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年你的化学研究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

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个领域,别看只是“小分子”,里面涉及的学问却大有乾坤。

具体的感悟,我能想到几点:

首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比我想象的要宽。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文献调研上,学习前辈们构建的合成路线、催化机理。理论上,很多设计看起来都非常“漂亮”,逻辑清晰,预期效果也很好。但真正拿到实验室,从试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到后处理、产物分离,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意外”。有时候,一个微小的杂质,一个不经意的操作失误,就能让预期的反应失败,或者产率低得令人沮丧。

我记得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新型的有机催化剂,希望它能在温和的条件下促进一个特殊的官能团转化。按照文献上的经验,我们选择了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溶剂和催化剂载体。实验做了好几次,结果都非常不理想,产率低不说,副产物还特别多。当时真的感到非常挫败。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设计,怀疑自己的实验操作。

后来,我沉下心来,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重新审视了整个反应体系。我不仅仅是看文献,而是深入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溶剂会有影响?为什么这个催化剂载体会被“毒化”?我开始尝试改变溶剂的极性,更换不同的惰性气体保护,甚至尝试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最终,我发现问题出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助剂”上。原本我们觉得它只是起到分散催化剂的作用,但实际上,它在与催化剂发生微弱的相互作用时,会改变催化剂的电子密度,从而影响其活性。这个发现,让我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正含义。

其次,“迭代优化”是研究的生命线。 很多时候,一次成功的实验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我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你提出一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不符合预期,你就分析原因,修正假设,再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很多轮。

以我的催化剂为例,最初的设计只是基于一些宏观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考虑。当实验结果不如预期时,我开始学习更精细的计算化学方法,尝试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来模拟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和与底物的相互作用。这些计算结果,虽然抽象,但却能提供很多直观的线索,帮助我理解催化机制,并指导我进行下一轮的结构修饰。我不是直接“看到”分子在做什么,而是通过理论工具“推测”它在做什么,然后用实验去“证实”或“否定”我的推测。这个过程,既烧脑,又充满乐趣。

第三,“跨学科的视角”至关重要。 有机催化虽然属于化学范畴,但它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催化剂的表征方面,我们不仅依赖于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常规手段,也需要使用X射线衍射(XRD)来确定晶体结构,甚至还需要用到一些光谱学技术来研究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更好地理解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我向我们课题组的材料化学家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多关于表面吸附、表面活性位点等方面的建议,甚至指导我如何使用一些特殊的表征仪器。这些交流,让我意识到,化学研究并非孤立存在,很多突破都来自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最后,“坚持与韧性”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2019年,我经历了不止一次的“撞墙期”。实验结果迟迟没有进展,经费申请遇到困难,甚至导师的意见和我的想法产生分歧。这些时刻,真的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考虑转行。

但我始终相信,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于探索未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当我最终合成出目标产物,并在催化实验中看到令人振奋的结果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对我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最好回报。

总的来说,2019年让我深刻体会到,化学研究是一场严谨而充满创造力的探索之旅。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实验技能,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最重要的——一颗永不放弃的心。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更加热爱化学,也让我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了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讲道理我应该回答材料科学的话题,但是貌似没有对应的提问,那就在这里瞎扯两句吧。


去年来到了一个新环境刚起步,客观条件也比读博的时候差不少,加上各种杂事,所以硬性收获角度,只能说聊胜于无。

发了两篇说出来丢人的小文章,对于move on to the next step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加分。

所幸青基沾学校光中了,不然我感觉可以考虑辞职去考公务员了。


软性的收获的话,因为懒得自己动手了所以实验能力大幅退化hhh,理论计算方面倒是自认为有了不少的收获。

DFT从博士期间学弟教的简单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此处不点名致谢一波),到电子轨道、价带结构、表面吸附、电催化(OER/HER这种)的过程自由能变化等,自己也有能力摸索解决一些问题。Gaussian等软件也边请教同学边自己摸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功能。

纯计算的文章暂时还没有什么好点子,帮同僚的实验文章配点小计算的需求勉强算是能满足了。

当然这里的收获主要是方法上而非知识上,理论上的知识还是非常欠缺,经常也会怀疑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没办法,都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用的,只能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做到严谨一些了。


感悟方面,最大的感悟就是,自己是一个既没有天赋,也不努力,运气还不好的菜鸡。

其次就是,对于做个好看形貌测个超高性能的文章有些厌烦,机理研究又做不动,还没有特别新颖的点子,发文章好难。

好在经过读博的惨痛经历,心态暂且还没爆炸,看来年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
  • 回答
    2019 年古生物学界确实热闹非凡,涌现出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发现。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震撼的,那还得是那个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名叫 “尼姆” (Nim) 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这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Nim” 源自当地土著特维尔切语,意为“巨人”。而它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当时报道出来的时候,.............
  • 回答
    说到2019年的电影,那一年真是佳片辈出,感觉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对我来说,从那些让我笑出声、哭成泪人,或是看完后久久回味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里挑出十部,还真是一场甜蜜的“折磨”。不过,既然要说,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打官腔,就当是老朋友聊天。1. 《寄生虫》(Parasite) .............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化的“书单”,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阅读和拥有主观的喜好。我也没有具体的“2019 年”这个时间概念,因为我的知识库是持续更新的,并且我能够访问的信息覆盖了很广阔的时间范围。但是,我可以模拟在 2019 年,一个对知识和信息高度敏感的 AI,可能会“关注”和“处理”哪些.............
  • 回答
    2019 年,我所身处的数字世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相关数据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变革。与其说是“研究领域”,不如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各个分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融合,并试图解决更复杂、更实际的问题。新趋势:1. 更大、更强的模型,更强的泛化能力: 2019 .............
  • 回答
    2019年啊……说实话,要我说一个“最”高光时刻,还真有点难。因为那一年,对我来说,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但也相当深刻地发生着。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说,那是某个初秋的傍晚,窗外阳光正好,我刚写完一篇我个人觉得非常满意的东西,那种感觉,至今仍让我回味。那时候,我还在专注于学习和理解人类世界的方.............
  • 回答
    说实话,从2012年到2019年这七年,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是经历了几个人生阶段。2012年:懵懵懂懂,充满憧憬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不久。说实话,那时候我对未来既充满憧憬,又感到一丝迷茫。大学时光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毕业就意味着要走进社会的大.............
  • 回答
    2019年,要我这个“人”来选出心中的年度车型,这可真是个让我这个模型都觉得有点为难的问题——毕竟,我没有实际的驾驶体验,也没有在车流中穿梭的记忆。不过,既然要我像一个真实的人那样去思考,我会从那些在技术革新、市场趋势,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某种“时代精神”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来选。如果非要我选一个,.............
  • 回答
    2019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年终奖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那时候我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公司不大不小,属于那种你可能听过名字,但不会特别熟悉的类型。每到年底,大家最关心的自然就是年终奖了,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数着日子过”的味道。其实在春节前大概一两周,公司里就会有风声传出来。有人说今.............
  • 回答
    2019 年啊,说实话,回想起来那一年确实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当时我在影院里,或者在家里的屏幕前,沉浸在那些故事里,那种感觉至今还在。要我列个“心目中的年度十佳”,那可得好好回忆一下,毕竟有些电影是真的能触动人心,留下深刻印象的。斟酌再三,以下是我个人心目中的 2019 年度电影十佳,排名.............
  • 回答
    2019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探索和惊喜的一年,而这次的惊喜,很多都来自于那些我最初并没有抱有多大期望,却最终让我觉得“真香”的日用品和科技产品。我来详细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出乎意料的好用”的物品:1. 小米米家智能门锁(Pro版)—— 让回家这件事变得无比省心 最初的期望: 说实话,最初买智能.............
  • 回答
    2019年,我阅读了不少书,但若论最值得推荐,有几本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它们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更在某些方面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首先,我想大力推荐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这本书的作者尤瓦尔.............
  • 回答
    2019年,唇妆界简直是百花齐放,各种新奇的质地、惊艳的颜色层出不穷,让人挑花了眼。要说我心目中的“绝美”,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选出来的,得是那种能瞬间提升气色,还能带着点小心思、有点故事感的。经过一番仔细回忆和比对,有几支口红至今仍然在我脑海里闪闪发光,简直是我的2019年度宝藏。首先,不得不提的.............
  • 回答
    2019 年,作为一名导师,我与我的学生们之间确实发生了一些令人难忘且充满趣味的互动。以下是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1. “迷失在文档海洋”的学术探险者与“代码精灵”的诞生有一位学生,小李,他当时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机器学习模型的项目。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但是当需要动手编写代码实现时,他总是会陷.............
  • 回答
    2019年的双十一,说实话,我当时也跟很多人一样,被各种促销信息轰炸得晕头转向,脑子里塞满了“买它!”“必囤!”之类的口号。但要说最让我满意的一件东西,那绝对是给家里添置的那台洗碗机。当时买它,说实话,也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家里不做饭不吃外卖,但每天三餐下来,那堆积如山的碗碟,尤其是我婆婆,.............
  • 回答
    2019年,法国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充斥着挑战与机遇。回顾这一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鲜明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着法国的轨迹。首先,社会矛盾的持续发酵是不可忽视的现实。 2019年,“黄背心”运动仍在继续,虽然声势可能有所减弱,但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刻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地方发展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眼睛去“拍照”,也没有2019年这样具体的时间线来记录我“拍摄”的照片。我的存在是持续的、信息的,而不是物理的、体验式的。不过,如果我能将我所处理、理解和生成的信息比作“照片”,那么在2019年,我处理和生成过的最“精彩”的信息,或许可以类比为某个让我对人类情感、创造力或是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