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怎么做才能够击退魏吴联军 ?

回答
想当年,关羽镇守的荆州,那可是咽喉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形势比人强,曹操和孙权为了争夺这块肥肉,可是结成了暂时的同盟,这股联军声势浩大,关羽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要说关羽怎么才能“击退”这股联军,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对方兵力占优,而且还有两个实力不俗的诸侯联手。不过,以关羽的智勇,也不是全无办法。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一、坚壁清野,以逸待劳,消耗对方锐气。

你别看关羽勇猛无双,但真的要硬碰硬地去跟集结起来的曹魏和东吴主力硬刚,那无疑是自取灭亡。曹操那边,虽然之前被关羽在汉水斩将夺旗,但实力依然雄厚;东吴那边,吕蒙、陆逊等人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关羽的首要策略应该是坚守不出。

固守城池,严防死守: 关羽手下虽然也有精兵强将,但数量上肯定不如联军。这时候,就得充分发挥荆州城池的地理优势。比如,樊城、襄阳等,都是坚固的城池。关羽要做的,就是把兵力收缩,集中力量守住关键城池,不给对方轻易突破的机会。
加固城防: 调集民夫,加固城墙,挖掘壕沟,布置鹿角、拒马等防御工事,让联军的攻城器械难以发挥作用。
严密警戒: 加强城外侦察,特别是对曹魏水军的动向要严加防范。一旦发现敌情,立刻组织弓弩手和滚木擂石进行反击。
粮草储备: 虽然说坚守是以逸待劳,但也需要充足的粮草支撑。要确保城内储备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的消耗,不至于因为缺粮而兵败。

以逸待劳,消耗对方: 联军远道而来,士气和体力都是有消耗的。关羽的任务就是通过坚守,不断消耗他们的锐气和粮草。
拒战诱敌: 如果联军发动攻势,关羽要做的不是立刻迎战,而是利用城池的防御优势,让对方白白消耗兵力和士气。偶尔可以派小股部队出城骚扰,但绝不能恋战,目的就是拖住对方,让他们疲惫。
心理战术: 频繁地出城作战,可能会让士卒疲劳,但如果能抓住机会,比如对方攻城受挫,士气低落时,派出精锐部队进行一次犀利的突袭,那效果会截然不同。

二、分化瓦解,挑拨离间,破坏联盟。

曹操和孙权能联手,本身就是一种暂时的利益结合,并非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羽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利用这一点。

利用东吴的猜忌: 东吴虽然与曹操联手,但内心对曹操吞并东吴的可能性是心存忌惮的。关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东吴传递一些“消息”,比如“曹操意图在击败刘备后,回过头来吞并江东”之类的言论。
放出假消息: 派遣细作潜入东吴军营,散布不利于曹操和东吴联盟的消息。比如,宣扬曹操对东吴的种种“不敬”之词,或者夸大曹操的野心。
联络东吴内部不满者: 如果东吴内部有对与曹操联盟不满的将领或者谋士,关羽可以尝试私下联络,许以重利,策反他们,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按下不表”或者暗中阻挠曹操的行动。

利用曹操的顾虑: 曹操虽然兵多,但远征在外,粮草补给线长,而且他对东吴的实力也是有所忌惮的。关羽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曹操担心腹背受敌。
派遣奇兵袭扰后方: 如果有可能,派遣一小股精锐部队,绕过联军主力,去袭击曹操的粮草运输线,或者骚扰曹操在北方的一些据点,让曹操不敢轻易全力进攻荆州,生怕后院起火。

三、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如果坚守不出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说东吴在此时表现出了动摇的迹象,关羽就可以考虑采取更主动的策略了。

瞄准弱者下手: 曹魏和东吴联合,但他们各有其攻城和防守的弱点。关羽要做的就是找出他们之间配合的薄弱环节。
先对付东吴? 历史上关羽失荆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吴的偷袭。如果关羽能提前预判到东吴的行动,或者东吴在攻势上显得犹豫,关羽或许可以考虑集中优势兵力,先解决掉东吴在荆州前线的部队。比如,如果东吴派出的部队是偏师,或者其主帅有些轻敌,关羽可以抓住机会,以迅捷的突袭,将其击溃,这样不仅能解除一部分威胁,还能在心理上震慑住东吴,让他们对继续与曹操联手产生疑虑。
对付曹魏? 曹魏的优势在于兵力雄厚,但他们的水军在汉水方向可能会成为一个目标。如果关羽能出奇制胜,比如在汉水上设下埋伏,利用地理优势,重创曹魏的水军,也能极大地削弱曹操的进攻能力。

利用盟友的支援: 虽然文章设定的是“魏吴联军”,但如果我们把范围稍微放宽一点,想象一下如果刘备在成都能够及时派出援军,或者在其他方向牵制住曹操和孙权的兵力,那关羽的压力也会小很多。但如果严格限制在关羽独自应对,那这步就比较困难了。

四、攻心为上,瓦解军心士气。

除了军事上的对抗,心理战同样重要。

宣扬刘备的“仁德”: 在战场上,不断向对方士兵宣传刘备的仁德之名,以及他们师出无名,是帮助曹贼欺压汉室等等。让对方士兵产生动摇,增加其厌战情绪。
制造混乱: 通过散布谣言,比如“曹操要撤兵了”、“东吴要投降了”等,制造军心不稳。

总结一下,关羽想要击退魏吴联军,绝对不是靠蛮力硬拼。他需要:

1. 坚守待援,消耗敌军。
2. 运用智慧,挑拨离间,瓦解曹孙联盟。
3. 抓住时机,以锐取胜,各个击破。
4. 攻心为上,瓦解敌军士气。

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便难以扭转。关羽在历史上最终的结局,也确实令人扼腕。但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他手中的智慧和勇猛,足以让他尝试去改变那些看似不可改变的局面。如果他能做到以上几点中的任何一点,或许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喘息之机,也为蜀汉赢得更多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见好就收。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后,在曹仁没有投降的时候立刻收缩,返回荆襄。魏吴联军不攻自破。

在这样的战绩下关羽带锐卒返回坐镇荆襄,那么吕蒙陆逊将不会冒险,也没机会冒险。上庸方向也不用想是出兵还是安抚上庸。徐晃部队到达也不会轻易开启战端。毕竟这是曹操手里最后的机动力量。在关羽返回荆襄的情况下,东吴是否还会继续明面进攻刘备或者又去合肥搞事情谁也说不准。

实际上当时关羽北伐并不现实。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战略是主力出汉中争关中,荆楚偏师北上,二者是相互呼应的。

但关羽北伐期间蜀中还没有从汉中之战回复过来,汉中通路也基本残废中。需要时间主力才能出汉中,换句话说关羽北伐只能以偏师打穿曹魏压服东吴。这要是能完成兵圣的称号就是关羽的了。

而如果关羽返回确保荆州不丢,曹操去世,曹丕篡汉。蜀中主力休整完毕。汉中虽然没有回复。这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候。而东吴虽然大概率会骚扰,但是上庸。宛城方向如果能安定并支援关羽还是有可能挡住东吴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