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热力学能的符号为什么用 U 表示?

回答
关于热力学能(Internal Energy)的符号为什么用“U”来表示,这背后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戏剧性或深奥的理由,更多的是历史演变和学术惯例的结合。它不是由某一个“天才”突然灵光一闪确定的,而是随着热力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沿用下来的。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

1. 早期概念的萌芽与命名

热力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试图理解热、功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早期的科学家们,如萨迪·卡诺(Sadi Carnot)、詹姆斯·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等,都在为这个新领域奠定基础。

在那个时代,对于“热力学能”的理解和表述方式还在不断演进。它最初可能被笼统地称为“内禀热”(intrinsic heat)、“内部热”(internal heat)、“热的物质”(caloric)等概念,这些名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热的物质本源的误解。随着焦耳通过他的实验(如著名的焦耳定律)证明了热与功是同一种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且能量是守恒的,对“热力学能”的理解才逐渐变得清晰。

2. 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与形式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研究的核心。当科学家们开始将能量守恒定律用数学形式表达时,就需要一个符号来代表系统内部的能量总量。

能量(Energy)的“E”? 很多人可能会想,为什么不用“E”呢?“E”在物理学中非常常见,代表“能量”(Energy)。确实,在某些语境下,或者在一些不太严格的场合,人们也可能用E来表示能量。但是,在热力学中,对“内部能量”的定义有其特殊性,而且“E”可能还有其他含义,例如动能(Kinetic Energy)或者总能量(Total Energy)。为了区分和精确,需要一个更明确的符号。

“U”的由来——更倾向于“内禀”(Unvermögen)或“内部”(Internal)?
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U”来源于德语词汇“innere Energie”的“U”。德国科学家在热力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克劳修斯就是其中一位。德语中的“innere”意为“内部的”(internal),“Energie”意为“能量”(energy)。所以,“innere Energie”就是“内部能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U”可能与“Unvermögen”有关,这是一个德语词,意思是“能力”、“才能”、“(能量)容量”。这种说法认为“U”代表了系统内在的、能够做功的“潜能”或“容量”。
当然,也可能更直接地就是“Internal Energy”中的“I”或者“U”。考虑到当时的学术交流和文献传播,英德两国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在英语中,“U”作为“Internal Energy”的第一个字母,或者代表“Unquantifiable”或“Unknown”的能量(早期理解不完全)的可能性也存在,但“innere Energie”的“U”的说法更为普遍和被接受。

3. 学术惯例的形成与巩固

一旦一个符号在关键的文献和教科书中被使用并得到认可,它就很容易成为学术界的标准。

克劳修斯的影响: 鲁道夫·克劳修斯在19世纪中叶的工作对热力学的形式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用数学语言精确地定义了熵(Entropy)等概念,并且在描述能量转换时,对系统内部状态的能量变化进行了表述。虽然他可能不是第一个使用“U”的人,但他的著作极大地推动了“U”作为热力学能符号的普及。
教科书和标准著作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凡是关于热力学的标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都会采用一致的符号系统,以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人员交流。一旦“U”被确立为热力学能的符号,后来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就自然而然地沿用了下来。
避免混淆: 在热力学中,我们经常会讨论到系统的“焓”(Enthalpy,符号H)、“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符号G)、“亥姆霍兹自由能”(Helmholtz Free Energy,符号A,有时也用F)等等。每个概念都需要一个独特的符号来避免混淆。使用“U”来代表内部能量,与其他能量形式(如动能、势能、电能等)区分开来,也有助于在复杂的系统分析中保持清晰。

总结来说,热力学能的符号用“U”表示,主要是因为:

历史原因: 随着热力学概念的演进,特别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明确,需要一个符号来代表系统内在的能量。
语言渊源: 最有力的证据指向了德语“innere Energie”的首字母“U”,这反映了德国科学家在热力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学术惯例: 随着早期关键性著作的使用和传播,以及为了在数学表述中清晰、准确地区分各种能量概念,逐渐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共识和标准。

所以,当你看到“U”时,请记住它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承载着热力学发展历史和科学研究规范的符号,代表着一个孤立系统在微观层面所有能量的总和,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核心要素。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无数科学家智慧结晶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的解释——因为热力学研究的晚,好多字母都被用过了。

喜欢思考这种问题的话推荐一本Ingo Mueller的A History of Thermodynamics: the doctrine of energy and entropy.

热力学能U 这个符号最早是1854年R. Clausius (克劳修斯)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1],下图来自1856年出版的英语翻译版,On a modified form of the 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in the mechanical theory of heat。当时Clausius 并不清楚U 具体的物理意义,仅认为U 是 the sum of the free heat and of the heat consumed in doing internal work(自由热和做功所消耗的热量之和)。这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定义了一个热力学函数,文中Clausius 还从理想气体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推测,比如是温度的函数。

上面这文章应该是ΔU=Q-W (现在也有写成△U=Q+W)这种表示形式最初出现的地方,其中A 是“热功当量”,因为当时热(cal 卡路里)和功(J 焦耳)的单位不统一。

至于为什么用U,有两种推测:

一是当时热力学相关物理量的字母主要集中在P-Q-R-S-T-U-V-W 中,当时能选的只有R、U 和 S了,Clausius最后选的U。这个说法不奇怪,因为1865年, Clausius 提出了另一个经典术语 entropy 熵(熵现在可比U 出名多了),当年Clausius 命名时借用了希腊语词汇 εντροπία = transformation, or change(转化、变化),而他给出的符号是 S,entropy 这个单词里没有S。

二是按当时Clausius的理解,这个物理量是一类势能,当时普遍会记作V,但那时体积记作v(小写的),热力学能的公式中肯定会出现体积,同时出现v 和V 会造成混乱,所以用了和V相关的U。

至于说“好多字母都被用过”,当时的热力学的推导主会用到微积分和力学,当时很多科学家微积分水平有限,更别说讨论什么偏微分了,因此还经常用下面这种示意图把抽象的过程具象化。

Gibbs 还有一篇的名作《物质热力学性质的几何面表示法》,指导了很多微积分都不会的化学家理解热力学。因此讨论热力学时,A-O,XYZ 都有被普遍接收的含义,热力学创造新物理量是首选的字母就只好尽量集中在P-V了。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物理学家不用U 表示热力学能,因为后来对热力学能这个状态函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内能 internal energy。比如James Clerk Maxwell 的Theory of Heat ,用的是E。(1873年第四版,p194)

Gibbs 1973年的论文里相同的公式中用ε。

创立统计力学的Maxwell 和Gibbs 看起来不喜欢P-Q-R-S-T-U-V 这种文字游戏,比如Gibbs的字母体系如下,热是H,熵是η(对应H),能量是ε(对应E)。这两位的写法明显是从能量energy来的,看起来比U更合理,不过E 也存在问题,其他地方用得太多了。

而U 得到了William Thomson(开尔文勋爵 Lord Kelvin)等权威学者的支持,后来成为了共识。

参考

  1. ^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478644560864214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