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车买来应该晾多久才是安全的?

回答
新车买回来,总觉得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让人心里总有些不安。尤其是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就更希望车里能更“干净”一些。那这新车买回来,到底应该“晾”多久才能放心坐人呢?

其实,关于新车需要“晾”多久,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数字。这就像你问“这碗饭多久能凉透”,总得看碗多大、饭多少、室温多少一样,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让你心里有个谱。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股“味道”到底是什么?

大部分情况下,新车里的味道主要来自于车内使用的各种材料,比如:

塑料件: 仪表盘、门板、座椅套等等,这些塑料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一些增塑剂、稳定剂等化学物质,它们会挥发,产生味道。
皮革: 真皮座椅、方向盘等,皮革处理过程中也会用到一些化学药剂。
橡胶件: 密封条、脚垫等。
黏合剂和涂料: 车内地毯、顶棚、隔音棉等,这些都会用到各种胶水和喷涂材料。
新发动机和变速箱: 刚出厂的机械部件,可能也会有一些轻微的机油、润滑油的味道。

这些物质在车内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尤其是经过日晒或者车内温度升高时,挥发得会更厉害,所以你会闻到那股“新车味”。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担心这个味道?

主要还是出于对健康安全的考虑。这里面挥发出来的物质,有些如果浓度过高、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头晕、恶心,甚至长期的健康隐患。虽然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比如大家常说的“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但刚出厂的车,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指标可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但我们总希望越低越好。

所以,“晾”多久才算安全?

“晾”,其实就是让车内的有害物质挥发掉。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 通风。

1. 持续通风是关键:
刚提车初期: 提车回来后,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打开车门和车窗,让空气流通。尤其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开一段时间。
日常用车: 每次停车后,如果不是要锁车,或者车内有人,可以适当开一点窗缝,让车内空气与外界交换。即使锁了车,如果经常短距离用车,也可以偶尔开窗通风。
太阳暴晒与通风结合: 很多人觉得暴晒能让味道挥发得更快。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高温会加速化学物质的挥发。但是,光暴晒不通风,挥发出来的有害物质还是留在车内,只是浓度变化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 先暴晒一段时间(比如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趁热打开车门车窗,进行彻底通风。这样可以把一些低挥发阈值的物质先“逼”出来。

2. 时间概念:
“三五天”? 有些人觉得提车后先放个三五天,每天通风,味道就会好很多。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起步。通过这几天的自然挥发和主动通风,大部分比较容易挥发的物质会减少。
“几周甚至几个月”? 有些味道确实会持续存在,特别是那些挥发速度比较慢的物质。所以,所谓的“彻底解决”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普遍来说,经过一到两个月,大部分新车内的味道都会有显著的改善,达到一个比较舒适的水平。
“没有绝对的终点”? 理论上,任何化学物质都在缓慢地挥发,只是在某个时间点之后,它的浓度已经低到我们感知不到,或者对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了。所以,“安全”更多是一个相对概念。

3. 影响因素:
车内材料: 有些豪华品牌或者注重环保的车型,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更环保,味道自然会小很多,需要“晾”的时间也短。反之,一些内饰比较“花哨”、材料种类繁多的车,可能味道会更重。
季节和天气: 干燥、温暖的天气更有利于挥发。潮湿、寒冷的天气,挥发速度会慢很多。
个人敏感度: 有些人对某些化学物质特别敏感,即使浓度很低也可能觉得不舒服。

除了通风,还有什么可以加速“净化”?

1. 活性炭包: 这个是大家最熟悉的“去味神器”了。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车内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异味。建议多放几个,并且定期拿出来晾晒一下(比如放在阳光下,可以再生)。
2. 车载空气净化器: 如果预算允许,一个质量好的车载空气净化器,带HEPA滤网和活性炭滤网的,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开车过程中也能持续净化。
3. 一些植物: 像绿萝、吊兰等,据说也有一定的吸附甲醛的作用,但效果可能不如活性炭明显,更多是心理作用和美化作用。
4. 专业的汽车内饰清洗和空气净化: 如果你非常在意,提车后可以考虑去做一次专业的内饰深度清洁,再配合专业的空气净化处理,效果会更快速和显著。

什么时候可以安心地让家人,特别是孩子和老人坐进车里?

这没有一个死的界限。我的建议是:

初步安全: 在你提车后的 头一周到两周,通过大量的通风(包括停车后开窗、开车时开窗或开空调内循环但偶尔切换外循环),你会明显感觉到味道的减轻。这时,如果只是短途乘坐,并且大人没有明显不适,可以认为风险是比较低的。
更安心: 如果你希望更安心, 至少让车子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正常使用和通风,让大部分容易挥发的物质得到释放。期间,如果家里的老人或小孩坐进去,注意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没有出现头晕、呕吐、咳嗽加剧等不适,并且你通过感官也觉得味道比刚提车时淡了很多,那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让大家乘坐了。

总结一下,新车买来,没有一个“万能晾多久”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通风”。

勤开窗,多通风 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利用好阳光,但别忘了通风。
活性炭包、空气净化器 是辅助手段。
观察家人的反应 是最直观的指标。

一般来说,12个月的持续通风和使用,足以让新车内的空气质量达到一个比较健康和舒适的状态。但如果你对味道特别敏感,或者家里有抵抗力较弱的成员,宁可多花点时间,多通风几天,让心里更踏实。毕竟,安全第一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甲醛检测,不要相信非专业的家用甲醛检测仪,误差极大,不可能获得精准的结果。至于车内空气质量,中国《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提及,车企为满足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改进汽车内饰结构设计,使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非金属材料和黏合剂的大量应用,导致车内污染物积聚。车内空气污染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表板总成、车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按照该《指南》的标准,车内空气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mg/m³。

各品牌车型的甲醛数值是否超标,可以大体上参考AutoLab日前发布的《2020年新车车内甲醛测试报告》,该报告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上市的50款全新车型以及垂直换代车型进行了甲醛的测试。可以明确的是,新车中肯定都有甲醛,但绝大多数还是在安全范围内,所以不必过分担忧。

(图片来自AutoLab汽车实验室于3月17日发布的文章《醛力的游戏”第二季:50款新车甲醛实测,6款不达标》)

针对车内除甲醛,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多晒太阳+开窗通风。温度升高后加速车内有害物质的挥发,通风对流可以促进有害物质尽快消散。

但当驾驶环境不适合开窗时,如高速行车、雨天及PM2.5指数爆表的重度污染天气等,只能采用空调外循环的方式来实现车内车外空气的循环流通,这时配备一个PM2.5的空调滤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另外,车辆暴晒后不要急于上车离开,可以先打开所有车窗,打开空调并开启最大风速,使车内热空气和有害物质消散,等待五分钟后再进入车内。

在车内除甲醛这件事上,不要对一些产品偏听偏信,还是要相信自然的力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