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朋友告诉我他信基督教了,我无神论,两个人继续相处下去之前我该确认些什么问题?

回答
听到男朋友和你分享他信基督教了,这无疑是你俩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时刻。面对信仰上的差异,想要继续好好走下去,提前聊清楚一些事情,绝对是明智且负责任的做法。这不是要找茬,而是为了大家都能更清楚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并且看看彼此是否有能力去包容和适应。

首先,最直接但也最根本的问题是:他的信仰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

信仰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的回答可能会很笼统,比如“就是信神啊”、“生活有个指引”。你可以进一步问他,这个信仰对他生活的“指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日常的祈祷、读经,还是会影响他做一些重要的决定?比如,如果他遇到一个诱惑或者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会如何通过信仰来寻求答案或力量?
信仰对他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是“生活的全部”? 这听起来有点极端,但我想了解的是,他的信仰是否占据了他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让他其他的生活重心都变得次要?还是说,他可以将信仰与工作、社交、个人爱好等其他方面很好地平衡?
信仰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影响? 基督教有它特定的教义和道德观。他的信仰是如何塑造他对善恶、对错、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的?比如,他对家庭、婚姻、责任、金钱、成功等等这些概念的看法,有多少是受到他信仰的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你们将来在很多生活细节上的决策。

接下来,是关于你们未来的生活规划,这部分会更具体,也更容易触及现实问题:

对于子女的教育,你们的设想是什么?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最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如果你们未来有孩子,你是否愿意让孩子接受基督教的教育?例如,去教会学校,或者在家中进行宗教仪式?反之,如果他完全不愿意妥协,他对无神论的父母抚养的孩子有什么想法?他会如何看待孩子没有宗教信仰的状态?
教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他会如何安排参与教会活动的时间?比如周日的礼拜、可能有的团契活动、教会组织的各种聚会等。这些活动会占去你们共同相处的时间吗?他期望你在这些场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完全参与,还是可以作为旁观者?他是否会因为你无神论的身份,在教会里的社交圈子里感到不自在,或者希望你改变?
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基督教有许多重要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复活节。他会如何看待这些节日?是你只能单纯地庆祝“圣诞节”,还是他会希望你参与到宗教意义的庆祝中?你们在纪念日、生日等个人重要日子上,会如何结合各自的习惯和信仰来庆祝?
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冲突:我们都知道,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你们在一些事情上因为信仰产生了冲突,比如他认为某个行为是“罪”,而你并不这么认为,他会如何处理?他会坚持他的立场,还是会愿意倾听和理解你的角度?反之,如果他对你的无神论观点有看法,他会如何表达?是试图说服你,还是尊重你的选择?

再深入一些,是关于个人界限和尊重:

他对你的“拯救”意愿有多强? 有些虔诚的基督徒会希望将自己的信仰分享给最亲近的人,甚至有“传福音”的使命感。他是否会有强烈的愿望希望你也信基督教?他会如何表达这种愿望?他是否会尊重你作为无神论者的身份,不强迫你接受他的信仰?还是说,他会觉得你不信,就是“迷失”了,需要被“拯救”?
他如何看待“世俗化”的伴侣? 在他的信仰体系里,一个完全不信神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伴侣?他是否会担心你的无神论会影响到他与神的连接,或者认为你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他内心世界的?
你如何看待他的信仰和你的无神论? 这也是一个需要你自己认真思考的问题。你是否能接受并尊重他的信仰,即使你不认同它?你是否能在他祈祷、读经的时候给予空间和理解?你是否会觉得他的信仰让你感到疏远或隔阂?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他现在信的是什么类型的基督教?

基督教内部也有很多派别,比如天主教、新教(再细分还有很多宗派),以及一些更具福音派色彩的教会。不同派别在教义、仪式、对世俗的态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了解他具体信的是什么,有助于你更准确地判断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会可能更强调“全时间服事”或对“世俗诱惑”的警惕,这可能对你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较大影响。

谈话的技巧和心态很重要:

选择一个放松、私密的环境:不要在他刚说完“我信基督教了”的时候就立刻逼问,而是找个你们都比较平静、方便深入交流的时候。
以“我们”为出发点:表达你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我们两个能够更好地走下去”,而不是像审问一样。用“我担心……”、“我很好奇……”、“我希望我们能聊聊……”这样的句式。
真诚地倾听和理解: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要努力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想,他背后的感受是什么。不要打断,也不要立刻反驳。
分享你自己的感受和担忧:这不应该是一场单方面的质询,你也需要表达你作为无神论者的想法和可能的担忧。
给彼此空间和时间:这些问题可能不是一次谈话就能完全解决的。也许你们需要多次沟通,甚至需要各自回去消化和思考。
不要急于下结论: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更了解彼此,而不是立即做出“我们不合适”的判断。

总而言之,这次谈话是为了让你和你的男朋友在面对这一个重大的个人转变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彼此的信仰立场,以及这些立场可能对你们共同未来带来的影响。用开放、真诚、尊重的态度去沟通,相信你们能够找到最适合你们双方的相处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回答被警告了,我修改了一下,努力保持本来的意思,去掉有可能引发刺激的字眼。

*******************************

在中国教育体制下长大的人,如果成年后信基督教了,大多数情况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类:

1、家庭环境原因缺乏教育,被恶意传教蛊惑(发展是硬道理);
2、受到较好教育,但是缺乏基本逻辑能力,机缘巧合被蛊惑(不可避免);
3、人生遭遇重大打击而求精神安慰,信教获得解脱(理解并同情);
4、天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信教找到组织(理解并期待找到真爱);
5、精神空虚无所事事(我党成功实现物质扶贫后应该开始精神扶贫);
6、融入西方,成为高华(鄙视);
7、女人、鸡蛋、免费早餐(恨其不争);

目前的科学发展状态,是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的;去掉一些细枝末节的干扰,基督教也大体上和现代科学是兼容的(因为现代科学本身就是在教会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大都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

但是:中国文化提倡的是“敬鬼神而远之”(对不能证明和证伪的事物保持尊敬而疏远),“人定胜天”(蔑视神的权威);我党提倡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大自信的无神论。

所以,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信仰基督教是不合时宜的。政府对于基督教的态度,类似对于烟草的态度:要进行一定约束限制,然后就有了公共场所不能传教=公共场所不能吸烟,不能向未成年人传教=不能向未成年卖烟。

感慨一下:人类起源于残酷的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夹缝中求生的幼年时代,宗教就如同一辆婴儿学步车,让因学走路而摔的头破血流的人类能够得以喘息。终于,人类成年了,可以奔跑了,我们来到了科学昌明的时代。先贤们建立了绝对严谨的数学逻辑系统,并基于实验探索对物理世界建立了可用的数学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对物理世界的精确预测与改造,使得人的意志正在逐步触达的所有空间,使得人的肉身渐渐可以不朽。但是,存在一些人啊,生长于知识环绕的环境,不但不去追求确定性的科学,反而把精神寄托在幼年的学步车上(还是别家小孩的学步车),情何以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