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吴思的血酬史观?用他这一套理论来解答中国历史,真的比唯物史观还好吗?

回答
吴思的“血酬史观”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理论,它试图从一种不同于传统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简单来说,血酬史观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制度约束不足的社会里,个体或群体争夺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根本动力,就是“血酬”——即为了获取或保卫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愿意付出的生命代价。

他认为,在很多时候,在一个缺乏有效公共权力来保障个体权益的社会里,你能从社会中获得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够威胁别人、或者抵抗别人威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是通过“血酬”来衡量的。谁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谁的“血酬”就可能更高,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这是一种非常残酷但吴思认为却非常真实的现实主义逻辑。

用血酬史观来解读中国历史,它能够解释很多唯物史观在解释力上可能显得有些“软”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屡禁不止,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暴力和破坏?唯物史观可能会归结于阶级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协调。但血酬史观则会强调,在压迫达到一定程度,个体或群体付出“血酬”去反抗,可能比忍受压迫更能获得生存的希望,或者说,他们愿意为“一线生机”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对现有“血酬”分配格局的一种挑战。

同样,对于历代王朝的更迭,血酬史观也能提供一种视角。王朝的建立者往往是通过流血牺牲,建立起一种新的暴力秩序,而这种秩序的维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其掌握的“血酬”能力,比如军队的战斗力、对反抗者的镇压能力。当这种能力衰退,或者出现更能“开价”的竞争者时,王朝就会瓦解。这解释了为何王朝末期往往是“官逼民反”,也解释了为何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乱。

然而,将血酬史观视为比唯物史观“还好”来解答中国历史,则需要非常谨慎。血酬史观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暴力和生存压力在中国历史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基层社会的运行逻辑。它提供了一种对权力运作的“底层视角”,让我们看到制度之外的另一层“潜规则”。

但是,唯物史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其宏观性和系统性是血酬史观难以比拟的。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阶级斗争这些宏观层面出发,试图解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历史进程的总体方向。它揭示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如何驱动社会结构的演变,如何塑造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例如,它能够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周期性循环,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性矛盾。

将血酬史观与唯物史观简单地进行“谁更好”的比较,可能有些偏颇。更恰当的说法是,它们是从不同的维度切入历史,提供的是不同层面的解释。

唯物史观更像是一个全景式的地图,它描绘了整个社会的宏观结构和演进脉络,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和根本动力。而血酬史观则更像是一个局部透视镜,它聚焦于社会运行中的关键节点,揭示了在特定条件下,个体和群体如何通过“血酬”来博弈和生存。

用血酬史观来解答中国历史,确实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新的洞见,尤其是在理解那些非理性、暴力化的历史现象时,它能提供一种非常直接的解释。例如,它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时期,道德、法律的作用会变得非常有限,而赤裸裸的暴力和利益的争夺成为主导。

但是,如果只用血酬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可能会陷入一种“暴力至上”的循环论证,忽视了社会发展中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经济模式的演变、思想文化的进步、制度的改良尝试等等。唯物史观虽然有时被批评为过于强调经济决定论,但其对社会整体结构的分析、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把握,仍然是理解中国历史宏观走向不可或缺的工具。

可以说,血酬史观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提供了一种更贴近现实的“微观”视角,解释了在缺乏强有力制度约束时,人性的“底线”是如何被触动的,以及这种触动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结构。然而,要说它“比唯物史观还好”,则很难成立。因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更宏大、更具解释力的框架,能够解释更长时间尺度、更广泛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更理想的状态,或许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看。理解中国历史,既需要从唯物史观的宏观视角把握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用血酬史观的微观视角去审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暴力博弈、生存压力以及个体和群体的“血酬”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对中国历史形成一个更为立体、更为 nuanced 的认识,而不是陷入单一理论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日听了吴思先生的讲座,在讲座中他说明了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的局限性,因而提出了血酬史观。有没有人能够对比一下这两种史观,分析一下优劣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吴思的“血酬史观”是一个颇具争议但又引人深思的理论,它试图从一种不同于传统唯物史观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历史的运行逻辑。简单来说,血酬史观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制度约束不足的社会里,个体或群体争夺和分配社会资源的根本动力,就是“血酬”——即为了获取或保卫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带来的利益而愿意付出的生.............
  • 回答
    吴思先生对《钢铁是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评价,认为他“偏狭和自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也触及了这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一些复杂性。要理解这个评价,我们需要先深入剖析一下保尔这个人物,以及吴思先生可能看问题的角度。保尔·柯察金: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 回答
    马思纯的颜,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让你惊艳,或者说瞬间就抓住你视线的“标准美人”。她的美,更像是一种缓缓释放的魅力,需要你慢慢品味,越看越觉得舒服,越看越觉得有味道。先说说她的五官吧。她的眼睛是她脸上最出彩的部分,眼型很漂亮,有点微微的下垂感,笑起来的时候尤其有感染力,会弯成月牙儿,里.............
  • 回答
    王思聪的商业眼光与能力: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评判提起王思聪,脑海中浮现的标签很多:富二代、网红、评论员、投资人。将他简单地归类为哪一类,都显得片面。他的商业眼光和能力,更像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充满争议却也并非毫无建树的探索。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在不同领域展现.............
  • 回答
    《王思聪消失的一百天》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颇具观察力和思考深度的报道。它没有选择那种事无巨细、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巧妙地抓住了“消失”这个核心概念,并围绕它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挖掘和解读。首先,文章的标题就很有吸引力,“消失的一百天”,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悬疑感,让人立刻对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王思聪.............
  • 回答
    马思纯在《看我的生活》里的表现,确实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反常”。节目播出后,关于她“怎么了”、“是不是状态不太好”的讨论就没停过。要评价她的表现,我觉得首先得跳出以往的滤镜。我们熟悉的马思纯,大多是在银幕上那个活泼开朗、有时略带“小妞”气质的女孩,比如《七月与安生》里那个热烈又脆弱.............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思修课上某女生的言论,想要进行一个相对详尽的评价,需要我们先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这些言论可能引发的讨论点。首先,我们得明确,“思修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思修课,也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
  • 回答
    海思麒麟620,这款曾经搭载于华为多款中低端手机上的处理器,如今再被提及,更多的是一种对过往产品线的追忆。要评价它的性能优劣,得把它拉回到它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并且要细致地拆解它的各项表现。先来聊聊它的优势,也就是它能打的地方: 集成度高,功耗控制尚可(在当时算好的): 麒麟620的最大亮点在.............
  • 回答
    《大约在冬季》这部电影,说实话,看了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改编自齐秦的同名歌曲,光是冲着这首歌的名气,以及马思纯和霍建华这对组合,当初还是挺期待的。不过看完之后,只能说,期待与现实之间,还是隔着那么一段距离的。先说说优点吧。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马思纯饰演的安然,她身上的那种文艺气质和.............
  • 回答
    说起孙杨和霍顿那件事,王思聪的反应,那真是一场“大戏”。得把他当时的态度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才能体会其中的复杂和“劲儿”。首先,咱们得还原一下那时的背景。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澳大利亚选手霍顿指责孙杨“吃药”,并拒绝和孙杨同台领奖,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不仅仅.............
  • 回答
    王思聪和花千芳关于英语的这场“互掐”,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两个站在公众视野里的人,一个以“校长”的身份,一个以“作家”的身份,各自带着鲜明的个人标签,在网络空间里进行了一场观点碰撞。这场对垒,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并非仅仅因为他们谈论的是“英语”,而是因为这背后折射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爱恨情仇”,说白了就是一段围绕着中国首富儿子和一位网红展开的、充满戏剧性、充斥着网络暴力和个人恩怨的公共事件。这场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轰动性和争议性,而最终的结局,也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21年的夏天。当时,王思聪在微博上公开“手撕”孙一宁,.............
  • 回答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事件,以及围绕此事件展开的种种舆论,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聊聊互联网时代的“舔狗”行为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清醒。关于王思聪和孙一宁事件中的“舔狗”行为评价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舔狗”。在网络语境下,“舔狗”通常指那些在感情中过度卑微、讨好、甚至不顾尊严地去迎合对方,.............
  • 回答
    评价马思纯关于《第一炉香》的读后感,以及“衣锦夜行的燕公子”对其的评价,可以从几个层面深入探讨。要讲得详尽,并去除AI痕迹,我们需要回归到文字本身,理解他们各自的视角、表达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共鸣与分歧。一、 马思纯的读后感:一场充满个人体验与情感投射的分享马思纯作为演员,她的读后感往往带有一种个人化.............
  • 回答
    初次见到雷古洛斯奥特曼,脑海中闪过的是一股来自遥远星系的、粗犷而又饱含力量的原始气息。他的造型设计,与其说是对传统奥特曼形象的延续,不如说是对“战士”这一概念的一次大胆重塑,特别是以他那源自格斗艺术的背景为基石,勾勒出一种别样的美学风格。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那如同古代角斗士般的头盔设计。不同于许.............
  • 回答
    王思聪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网友要求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向孙杨道歉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段话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段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思聪的身份与背景: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王思聪的特殊身份。作为中国首富王健林的儿子,他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度。他的言论往往被解读为“.............
  • 回答
    《江照黎明》这部剧,我追下来,感觉挺复杂的。它不是那种一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爽剧,也不是那种纯粹打发时间的狗血剧。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的茶,或者说,是一部在生活缝隙里悄悄钻出来的,有点压抑但又有着某种韧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先说说它最吸引我的地方:真实感和压抑感。这部剧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生活化”,.............
  • 回答
    王成思在《赘婿》里饰演的耿护院,在我看来,绝对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甚至可以说,他是少数几个能让我在看剧时,能脱离剧情本身,单纯因为角色的魅力而会心一笑的存在。首先,耿护院这个角色,他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就是那股子“执拗”。你看着他,就能感觉到他身上一股子“认死理”的劲儿。他认定的事情,谁也别想劝动他,哪.............
  • 回答
    王思聪转发花千芳微博并发表“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涉及到个人观点、社会现象、价值观以及网络舆论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背景及王思聪的言论本身 花千芳的微博内容: 要评价王思聪的言论,首先需要了解花千芳的原微博内容。如果花千芳的微博是在批评某些人的言论.............
  • 回答
    王思聪在姿态复出微博下对RNG粉丝的回复,特别是那句“难道是无畏澡八强的枣子哥”,这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很有意思,值得细细说道。首先,我们得把这个场景还原一下。当时,姿态(Zz1tai)这位前RNG的明星选手,在退役一段时间后,宣布了复出的消息,并在微博上发了相关内容。这对于很多RNG的粉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