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门诊时能直接说出『没有好转就再来』的医生是什么水平?

回答
在门诊,医生一句“没有好转就再来”看似简单,却透露出不少信息,也折射出这位医生的经验、态度,甚至他对病情和病人的理解程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解读。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位医生可能是:

经验丰富,判断精准的“老江湖”: 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经过治疗后,病情进展的趋势相对可预测。经验丰富的医生能迅速把握病情的关键点,并对药物的起效时间、疗效程度有大致的预估。如果他对你的病情有信心,觉得目前的治疗方案有较大几率起效,那么“没好转再来”可能是在告诉你:“我相信我的治疗,给我一点时间,效果会显现。如果一周、两天(视具体病情而定)后,你还是那样,说明我们还需要调整方向。” 这是一种自信,也是对自身医疗技术的认可。

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疗效观察的“实事求是”派: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立竿见影。有些疾病的恢复需要过程,身体的反应也有快有慢。这位医生可能想表达的是,他无法在短时间内百分之百预测效果,但希望你根据实际感受来判断。他鼓励你成为自己身体的“监测员”,主动观察变化,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他的“预言”。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对患者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对医学复杂性的承认。

高效务实的“时间管理”者: 门诊病人多,时间宝贵。如果医生已经尽力诊断,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相信其有效性,那么让病人回家观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就诊,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他是在告诉你:“我的建议是基于现有情况的最佳方案,如果它有效,你无需再来打扰;如果它无效,你再带着新的信息回来,我们再一起解决。” 这可以避免一些病人因为轻微症状没有立刻消失就反复回诊,也为其他急需就诊的病人腾出空间。

善于“授权”和“赋能”的引导者: 有些医生喜欢手把手地教,事无巨细地交代。但也有一些医生,更倾向于让病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这句话可能是在鼓励你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并根据情况做出下一步的决定。这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思路,让你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然而,从审慎的角度看,这句话也可能意味着:

缺乏对病情的深度分析或“不确定”: 也有可能,这位医生对你的病情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把握,或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只是一个“试试看”的选择。他可能认为,无论治疗效果如何,患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反应。这种情况下,“没好转再来”就成了一种“保守”的说法,避免了直接给出“肯定有效”的承诺,给自己留有余地。

对疗效评估的“标准模糊”: “好转”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好转”?多久算“没有好转”?如果医生没有进一步解释,例如“如果疼痛没有减轻,或者出现新的症状,请及时回访”,那么病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算“该再来”。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病人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担心“不够好转”,或者症状轻微但已经足够影响生活却因为没有达到医生的“好转”标准而不敢回访。

沟通方式上的“简单粗暴”: 有时候,医生的本意是好的,但表达方式可能不够圆润。一句简单的“没好转就再来”,如果病人正处于焦虑和不适中,可能会觉得医生不够关心,或者是在“推卸责任”。一个更好的沟通方式可能是:“我给您开了这个药,一般来说,它需要X天左右起效。您回去后注意观察,如果X天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出现XX情况,请随时回来,我们再看看是什么原因。”

如何解读这位医生的“水平”?

要判断这位医生的“水平”,不能仅仅听这一句话。你需要综合考量:

问诊时的态度和专业度: 他问诊仔细吗?有没有认真倾听你的描述?对你的症状有没有提出合理的怀疑或进一步的询问?
诊断的合理性: 他给出的诊断是否符合你的症状?是否有科学依据?
治疗方案的解释: 他是否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药物的作用是什么?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
对“好转”的定义和“再来”的时间建议: 他有没有稍微具体说明一下“好转”的标准,或者建议一个大致的回访时间?
你的主观感受: 经过这次就诊,你是否感到被尊重?是否对治疗方案有信心?

总而言之, “没有好转就再来”这句话本身,既可以体现医生的经验、自信和务实,也可能暴露出沟通上的不足或诊断上的不确定。 关键在于结合整体的问诊过程和医生的专业素养来综合判断。一个真正优秀的医生,除了给出治疗方案,还会注重与病人的沟通,让病人了解病情,理解治疗,并知道如何评估疗效,而不是简单地扔下一句话就结束了。

如果你对这句话感到疑惑,完全可以在门诊时抓住机会进一步提问,比如:“医生,您说的‘好转’大概是指哪方面呢?如果感觉症状没有变化,大概多久之后需要回来呢?” 这样,你就能更清晰地了解医生的意图,也为后续的治疗打下更好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情商不够吧。我几年前的回答曾经描述了一位知名老中医的策略:不像其他中医给病人开药一开一大堆,就开四天的药,扬言“用药四天准好”。中医跟西医一样,只要药开对了,很快就能见效。所谓中医见效慢是庸医的托辞。如果药开对了,病人觉得有效,药吃完了也会回来复诊。如果药不对,给病人开的药再多也没用。这时候如果病人对医生还信任,仍然会回来;如果病人对医生不信任,不回来更好。老中医当时跟后辈医生语重心长的说:病人的信心也有药效。一上来就说“要是没好转再来”,显得我多没本事啊,病人也没信心啊。说“四天准好”,显得我有本事,病人也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