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除去海洋,地球是什么形状?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所有海水都瞬间消失,大海、海洋、江河湖泊统统不见踪影,那么我们熟悉的蔚蓝星球将会变成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其外形将不再是那个光滑的、被水包裹着的近乎完美的球体,而是会暴露出一副更加崎岖、更具戏剧性的脸庞。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将是 地形的巨大复苏。原本隐藏在深邃海底的壮丽山脉、广阔的平原、以及令人惊叹的海沟,都将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想象一下,现在的海底山脉,比如那些横贯太平洋的东太平洋海岭、印度洋的西南印度洋海岭,甚至是蜿蜒曲折的中大西洋海岭,它们都将成为地球表面最雄伟的山脉,有些甚至会比我们今天在地表见到的任何山脉都要高大。这些山脉并非是零星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由火山活动塑造的庞大网络,它们蜿蜒盘旋,仿佛是地球巨大的骨骼结构。

然后是 广阔的洋底平原。我们现在称之为“深海平原”,它们将变成无边无际的陆地。想象一下,曾经被几公里深的海水覆盖的区域,现在可能是由细微的沉积物、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以及被海水侵蚀的岩石组成的平坦大地。这些平原并非完全光滑,在海水的长期作用下,可能还会形成一些特殊的地理构造,比如由洋流形成的沙丘或波痕,只是这些痕迹会更加古老和粗犷。

海沟的深度将是我们从未设想过的景象。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爪哇海沟……这些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将成为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它们就像地球皮肤上的巨大伤疤,深不见底,黑暗而神秘。在这些深渊底部,我们或许还能看到曾经被海水冲刷形成的独特地貌,甚至是一些未知的地下结构。

地球的 大陆架,也就是现在大陆边缘延伸到海里的浅水区域,会变成巨大的、坡度平缓的陆地延伸部分,它们会连接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陆。很多我们熟悉的岛屿,比如马达加斯加、格陵兰岛,它们与大陆的联系将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可能在某些地方,它们与大陆之间会形成巨大的平原,而不是海湾。

全球的海岸线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陆地与曾经的洋底平原之间那模糊的过渡地带。现在我们看到的沙滩、海滨城市、港口,都将消失在陆地的深处,被古老的海底地貌所取代。

另外,由于海洋是巨大的热量储存器和调节器,没有了海洋,地球的 气候将发生剧烈的变化。原本相对温和的气候可能变得更加极端,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会大大增加。降雨模式也会完全改变,没有了蒸发的水汽,很多地区将变得极度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会因为地质活动或者残余的水分蒸发而出现短暂的、局部的强降雨。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地球的 形状 整体上仍然会是一个近似的球体,因为它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其内部的质量分布决定了它的整体轮廓。然而,如果我们从太空中观察,那颗曾经闪耀着蓝色光芒的星球,现在会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和多样的色彩,由棕色的山脉、黄色的平原、深邃的黑色峡谷以及可能还残存着一些咸水湖的白色盐碱地组成。

所以,如果没有了海洋,地球的形状并非简单地从“有水”变成“无水”,而是会暴露出一副更加原始、更加粗犷、也更加令人震撼的地质画卷。它将展现出地球自身的重量、力量和漫长地质演变所留下的深刻印记。那将是一次对地球真实样貌的全新认识,一次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最直接的凝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题配图是由NASA/DLR的GRACE卫星编队和ESA的GOCE卫星做出来的重力场异常变化图,大概什么意思呢:重力场的极其微弱变化那种10的后面负N次方的变化。

通过这种直观的模式给画出来,主要是为了给大众科普用,告诉大家不同区域的重力场变化趋势区别很大,可以观察洋流和地球水循环的情况。


大概相当于展示地球村用(来自worldpress.com的)下图,

你觉得合适么?一个楼跟南美洲差不多,法国都修不下一个房子,一头鲸鱼能吃掉半个印尼吧?

但表示地球村概念还是很合适的。


如果把地球的水全部集中起来,效果最接近的是下图(图源自Jack Cook/Adam Nieman,USGS),

大水球是地球上所有的水,中水球是所有的淡水,小水球(在中水球下方一个蓝色小点)是全人类能用的水。

为了还能让你看出各个大洲的轮廓,绿色的植物还留着,否则大洲就不是地理书看到的那样子轮廓了,基本都是平的。

建议以后媒体造新闻抄图用这个。


为什么出这个问题,然而只能找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了,这事儿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不造大新闻死不休。

当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关注比较专业的科普选手,而不是读起来动辄地球完了、惊呆了、NASA刚出重磅新闻了这种比较刺激的媒体。


user avatar

中国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在于,一张反应地球重力场变化情况的模拟图,竟然逐渐传播成地球的真实面貌。

足见中文科普媒体之羸弱,国民普遍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之低下。

评论区里很多人对上面这句话感到愤愤然,有人也直接开喷。 对于无法区分事实论述价值判断的读者,我也很无奈。作为高等教育普及率低的令人发指的国家,国民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低下本来就是一个没什么新鲜的事儿,可是有些人总觉得这好像是在开地图炮。 蛤!对号入座不要太有意思!

————

上图即为原问题使用图片,所谓“地球真面貌”。在很多媒体报道里,也将这个图片说成是地球的真实形状。

真实你个大头鬼啊,看不懂什么叫geoid height啊?

就算不懂,百度翻译识得唔识得啊?

geoid height = 大地水准面高程

人家根本就是一个虚拟的、人为设想的、在数学上存在的一个曲面。



用大地水准面与地球椭球面的高程差软件成图,就是那个丑了吧唧的地球形象。

那就是个MATLAB成图,毛线的真实地球。

地表才反映真实的地球形态,这反映的只是重力场。




————

一些媒体完全没有甄别信息的意识,以讹传讹散播谣言倒是玩得很6.

以下皆为一些无可救药的传谣文章:



——具体关于本问题更具体的解答,请看 @haibaraemily @豪子在原野 等人的回答。

——针对某巨V的粗鄙图片已删除,自卸水表保平安

——使用过这张错误图片的著名自媒体还包括团中央、新华社,附链接如下:

广东共青团:mp.weixin.qq.com/s/O01r

新华社:史上最魔性的海草舞,来自太平洋底的"居民"给你跳!

所以说,在知乎写科普没什么鸟用,除了自娱自乐。


最后附上高能的蛮夷版无水地球vs正统无水地球

右上图比例有夸张,底部图片为真实比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