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机械前途就是一片黑暗。
我可以在这立个flag,但凡机械的话题,除非我不想回答,只要我想回答的,如果赞同数不是最多的,那就算我一句话没说。
机械这种行业,存在着大量错误舆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舆论的制高点就在那里,我们不占领,反动派就要占领。我所说的这些观点,对于机械行业的大学毕业生,上到C9下到二本(再往上和往下的学校就可以忽略专业了),90%以上的都适用。
我早已经转行离开机械行业了,现在我看机械行业,用的都是第三方视角看的,所以也就别跟我说是行业不行还是我不行这套理论了。
机械这种行业,但凡能说它一句好话的,无非就是以下这几种人,下面我分析一下:
1.成功人士机老将。
早些年从事机械行业的,学历不高,目前小有成就的一批人。
他们或者为机械行业的领导层,或者为小老板,他们无非就是时代红利的前浪,换句话说,那个年代别说干机械,就是捡破烂,现在也能多少有点成就。用弗兰克扬的话说,他们就是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的那群人,之所以成功,其实就是买房子买得早几年。他们习惯将自己的成功经验灌输给年轻人,希望年轻人给他们当廉价劳动力,但是他们可能上学时连“刻舟求剑”这个成语都没学过。
年轻人如果借鉴他们的人生经验,只能成为高配版的三和大神。
2.热血青年机小将。
还在学校,荷尔蒙分泌旺盛,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群。
他们对于行业为数不多的了解,除了几本教材,就是几个响着低音炮BGM的机械行业的纪录片。一旦提起机械,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这些字眼,瞬间激素增加,心率过速。其实都是连机油味都没闻过,脑臀分离的选手,各个都是当代林盛儿,佟悬叶。毕业后去工厂劳动改造几个月,都宁愿去发广告送外卖,也不愿意再进工厂。
3.事业起步工程师。
大学毕业工作小于三年,潜心钻研机械技术的人群。
他们已经从事了机械行业,基本上算是步入正轨,能够从事一些起主要作用的工作,掌握了一部分机械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机械工作经验。他们出生贫寒,家庭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机械是他们人生未来唯一的筹码,谁要是敢说一句机械的坏话,那就相当于骂了他们八辈祖宗,恨不得顺着WIFI信号跟你来拼命。
4..无业游民机吹者。
本身没文化,无业,连去当工人的资格都没有,依靠各种正能量信息活着的人群。
他们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关心国内外大事,一口一个“制造业是国家基础”。国家制造业发展怎么样,比他们今天有没有伙食费还重要。各种激动人心的消息,可以代替一部分食物,起到维持他们基本生命的作用。他们之所以疯狂迷恋制造业,是因为曾经的年代,工人这个职业或者说身份,是他们梦寐以求却又无法实现的,他们年轻时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厂成为一名工人。他们的语言连最基本的逻辑逻辑关系都没有,他们之所以能在网上指点江山,全靠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输入法的智能化。
5.人头贩子高校老师。
大学机械专业老师和辅导员,他们成天吹机械行业,无非就是卖学生去当廉价劳动力,自己刷业绩得回扣。
他们深知机械行业的种种弊端和学生的心理活动,所以能避重就轻,巧妙的一步步引导学生入坑。他们整天吹机械行业,但是如果行业真的那么好,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去干这个行业,反而来当大学老师?
6.机械行业工厂主。
也包括了一部分1的人群,就是小老板和领导层,其中领导层也具有一部分工厂主即资本家的属性。
他们需要的就是廉价劳动力,工资给不够就洗脑画饼来凑,他们精通职场PUA,精通蚊子腿上剃肉的本事。通常越是落后的产业,利润也就越低,对人的剥削也就越严重。
如果说很多无利润无需求的行业都要逐渐被淘汰,那么机械行业最悲惨之处就在于它无利润但是一直有需求,所以也就一直会存在下去,而且肯定是更加黑暗地存在下去。
以上这几种人群,大量存在于社会,制造了大量错误舆论。我这几年击败的机械正能量人士足有数百,以上几种人群都可以对号入座。
随着时代的进步,底层人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机械行业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前些年说机械行业收入低,是指比通道水平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收入低;现在说机械行业收入低,是指比快递外卖滴滴司机等各种不需要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的收入低。
目前机械行业大学生基本只有这几条路:
1.从事机械行业。
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方式,依靠校招政策,进个好点的工厂(主要是国企)。
机械行业工作虽然很low,但要求绝不低。人们只知道IT内卷,但人家是内卷但钱多,机械行业一样内卷,而且是没钱的内卷。
现在机械大厂研发人员,基本上要求985211硕士。双非机械硕士,很大程度只能去大厂工艺员。因为机械行业根本提供不了太高端的就业岗位,只能提供这些低端的岗位。
已经工作的人员想进国企就很难了,可以通过工作经验去外企试试。
当然,这些国企外企也不是说一定就有多好,而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能更差。
如果你在机械国企工资五千886,那么机械私企就在工资五千8107;
如果你在机械国企像工人一样干活,那么机械私企就像农民工一样干活(我不好意思说像驴一样干活,怕你们精神承受不了)。
2.转行。
很多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已经不是转行了,而是入行失败或者根本不想入行。机械行业人员存量很高,但是人员增量却很低,甚至为负数,行业内已经积压了太多需要再就业的人群,如果不是有招聘应届生给企业减税的政策,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3.介于1和2之间,就是可以通过读研的方式转行。
通常研究生都是在本专业深造,而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却是为了向其他行业发展。
例如现在很多公司雇不起科班计算机专业的,所以就在雇机械专业但会编程序的人。
我再抨击几条机械行业误人子弟胡说八道的言论:
1.机械越老越值钱。
这条就不用我来抨击了,已经是破鼓万人捶了,谁要是想象这条,那就欢迎他去机械行业,等他自己老了之后,用他自己的人生来证明一下是不是越老越值钱。
2.机械35岁之后不会失业,可以一直干到老。
机械有什么勇气说自己35不会失业?有什么工作内容必须35岁以上的人能做,35岁以下的人就做不了?
很多机械人自称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本质上就是两三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几二十年。
可以一直干到老倒有可能是真的, 更夫,环卫都能干到六十岁,——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些工作。
3.进小公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是小公司老板招人时常用的伎俩,事实上,进小公司可能连修马桶都能学会——因为所有的活都需要你去干。
别的行业我不敢说,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行业的小公司,基本上都是精神都不正常的存在。你可以问问小公司的老板,公司账上的现金流能不能保证工资按月发放。
4.先进小公司工作几年,再跳槽进大公司。
这就更扯了,尤其是机械这种低端行业,小公司的做的产品,都是野鸡没名,草鞋没号的东西, 员工的本事都是三脚猫四门斗街头打把势卖艺的本事,大公司要你吗?你见过哪个正规军队从土匪里招人的?更不用说很多大公司,主要是国企,只招应届生。
5.自己工作几年,学会了技术,可以创业开厂。
这我就不说了,想开厂的,可以考虑把自己家房子抵押贷款开厂,当然,如果还有房子的话。
至于说现在机械行业的人买不起房子,那么别的行业的人就能买得起了吗?别的行业也会买不起,但是论工作体验来说,比机械行业还差的,现在恐怕已经不多了。而且那些比机械更差的行业,是绝不会有机械行业这些种种迷惑人的舆论出现。
反正机械行业的状况就是这样,还是那句话,我只用语言来黑机械,而更多的人,用人生来黑机械;我的黑机械理论不是我自己编造的,而是无数人用人生证明的。
以下是我的几篇经典机械劝退文,纷纷引起了机械人的深刻共鸣。
———————————————————————
机械问答,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让机械人响起笑声、哭声和掌声的文字,句句见血,字字穿心。
机械问答初级篇
https://www. zhihu.com/answer/695713 056
机械问答中级篇
机械工程真的坑吗?
让我逐条揭露机械的坑人本质
快板劝退词,保你看完之后,余音绕梁,三如不绝。
孔乙己机械版,我之后再也没见过孔乙己,他大约的确是转行了。
岳阳楼记—机械版
2008年,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考出了3个大学生,小刘、小张、小郭。
3人同村同龄,从小一起成长,在同一所小学中学高中读书。
但是小刘是3人中学习最好的,08年他考上了上海985的机械专业。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985的学生,也是附近十里八村的唯一一个,村里很高兴也很重视,村委甚至破天荒决定拿出2000块钱奖金给小刘作为表彰。
村民们都相信小刘将前途无量,那一年在村广场的大妈闲聊中,时常聊起小刘的名校录取,夸小刘学习努力。
相比小刘,小张、小郭就逊色一点。小张踩着本科线上了本省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而小郭上了本省另一所高校的电商专业。
3个人不久后去了不同城市,开始不同的人生。
风云际会,4年后,到了毕业季,此时2012年。
小刘因为保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没有迷失在上海繁华奢靡中,成功保研继续本校读机械硕士。消息传回村里,村里又是一阵激动,毕竟是村里第一个研究生。村广场的大妈们又开始经常聊到小刘的光辉往事和学习努力。
小张大学成绩平平,借着计算机专业的便利,大学期间各种打游戏,不过好在最后拿到了毕业证。毕业后便去了深州,找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上班。
小郭因为学的电商专业,毕业后去了广州一家电商外贸公司。
说起小张小郭,村里大妈们听到是去广东上班,都说他两是去广东进厂打工了。
又是一个风云际会,3年过去,时间来到2015年。这3年发生了很多事。
小刘在高校的实验室做了3年实验,画过CAD,做过仿真模拟,出过图纸,操作过机床,打磨过零件,焊过电路板,最终做完了实验写完了论文,顺利拿到了毕业证。此时面临读博和工作,但考虑家里条件一般,他选择了工作,尽快减轻父母负担。毕业季,他拿着简历投了很多机械制造公司。优秀的履历让小刘轻松收获很多offer,最终参考了师兄们过来人的建议,小刘选择了薪资相对较高的汽车厂,机械工程师,薪资说是有20万。
小张在毕业后这3年里,来到深圳,看到高楼大厦崛起和形形色色的物欲横流。这激起了小张的奋斗欲,他一方面在认真上班,一方面下班后加强技术学习。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大发展,公司业务也增长迅速,小张薪资逐年快速增长,年薪已达30万。并且开始有猎头推荐去中大公司,小张也准备试试。
而小郭,在外贸公司上了2年班后,把电商外贸的门路都学会了。攒了两年钱,回了老家市里,租了个办公室开始做网店。经过一年努力,也已经走上正规,收入稳定上涨,一年也有十几万收入,按目前的发展和扩大网店的速度,应该几十万收入也很快就能达到。
2016年的春节,三人都回家过年了。
小刘拿着工作半年攒的3万块钱,给了父母作为多年读书的回报。
小张年底成功收到腾讯offer,薪资50万。加上之前攒的不少钱,在深圳偏远区域买了个房。回家过节的小张,一下成了香饽饽。村里闻讯,很多媒婆上门。
小郭攒了二三十万,便年底在市里买了房,家里还给介绍了对象,准备过完年就结婚。
又又是一个风云际会,5年过去,2020年了。
小刘已经在上海外环以外的汽车厂待了5年了,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刚毕业的四人宿舍,到现在2000一个月的单人间。从走路上班,到现在小电驴风驰电掣,生活品质还是提升不少。工资也从原来的月薪1万涨到了1万3。不过周边房价却从1万3涨到了3万1。小刘时常望楼兴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上海安家。家里还时不时打电话催他相亲。可小刘知道,目前的房价和彩礼,以自己的能力怎么能够买房结婚,不买房谁又愿意和自己结婚。要是离开上海回老家,房价是会低点,但估计工资也只有5000不到了,算上房贷该怎么过日子。算了算了,现在一万多工资,自己省吃俭用,大郊区也没花钱的地方,一个月还能攒几千块。小刘忽然看开了,决心躺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小张在腾讯干了5年了,升了职级,听说有不少股票。这几年他的变化也很大,头发都快掉光了,小孩3岁了。他已经在深圳置换了靠市中心的学区房,平时很忙,只有春节会开着宝马带着一家回来过年。
小郭变化也很大,他已经开了6个网店,算上网店保证金都有100万了,同时顾了十多个人给他打理网店。据村里传说,年收入有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为小郭已经在市里换了一套大房子,在县里也买了一套,同时村里的老房也重新盖了。还买了一辆奔驰自己开,一辆帕萨特给老婆,小孩也在上私立幼儿园。
此时村里的广场上,大妈们经常是讨论小张如何如何能干,小郭如何如何发财。小刘的名字偶尔也会出现,大妈们时不时会说,村里30多岁还没结婚的光棍好像只有小刘了吧。
2021年的春节,因为疫情小刘没有回家。
除夕那晚,家里打来电话,让小刘一个人在外要注意身体。话锋一转,刘爸爸又说到了找老婆的事,刘爸爸生气的说到:“给你介绍你又不去认识,你自己又找不到,你今年再不结婚,就不要回来了!”
“爸,我这不再找嘛,你别急啊。”
“怎么不急,全村30多岁的光棍就剩你了,小张小郭孩子都打酱油了。”
“现在的房价、彩礼这么高,哪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
“你毕业工作几年了,攒的钱也够在县里付个首付了。你把工作辞了,回老家,在家里找老婆快一点。”
“爸,家里的工作工资这么低,怎么还的起房贷,这不现实。”
“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混的还没别人好,老婆都找不到。我不跟你说了,反正今年必须给我找个对象回来!”刘爸爸生气的把电话给了刘妈妈。
刘妈妈缓和气氛说到:“儿啊,你也别犟,看到合适的姑娘就去认识。房子彩礼的事你别担心,到时候就算砸锅卖铁借钱,我和你爸也会想办法给你凑上的。”
“妈,我不是这个意思,家里也没钱,我不用你们帮我买房结婚。”
“没关系,我和你爸人脉多,到时借钱也能借到二三十万。”
小刘苦笑,也不想多说:“我知道了,你们别担心了。”
接着刘妈妈又聊了聊广场上听到的消息,关于小张在深圳换了几百万的学区房,小郭今年赚了上百万……
挂了电话,小刘自责的给家里转了2万块钱的过年红包。小刘眼睛有点红,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小张小郭在田里捉青蛙、河里捉螃蟹的童年,想起了08年拿着录取通知书和村长合照的瞬间,想起了大二暑假金工实习的辛苦,想起了15年研究生毕业进厂的兴奋,想起了深夜还在画图改零件设计的疲惫,想起了房价翻倍无法成家立业的绝望……
又不知怎么,小刘模糊的眼里仿佛看到了小张小郭和他们家人欢聚一堂看春晚的场景。转眼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爸妈坐在摆满年夜饭的餐桌前,唉声叹气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小刘打开了自己位于18层公寓的窗户,望向了楼下……街道上张灯结彩,红光闪烁,本应是喜庆温暖的氛围,却让小刘感觉寒冷刺骨,楼下仿佛有个黑暗深渊向他招手……
跳下去能否人生重来。
在去年九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因为比较空闲写了篇“机械专业真的不好吗”的回答,没想到收到了挺多人的赞同的,很多评论说真实,也有人质疑说机械专业真有这么差吗
怎么说呢,以上经历都是我在这个行业做为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切身体会,说真实是因为我真的在这个行业呆过,以下经历全为个人经历。
关于回答下边的军训问题,之前在整理旧手机的时候发现还保存了当时的几张照片。
本来想重新写个回答的,但想来,写来写去无非又会变成劝退文,所以还是直接用之前的回答。在这里,我并不劝退,每个人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有人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吗,有的,之前上家公司的领导,在设计一个产品的过程你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自信,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机械行业的大部分人也都是友善的,无论办公室同事还是产线上的大姐大哥。真正热爱这个行业就继续坚持自己的,觉得想出来的就努力寻找出路,毕竟都是成年人了,该有些自己的人生主见了。
距离入职现在嵌入式公司也快半年了,总的来说,确实是比在传统机械好很多,无论是工作上班作息,收入,周边环境,下班娱乐,入职到现在都是五点半打卡下班,暂时还没有加过一次班,软件园周边想买杯卖茶走两步就到了也方便,约人吃饭可以赶着五点半下班坐个地铁去附近商场,总的来说之前在郊区工厂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还有一点,非机械行业办公室妹子也确实会比较多。
刚毕业今年入职的机械应届生也到了快发年终奖的时候了,他们会惊愕于金额之小超出他们的想象,没关系,当初我也这样。
以下原回答,看有没有人看吧,之前也很多人私信说怎么转,可以先点下关注我,有人看到时候再补充现在的经历,跟手上掌握的一些资料也是可以免费共享出来的。
////////////////////////////////////////////////////
那就说说我本科四年工作三年到现在的经历吧,跟知乎上人均百万自然是比不了,跟TOP学校的那些人自然也是比不了,说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那自然是讲普遍的情况了,我的经历可能跟60%左右的机械这个专业的普通学生是相似的,17年毕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普通本科,英语过四级,四年拿过七次校二等奖学金,也参加过一些比赛,省赛国赛都参加过,国赛当时老师推荐我们参加的是个叫中国擂台机器人大赛,用的模块化编程配合C写的,前后花个五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得了个二等奖,当时我们宿舍三个人一起做,我是队长。省赛参加的三维建模大赛,用的PROE,最后得了个一等奖,还是我们三个舍友一起报的名,不过最后图都是我自己一个人画的,画了一个多月,仿真动画视频再做个产品说明的PPT做完后压缩打包成一个文件上传到报名网站。大大小小一些学校举办的比赛也都积极参加,自认为不算优秀,但也没有虚度大学四年。
当初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呢?高考完不是会发一本很厚的选专业的参考书,当时什么也不懂,家里父母也都是农民,也给不了什么建议,而且当年土木跟机械也算是那时选专业最热门的专业,所以就挑了个专业名最长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对,就是因为专业名字这么长,所以觉得应该也是牛 P的专业啊,而且好死不死,当时又正好在央视看到大国工匠这部纪录片,当时就觉得有一种要报效祖国的自豪感。
大四时候大概在16年十二月,一家厦门给国际大牌做卫浴代工的公司去学校校招,做结构设计研发,宣传的时候一顿狂吹自己公司在行业的排名。职业发展前景有多好。当时因为在学校的成绩还可以,又有过参加过比赛的经历自然是被选上的。试用期六个月(对,就是六个月)2900加一些补贴,转正后看你在试用期个人表现,可以适当提到4500!!!!! ,年终奖一个月工资。当时我提出质疑2900是不是低了点,毕竟租个房子吃吃饭,还能剩个啥?
人事祭出画饼大法,我们招你们过去是做研发的,你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你刚毕业什么也不懂,公司还得重新培养,你不能看现在的工资嘛,等你能力上去了,工资自然也就高了。好的嘛,那时候还没被社会毒锤过,而且想想自己好像除了画图比较厉害一点其他的别的好像也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询问了家里人的意见,家里说刚毕业嘛,现在工作这么不好找,工资低点也正常,工作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以后会涨工资的,反正就讲了很多他们认为正确的人生道路。那时候觉得转正后4500好像也还能接受(老家小县城,普遍大家月均也就3500左右所以4500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愣头青确实是可以接受 )。后来明白了,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如果父母自己都没经历过,那作为尊重,应该告知你要做的事情,但最后得决定还是要自己深思熟虑的考虑好,因为这些他们自己都没经历过,又能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呢?期间又校招面了一些其他的岗位,设备啊,工艺啊,什么都有,但是心里总觉得研发的才是牛 P的,所以就跟这家公司签了三方,天真的等毕业了拿到毕业证去报道。那时候连人才网各大求职app投简历都不会,就直勾勾的盯着学校校招跟其他学校的校招。
然后就是各种被社会毒锤的开始,入职之前需要先军事化训练七天,第一天过去的时候我是懵逼的,那时候我们应届生从全国各地校招过来90几个人(工厂的需求就是这么大),有厦大,福大,广州外国语的,也有普通本科的,但都是本科起步。刚开始没人知道还要军训这件事,第一天滚楼梯,爬有水的水泥地,那天没下雨,所以教官特意拉了条水管过来喷,所有人在地上滚,跟 一样爬,他就对着所有人喷,那时候马上有种屈辱感,感觉被侵犯了 。
至于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为什么没人出来反抗?不就个工作,有必要这样?要说做培训这个东西还是专业的事情专业人来做,首先就是树立集体荣誉感,有进过工厂后你就懂我说的这种集体荣誉感,然后是打压,你们要是觉得自己不行可以马上退出去,去办离职,收拾东西回家,有5个女生真就去办离职了,不过后来又被画饼劝回来两。而且那时是七月,大部分人要嘛是16年11月签的三方,要嘛是17年3月签的,校招早就过了,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就这么放弃的,而且别人都没放弃,你自己提出来了,不显得怂了?要说集体感就是个这么神奇的东西。挑刺头,问了句还有谁不服吗?有个男的回了句我,直接过去踢腿干趴在地上。
后来就是七天的准军事化训练,徒步45公里七月大热天早上六点出去走到下午六点,半夜紧急口哨列队,反正跟这比起来大学军训就是跟在玩一样。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吗?在我看来没有意义,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工厂管理就喜欢搞这一套。
结束的时候以为工作的好日子要来了,然后才发现社会毒打+n,学机械没有不要去生产线的,六个月试用期就有三个月产线的轮岗实习,说是实习,其实就是跟现场的普工一起工作,他们做啥就跟着做,美其名了解产线工艺,要不你们设计出来的东西怎么知道合不合理。培训这个东西专业的人做出来你都不知道怎么去反驳。但说到底是被当廉价劳动力了,这个现象在现在的机械专业学生进工厂其实是很普遍的,进了工厂才能体会到那种剥削,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8106了解下,现在互联网上的996都受不了,其实在工厂8106都是很正常的,甚至8107也不是不可能,那时候理解了之前富士康工人为什么跳楼,对未来的期望?
三个月没到,一起来的一部分人被社会锤过后开始懂了,在工厂没什么希望,开始走一半的人,要嘛转行,要嘛回去考,要嘛想着换公司,我当时没想明白,觉得刚毕业应该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才对。努力画图跟项目,三维图二维图画不完这么办?加班啊,画到手抖,产线出现异常怎么办?亲自去拆产品,拆不完怎么办?加班啊。
一个岗位对于个人来看行不行,我觉得还是要看它能提供给你的薪资水准。但是到了转正以后之前说好的工资加到4500,年终奖一个月?
刚毕业时候在工厂17年7月到18年5月的收入,还有传说中一个月的年终奖,615,收到的那天正是快过年那会,我的心情 。
真实吗?
还有更真实的,刚毕业第一年,回老家过年高中同学都会大家约出来聚聚,这时候聊天的话题无非就是最近在干嘛,工作做的什么?一个月多少钱?谁最近开始打算买车了,那个高中跟我成绩差不多的读了计算机的同学毕业后去上海工作了,一个月一万多……,还有几个高中成绩比我差的读了通信,不算多,也有六千多,高中成绩最好的学霸,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做的模具设计,比我高点,到手4300左右 ,这时候我还是觉得机械嘛,越老越吃香,工资以后会提的。
所以工作了一年之后换了家做显微镜的公司,继续做结构设计,今年七月离的职。
至于为什么离职?因为前段时间女朋友家里问有没有打算买房子?或是在老家新开发的片区看看,买好了差不多可以打算结婚的事情了。看了每个月到手的工资,那种感受,还有家里亲戚询问现在的薪资情况。
上家公司两年来的工资。
有时候会想,是我工作能力不行吗?是我不够努力吗?但是我在入职这家公司半年后就可以独立负责项目了(机械行业能放心这么快放手让你独立负责项目的其实并不多)高中同学成绩比我差做其他行业都可以提到八千到一万了,在职时候偷偷面试了就业市场的其他类似机械岗位,可以清楚的看出职业天花板就在那,算是彻底明白了,做机械行业,买房吗?可能做梦会比较快。
独立负责的一款产品的爆炸图,所有零件要都能自己画出来,并发包工厂加工,组成样机并调试,但是有类似机型了参考。
一个塑料盒
最后,现在在一家做单片机的公司工作。努力转型嵌入式,虽然还是没多高的工资,但是至少往好点的方向在努力了,任重道远。
第一个月工资。
总的来说,对于我个人来说,机械,或者是传统的机械,应该是不太行了。
当然了,这只是我作为个普通本科生个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求学到工作的经历,我相信大部分做机械的普通人跟我是差不多的,毕竟做机械,我是专业的,你要是说你985或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当我放了个P。
是真的,学机械前途就是一片黑暗。
我曾就读于985工科强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并保研本校的机械工程研究生。
本科同学中,大部分选择跨专业考研,或者毕业即转行,去向主要是互联网/计算机/金融。
少部分直接就业的,一般是进了各类工厂,比如车厂,或者其他重型机械类的工厂。
这些工厂往往地处远郊,配套设施差,工作环境恶劣,甚至有人身安全问题。
以本人曾经呆过的某国企为例,说是一线城市的大型企业,实际位置却在某卫星城的边缘地带,离最近的地铁站也有好几公里远。去趟主城区,要转几趟地铁,用时1个半小时以上。
从表面上看,大型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算是光鲜。企业是500强上市集团,造的设备是大国重器,公司也是经常上电视的那种。
公司每年都会去各大名校校招,一般只有985211之类学校的硕士以上毕业生才进的来,普通一本的基本没有机会,除非是关系户。
可惜,这种光鲜跟基层员工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显赫的名声解决不了吃饭问题,更解决不了房子问题。
同事里的大龄单身狗比比皆是,部分人在公司提供的单身宿舍住了多年,也没办法搬出去。因为公司周边虽然是郊区,但房租仍然不便宜,买房更是不用想。
待遇薪水方面,与学历、工作付出完全不成比例,加班的次数和时间都不少,却没有对应的回报。
跨专业考研,或者转行计算机的同学们,往往一毕业就能拿到20万以上的薪资,工作几年之后30-40万甚至更高也十分普遍。
但是在原行业熬着的同学们,待遇一般也只有10万出头,每月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只有几千元。
在这个房价动辄七八万,甚至十万的城市,这群拿着几千元薪水的人,这样的收入如何保证基本的生存,更不用说买房成家了。
这批人,在学生时代大多数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各个县城最好的高中里,尖子班里的尖子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镇做题家。
然而读了多年书之后,他们却沦为大城市郊区的蚁族,在生存边缘挣扎。
并且,这批人里已经基本是机械专业出身里,境遇相对好点的了。那些普通学校出来的,连这样的国企大门都进不去。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可以继续读机械,并努力考个好点学校的研究生,争取进知名大型国企。
如果你怕了,那就抓紧时间跨专业考研,读个计算机,转互联网,相对是个比较好的出路。
其他机械劝退相关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上热议的「厂学」和「郊区人」?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