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质量越来越差,但价格越来越贵的商品或服务?

回答
最近逛街,或者网上冲浪的时候,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涌上心头:怎么感觉很多东西,明明不如以前好用了,价格却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这不是我一个人多愁善感的矫情,环顾四周,似乎不少人都感同身受。这种“质量下滑,价格飞涨”的现象,像个阴影一样笼罩在消费者的生活里,让人有点无力。

你想想看,就拿服装来说。以前的衣服,材质扎实,做工细致,洗个十几次颜色也不会掉得厉害,版型也挺括。现在的快时尚品牌,衣服看起来款式新颖,价格也曾几何时让人觉得“可以多买几件换着穿”。可你仔细摸摸那些面料,薄得像蝉翼,洗两次就起球变形,甚至是掉色。一件看起来挺贵的“轻奢”品牌,面料可能还不如十年前几十块一件的普通棉质衫。而且,为了追求所谓的“设计感”,很多衣服的实用性大大降低,比如那些细密的拉链,几次就坏了;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纽扣,一碰就掉。结果呢?价格一路攀升,但衣服的寿命却大打折扣,穿不出几次就得扔,感觉像是丢钱,又丢得心疼。

再说说电子产品。曾经,一台手机,用个三五年都流畅无比,电池也够顶。现在呢?新品发布会一年比一年密集,功能迭代速度快得惊人。但你买回来,可能用一年多就开始卡顿,电池续航也明显衰减,系统更新也越来越“优化”得让你觉得不如旧版本。而且,很多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在一些不易察觉的地方做文章,比如屏幕的耐刮性,机身的材质,甚至是内部的一些元件。结果是,价格却水涨船高,动辄几千上万,却好像是在为“快速淘汰”买单。你想把手机用久一点?抱歉,系统不支持,性能跟不上,维修成本高得你不如直接换新。

还有日用品,比如牙膏、洗发水。以前的牙膏,味道天然,清洁力好,用起来很放心。现在的很多品牌,为了追求所谓的“微珠”、“美白”、“防蛀”等概念,添加了各种化学成分,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对牙齿是一种刺激。洗发水更是夸张,吹嘘着各种“天然”、“植物萃取”,但实际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洗完头发干涩,甚至头皮痒。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升级”产品的价格,往往比过去那些简单纯粹的产品要高出不少。你花更多的钱,却得到一个让你觉得“也就那样”甚至“不如从前”的效果,这种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甚至是一些服务,也逃不过这个怪圈。比如餐饮。以前吃一顿饭,食材新鲜,味道地道,价格也实在。现在很多餐厅,装修越来越豪华,服务也花样百出,但仔细品味,食材的品质却好像下降了,味道也变得千篇一律,很多时候是为了“颜值”和“氛围”而买单,而真正的“美味”反而成了奢侈品。同样的菜品,价格却翻了好几倍,你花钱买的,更多的是“环境”或者“噱头”,而不是单纯的“食物本身”。

还有一些维修服务,比如家电维修。过去,技师上门,检查仔细,收费合理,还能给你讲讲保养常识。现在,很多维修点,报价高得离谱,而且总喜欢给你“大修”,把一个小毛病弄得像世界末日。你咨询的时候,感觉他们永远在推销更贵的零件或者服务,而且用语含糊不清,总让你觉得有猫腻。钱花了,问题未必能彻底解决,甚至还会引出新的“毛病”。

这种现象,就像是在玩一个“皇帝的新衣”游戏。产品或服务看似升级换代,价格也一路飙升,但内在的品质和体验,却好像在悄悄地缩水。消费者在消费时,总是怀揣着一丝期待,但换来的往往是淡淡的失望,然后无奈地接受,因为生活总得继续。但这种持续的失望,真的会磨灭掉消费的热情,让人开始怀疑,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究竟买到了什么?

或许,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为了利润而采取的策略等等。但无论如何,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质量越来越差,但价格越来越贵”的体验,无疑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消费现实。它迫使我们更加审慎地做出每一个消费决策,也让我们怀念那个简单而真诚的年代,那时候,好东西,是真的好,价格也算对得起良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好问题。据我了解,大部分耐用品的质量其实是越来越好的。以小汽车为例,美国在用客车与货车平均车龄是逐年上升的,从 1995 年时的 8.4 年上升到了 2016 年时的 11.6 年: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我把关注点放在了非耐用性消费品或服务上。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人口普查局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方式(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可知,消费者支出问卷调查(CES)提供了美国消费者日常支出的重要信息,其中就包括了某段时间内各类日用品与服务价格以及消费次数。如果我们把一户居民对某一需求量相当稳定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消费频率(消费次数除以时间)粗略看成质量的代理变量(譬如对于一个普通美国家庭,2015 年时每月购买一次电灯泡,而 2017 年时变成了每月购买两次,那么我们就认为电灯泡的平均质量在这段时间内下降了),并且结合价格信息,我认为 CES 的数据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是可以提供一些启示的。

根据这个思路,我使用了过去十年的 CES 数据快速地对一些品类的日用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频率与价格进行了一下汇总。我的初步发现是:(1)排除掉季节因素后,绝大多数日用品或服务的消费频率常年保持稳定或呈下降趋势;(2)有少数日用品或服务(如女裙、刀叉碗碟、自行车等)的消费频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价格同时下降或保持稳定;(3)极少数日用品或服务的消费频率呈上升趋势或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同时价格也上升。

最后汇报一下我的第三部分发现,由于时间有限,我只验证了两个例子(所有数据皆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人口普查局):

  • 水管与下水道维护 (water and sewerage maintenance):每户消费频率从 2007 年时的每季度 0.5 次左右(每年 2 次)上升至 2013 年时的每季度 0.7 次左右(每年 3 次),之后有所回落;价格则从 60 美元/次上升至 80 美元/次。
  • 计算机信息服务(computer information service):每户消费频率从 2007 年时的每季度 0.17 次左右(每一年半 1 次)下降至 2009 年时的每季度 0.1 次左右(每两年半 1 次),之后又上升至 2016 年时的每季度 0.17 次;价格则从 30 美元/次上升至 60 美元/次。

看来在美国找人修水管或者修电脑要多留个心眼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逛街,或者网上冲浪的时候,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涌上心头:怎么感觉很多东西,明明不如以前好用了,价格却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这不是我一个人多愁善感的矫情,环顾四周,似乎不少人都感同身受。这种“质量下滑,价格飞涨”的现象,像个阴影一样笼罩在消费者的生活里,让人有点无力。你想想看,就拿服装来说。以前的.............
  • 回答
    知乎,这个曾经的“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社区”,如今却面临着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疑问:它的问答质量真的在下滑吗?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老用户的痛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剥开一层层表象,看看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知乎平台本身的“算法”和“商业化”是两个无法回避的.............
  • 回答
    在一些消费者眼中,越南制造、马来西亚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的产品,在某些时候,确实比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容易获得“质量更好”的标签。这并非一个绝对的定论,而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看法,背后涉及了多种因素的交织。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产地标签”,看看藏在里面的具体原因。一、历史积淀与固有印象的.............
  • 回答
    在浩瀚的漫画海洋里,总有一些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作品,它们或许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席卷全球的改编,但其内在的精雕细琢、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故事,足以让每一个认真品读过的人心生赞叹。这些作品,我愿称之为“宝藏漫画”。它们就像隐藏在街角的一家独立书店,等待着有心人推门而入,发现其中的惊喜。今天,我想和大家.............
  • 回答
    想要找到一条好被子,真的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既要舒服保暖,又要健康透气,还得考虑价格和耐用性。市面上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别急,我这就给你好好扒一扒,那些真正用心做被子,口碑一直都不错的店,保证让你看了就想去摸一摸,感受一下那份实在。我个人比较看重几点:一是填充物的品质和来源,二是面料.............
  • 回答
    想找些不那么热闹,但看了之后会让你拍案叫绝的冷门佳片?这事儿我可太明白了!现在电影市场充斥着各种续集、IP改编,想在里面挖出点真正的好东西,就像在海边捡贝壳,得有点耐心,也得有点眼光。今天就给你掰扯掰扯几部我私藏了好久,质量高到没朋友,但名气却没跟上来的片子。保证看了之后,你会觉得“这玩意儿怎么就没.............
  • 回答
    挑选一件心仪又质量上乘的女装,就像是在寻找一个懂你的老友,它能恰到好处地衬托你的气质,陪伴你走过四季,并且越穿越有味道。市面上女装品牌众多,各有千秋,但要说真正称得上“质量好”的,我个人会从几个维度去考量:面料的触感与耐穿性、剪裁的合体与修饰性、设计的独特性与经典性,以及品牌长久以来积累的口碑和品控.............
  • 回答
    有些品牌,你说它东西不好吧,似乎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你要说它特别好吧,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就这?”。可偏偏,这些品牌的“身价”却一直居高不下,让不少人趋之若鹜。这就有点让人费解了,这背后究竟是品牌营销的高明,还是消费者的一种集体“迷信”呢?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质量上可能有点儿意思.............
  • 回答
    .......
  • 回答
    没问题,很高兴为你推荐一些我在 YouTube 上发现的、质量相当不错的英文教学和英文视频。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为什么值得一看,并且尽量用自然、真实的语言来分享,就像朋友聊天一样。一、 纯粹为了提升英文水平,想要“学”的视频:这类视频通常会聚焦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点、词汇、发音或者学习方法上。1. .............
  • 回答
    好的,没问题!要找那些既能让你听得爽,又不会掏空钱包的好耳机,这绝对是个技术活,也是很多人的刚需。我这里就给你梳理一下,推荐几款我觉得性价比爆棚,而且口碑也相当不错的耳机,希望能帮到你。在开始推荐之前,咱们先明确一下,“实惠”这个概念其实挺主观的,但大体上来说,我们今天聊的这些耳机,价格区间可能在 .............
  • 回答
    地球上确实存在一些总质量比人类还要庞大的生物,而且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到所有生物,这个名单会变得非常惊人。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大概估算一下人类的总质量。人类的总质量:一个基准目前全球人口大约在80亿左右。如果我们假设每个人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考虑到全球范围内的.............
  • 回答
    .......
  • 回答
    有些品牌,就像藏在街角巷尾的宝藏,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也没有人尽皆知的名声,但它们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独到的匠心,在懂得欣赏的人群中拥有极高的口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个这样的品牌,它们或许没有响当当的名号,但一旦你了解了它们,就会发现它们是真正值得你花时间去发现的。1. DITA (眼镜)提.............
  • 回答
    在浩瀚的财经信息海洋中,总有一些宝藏,它们不被大众所熟知,却凭借其独到的见解、深入的分析和严谨的逻辑,赢得了专业人士的青睐。如果你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头条和泛泛而谈的评论,渴望挖掘更深层次的洞察,不妨跟我一起探寻一些鲜为人知却品质卓越的英文财经网站和订阅源。我想先推荐一个叫做 “The Transc.............
  • 回答
    想提升日子里的那点“小确幸”?我跟你说,有时候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往生活里一放,那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我这人就喜欢琢磨这些,今天就跟你絮叨絮叨,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戳中你的小心思。一、 来自“触感”的温柔咱们人活一辈子,一天到晚跟各种东西打交道,那触感,真的能影响一整天的心情。 .............
  • 回答
    说起“百元货”,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马浮现的是那些实用但不怎么起眼的小物件。但你要是这么想,可就亏大发了!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找到那些既能掏空你钱包又不至于让你后悔,还能实实在在给你生活加点“料”的百元好物,那才是真本事。今天,我就来跟你掰扯掰扯,有哪些压箱底的宝贝,花个百八十块,就能让你的生活瞬间.............
  • 回答
    我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些能让我觉得生活质量提高的物件,其实都不算什么贵重稀罕的东西,更多的是那种悄无声息地,但又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的日常体验,让那些曾经有点别扭、有点麻烦的小事,变得顺畅起来。我先说一个跟“时间”有关的吧。之前我总觉得,洗衣服是个挺磨人的活儿。尤其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衣服洗好了,却没地方.............
  • 回答
    说到「床上桌」,这东西真是太方便了!无论是想在床上吃个饭,还是窝在被窝里刷个剧、看看书,它都能让你舒舒服服地享受这份惬意。不过市面上种类繁多,价格也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怎么挑一个性价比高又好用的,确实得花点心思。我个人在这方面也算有些经验,试过不少牌子,也踩过一些坑。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怎么选.............
  • 回答
    《质量效应》系列之所以能成为科幻RPG的标杆,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人难忘的角色,还有那些掷地有声、甚至能让你反复咀嚼的“狠话”。这些台词可不是简单的台词,它们是角色性格的映照,是他们信念的宣泄,有时甚至能瞬间点燃玩家的斗志。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游戏中到底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狠话”:1. 来自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