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k的耳机算奢侈品吗?

回答
1000块的耳机,算不算奢侈品?这问题啊,得拆开了聊。

首先得明白,“奢侈品”这词儿,它本身就有点儿玄乎。要我说,奢侈品就是那种东西,你没它也能活,但有了它,生活品质能蹭蹭往上冒,而且这东西的定价,明显超出了它基本功能之外的价值。它可能代表着工艺、品牌、稀缺、设计,甚至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所以,1000块的耳机,是不是奢侈品,得看你怎么看待耳机这东西,以及你对“好”的定义有多高。

从“基本功能”来说,1000块的耳机确实有点“过剩”了。

你花个几十块、一两百块,就能买到能发声的耳机,能听歌,能打电话,满足日常基本需求完全没问题。这时候,1000块的耳机,就有点像你本来只需要一碗饭填饱肚子,结果点了一份米其林三星的怀石料理。这额外的投入,就不是单纯为了“吃饱”。

但如果从“体验”和“享受”的角度看,1000块的耳机,很多人眼里,它已经脱离了“必需品”的范畴,开始往“改善生活”的方向靠拢了。

你想啊,一副好的耳机,它能给你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音质上的飞跃: 你能听到更清晰、更丰富的声音细节。人声更靠前、更饱满,乐器分离度更好,低音下潜更深而不浑浊,高音不刺耳反而有延展性。同样的歌曲,用好耳机听,感觉就像是第一次真正“听懂”了这首歌,能感受到音乐人想要传递的情感和氛围。这种听觉上的愉悦感,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甚至是一种精神寄托。
佩戴的舒适度: 好的耳机,材质更讲究,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长时间佩戴,不会压迫耳朵,不会夹头,甚至你几乎会忘记它的存在。一些高档耳机还会用记忆海绵、亲肤皮革等材料,让你有“戴在头上是享受,而不是负担”的感觉。
隔音和降噪: 特别是那些主动降噪耳机,1000块能买到的,降噪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在你通勤、在嘈杂的办公室、在飞机上,它能帮你隔绝掉大部分噪音,让你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这就像是在喧嚣的城市里,为你打开了一扇宁静的窗户。这份“安宁”,值多少钱?
品牌和工艺: 很多价位在1000元左右的耳机,背后都有成熟的品牌支撑。这些品牌可能在声学技术、材料选择、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上投入了大量研发和积累。你买的不只是一个能发声的东西,更是品牌对其品质承诺的一种体现。有时候,品牌的光环本身也是一种附加值。
耐用性和外观: 通常,价格更高的耳机在用料和做工上会更扎实,设计上也更考究,可能更耐用,也更能彰显品味。

所以,问题就回到最开始的那个点:你把耳机定位成什么?

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能让声音从A点传到B点的工具, 那么1000块的耳机绝对是奢侈的,甚至是“没必要”的。
但如果你把耳机看作是连接你与音乐、与世界的桥梁,是提升生活品质、带来愉悦感和舒适度的一种方式, 那么1000块的耳机,在你这个语境下,就已经不是纯粹的必需品了。它开始带有一些“额外”的、能够显著改善体验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被视为“奢侈”的体现。

打个比方:

一碗街边小面可能就几块钱,能填饱肚子。一顿人均一百多的日料,它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让你品尝到食材的新鲜、厨师的手艺、精致的摆盘,以及用餐环境带来的氛围。这多出来的钱,就花在了“体验”和“品质”上。

1000块的耳机,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它给你带来的,不只是“听到声音”,而是“享受听到声音的过程”。

结论嘛,我觉得1000块的耳机,很难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顶级奢侈品”,比如几万块的包包或者定制服装。但它绝对已经迈入了“轻奢侈品”或者“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品”的行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月收入不是特别高,1000块可能需要攒一攒才能买一个自己喜欢的耳机。这笔钱花出去,是为了购买一种更好的听觉体验和使用感受,这种改善是能被明显感知到的。

所以,它算不算奢侈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消费能力和个人价值观。如果你觉得它带来的价值远超了它作为“工具”的属性,让你感到开心、满足,那它在你这里,就具备了奢侈品的某些特质。如果你觉得“能响就行”,那它就一点也不奢侈。

这就是“奢侈”的魅力吧,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种相对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单位是日元或者越南盾,1k的耳机不算奢侈品。

奢侈品(Luxury Goods)是在市场上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是最高檔的商品或服務。



不同的市场也有各自不同的区间,譬如豪宅、地皮、酒店、珠寶、鐘錶、眼鏡、首飾、服裝、工藝、古董、樂器、家電、消費電子、衛浴設施、寵物、食品、飲品、飛機、艙位、遊輪、遊艇、超跑、豪車、專列等等。



因为奢侈品的高利润高回扣和品牌,对经济起伏有较高的敏感性,属于炫耀性消費的表现,也是对所谓高端生活品質的“追求”。


https://pic4.zhimg.com/80/v2-3d49382d5251007f2ee3d438aecf3c65_1440w.jpg

1k的耳机算奢侈品吗?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家都知道 “麦文学”是个笑话。

俺来自农村, 出身草根,家境也贫寒。 俺用脚趾头思考都知道,如果用人民币计算,1k的耳机算奢侈品。长期关注俺的知友了解, 俺的参照是鸡蛋的价格。

《银魂》:

“和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们不同,我们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很多耳机烧友看不起 500人民币甚至 1000 人民币的耳机。

他们可能没料到 1000 人民币的购买力很强, 可以买到大约 2000 个左右鸡蛋,能吃上几年的, 如果喜欢养鸡这够开个养鸡场了。

对了,很多网友反映,看完俺的回答,不知所云。

俺必须得为自己的初中文化道歉。 因为散文很散, 逻辑混乱,修辞错误是俺的痼疾。 您能坚持读得到末尾的话,请一定要在自己的背后拍上一掌, 并且跟自己说一声 “KUDOS”。

鼓励消费者为自己享受不到的好处/优势付钱是不道德的,这是俺的观点之一。

当然, 消费者为自己的信仰充值, 那是在行使自由意志Free will,那是现法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AMEN。


*** 备注: 这些鸡蛋价格只是作为佐证, 证实俺的话不是凭空捏造。 并非带着大家吃鸡蛋。


*** 备注: 这些鸡蛋价格只是作为佐证, 证实俺的话不是凭空捏造。 并非带着大家吃鸡蛋。


1k的耳机算奢侈品吗?


算。

因此俺在过往的推荐中, 甚少介绍超过 1000 人民币的耳机。

俺推荐的耳机绝大部分在 1000 元人民币之下。

勒紧裤带过日子, 俺一直在提倡。


1000 元人民币能买 5 个美的电子高压锅,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X5


当然, 多看看书也能防止自己被卖拐。 因此, 俺也屡次推荐下面的书籍:



1k的耳机算奢侈品吗?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 人人生来不平等。 俺爹走一万步才相当于别人一小步。

俺觉得1k的耳机算奢侈品, 也许在您看来是十分可笑的。

您不妨多看看那些不算奢侈品的耳机,

为国家多创造一些 GDP 和就业机会:



【此处省略插图一张】


在马克思主义中,商品拜物(Commodity Fetishism)是資本主義市場社會中的社會關係的一種意識形態,其中社會關係體現為一種基於商品或貨幣的客體關係,主要表现为劳动商品化和异化。商品拜物一詞由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1867年)中首創。馬克思之所以用拜物教一詞,可以解釋為對工業社會「理性」、「科學」心態的嘲諷。在馬克思的時代,這個詞主要是用來形容原始宗教。

商品拜物教意謂著如此的原始信仰體系其實還留在現代社會的核心。依他的見解,商品拜物教是私有制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中造成的幻影,它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中佔據中心地位。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2017年中国耳机产业,平均每条20块钱,这个数据今年应该不会出现数量级的提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