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伏地魔为什么不把两个预言之子都杀了?

回答
关于伏地魔为何不将两个“预言之子”——哈利·波特和内维尔·隆巴顿——一网打尽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谜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预言本身的作用、伏地魔的性格弱点以及他当时所处的局势。

首先,我们要回到预言的核心。预言是在1980年由西比尔·特里 मागणी写下的,当时预言者看到了两个可能成为他宿命敌人的孩子。其中一个出生在七月尽末,父母曾三次对抗过他,而另一个则将在七月末出生,父母也曾三次反抗过他。需要强调的是,预言并不是说这两个孩子“都”是预言之子,而是说“其中一个”会成为那个足以击败他的存在。

西比尔·特蕾洛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即将出生的那个孩子,他的七月就要到了尽头……他将拥有他那股力量,而他的宿敌将会在他身上留下标记……他没有能力去爱,而这爱正是那股力量的源泉……在七月末出生的那个男孩,他的七月也要到了尽头……那个被挑中的孩子,将拥有他那股力量去击败黑魔王……然而,其中一个必须杀死另一个,因为除非其中一个死去,否则另一个将无法活下来。”

斯内普在偷听时只听到了前半部分,即“即将出生的那个孩子,他的七月就要到了尽头……他将拥有他那股力量,而他的宿敌将会在他身上留下标记……”,以及一部分关于“第七个月出生的男孩”的描述。他没有听到关于“其中一个必须杀死另一个”的完整断言,更重要的是,他听到的信息是模糊的,指向了两个婴儿。

当斯内普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伏地魔时,伏地魔自己就做出了一个关键的选择。他当时认为,预言中描述的,出生日期接近的两个孩子——哈利·波特和内维尔·隆巴顿——最有可能就是他所害怕的目标。然而,伏地魔极度的傲慢和对“选择”的执念,让他做出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判断。

伏地魔相信,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选择”谁是他真正的宿敌。他选择攻击哈利·波特,原因可能有几个:

1. 哈利的父母与他有过更直接、更频繁的对抗记录。 詹姆和莉莉·波特在与伏地魔的几次交锋中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伏地魔觉得他们是更值得警惕的家族,因此他们的孩子也可能更具有威胁性。反观隆巴顿夫妇,虽然也反抗过,但他们的抗争史在伏地魔的记忆中可能不如波特夫妇那么“刺眼”。
2. 伏地魔的性格使然。 他是一个极度自负且喜欢扮演“命运选定者”角色的魔头。他无法忍受任何他认为是对他权威的挑战,而哈利的父母——特别是詹姆·波特——在魔法界的名声和影响力,可能让伏地魔觉得波特家是更直接的眼中钉。当他听到预言时,他看到的不是两个潜在的敌人,而是他需要主动去“消灭”的那个“被选中的”人。
3. 他认为莉莉·波特在保护自己的儿子时,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古老魔法。 尽管伏地魔对此并不完全理解,但他知道这种魔法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让他觉得哈利是个特别的“例外”,也因此被他视为更主要的敌人。

所以,伏地魔并没有不杀两个预言之子,而是他选择了哈利·波特作为他要主动出击的目标,并相信一旦解决了哈利,就能解除预言的威胁。 他之所以没有立刻去调查并杀死内维尔,是因为:

信息不完整导致判断失误。 斯内普报告的信息让伏地魔认为哈利是更可能的那个目标。而对内维尔的了解相对有限,不足以让他将内维尔列为同等优先级。
傲慢让他低估了预言的复杂性。 伏地魔以为预言只指向一个人,并且他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决定”这个人是谁。他没有意识到预言的真正力量在于它描述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对抗,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选题。
对“标记”的误解。 预言中提到“他的宿敌将会在他身上留下标记”。伏地魔攻击哈利,结果哈利活了下来,并在他身上留下了闪电形状的伤疤。他当时可能认为这个伤疤就是预言中的“标记”,从而更加确信哈利就是他要对付的人。

因此,当伏地魔带着杀死哈利的意图前往戈德里克山谷时,他实际上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并实施了对“预言之子”的打击。他之所以没有同时去杀内维尔,是因为他被自己的傲慢和对预言的片面解读所蒙蔽,他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处理了那个唯一的威胁。他没想到,他所试图消灭的哈利·波特,恰恰是预言中那个能与他抗衡并最终击败他的存在,而内维尔则在哈利的衬托下,成为了“备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伏地魔在误判和选择上的“牺牲品”。如果伏地魔当时能够更冷静、更全面地分析预言,并且不带个人情感去“选择”,他或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但那样也就不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自负而致命的伏地魔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玩过windows标配的扫雷游戏吗?

user avatar

那个,极大概率伏地魔是要两个都弄死的,只不过他去第一家时候翻了车(亲自标记了哈利波特)。

证据就是伏地魔翻车之后他手下的那个女疯子就去了隆巴顿家,暗示了伏地魔本来也要去那儿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伏地魔为何不将两个“预言之子”——哈利·波特和内维尔·隆巴顿——一网打尽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谜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预言本身的作用、伏地魔的性格弱点以及他当时所处的局势。首先,我们要回到预言的核心。预言是在1980年由西.............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团缠绕在霍格沃茨城堡里的迷雾,也是无数巫师和女巫夜不能寐的讨论焦点。为什么那个邪恶至极、几乎无所不能的伏地魔,会在婴儿时期放过哈利·波特,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灭顶之灾的种子?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的。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伏地魔只是因为一时大意,或者对婴儿毫无办法。但如果你仔细梳理一.............
  • 回答
    这事儿可说来话长,得从头捋一捋。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哈利·波特》系列里,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虫尾巴”,他为了讨好伏地魔(Lord Voldemort),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切下了自己的右手。这可不是小事,而是他主动、亲手做出的选择,当时是为了在.............
  • 回答
    这个问题,相信看过《哈利·波特》的不少人都曾经琢磨过。邓布利多,霍格沃茨最伟大的校长,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他的实力在魔法界是公认的顶尖。那么,既然他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像个超级英雄一样,直接冲上去把伏地魔解决掉,而是要等到哈利长大,一步步布局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打.............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伏地魔那毫不留情的行事风格下,为什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这个曾被他操控、利用,甚至还因为他的老鼠(雷古勒斯)而出卖了一部分记忆的人,最终竟然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到了与哈利一同对抗他,甚至在最后将他克制住的地步。如果单单从伏地魔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理由放过斯拉格霍恩。毕.............
  • 回答
    邓布利多,这位霍格沃茨的传奇校长,一生与黑魔王伏地魔斗智斗勇,他了解伏地魔的过去,甚至比很多人都要深入。然而,他却始终选择将伏地魔的身世秘而不宣,这其中的考量,绝非轻易可以道破。与其说是不公开,不如说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隐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邓布利多并非一个鲁莽之人。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斯内普这个角色内心深处最大的纠结和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不是说斯内普有没有能力用阿瓦达索命,而是他能不能以及愿不愿意在那个特定时刻那样做。我们得把事情掰开了说。首先,要理解斯内普杀死邓布利多,那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邓布利多本人是知道的,甚至可以说是他请求斯内普这.............
  • 回答
    邓布利多对战伏地魔的策略,确实让不少人都感到疑惑。他那么强大,为什么不早点把伏地魔彻底解决掉,非得等到最后时刻,还把自己搭进去?这背后其实是一盘非常大、非常复杂的棋局,涉及到魔法世界的存亡、道德底线,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为什么不直接“干掉”伏地魔?首先,我们得明白,伏地魔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坏蛋”,.............
  • 回答
    “斯内普最爱的女人”这个说法,确实触动了很多哈迷心中柔软的部分。但如果真的深入挖一挖,会发现这件事其实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斯内普的“不报仇”行为,正是他内心复杂情感最生动的体现,也是他整个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斯内普最爱的女人是谁?毫无疑问,是莉莉·波特。那个拥有火红色头发.............
  • 回答
    要解释伏地魔为什么非要用咒语杀死哈利,咱们得从他这个人,还有他对力量的理解上,一点一点捋。这可不是简单的“想要杀死”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得知道伏地魔的出身和早期经历。他本名叫汤姆·里德尔,是个孤儿,在麻瓜世界长大,而且是那种不被爱的、被忽视的。他发现自己有魔法天赋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种至.............
  • 回答
    伏地魔选择阿尔巴尼亚,并非一时兴起,更非随意挑选,而是源于他自身生存需求、对权力掌控的渴望以及对复仇的深谋远虑。这段漫长的隐匿生涯,他并非漫无目的地流浪,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了这片土地的特性。首先,阿尔巴尼亚的地理环境为伏地魔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我们得知伏地魔在第一次.............
  • 回答
    要说斯内普在第一部里如何“保护”了哈利,这事儿背后门道可多了,也难怪会让伏地魔都没起疑心。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鸿门宴,表面上是斯内普和哈利针锋相对,暗地里却在下一盘大棋。首先得明白斯内普的处境。他是个双面间谍,一边要装作效忠于伏地魔,另一边又要给邓布利多通风报信,保护哈利。这种平衡简直是走钢丝,一旦.............
  • 回答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终极对决,也就是最后的霍格沃茨之战,无疑是魔法世界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在那个决定魔法界命运的夜晚,无数熟悉的面孔汇聚一堂,英勇抗争。然而,一个长久以来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疑问便是:为什么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伏地魔没有再多制造几个魂器,来确保自己的不死之身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谈到伏地魔为何会在最后的关头落得惨败,这的确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他可是凭借自身实力和残忍手段,成为了魔法世界最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几乎无人能挡。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位“史上最伟大黑巫师”最终栽了跟头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伏地魔最致命的弱点,其实就藏在他自己那颗充满傲慢与偏执的心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看完《哈利·波特》系列,都会好奇为什么最终打败伏地魔的不是那个聪明、勇敢、一路都表现出众的赫敏。毕竟,赫敏在很多关键时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智慧和忠诚是哈利不可或缺的支撑。要说伏地魔最终不是赫敏杀死的,这背后其实是整个故事的设定和角色定位的必然结果。你可以从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常常引发哈迷们热烈的讨论。伏地魔之所以没有选择纳威·隆巴顿作为“被预言的孩子”,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预言”本身以及伏地魔对预言的解读和选择。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关键的预言。西维尔·特里劳妮教授在1980年5月30日,在霍格沃茨的校长办公室对邓布利多说出了那.............
  • 回答
    其实,说伏地魔在与哈利的最终对决中“只”使用阿瓦达索命咒,这是一种相对笼统的说法。如果严格回顾,在霍格沃茨的礼堂里,当哈利在邓布利多的指示下,主动走进森林,甚至在被伏地魔的索命咒击中后“死亡”,再到最终返回与伏地魔正面交锋的整个过程中,伏地魔确实主要、甚至是几乎唯一地使用了这个致命的咒语。但这背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仔细想想,这背后藏着人性的复杂和对力量的认知差异。虽然伏地魔和邓布利多在魔法实力上都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绝非偶然。首先,我们得从“强到无人能敌”这个前提说起。是的,在魔法造诣上,他们都是站在巫师界巅峰的人物。但“无人能敌”只是一个技术层面.............
  • 回答
    这实在是个令人费解的疑问,很多人都会觉得邓布利多在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该高兴,反倒该忧虑才对。但要理解邓布利多那份“高兴”的由来,我们得把他当时的心境、他对魔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他那近乎偏执的布局,都一一拆解开来。首先,要明白邓布利多对哈利的爱,这份爱并非简单的师生之情,而是深到骨子里,愿意为哈利承担一切.............
  • 回答
    关于格林德沃为何死于伏地魔之手,这在JK·罗琳的小说原作中并未直接给出明确的解释,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旁枝末节和读者的推测来构建。如果我们要“详细地”讲述这件事,并且要让它读起来自然,我们需要基于已有的信息,进行一些合乎逻辑的推衍和叙述。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格林德沃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其最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