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人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如何让他知道他和别人不一样?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明白的。咱们得从头捋,得让他自己一点点察觉到,这其中有个小小的“不对劲”。

首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 玩点小小的“视觉游戏”。这可不是恶作剧,而是有目的的引导。

第一步:从熟悉的、非色彩的事物开始入手。

咱们先别急着谈什么蓝色、绿色。找一些形状清晰、大家都认识的东西。比如,画一个红色的苹果,一个黄色的香蕉。

问他:“你看这是什么?” 他大概率会说是“苹果”、“香蕉”。
然后问:“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他可能会说“红色”。“这个香蕉呢?” 他可能会说“黄色”。

这里是关键: 反复确认他对于“形状”和“名字”的认知是和大众一致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共同的参照系,让他知道在其他非颜色层面上,他是和大家一样的。

第二步:引入色彩的对比,但要用他“混淆”的颜色。

现在,咱们可以一点点来。找一些具有强烈对比的颜色组合,重点放在他会混淆的蓝色和绿色上。

场景一:蓝天白云。 找一张清晰的蓝天白云的照片,或者直接让他看真实的天空。指着天空问:“你看这片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他说是“绿色”,这时候你就得小心了。
场景二:绿草地。 同样,找一块绿色的草坪,或者一张绿草地的照片。指着草坪问:“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他说“蓝色”,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你的猜测。

第三步:引入第三方视角,以及“大众认知”的概念。

仅仅他自己的感觉是不足以让他意识到“不一样”的。你需要引入“其他人”的视角。

引入同伴: 如果有可能,找一两个他的朋友或者家人,用同样的方式问他们对同一片天空或草地的颜色看法。
你可以先问他:“你觉得这片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然后转头问其他人:“你们觉得这片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当其他人异口同声地说是“蓝色”时,而他之前说是“绿色”,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引导。
强调“大多数人的看法”: 引导他注意到,为什么其他人看的是蓝色,而他看到的却是绿色。你可以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说:“咦,大家看的不太一样哦。他们都说是蓝色,你说是绿色,为什么呢?”

第四步:使用具有普遍色彩意义的物品。

有些物品的颜色是约定俗成的,很难被“误读”。

交通信号灯: 红灯停,绿灯行。问他:“红灯是什么颜色的?” 他应该能回答“红色”。“那绿灯呢?” 如果他说“蓝色”,这里就可以重点强调了。“你看,大家说的绿灯都是绿色的,车子也都知道绿灯是绿的才能走。只有你说它是蓝色,这有点奇怪了,对不对?”
交通标志: 很多交通标志的颜色是有特定含义的,比如蓝色的指示牌,绿色的限速牌。指着这些标志问他颜色,然后和其他人核对。
蔬菜水果: 青菜、黄瓜、番茄、柠檬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颜色相对稳定的蔬果,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指着一根青菜问:“这是什么颜色的?” 他如果说是“蓝色”,然后其他人说是“绿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第五步:制造一些“挑战”和“验证”的情境。

让他自己去体验,去验证。

色彩匹配游戏: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色卡。让他根据一种颜色(比如他看到的“蓝色”草地),去找出对应颜色的色卡。然后看看他选的是哪种色卡,再让其他人也来选,对比结果。
涂鸦或绘画: 让他画一幅画,比如一棵树,一朵花。让他用他“认为”的颜色来画。然后大家来看,指出:“你看,你画的树叶是蓝色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呀。”
“找不同”的乐趣: 可以找一些“找不同”的图片游戏,其中一些不同点就是颜色的差异。让他玩,然后指出他因为颜色认知不同而“找不到”或者“找错”的那些差异点。

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你错了”。

耐心和理解: 他的感受是真实的,只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你要用一种好奇、探索的态度去引导,而不是指责或嘲笑。
强调“大家的普遍看法”: 核心在于让他明白,他所看到的颜色,和绝大多数人看到的颜色不一致。
循序渐进: 不要一次性抛出太多信息。一点一点地,让他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小差别”。
使用比喻: 有时候可以用一些比喻来帮助他理解。比如,“就像大家都能听到一种声音,但你听到的声音和其他人不一样,所以你觉得奇怪。”

最终的目标,是让他自己产生疑问:“为什么我和他们看到的、说的都不一样?” 当他自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时,他才算真正意义上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如果能让他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一切都是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给他看这块色板

user avatar

感谢@大东亚的回答,他的回答启发了我。

我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和题主的色盲悖论一模一样的问题,我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希望对各位有启发。

一般在电力系统控制室里可以看到开关的实际状态,就好像智能家居你能够用手机看到你家的空调关没关一样。

开关的实际状态是如何被看到的呢?其实是在开关上有两个物理接点,一个对应开,一个对应关,这两个接点的信号通过接线接到自动化装置上,再经装置中的程序无线转发至控制室。

正常流程如下

接线正确,程序转发也正确,这样的话,控制室里看到的开,也是实际开关物理上的开。

但是在最近我们对自动化装置的软件进行了版本升级,并重新配置了默认标准参数,也即程序转发那一块,开对应开,关对应关。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一个原本正常的开关,在控制室里我们看到的开关状态和他的实际状态相反,在确认程序转发无误的情况下,我们在现场发现,它与自动化装置的接线接反了

接线错误,导致了最终控制室里看到的状态与实际相反。

但一个原本正常的开关,为什么重新配置了默认参数后反而异常了呢?我们调取了未升级前的自动化装置软件信息,发现其程序转发原来也配置错误了。俗话说负负得正,在这里有了一个直观的体现。

程序转发错误加上接线错误,导致原本的开关在控制室里看到了正确的开→开,关→关的映射关系,但因为这次自动化装置软件版本升级,强制纠正了错误的程序转发关系,这才使得控制室里看到的开关状态错误,同时也暴露了接线错误。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呢?后来得知,是当时发现接线接错了,但现场人员懒得改了,直接在程序里又给他错回来了,并没有留下任何备忘录。)

如果没有这次软件程序升级,我们基本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因为控制室里看到的开就是实际的开,不会对它产生任何疑问,除非我们某次检修去查看自动化装置里的信息,发现里面的信息与实际和控制室均不一样,这时我们才能意识到问题所在。

我的案例讲完了,回到大脑,物理接点对应实物,自动化装置对应大脑,控制室对应语言,道理是一样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位色盲同志就像那个开关一样,从控制室里看起来非常正常,我无法区分他们。那如何看他是不是色盲呢?

1、可以监测大脑里接受到的信号到底是什么来区分色盲与普通人。

同时看到蓝,色盲大脑里的信号为绿,正常人大脑里的信号为蓝。

2、通过重置软件一样重置某一阶段,比如训练人们在受到大脑“蓝”信号刺激下说出蓝,重置一个正确的映射关系。

经过这种训练,同时看到蓝,色盲会说这是绿,而正常人会说这是蓝。

既然是思想实验,我认为不应该限制技术条件,以上两种方式应可行。

但如果限制技术条件,我认为:任何不涉及中间的视觉处理过程的方法,都不能辨别色盲悖论。

user avatar

蓝色是三原色之一,蓝色混黄色是绿色。

如果这个人蓝绿对换,那么他的三原色就是红黄绿,绿色混黄色变蓝色。

然后再接下来呢?还有另外一种原色呢。

红混蓝是紫色,绿混红可就是黑色了啊。

如果一个人分不清紫色和黑色的区别,这不是一看就知道了么。

你别跟我说什么他看到的“黑色”其实是“紫色”只不过他以为这种颜色叫“黑色”。

“黑”这个概念可不是只存在于颜色上。

user avatar

通过调色方式。

因为评论区小伙伴的意见,这里分“狭义的蓝绿互换”和“广义的蓝绿互换”两种情况讨论:

A.狭义的蓝绿互换——仅有蓝绿两个色域互换

放色盘

放光谱

其实这么看勉强也还行嗯。衔接我之前的回答啊:

我们能知道绿色偏黄,蓝色偏紫,所以蓝色增加黄色会变成绿色;但他实际看到的是一个偏黄的颜色(绿)加黄,反而变成了偏紫色(蓝),如果他有这种色彩偏向感觉的话,可能可以feel到一丝不妥,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看下面配色应该觉得也还行。


下面由调色来进行“量变到质变”的延展:

我们往我们看到的蓝色(他看到的绿色)中不断添加黄色。

此处有一个公认前提,只要黄色加的足够多,最后就会变成黄色。

然后谢谢小伙伴在评论区提出的问题,我把渐变过程拉了出来:

按绿色和蓝色直接颠倒关系,我们看到的和这个同学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

请注意上面打了方圈的这块地方,我们看到的“绿黄色”在他眼中是“蓝黄色”,而在我们认知里,蓝黄混色其实就是“绿色”。看渐变光谱也知道,蓝黄变色之间再怎么压缩,也避免不了中间会经过一下绿色。

然后发现他的感知中,调色过程的后半部分其实跟我们正常看到的调色是差不多的(箭头对应区域)。

所以这个问题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按理说绿黄应该对应蓝黄,但实际上对应了绿色,也就是说色盲同学的色条里没办法把所有有绿色因素的颜色正正好都对应出我们认知上的蓝色因素颜色,他总有一些“蓝色”会落在我们的“绿色”里,差别就是——后面同一格里的黄绿色,他感知上应该比我们看到的偏绿(按色带展开为同等宽带对应)。

所以他看到的蓝色不断添加黄色的调色,我们的视角里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绿——蓝绿——蓝——绿——黄……

是的,他两次经过了绿色区域,可能不是很明显,下面给你看光圈就知道了。

我把蓝色区域和绿色区域对调了一下,因为你其他颜色不变,所以给它们衔接黄色和紫色补了几个渐变色区域。

就发现了跟上面调色一样的问题,它们的渐变色跨到了隔壁家去……因为光谱真的是个很客观存在的东西,它就是非得跨过一些颜色才能渐变,你能怎么办。


能分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调色和色环是客观的,非后天习得的,不因为你的颜色识别差异就会改变它们的规律。

以上有个前提假设:既然认知的蓝绿色对调,那就假设他认知到的颜色跟我们还是在一个光谱上的,而不会创造出我们能看见的光谱之外的颜色。


B.广义的蓝绿互换——以蓝绿互换为对称,整个光谱都进行了轴对称互换

因为评论区小伙伴觉得只有蓝绿互换太简单了,也不科学,所以我就思考了一下整个光谱对调的情况。

整个光谱对调的话是这样的:

(这里我按颜色的亮度和颜色区域宽度大概对应出这位色盲同学看到的光谱)

在这里可以发现有两个颜色他与我们看到的是相同的,即处在对称轴上的红色和蓝绿色:

讲real,我最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想了不少办法,例如用“蒙克·怀特错觉”,将红色和蓝绿色放进去,只控制另外一个颜色变化,看有没有“前后感觉”差异之类的:

或者是引入“白金or黑蓝衣服”争论:

结果都不是太理想(抹泪)。


最后我考虑了两种可能产生这种色盲的原因。

第一种是眼睛里的视锥细胞突变。

视锥细胞是我们的眼睛用来感应颜色的细胞,蓝色的视锥细胞是最少的,所以人眼对蓝色光的感知很弱,这是为什么我们的交通灯用的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

这里假设这种色盲是因为:蓝色视锥细胞跑去感应绿色,绿色视锥细胞跑去感应蓝色了。

那么在实验室里测试眼睛对蓝光、绿光、红光的感知阈值,如果有位同学明显对绿光的感知若于对蓝光和红光,那可能就是这种色盲,可以拿出来当标本研究了。


第二种情况是视锥细胞没问题,而是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的时候发生了调转。

这种时候,我发现调色法还是万能的(捂眼睛)。

颜料调色板按理说是使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调出几乎所有颜色。

这里我把颜料调色板做了一下色盲变化:

这位同学的调色板就很明显出现bug了有没有:他会发现他看到的“靛紫色”(就是我们看到的“黄色”)是完全没办法用三原色调出来的。

且不说色盲后的三色环科不科学,至少这位同学会不会很好奇,为什么三原色里红色和“黄色”这么接近,明显不是很科学有没有,明明这个“黄色”通过红色加白就可以获得。

简单来说,色盲同学会看到:红色+白色=黄色。不太理解的同学可以对照前面的光谱表看看。

所以问题还是愉快的解决了,调色法万岁。


这里增加脑洞:如果有小伙伴问,这个同学是蓝色和黄色对调,又会怎么样:

色盲后虽然蓝色和黄色对调了,但红色因为对称关系改变,会变成蓝紫色,so这里红色又会缺席了。

所以总的来说,因为调色三原色取的不是自然光谱里三个正正好好处于三等分线的色,所以只要产生这种奇怪的变色色盲,三原色调色盘都会出现bug。


最后再提出一种色彩心理学的方法。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上课讲过,有研究发现(具体什么研究我没搜到啊,懒得去搜英文文献了……),因为祖先记忆,人本能是排斥吃蓝色食物的,蓝色会使食欲降低;而绿色则被认知为“安全健康”食物。

请感受一下蓝色食物的“魅力”。

所以这位同学看到的蔬菜都长得不是很善良……

这位同学可能天生的不爱吃蔬菜,反而喜欢蓝色食物……

所以如果有位同学在色彩心理学上对老师的说法提出质疑,特别是对蓝色和绿色的认知有明显差异时,快抓起来测试一下(捂眼睛)。

当然这只是额外的一个小想法,也许可以启发从色彩心理学角度考虑。

user avatar

蓝绿悖论虽然在逻辑上几乎无懈可击,但是在技术上可解:往一个蓝里加柠檬黄,使其变成绿色,那么这个绿必定比原来的蓝在明度上更高。

分辨黑白处理后的“蓝绿”,更浅的是绿色,更深的是蓝色。

蓝绿色盲患者在视觉上分辨蓝绿色相时和常人相反,但是分辨蓝绿色明度时和常人相同。那么分别对受试者提问蓝绿两个颜色的色相和明度,答案相悖的就是患者。

如果患者连明度也能看反,那就问他晴天对着太阳看刺眼还是晚上对着漆黑黑的地面刺眼......


(2021/1/10)

也许换成RBG模式的颜色更好解释:

当人的视锥细胞看到

同样光量 的 色光三原色 里的蓝和绿(除了色相不同,其他所有条件相同)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

在人眼中,颜色的明度并不只是看光量大小;

纯颜色的明度有其固有的属性

常人和蓝绿色盲看到的:蓝深,绿浅

常人的答案:蓝深,绿浅

蓝绿色盲的答案:蓝浅,绿深


(2021/1/11)

再解释一下......

虽然人的视锥细胞看到的绿和蓝光量相同,但是因为人脑对明度的感受不只是凭光量,而是会给颜色一个固有的明度属性。

比如蓝绿色盲会把蓝看成绿,但是盲人眼中的绿的明度和常人一样,而盲人会把眼里看见的绿说成蓝,也就是回答蓝浅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种悖论就是个well define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定义绿色和蓝色。

当然你可以用电磁波的频率来定义,但是这不解决问题,你要定义什么叫做看成绿色,什么叫做看成蓝色


你用视锥细胞激发来定义看成绿色和看成蓝色,那好了,对绿色波长敏感的视锥细胞就是看成绿色的视锥细胞,蓝色一样。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把绿色看成蓝色或者相反

user avatar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于《意识的解释》中指出,这个问题首先依赖于这样的假设——在任何一个时刻,你所感知到的蓝色,和你在任何一个时刻所感知到的绿色,都不相同;同时,在任何一个时刻,你所感知到的绿色,和你在任何一个时刻所感知到的蓝色,都不相同……


然而这个假设有可能是不成立的……


因此根本不存在“是不是这个人”的区别——他和别人没区别……


前面所有回答调色等方法的,都连问题本身都没搞懂……

人的颜色认知发生过程是这样的……对应光源进入眼睛;眼睛内部的视杆细胞接受到对应光谱的刺激之后,向着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对不同的信号进行将其转化为机器语言的处理……

这个问题本质上相当于两种视杆细胞向大脑发送的信号被某个机器对调了(尽管它的实现途径也可以是大脑机器语言处理层面发生的变化),结果相当于任意一个颜色的RGB变成RBG——因此任何调色法和色彩心理学方法,都不会在这里产生任何作用……

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脑的机器语言处理,本来就是不稳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