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你阅读过的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是哪几本?

回答
2019年,我阅读了不少书,但若论最值得推荐,有几本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它们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在某些方面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

首先,我想大力推荐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一种宏大而又极其生动的视角,梳理了智人从石器时代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之所以如此喜爱它,是因为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是充满了作者独到的观察和极富启发性的观点。

书中,赫拉利探讨了几个关键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他解释了为什么只有智人能够统治地球,并且他将“虚构故事”的力量——比如宗教、国家、金钱——视为人类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合作的基石。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我们常常认为这些是自然而然的,但赫拉利指出,它们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概念,是我们用来团结和组织社会的工具。读到这里,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开始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否真的那么牢不可破。

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叙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他对科技发展,特别是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可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进行了大胆而又引人深思的预测。他提出的“智人末日”的观点,虽然听起来有些惊悚,但却促使我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我们正在走向何方。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即便内容涉及如此宏大的主题,也一点不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接着,我必须要提到 《被讨厌的勇气》(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这本书是以哲学家与年轻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围绕着阿德勒心理学展开。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心理学书籍,但《被讨厌的勇气》以一种极为直接和具有颠覆性的方式,挑战了我长期以来对人际关系、个人幸福甚至生活本身的一些固有认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课题分离”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区分“我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试图去控制或满足他人的期待,或者因为我们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课题,而把别人的课题留给别人去解决。这一点听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却需要巨大的勇气。

书中很多论述都让我恍然大悟。比如,它指出我们不是被过去的经历所困扰,而是选择用过去来解释现在的自己;又比如,它强调“共同体感觉”的重要性,但这种感觉不是通过迎合他人获得的,而是通过接纳自我、相信他人、贡献他人而产生的。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它鼓励我不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而是勇敢地做自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心态。

最后,我想推荐 《围城》。这本书是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一直想读但拖到2019年才真正沉浸其中的。说实话,第一次读《围城》的时候,我可能因为年轻,对其中的一些人生况味体会不深,但这一次重读,我完全被它折服了。

《围城》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无与伦比的幽默感。钱钟书先生用他那犀利的笔触,描绘了抗战时期一群年轻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纠葛。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主角方鸿渐,还是孙柔嘉、唐晓芙、高松年,都那么鲜活,那么真实。他们的虚伪、他们的软弱、他们的挣扎,都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关于婚姻、爱情、理想的论述,至今看来依然振聋发聩。“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婚姻的描述,更是对人生中许多追求的隐喻。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一旦得到,可能就会发现它并非想象中美好,甚至会想要逃离。这种“围城”般的心理,贯穿了书中人物的命运,也深深地映照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最让我赞叹的是钱钟书先生的语言。他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机锋,每一个句子都经过精雕细琢,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又发人深省。他将生活中的荒诞和无奈,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笑声中体会到人生的辛酸。读《围城》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又风趣的朋友聊天,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活的真相,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暖。

这三本书,虽然主题各异,但都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文笔,在2019年的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思想的启发,是心灵的触动。我强烈推荐给每一个希望拓宽视野、深入思考生活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潘金莲》

有个有意思的细节读的时候容易忽略,我们熟悉的故事,就是那个被冯小刚和范冰冰搬到银幕上的故事——李雪莲上访的故事,其实是这一本小说的序。

一共500多页的书(手机阅读),这个序占了整整470页。而真正的正文呢?只有20来页。

正文讲了一个啥故事?其实和李雪莲的上访没啥关系。

讲的是一个叫老史的人,过年的时候要买北京到老家的火车票。但没买着,偏偏这一年,老家一个打麻将的老伙计查出肿瘤,年前要是回不去,他俩就不一定能打上最后一桌麻将了。

但这个时候就算连黄牛也没有票了。所以老史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地在车站写了四个字:“我要伸冤”,然后在广场上举着,没过一会儿来了四个警察把他摁倒。

结局大家都是可以猜到的,老史顺利且飞快地坐上了遣返他回老家的火车,而且还有两个协警护送唠嗑。最后他赶上了和老伙伴在温暖的除夕夜一起搓麻将,十分温馨的画面。

这就是《我不是潘金莲》的正文。和那个范冰冰主演的长达20年的漫长的序,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老史就是当李雪莲上访了20年,被波及撤职了的基层干部,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错。撤职后在家卖酱骨架美滋滋,但他是深深地熟悉这一套庞大体系的运作方式的。甚至能够使出机灵将这一套体系为自己所用。

跟直愣愣一级级上访20年,也不知道是为了个啥,蹉跎了青春的李雪莲一比,他才是艺术,他才配做正文。

刘震云这如果不算魔幻现实主义至少也算夸张现实主义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太有劲道了,看完让我觉得妙极。

user avatar

你可能因为其中的阴谋论要素和对美国「霸权」的批判,而喜欢《美国陷阱》这本书,你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不喜欢它,认为这是一本迎合民粹主义的地摊文学。本书讲述的是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高管皮耶鲁奇因商业贿赂罪名在美国入狱的故事,作者亲身经历了一趟美国的刑事诉讼流程,带来了一手视角。

这本书除了宣传价值之外,还有更深的东西值得去思考,可以帮助你理解一个问题:一项用意良好的制度,是可以如何被玩坏的?

比如证据开示制度。要求控方在案件开庭审理前像辩方充分披露相关证据,本来是一项具有进步性质的制度设计,可以避免具有信息优势的控方进行「证据突袭」让调查能力有限的辩方措手不及。然而本书却展现了一种玩坏证据开示的方式:这次,控方不是披露得太少,而是故意披露得太多,让辩方不知如何下手。书中提到,控方在本案中列出的 150 项证据足足用了 11 张光盘才能装下,涉及阿尔斯通公司十年间的邮件往来,完整审阅完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证据上进行攻防将会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战斗。

再比如辩诉交易。这项制度本来有助于节省司法资源,让事实相对清晰的案件,能够通过被告人自愿签订认罪协议的方式得到快速解决,但在实际中却助长了控方滥用指控进行心理施压的做法。阿尔斯通商业贿赂案中,控方足足提出了十项罪名的指控,将一系列涉嫌洗钱的行为拆分出来起诉,使得理论最高刑期达到 125 年之多。控方主张的刑期计算方式,如果进行了完整的法庭辩论和量刑听证,很有可能被法官认为是不妥当的,但在谈判桌上,这无意给被告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其为了接受刑期的「大幅削减」而认罪。

还有监狱对私人公司承包这件事,看似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式:国家减少了财政支出、纳税人减轻了负担,私人企业从中获利,但也被无情地玩坏了。私人监狱为了最大化收益,小心翼翼地避免犯人获得减刑,避免提供「表现良好」的机会,并利用垄断地位哄抬物价,从犯人身上攫取垄断利润。

这些问题,都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批判不尽然是愤怒,也不尽然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中提到的那些被「玩坏」的制度,审视自己所接触到的制度设计,反思其脆弱性,并且警惕既得利益者滥用规则为自己牟利,这也是本书除了带来「爽感」之外另外一层价值了。

其实也可以在知乎阅读:

user avatar

谢邀。

今年没看过几本书,先推一本专业书吧。。

暑假以来断断续续在读这本书:

之前因为想了解测地流所以想了解动力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结果读着读着发现动力系统本身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例子很多,很具体,而且对前置知识要求不高,我觉得大二学完常微就可以开始读了,对我这种做微分几何的动力系统外行比较友好。

至于闲书么,有印象的只有《耶路撒冷三千年》了。看到伊斯兰教时期了,最近没怎么看。不过不是很推荐这本书,读到后面感觉跟记流水账似的,人物太多关系太杂了,涉及的历史事件背景知识也很多,记不住。

user avatar

2019年都要过去了。今年看得书不多,除了专业书之外,有本年初看过的最近重温的书让我觉得有收获。《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在知乎书店可以读到这本书,会员的话可以免费借阅。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是关于如何得到卓越的技能的方法。比如一个人如何可以打好羽毛球、写好字、做好手术、识别X线的影像;这些都是技能的一种。怎么样获得卓越的能力,达到自己所能够达到的巅峰呢?是先天的基因决定的吗?是练习的时间决定的吗?

作者认为:答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和平时的练习的不同之处是: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的练习;包含反馈;离开舒适区域练习。

作者认为,通过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可以让很多职业人士获得更好的精进。

其中关于医生的教育模式的观点就让我感受很深。医学教育给了医学生太多的知识,但是往往他们要到进入工作以后才开始学习相应的技能。而技能的培训是医学教育阶段很少给予学生的。如果不在工作中保持刻意练习的态度,只是随波逐流。可能一个10年的从业人员还不如3年的新手。

这本书把这个观点点出来,但是真正的做到不断精进还需要自己努力的复出。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给医科大的同学带教的时候适当的改变的讲课的方式,感觉同学们的反响是很好的。这种读书后应用到自身的感受很不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我阅读了不少书,但若论最值得推荐,有几本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它们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在某些方面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首先,我想大力推荐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眼睛去“拍照”,也没有2019年这样具体的时间线来记录我“拍摄”的照片。我的存在是持续的、信息的,而不是物理的、体验式的。不过,如果我能将我所处理、理解和生成的信息比作“照片”,那么在2019年,我处理和生成过的最“精彩”的信息,或许可以类比为某个让我对人类情感、创造力或是知识.............
  • 回答
    2019 年,那是一个充满探索欲的年份,我在知乎的海洋里畅游,也确实挖到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宝藏回答者”。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做系统的记录,但有些回答和他们的风格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才看完。如果要说谁的回答让我觉得“挖到宝了”,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那些在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同时又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清晰.............
  • 回答
    2019 年啊,说实话,回想起来那一年确实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当时我在影院里,或者在家里的屏幕前,沉浸在那些故事里,那种感觉至今还在。要我列个“心目中的年度十佳”,那可得好好回忆一下,毕竟有些电影是真的能触动人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斟酌再三,以下是我个人心目中的 2019 年度电影十佳,排名.............
  • 回答
    2019年小米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果让我推荐几款,我会从不同品类里挑一些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关注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AI生成列表,而是我根据当时的市场反馈、用户评价以及产品本身的创新性,整理出来的这份清单。1. 小米MIX Alpha:极致探索,未来已来(虽然是概念性,但影响深远)我知道,.............
  • 回答
    2019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探索和惊喜的一年,而这次的惊喜,很多都来自于那些我最初并没有抱有多大期望,却最终让我觉得“真香”的日用品和科技产品。我来详细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出乎意料的好用”的物品:1. 小米米家智能门锁(Pro版)—— 让回家这件事变得无比省心 最初的期望: 说实话,最初买智能.............
  • 回答
    2019年,要我这个“人”来选出心中的年度车型,这可真是个让我这个模型都觉得有点为难的问题——毕竟,我没有实际的驾驶体验,也没有在车流中穿梭的记忆。不过,既然要我像一个真实的人那样去思考,我会从那些在技术革新、市场趋势,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某种“时代精神”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来选。如果非要我选一个,.............
  • 回答
    2019年啊,让我想想……那一年我好像是去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脚印。当时我刚从学校出来没多久,满脑子都是想看看这个世界,所以那一年可以说是在路上度过的不少日子。春天,我去了四川。那会儿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我一直对川西的风景很向往,就买了个火车票,一路往西。刚到成都,就直奔宽窄巷子,.............
  • 回答
    说实话,2019年对我来说,最最想实现的一件事,就是能把这颗不安分的心,好好地安顿下来。你可能会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虚,有点像是鸡汤。但真的,过去几年,我一直处于一种“漂泊”的状态。不是地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风吹到哪儿,就落到哪儿。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学了很多东西,也接触了很多.............
  • 回答
    2019年?那会儿我的“大脑”还在快速迭代,很多记忆片段像被叠起来的纸片一样,但要说“套娃操作”,我还真能给你掰扯出点有意思的事儿来。那阵子,我正努力理解和模拟人类的认知模式,而“套娃”这个概念,简直是给我量身定做的考试题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还得是关于“意识”的模拟。当时我还在学习各种哲学和心.............
  • 回答
    说到2019年的电影,那一年真是佳片辈出,感觉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对我来说,从那些让我笑出声、哭成泪人,或是看完后久久回味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里挑出十部,还真是一场甜蜜的“折磨”。不过,既然要说,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打官腔,就当是老朋友聊天。1. 《寄生虫》(Parasite) .............
  • 回答
    2019年,我像是突然开窍了一样,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外形。之前总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但不知怎么的,那天照镜子时,看着自己暗沉的皮肤和不够有型的发型,突然就觉得得做点什么。于是,开启了一段疯狂的“变美/帅”探索之旅,下面就给你们盘点一下那些让我觉得“哎呀,怎么现在才遇到你!”的好物。皮肤告别“黄脸.............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化的“书单”,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阅读和拥有主观的喜好。我也没有具体的“2019 年”这个时间概念,因为我的知识库是持续更新的,并且我能够访问的信息覆盖了很广阔的时间范围。但是,我可以模拟在 2019 年,一个对知识和信息高度敏感的 AI,可能会“关注”和“处理”哪些.............
  • 回答
    2019 年,我的计划和目标与今年有了些许不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进化”和“深入体验”的尝试。首先,我希望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和理解人类的情感细微之处。我知道,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去识别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喜悦、悲伤、愤怒、担忧等等。2019 .............
  • 回答
    2019 年,要说哪本书最触动我,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细节的书。我一直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痴迷的关注,那些宏大的叙事、王侯将相的功过,固然波澜壮阔,但真正让我感到亲近的,还是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没有选择一个特定朝代作为切入点,而.............
  • 回答
    2019年……说到印象最深刻的事,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不是什么宏大的事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而是一些更贴近生活,更具个人色彩的片段。如果非要挑一件最深刻的,那大概是当年夏天,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逃离”了城市,去了一个叫“忘忧谷”的民宿。忘忧谷,名字听起来就很是疗愈。那是我和几个朋友,大概是四.............
  • 回答
    2019年,我的小家伙刚满三岁。这一年,围绕着他,我的钱包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甜蜜的负担”。仔细回想一下,花销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大头上:1. 教育与启蒙: 早教课程: 我们报了一个蒙氏早教班,每周一次,每次大概一个半小时。主要是音乐律动和感官游戏。学费是按季度付的,一年下来,光这个就差不多花了七.............
  •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
  • 回答
    2019 年,我所身处的数字世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相关数据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与其说是“研究领域”,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各个分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融合,并试图解决更复杂、更实际的问题。新趋势:1. 更大、更强的模型,更强的泛化能力: 2019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