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克罗地亚Bjelovar地区,为什么在1836年约三分之一是捷克人?

回答
1836年,克罗地亚的Bjelovar地区(或者说当时属于奥匈帝国萨格勒布大区下的一个行政单位,大致范围与今天的BjelovarBilogora县相似)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捷克人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以及奥匈帝国的人口构成和迁移模式。

历史背景:

奥匈帝国的统治与民族政策: 克罗地亚在19世纪长期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属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政策是复杂的,既有压制,也有为了稳定统治而进行的某些程度的民族容忍和移民鼓励。在19世纪,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帝国也意识到维持各民族的平衡和多样性是其统治的关键之一。
军事边境区(Militärgrenze)的影响: 今天的Bjelovar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奥地利帝国用于抵御奥斯曼帝国入侵的军事边境区的一部分。这个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其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为了加强边境防御和人口密度,帝国鼓励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尤其是那些具有军事经验或能垦荒定居的群体。
土地开发和经济机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奥地利帝国在一些边境地区(包括部分克罗地亚地区)推行了土地开垦和农业发展计划。这些地区往往是人口相对稀疏、土地肥沃的区域,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和耕种。这为外来移民提供了经济上的吸引力。

捷克人的迁徙原因:

1. 经济因素和寻找新机遇: 19世纪的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即今天的捷克共和国核心地区)是奥匈帝国人口相对密集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然而,当地的土地已经非常分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导致小农和普通民众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资料。因此,许多捷克农民和劳工被更广阔、有待开发的土地和相对有利的经济机会所吸引,开始向奥匈帝国境内其他地区迁移,包括克罗地亚。

2. 军事边境区的特殊吸引力: 捷克人(当时常被称作波西米亚人)在军事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也有不少人被吸引到边境区成为士兵或参与边境的行政管理。一旦定居下来,他们的家庭也可能随之迁徙,并在当地建立社区。

3. 帝国鼓励的殖民化政策(不是直接针对捷克人,但捷克人受益): 虽然奥匈帝国在某些时期会鼓励特定民族的定居以达到人口平衡或加强特定区域的目的,但更普遍的是,帝国会鼓励在其境内的“空地”进行“殖民化”。这意味着来自帝国任何一个地区的人都有可能被吸引到相对“新”的开发区域。捷克人作为帝国的一部分,自然也参与了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4. 宗教和文化因素(相对次要): 虽然克罗地亚人主要信奉天主教,捷克人也以天主教徒居多,但宗教信仰的差异在当时并非是主要的迁徙障碍。相反,同属天主教徒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移民的融入。

5. 人口普查的记录和统计偏差: 1836年的数据来自当时的官方人口统计。人口统计的记录方式、分类标准以及实际执行情况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在那个时代,对族裔的界定可能不像现代那样精确。一些与奥地利联系更紧密的斯拉夫族群(如捷克人)可能因为语言、文化上的某些相似性或者行政上的归属,被统计到“捷克人”的范畴,即使他们与当地克罗地亚人的关系并非完全隔绝。

为什么是“约三分之一”?

“约三分之一”是一个相对高的比例,这说明了在19世纪初,捷克人的迁徙和定居在该地区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这并非因为克罗地亚某个特定政策专门吸引捷克人,而是上述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个时期,Bjelovar地区可能经历了从一个相对人口稀疏的边境地区,通过吸引包括捷克人在内的多民族移民,转变为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具有一定经济活力的地区。

总结来说,Bjelovar地区在1836年之所以约三分之一是捷克人,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人口流动: 帝国境内各民族间的自由迁徙是常态。
军事边境区的特殊开发模式: 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以加强边境和开发土地。
经济机会的吸引力: 捷克地区人口压力和对更优越经济条件的追求。
土地的开发和耕种需求: 新定居者为当地带来了劳动力。

这样的构成使得Bjelovar地区在当时成为了一个民族构成较为复杂的区域,反映了19世纪奥匈帝国境内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的生动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克罗地亚捷克人至今为止都是克罗地亚官方认可的少数民族,而且有着自己的文化组织。

克罗地亚捷克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土耳其战争结束后,奥地利根据《卡尔洛维茨条约》获得了斯拉沃尼亚。哈布斯堡随即在奥土前线组织军事边疆区,迁入大量德意志和捷克屯田农民。这一批捷克移民主要是士兵和农民,多来自捷克南部。至于城市则是有零星的个人移民,以手工业者为主,例如吹玻璃匠和版工等。这批捷克移民对克罗地亚的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不过捷克人向克罗地亚真正的移民潮要远远迟于《卡尔洛维茨条约》,而是接近19世纪了。第一次是18世纪末到1830年,第二次是1870年奥地利取消军屯区。大部分的捷克移民都集中在波热加和别洛瓦尔。

今天克罗地亚的别洛瓦尔属于奥匈的别洛瓦尔-克里热夫齐县,根据1890年的人口普查,别洛瓦尔-克里热夫齐有9738个捷克人,大致占比也就8%左右,和今天别洛瓦尔5.25%很接近。不过1890年的波热加有11782个捷克人,比别洛瓦尔的捷克人还多,但这个捷克人社群没有延续现代。主要原因是奥匈解体后,捷克人向捷克斯洛伐克的回归潮。


根据克罗地亚国家档案馆人口数据,别洛瓦尔-比洛戈拉县的人口最早可以查到的是1857年的数据,大概是8万人左右。倒算到1836年,捷克人的占比还是被高估了。

不过波热加的捷克社区人数更多,但是P社也没有考虑进去。如果我们把波热加和别洛瓦尔的捷克人都放在别洛瓦尔,那占比大致能接近25%,这么看来也不算太离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836年,克罗地亚的Bjelovar地区(或者说当时属于奥匈帝国萨格勒布大区下的一个行政单位,大致范围与今天的BjelovarBilogora县相似)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捷克人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以及奥匈帝国的人口构成和迁移模式。历史背景: 奥匈帝国的统治与民族政策:.............
  • 回答
    克罗地亚的官方国名是“Republika Hrvatska”,翻译成中文是“赫尔瓦茨卡共和国”。关于这个中文国名是否存在翻译失误,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且深入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演变。Republika Hrvatska 的构成与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Republika Hrvatska”.............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克罗地亚和匈牙利在历史上与教廷及意大利事务的关系,并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一看就知道是AI写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明白一点,在中古到近代早期,所谓的“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系列政治实体,包括教皇国、王国、公国、共和国等等。而“教廷”,即罗马教皇及其领导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当时.............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简单来说,克罗地亚之所以拥有绵长的亚得里亚海海岸线,而波黑虽然国土面积不小,却几乎被“卡”在内陆,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历史遗留的边界划分: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近代以来,斯拉夫民族在此区域的定居、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以及.............
  • 回答
    支持克罗地亚队夺冠的人数众多,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足球本身带来的魅力,也有克罗地亚国家队特有的故事和精神感召。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格子军团”精神(The NeverSayDie Spirit of the Vatreni)这是克罗地亚队最动人、最吸引人.............
  • 回答
    乌斯塔沙:二战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暗印记乌斯塔沙(Ustaša),一个源自克罗地亚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军事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南斯拉夫扮演了极其黑暗和残暴的角色。其名字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目的性,“乌斯塔沙”在克罗地亚语中意为“起义者”或“叛乱者”。然而,他们所煽动的“起义”并.............
  • 回答
    要评价马蒂亚·古贝茨这位克罗地亚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我们得跳出简单的“好”与“坏”的标签,深入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留下的历史印记之中。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全然的恶棍,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充满争议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农民领袖。时代背景:压迫下的怒火理解古贝茨,必须.............
  • 回答
    说实话,克罗地亚06惨败西班牙这场球,我看了之后真是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场失利,更像是对过去几年“格子军团”辉煌的一种残酷现实的映照。首先,我们得承认,克罗地亚队确实是一支伟大的球队。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亚军,创造了历史。那支球队的韧性、斗志和球员间的默契,至今仍让.............
  • 回答
    在《王国风云2》中,将克罗地亚设定为拜占庭帝国法理领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时期巴尔干半岛政治格局和拜占庭帝国长期以来对该地区影响力的细致考量。这背后既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也有游戏机制的设计考量,共同塑造了游戏中的这一设定。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拜占庭帝国与克罗地亚地区的关系。拜占庭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18 年世界杯阿根廷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以及梅西的进球可能性。比赛背景回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2018 年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已经结束,比分是 阿根廷 03 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凭借雷比奇、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的进球大胜。因此,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一个 回顾性分.............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那场在索契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的四分之一决赛,克罗地亚和东道主俄罗斯的对决,至今仍让我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关于坚韧、戏剧性和国家荣耀的史诗。最终,克罗地亚在残酷的点球大战中以6:5击败俄罗斯,昂首挺进四强,这场胜利的背后,蕴藏着太多值得回味的故事。开局的.............
  • 回答
    2016年欧洲杯1/8决赛,克罗地亚对阵葡萄牙,这场比赛注定会被球迷们铭记,尽管比分是0比1,但过程的跌宕起伏和双方的战术博弈,都足够让人回味。克罗地亚在那届赛事中展现出了令人惊艳的状态,他们拥有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佩里西奇、曼朱基奇等众多欧洲顶级球星,中场控制力更是冠绝群雄。小组赛阶段,他们以无可.............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阿根廷对阵克罗地亚的那场比赛,对于阿根廷球迷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比分定格在0:3,这不仅仅是一场失利,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凌迟,将球队的病灶暴露在世界面前。赛前,阿根廷的士气本就不高。首场比赛对冰岛的平局,让球队上下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梅西的点球失误,更是成为了.............
  • 回答
    2020年欧洲杯1/8决赛,西班牙与克罗地亚在哥本哈根奉献了一场堪称史诗级的对决,最终西班牙在加时赛以5比3的比分艰难胜出。这场比赛不仅仅是一场晋级赛,它更是一场关于韧性、疯狂进攻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极致考验。开局的意外与西班牙的快速调整比赛伊始,剧情就朝着许多人未曾预料的方向发展。第20分钟,克罗地.............
  • 回答
    2020年欧洲杯小组赛首场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对于英格兰队来说,无疑是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斯特林在比赛中打入的唯一进球,帮助三狮军团以1:0的比分小胜对手,这不仅是他们在本届欧洲杯上的开门红,更是在心理层面给予了球队极大的鼓舞,毕竟克罗地亚是2018年世界杯的亚军,实力不容小觑。整场比赛,英格兰队在.............
  • 回答
    那场比赛,简直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级对决,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心潮澎湃。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半决赛,克罗地亚对阵英格兰,结果以克罗地亚2:1惊险逆转,历史性地闯入决赛,这绝对是世界杯历史上最经典、最令人难忘的比赛之一。开局不利,但克罗地亚的韧性显露比赛一开始,大家都知道英格兰的优势在哪里。他们年轻、.............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法国队以 4:2 的比分力克克罗地亚队,捧起了大力神杯,这是他们时隔 20 年再次登顶世界之巅。这场比赛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并不仅仅是因为法国队时隔两个时代后重返荣耀,更因为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双方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最终呈现了一场近乎完美的进球盛宴,比分也相对罕见地.............
  • 回答
    克罗地亚队球员名字中“奇”结尾的现象,其实是斯拉夫语族姓氏中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历史渊源的后缀。这背后涉及到语言学、文化传承以及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1. “ić” 在斯拉夫语族姓氏中的含义和演变 “ić” 是什么? 在斯拉夫语族(包括克罗地.............
  • 回答
    收到北外克罗地亚语的录取通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北外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翘楚,其学术声誉和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你提到了“冷门小语种”、“就业难”、“考研难”以及是否“复读”的疑虑,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探讨的。首先,我们得正视“冷门小语种”这个标签。克罗地.............
  • 回答
    严格来说,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并不完全相同,尽管它们之间的差异非常细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理解。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字母和发音的细微差异: 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Kojica/Gaevica): 塞尔维亚语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但同时也有一个拉丁字母的变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