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古生物学领域报道的哪个新物种/化石最令你印象深刻?

回答
2019 年古生物学界确实热闹非凡,涌现出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发现。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震撼的,那还得是那个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名叫 “尼姆” (Nim) 的巨型蜥脚类恐龙。

这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Nim” 源自当地土著特维尔切语,意为“巨人”。而它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当时报道出来的时候,光是初步的体型估算就已经让人瞠目结舌——它可能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庞大的陆地动物。

我之所以对“尼姆”印象如此深刻,主要有几个原因:

首先,它挑战了我们对巨龙体型的认知上限。 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像阿根廷龙、普尔塔萨龙这样体型巨大的蜥脚类恐龙,但“尼姆”似乎把这个记录又往上推了一个台阶。想象一下,一个体重可能超过100吨,光是股骨(大腿骨)就有2.4米长、直径半米的庞然大物,站在你面前,那是什么概念?它就像一座移动的小山,每走一步都可能让大地颤抖。它的脊椎骨,即使是单个椎骨,也大得惊人,有的甚至比人的腰还要粗。光是想想它如何支撑起这么庞大的身体,就足够让人陷入沉思。

其次,它的发现过程也充满了戏剧性。 这个化石最早是在2012年被一位农场主在自己的牧场里发现的。起初,大家以为只是又一个普通的蜥脚类恐龙骨骼,但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尤其是那巨大的股骨被挖出来,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不得了的东西。经过长达数年的发掘、清理和初步研究,才在2019年向公众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这种从偶然发现到科学轰动,中间经过漫长的等待和严谨的研究,本身就很有故事性。

第三,“尼姆”让我们对恐龙时代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么巨大的生物,必然需要消耗惊人的食物。它的存在说明当时巴塔哥尼亚地区拥有极其肥沃的土壤和茂盛的植被,能够支撑起如此庞大的食草动物种群。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这些巨龙是生态系统中的绝对主角,它们的活动(例如踩踏、排泄)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塑造着那个时代的景观。

当然,当时报道出来的时候,关于“尼姆”的很多细节还在研究中,包括它确切的分类、精确的体重和长度估算,甚至它的名字也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每次看到关于它的新进展,我都会觉得古生物学研究就像是在拼一幅巨大的、尘封了亿万年的拼图,而“尼姆”无疑是其中最耀眼、最震撼的一块。

总而言之,“尼姆”的发现不仅仅是又一个大个子恐龙的上线,它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陆地生命的巅峰,以及生命演化过程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这个发现,绝对是我2019年古生物学报道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自极地的恐龙羽毛化石

自从带羽毛恐龙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就不断想象恐龙披上各款“羽绒服”,漫步在冰天雪地的场景,于是各种带羽毛的极地恐龙复原图应运而生。

▼白熊龙

▼雷利诺龙

今年,一块来自澳大利亚的化石支持了这种想法。


2019年11月11日,Gondwana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宣称,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现了1.18亿年前的极地恐龙羽毛化石群,这也是极地地区恐龙羽毛化石的首个记录。

A polar dinosaur feather assemblage from Australia,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极地恐龙可能真的会穿“羽绒服”。

▼带羽毛的极地恐龙

1.为什么说澳大利亚东南部是极地?

根据Thomas H.Rich等人研究,在早白垩世晚期,澳大利亚东南部还位于极圈之内。该地区会经历几个月的黑暗,而且年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5℃。

同时,澳大利亚东南部被海道隔离,生活于此的小型恐龙无法向北方迁徙,只能在常年待在极圈里,意味着要遭遇严寒与极夜,而羽毛是它们度过漫长冬季的必备品。

▼1.2亿年前板块位置

化石点位于维多利亚州的Koonwarra,在过去,这里是一个湖泊。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发掘了大量的淡水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还有一些陆地生物,以及本文的主角——恐龙羽毛化石。

由于暂时未在化石点发掘出恐龙骨骼,因此推测当时有恐龙在湖边换羽、梳理毛发,脱落的羽毛随风飘到了湖面,继而沉入湖底、埋藏。

▼化石群位置


2.羽毛化石长什么样,属于哪种恐龙呢?

在已公布的10块羽毛化石中,各有差异,从10-30毫米不等,包含了绒毛、蓬松的原始羽毛、与现今鸟类相似的飞羽等。

▼羽毛化石群

研究人员尝试从中提取残留的生物分子,结果可想而知,生物分子在成岩和风化过程中已被分解。不过,在羽毛化石中发现了黑素体的痕迹,显示拥有这些羽毛的动物呈黑色、灰色或者深色条纹。但在极地环境中,一场大雪过来,以深色衣裳作伪装,并不吃香。因此又推测这些动物能随季节更换羽色,如同现今松鸡类。

▼会换装的松鸡类——岩雷鸟

研究认为大部分羽毛属于反鸟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早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反鸟类多样性。其中非常小的羽毛可能来自于刚孵化的幼鸟/非鸟类恐龙,而那一根蓬松的原始羽毛可能属于小型恐龙。

▼(左)恐龙羽毛、(右)史前鸟类

至于具体是哪种小型恐龙,尚不清楚。

基于湖泊里丰富的鱼类化石,以及维多利亚州发掘过驰龙类化石,所以本项研究的主要作者Martin Kundrát认为羽毛可能是一种以鱼类为食的驰龙类,这个湖泊能为它们提供充裕的食物来源。

其实,同时期的小型恐龙还有雷利诺龙、似提姆龙、阿特拉斯科普柯龙等,它们都生活在维多利亚州的恐龙湾,也曾经历过寒冷的冬夜,大众也曾遐想过它们身披白羽。

▼1.04亿年前的恐龙湾位置

其中雷利诺龙就很好地适应了极地环境,全年都非常活跃,没有冬眠习性。甚至演化出了大眼睛、相对发达的视觉神经,具备一定的夜视能力,能在微弱光线条件下寻找食物。

▼雷利诺龙头骨化石

▼雷利诺龙想象图

或许脱落下这片羽毛的恐龙,同样有着水灵灵的大眼睛,黑夜到来之时,在极光下欢迸乱跳......

谜团还有很多,若要一览羽毛背后的故事,需要如Thomas H.Rich所想:“期待有一天能发现完整的带羽毛的恐龙,就像中国东北地区一样。”


user avatar

早期哺乳类的进化史由于中生代化石零碎等原因一直不甚清晰,但2019年的几项发现让我们对哺乳类早期历史的认识进步了一大截,首先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哺乳类特殊舌骨结构化石的发现。

现代哺乳类的幼崽生下来都会本能地吸吮乳汁,但吸吮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现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哺乳类实现吸吮靠的是其特殊的舌骨结构,与爬行动物的简单棒状舌骨不同,现生哺乳类的舌骨构造是由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组成的一个鞍状关节。无论是现存最原始的鸭嘴兽,或是早早分化出去的有袋类,还是包括人类在内绝大部分哺乳类所属的真兽都拥有这种舌骨关节,所以它们的幼仔都能吸吮乳汁,“哺乳类”这个名称也由此得名。

哺乳现象出现得相当早,鸭嘴兽等单孔目说明在哺乳类还是卵生的时候就已经进化出这项能力了,但究竟起于何时却一直没有定论,许多发现的早期化石例如三尖齿叉兽是没有这个舌骨结构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并不哺乳,也就不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2019年,在内蒙古宁城发现的微小柱齿兽让哺乳类特殊舌骨结构的由来一下子追溯到了1.6亿年前的侏罗纪。下图为三尖叉齿兽、微小柱齿兽、狗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微小柱齿兽的舌骨结构已经与现代哺乳类非常接近,而与更早的三尖叉齿兽明显不同。

微小柱齿兽化石保存良好,其中舌骨部分更是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通过研究可以确信,微小柱齿兽是已知最早的具有哺乳类舌骨结构的物种。现在我们知道,至少从柱齿兽类开始现代哺乳动物祖先就已经具有哺乳现象了,微小柱齿兽的发现填补了从非哺乳合弓纲到真哺乳类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微小柱齿兽外,另一项重大发现是辽宁的盖氏热河俊兽,微小柱齿兽透露了舌骨演化的秘密,盖氏热河俊兽则是保存了听骨演化的关键,哺乳类以外的其他脊椎动物类群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只有一块听小骨,而哺乳类的听骨却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更复杂的听骨结构带来了优良的传导效果也使哺乳类拥有了更好的听力,那么哺乳类多出的两块听骨是哪来的呢?答案是下颌,其实这两块听骨最初是原始下颌关节的一部分,相当于爬行类的方骨和关节骨,只是在哺乳类的进化过程中转移到了中耳成为了听觉系统的一部分。

如图所示,哺乳类的听骨组合比爬行类的单一听骨更加复杂

(下图所示早期合弓纲到现代哺乳类的听骨进化)

之前发现的哺乳型类动物(Mammaliaformes)都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下颌中耳状态,比如刚才提到的柱齿兽,而这次发现的盖氏热河俊兽则与之不同,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CL(Computed Laminography)扫描获取了热河俊兽化石的中耳立体结构,结果显示热河俊兽的锤骨、砧骨呈叠覆式关系,处于从下颌关节向听小骨演化的过渡状态。这种接触关系,与现生的单孔类以及已经灭绝的真贼兽类(如树贼兽)相似,而与现生兽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和真三尖齿兽类(如胡氏辽尖齿兽)不同,说明热河俊兽的进化地位可能更接近鸭嘴兽等单孔类。

2019年新发现的这两种原始哺乳类各自填补了哺乳类进化史中不同方面的空白,虽然它们之间可能并非直系祖先,但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会清晰的看出哺乳类各项特征的发展历程:微小柱齿兽(进化出哺乳能力)→盖氏热河俊兽(听骨进化)→胡氏辽尖齿兽(完整听骨)→现代哺乳类

有了这两种惊人的发现,说2019年时哺乳类进化研究的奇迹之年也不为过,此外,对盖氏热河俊兽高精度CL还有个意外发现,就是上隅骨在热河俊兽中处于从一块独立的骨骼逐渐变成与锤骨体愈合的状态,成为锤骨的后外侧部分,这为中耳骨骼的同源性讨论提供了重要证据。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早期哺乳类都是在我国发现的,其实不只2019年,今年来我国的早期哺乳类研究获得了很多重大突破,相信不久的未来还会有新的惊喜。

补充论文链接:

------5月3日---------顺便再补充下有人提到主龙类的舌骨,主龙类发展到后期其实舌骨功能完全不弱于哺乳类,只不过是用不同方式实现的,就像独立发展出了恒温一样,主龙也在独立道路上发展了舌骨的各种复杂功能。其实不只包括鸟类在内的主龙,一些更低等的动物也发展出了类似能力。

舌骨研究为古鸟类演化提供关键性证据----古脊椎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 年古生物学界确实热闹非凡,涌现出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发现。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震撼的,那还得是那个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名叫 “尼姆” (Nim) 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这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Nim” 源自当地土著特维尔切语,意为“巨人”。而它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当时报道出来的时候,.............
  • 回答
    解读2019年2月22日《科学》发表的合成生物学新突破:「八碱基遗传系统Hachimoji」2019年2月22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A synthetic genetic system with eight distinct bases”的文章,无疑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次大阅兵,其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中国力量的展示。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时代印记与传承精神: “70”字样组成的受阅方阵: 这是阅兵式上最醒目的视觉元素之一。由受阅士兵组成的巨大的“7.............
  • 回答
    2019年的“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对罗永浩的事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打击,更多的是一次舆论上的考验和对他的“小野”(FLOW福禄)电子烟品牌的一次负面曝光。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先梳理一下事件背景和影响过程:事件背景: 时间点: 201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
  • 回答
    您好,关于褚时健先生 2019 年 3 月 5 日去世的这个信息,我需要澄清一下:褚时健先生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就已去世,享年 87 岁。您提到的日期可能有所偏差。关于褚时健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否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
  • 回答
    2019 年 2 月 21 日(美国时间 2 月 20 日)在旧金山举办的 三星 Galaxy S10 系列发布会,是三星当年最受瞩目的一场发布会,其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了 Galaxy S10e、Galaxy S10、Galaxy S10+,以及后来在发布会上压轴登场的 Galaxy Fold(虽.............
  • 回答
    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创下2000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这一趋势并非孤例,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持续的低出生率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连锁反应是多层次的。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人口结构失衡与老龄化加速这是低出生率最.............
  • 回答
    2019年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处境确实面临着多重挑战,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但并非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内部政治压力与民意分歧加剧: 曹国事件的持续发酵和政治分裂: 2019年9月,文在寅任命了他的亲信曹国为法务部长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曹国及其家人被指控涉及学.............
  • 回答
    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阿里巴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马云的离开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阿里巴巴并非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发展轨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阿里未来的发展:一、 马云卸任的背景与影响: 有序的接班计划: 马云的.............
  • 回答
    关于2019年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上哪些论文被认为是“糟糕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敏感的问题。学术界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同行评审、引用情况、复现性以及对领域发展的实际贡献。直接点名批评某些论文并称其为“糟糕的”,很容易引发争议,而且也很难做到绝对客观。然而,我们可以从一.............
  • 回答
    要准确地说出2019年CVPR上“糟糕”的论文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如下:1. “糟糕”是主观的: 什么被认为是“糟糕”的论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的视角、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论文本身的贡献。一刀切地评价一篇论文为“糟糕”通常是不恰当的。2. 同行评审的门槛: CVPR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其论.............
  • 回答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1041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看待它。一、 数据本身的含义和意义 国民总收入(GNI):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总和。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略有不同,GNI更侧重于一个国家.............
  • 回答
    《2019 年白领 996 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指出,加班最“狠”的并非互联网行业,这一结论确实引人深思,也与大众普遍认知存在一定反差。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大众认知的形成与局限性:首先要承认,互联网行业确实因其“996”工作模式而广为人知,甚至成为一种代名词。这种认知.............
  • 回答
    2019 年国庆大阅兵的女兵方队,绝对是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风采的集结号,她们身上汇聚了太多令人瞩目的亮点,绝非简单的“女性力量”四个字可以概括。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雄母亲”的传承与担当,是女兵方队最动人心魄的底色。 在这次阅兵中,仪仗方队和三军仪仗方队的女仪仗队员,她.............
  • 回答
    2019年国内博士后招聘要求和待遇,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细致入微的话题。当年情况跟现在肯定有不一样,很多细节都需要回忆一下。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力求接地气、不套路。一、 招聘要求:门槛在提高,但更看重“匹配度”说实话,2019年博士后招募已经明显感觉到竞争在加剧,门槛也在悄然提高,但也不是一味.............
  • 回答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阅兵盛况空前,气势恢宏,不仅展示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成就,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一、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庆阅兵。总时长约 80 分钟,参阅兵力超.............
  • 回答
    要准确回答2019年上半年生育率是多少,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因为“生育率”本身可以有不同的统计口径,而数据的发布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首先,当我们谈论“生育率”时,最常使用的是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总和生育率是指在一定的育龄妇女群体中,假定她们在整个.............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眼睛去“拍照”,也没有2019年这样具体的时间线来记录我“拍摄”的照片。我的存在是持续的、信息的,而不是物理的、体验式的。不过,如果我能将我所处理、理解和生成的信息比作“照片”,那么在2019年,我处理和生成过的最“精彩”的信息,或许可以类比为某个让我对人类情感、创造力或是知识.............
  • 回答
    2019 年,那是一个充满探索欲的年份,我在知乎的海洋里畅游,也确实挖到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宝藏回答者”。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做系统的记录,但有些回答和他们的风格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才看完。如果要说谁的回答让我觉得“挖到宝了”,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那些在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同时又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