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看,电商就是看天吃饭的,天气对电商行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方面,恶劣天气会影响物流,物流又影响快递到达时间,客户体验变差,长此以往,买家的耐力受到考验。
另一方面,不良天气时,出门减少,剁手党又有了无数个理由给电商做贡献。
问题来了,天气变化,对电商有利有弊,怎样去寻求其中的平衡点,或许正是淘宝启动气象研究计划,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天气变化趋势的初衷。
我认为天气对电商行业的影响应该是更精细化的,比如广东的气候是比较潮湿的,有回南天,这样一来,就会在回南天来临之前,开始宣传烘干机之类的产品,而北方比较干燥,就会宣传加湿器,甚至保湿霜等个人护理产品,这些对应天气变化而推出的产品宣传,更有效地对客户精准投放广告。
更不用说常规的夏天买空调,冬天买取暖器,暖宝宝热水袋之类的,这并不是单个刚需用品,而是一连串的对应产品宣传,夏天不只是空调,还会有西瓜冷饮,消暑食物,穿得凉快的服装,甚至还有可能推出去哪里避暑的旅游,这是根据天气进行精准的投放,天气变化,也会引起消费品类的变化,在细分领域上深挖客户需求,看来电商的市场已经到了更深入的领域了。
天气对电商行业最大的影响还是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特别是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除了快递员之外,整个物流行业链条上的工作人员也是很辛苦的,特别是恶劣气候环境下,从大车司机到快递分拣中心的工作人员,再到快递员,他们吃风喝霜,顶风冒雪,要么就是烈日炎炎,室外桑拿,工作环境是非常艰苦的,我认为他们理应获得一份更体面更合适的收入。
除了收入之外,相应的劳动保障也应该跟进,所谓夏冰冬炭,防暑防寒,应该想办法让他们的恶劣工况应对手段也要一并跟进,特别是我了解的一些大车司机,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往往是夫妻两人齐上阵的夫妻店,丈夫开车的时候妻子休息,妻子开车的时候丈夫休息,驾驶座后面铺着的床就是两人的小家,过夫妻生活都是在车上,工作也是两人轮班,我还认识一对夫妇,他们舍不得开车载空调,但是最近天气又逐渐炎热,结果就是丈夫开车的时候妻子给丈夫扇扇子,妻子开车的时候丈夫给妻子扇扇子,我问他们怎么不吹车载空调,他们哈哈一笑说习惯了,能省一点是一点,看的我好难过。
我特别赞同曹大佐的一个观点,就是基层劳动人员,特别是基层体力劳动人员,应努力提高其收入水平,其收入水平应该至少不低于写字楼的人上人们,另外这里可以稍微吹一下日本,日本的日本籍体力劳动人员的劳动工具特别是劳动保障工具是比较齐全的,有时候看他们去街边敲两块砖头都要全副武装起来,虽然有时候这种全副武装显得有些为了仪式感而仪式感,或者说为了武装而武装,甚至是过度武装,比如大白天去街边敲两块砖腰上还要挂个应急灯,这就有点装逼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全副武装的劳保工具确实提供了比较完善的恶劣工况应对手段,这是好的,需要学习,当然,日本的非国民黑工就没这个待遇了,基本上当奴工往死里整。
现在一些快递公司对恶劣工况下的外勤工作人员的待遇还可以,劳保也还到位,冬季有防寒服装,夏天有头盔上的电风扇,这就是明显的进步,需要表扬,但还有改进空间,特别是一些次级快递分拣中心,完全是外包的,这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劳保覆盖盲区。
记得有一年刮台风,某个快递小哥在刮台风的时候送外卖,好像一单收入800多,简直跟赏金猎人一样,我觉得虽然这种危险作业不值得提倡,但他的付出获得了相匹配的回报,求仁得仁,这就很好。
另外据我所知,现在工地搬砖佬和打灰匠的收入其实还可以,施工机械操作员的收入水平甚至非常人上人了,希望快递物流行业也能看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