝佳地方!很多骑行爱好者在升级车辆后,会将自己用过的、但品质不错的旧车出售。仔细淘淘,你可能会在1K左右的价格找到一些曾经售价在2K3K级别的、性能相对可靠的山地车。这些车虽然不是全新的,但只要车架没有问题,主要零件(如变速器、刹车)还算可用,稍微维护一下,足以满足一些轻度山地骑行的需求。
特定品牌的清仓或促销: 一些知名品牌为了清理库存或者进行促销活动,也会将一些入门级或者上一代型号的山地车以接近1K的价格出售。这类车虽然是入门款,但其品牌的技术和品控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至少在零件的选择上会比杂牌车可靠很多。

四、那么,1K以内真的就只能买到“垃圾”吗?

并非绝对,但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你的预算确实非常有限,并且你只是想体验一下山地车的造型,偶尔在公园里或者平地上骑骑,那么选择1K以内的车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对山地骑行有一些期待,希望能够真正地去探索山野,去感受越野的乐趣,那么我还是会建议你尽量将预算提高一些。

给想花1K买山地车的朋友的一些建议:

1. 明确自己的需求: 你真的想去爬山越野,还是只是想骑着看起来帅气一点的车?
2. 了解一些基础的山地车知识: 知道什么是Shimano、SRAM,了解一些常见的变速和刹车系统。
3. 多做功课: 看看网上的一些评测和用户反馈,了解不同品牌的入门级车型表现。
4. 优先考虑二手市场: 仔细挑选,找那些曾经品质不错但现在价格便宜的车。
5. 能不买就尽量不买(在1K这个价位): 如果你的预算允许,哪怕是多攒一点钱,买一辆价格在1.5K2K之间的入门级品牌山地车,在骑行体验和安全保障上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1K以内的山地车,大部分情况下的确存在质量和性能上的巨大短板,不能指望它们能胜任真正的山地骑行任务。但如果你运气好,或者目标明确,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其中找到一些能“玩得起”的宝贝。不过,对于大多数希望体验山地骑行乐趣的初学者来说,还是建议将预算往上提一提,毕竟,好的骑行体验,是值得为之付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没有仔细审题,没有注意到问题中的主语是“山地车”而不是“自行车”,故而把答案写的牛头不对马嘴。特此重修答案。重修后的答案会与评论区驴头不对马嘴,请不要介意,谢谢!)


“垃圾”这个词用在千元以下山地车上还是比较准确的。山地车的主要特征在于:

1 粗壮的轮胎,这是最显著的特征,可以应对复杂的路面情况,并提高骑行的舒适度。

2 粗壮的车架,并且车架各个位置的角度都更适合越野骑行以提升车身强度和稳定性。

3 带避震措施,一般是前叉和车架有避震器吸收震动。

4 有变速器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5 其它部件也相对普通自行车更加结实可靠。

所以山地车的总体成本必然高于普通自行车。作为普通自行车来说,500元以上才是垃圾的分水岭。500以下是垃圾,500以上就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通勤场合。一般人上下班买菜用这样的自行车就足够了:

甚至是这样的:

只要不扎胎摔车,基本都可以做到两年内免维修维护。两年以后通过及时的维护(清洁、上油、三轴拆洗、更换刹车块)使用十年以上也不成问题。

但请试想一下,如果是上面那两款车的价格,我们还要加入变速、避震结构,并保持价格不超过800,这样的车子将会是什么样子?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车子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将比上面那两款车子还要差!

同样的500元钱你买一辆山地车,最终的使用体验还不如一辆同价的公主车。多了那么多部件,多了那么多工序工艺,还要压低成本,那么就只能降低所有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降低材料用量,甚至采用劣质仿冒零件。比如一蹬就断的脚踏,薄如铁皮的链条,狗都能踩弯的轮组,使劲就变形的车架,冬天就变硬的前叉……

但这样的山地车在某些方面却会提高成本,那就是车辆的喷漆。

一般人对自行车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他们挑选自行车多半要依靠外观判断,所以鲜艳夺目的烤漆工艺就成了这种自行车的销售命脉。有业内人士就曾经跟我开玩笑说:这些自行车的车架还没上面的喷漆值钱!

这样的说法或许是夸张的,但毫无疑问,此消彼长之下这类自行车的质量只会更加不堪入目。

要想做出一辆真正合格的、能骑的山地自行车,1000元其实也不可能。1000元所能给你的还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只是有了山地车的配件,让其看起来、用起来像是山地车而已。但如果你拿这个价位的山地车真的去跑山路,那么有很大概率在百公里之内废掉三轴,一次飞车废掉脚蹬,一次摔车废掉车把,一根树枝废掉车轮。

也就是说,1000元的山地自行车也就是仅能满足你的日常通勤骑行而已。其定位大致相当于汽车里的SUV,别看很多人都管SUV叫“越野车”,但其实,这部分“越野车”其中90%的车辆的极限也仅仅是走非铺装路面而已。1000元的山地车也是同样的。可以说千元级的山地自行车就和10万元级别的SUV一样,只是长了个越野的样子而已,实际无论从设计、用料、结构、性能上来说都跟越野这种特种用途格格不入。仅仅是一种合格的交通工具。如果想要长期参与骑行活动,2000元以下的车子多半都难以做到,或需要牺牲掉很多骑行乐趣才行。

我个人骑行历史将近20年,组织、领导过的活动不计其数,当初也遇到过很多这种骑菜车参与活动的骑友。其中最奇葩的是一个大学生骑的公主车,在一次山路骑行活动中,这辆车同时获得了刹车线断裂、刹车皮失效、脚蹬弯折、车胎漏气、车轮偏摆五项成就,以至于无法修理也无法下山。但我作为收队又不能不管他,最后只好找了一根树枝绑在他车尾货架上,另一端绑在我车把上,当遇到转弯需要减速时就用我的刹车来拖拽他减速,最后用这个危险的方法拉着他安全下山,耗费了比别人多三四倍的时间,还大大拖慢了队伍的活动进程。作为廉价山地车虽然不会这么夸张,但多少也会出现变速不准、刹车无力、车轮偏摆等问题,轻则拖慢速度,重则造成事故。

所以如果你想稍微追求一点点品质,想要安全顺利的参加骑行活动,2000元以上的自行车才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维护得当上青藏线都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人骑青藏线用的就是一两千的车子。在成都买辆新车,自行车骑到拉萨正好寿终正寝,就地卖掉也不心疼。

3000元是“民用菜车”和“业余娱乐”的分水岭,这个级别以上的车子开始使用那些专业品牌的配件,和菜车粗制滥造的低档配件截然不同。可以说这个价位以上的车子如果维护得当,其使用寿命足以传宗接代。甚至一般的轻度摔车都不足以让这个等级以上的车子损坏(部分碳车和赛级车除外)。我平时通勤骑的车子就是一辆2000元的自行车,骑了十几年基本只换过轮胎,其它配件都没动过,年份虽然很长但还是非常好骑,百公里左右的山区土路骑行也可以应付得来。

大部分骑行爱好者的车子都在2000-10000元之间,简单来说这些车辆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尽量降低重量的前提下提升性能。以一般老百姓的视角来看这些车子骑起来不会比千元以下的买菜车好骑——运动类自行车普遍需要低趴的骑行姿势 来保障长途骑行的舒适性并便于发力,顺便还可以降低风阻。而这些特征对于一般人的短途骑行是没什么意义的,排除心理因素,大部分人也骑不出来那百分之几的阻力差距。

自行车的本质是交通、运动工具,什么样的用途就对应着什么样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想要买菜通勤,二八大杠和公主车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别看二八大杠是上古型号,但论性能结构是更接近专业自行车的,骑惯了就会非常好用。哪怕骑长一些的距离、拉人重载也完全不虚。

而大街上最常见的公主车虽然多半驮不起这上吨的重量,却更为轻便好用。弯梁上下车很方便,对穿裙装的女性来说弯梁是必选项。公主车车身小巧,在城市穿行车身轻便,拐弯灵活。细轮胎和硬叉虽然毫无滤震可言,但燕把设计让颠簸问题不算特别严重,更何况城市道路也不需要优秀的避震;公主车车座宽大位置偏低,高把坐姿更为舒适,即使是身高较低的人也能及时用脚撑住地面,在人口稠密需要频繁停车的市区内是很实用的设计。上文中自行车后轮使用的抱刹刹车力度不大,然而使用寿命较长、维护简单,正好适合城市中低速骑行的刹车场景。作为交通工具的它们尽管廉价,但都是合格好用的正经车辆。

2000元以下的山地车只能算是样子货,很多功能结构仅仅是为了装B而存在,故此是不正经车辆,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作秀工具,或者是“竟然真的能用”的作秀工具。

1000元以下的车子也可以作秀,却是以牺牲核心性能为代价的,它们既不能很好的满足交通用途更不能真的拿去跑山地,一个操作不好还会害使用者受伤赔钱,所以是名符其实的垃圾,哪怕是新买的,垃圾堆仍然是它们最合适的归宿。

珍爱生命,远离垃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