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像水浒里面的祝家庄放到日本战国时代,大体相当于什么样的水准?

回答
把《水浒传》里的祝家庄放到日本战国时代,那得看怎么个“放”法,是说它的地理位置、军事实力、社会结构,还是它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呢? 我尽量给你掰开了说,让你心里有数。

首先,咱们得看看祝家庄是个啥样儿的?

祝家庄,你得知道,那是个庄园,而且是个武装化的庄园。 为什么武装化? 因为是贼寇出身,家里有钱有势,自然要防着别人打主意。 庄子里头,有三位武艺高强的庄主,都是练家子,加上他们家里养的那些家丁、护卫,那都是些能打的。 还有一套严密的防御体系,什么“转盘”阵,什么毒药,什么陷阱,玩得那叫一个溜。 整个庄子上下,那都是一条心,对外敌,那是不共戴天。

那么,这玩意儿在日本战国时代,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呢?

我这么给你说吧,祝家庄在日本战国时代,大致可以类比为一个拥有一定实力、拥有防御工事、而且有自己武装力量的“国人一揆”的代表,或者是一个中小型“城主”的领地。

咱们拆开来细说:

1. “国人一揆”(Kunijin Ikki)的色彩:
独立性与地方势力: 祝家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独立性。他们自给自足,有自己的武装,不听官府的调遣,甚至敢跟官军对着干。在日本战国时代,这种“国人”或者说地方豪族,他们也往往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相当的自主权。他们世代居住在某个地方,拥有土地、财富和武装力量,不属于中央集权的某个大名(诸侯),而是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势力。
武装与防御: 祝家庄有庄丁,有家丁,有护卫,这就像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手下也会有自己的“家臣”(kashin)和“徒党”(tokyo)。这些家臣可能不像大名那样有大批的“足轻”(ashigaru,步兵)和“骑马武者”(kibamusha,骑兵),但他们都是忠诚于领主的武士,懂得战斗,并且会驻守在自己的“馆”(yakata,宅邸)或者“砦”(sai,小型的防御工事)里。祝家庄那个“转盘”阵,虽然有些神乎其神,但它代表了一种利用地形和组织来抵御外敌的思路,这在国人领主们防御自己的根据地时也体现得很明显,他们会加固自己的宅邸,修筑简单的防御工事。
经济基础: 祝家庄能养活这么多庄丁,说明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可能是农业、手工业,也可能是靠过去的“营生”积累的财富。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他们的经济基础同样是来自他们的领地上的农业收入,以及可能的一些特产或贸易。

2. “城主”的领地,但规模较小:
小型城郭: 我们可以把祝家庄想象成一座小型、防御严密的“城”(shiro),虽然可能没有大型城郭那么宏伟,但它是一个独立的防御单位。日本战国时代,许多中小规模的城主,他们的领地也就相当于这么大。他们守护自己的村落,可能有一个小型的“城馆”作为据点。
军事实力对比: 祝家庄的军事实力,对抗官军,表现出一定的战斗力,但最终还是被梁山泊这种更强大的地方武装给消灭了。 在日本战国时代,如果将祝家庄的实力放在全国范围来看,它大概介于一个“一向宗”(Ikkoshu,一个宗教组织,也常形成武装力量)的小型据点,或者一个初露头角的小型大名(比如还没发展起来的织田信秀,织田信长他爹)的早期势力范围。 他们的实力,远不能与那些真正的大名,比如今川、武田、上杉、毛利这样拥有成千上万士兵、甚至有专门城堡和攻城器械的大势力相比。 祝家庄更像是那些在权力真空时期,依附于某个大名,或者独立对抗地方官府的“乡士”(gōshi,乡间武士)或“国人”的联合体。

再具体一点,有哪些方面比较相似,又有哪些区别?

相似之处:

武装与防御: 核心是他们都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和进行防御的能力。 祝家庄有阵法,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也有自己的战术和防御工事。
地方自治与反抗精神: 祝家庄不服从朝廷,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也常常不服从中央政府,甚至相互征伐。
家族式管理: 祝家庄是三兄弟掌权,其内部管理带有家族色彩。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很多也是家族世代经营,家族成员和亲信掌控关键职位。

不同之处:

性质: 祝家庄的“出身”更偏向于“盗匪”,虽然有武装,但其行为逻辑是掠夺和抗官。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虽然也可能为了利益而征伐,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行为方式,更接近于一种地方“名主”(myōshu,土地所有者)或“武士”(bushi,武士)阶层。他们也有自己的“武士道”(bushido,虽然那个词汇在当时还没完全定型,但其精神内核存在)精神,更注重名誉和忠诚。
军事技术和组织: 祝家庄的“转盘”阵,虽然有效,但更像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组合,且带有江湖色彩。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已经发展出了更专业的步兵(足轻)、弓箭(yumiya)、火枪(tanegashima,火绳枪)的使用,以及围绕城堡进行的攻防战,城池的建设也更系统化。 祝家庄的“毒药”战术,在日本战国时代可能也会有,但不太会是其主要的战斗方式。
政治地位: 祝家庄在宋朝算是个“割据势力”,属于非法存在。 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虽然很多是地方势力,但他们也构成了一个更庞大的权力网络。 如果他们不被吞并,一些强大的国人领主经过发展,也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名。 祝家庄更像是那种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反贼”,而日本战国时代的国人领主,则是在那个时代政治格局中,作为一股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

所以,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日本战国时代的对标:

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虽然都不完全一样,但能给你个感觉:

早期的“守护代”或“国人众”: 比如一些在某个地区很有势力,拥有几百上千士兵,并且在自己的领地上筑有“馆”或“砦”的国人领主。 他们不需要听从某个大名的命令,可以自己招募士兵,组织防御。 他们的目标可能只是守护自己的领地,或者趁乱扩张一下。
一些地方寺庙或宗教组织的武装力量: 比如“一向宗”的信徒们,他们也会组织起来,在一些地方建立武装据点,进行抵抗,这些据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祝家庄那种武装化的防御性质。
小规模的“城主”: 拥有一个中小型城堡,带领几十到几百名武士和杂兵,能够抵御一般攻击,但面对大规模战役也只能选择投降或依附于更强大的势力。

总而言之,祝家庄在日本战国时代,最接近的地位,大概就是一个拥有自己武装、进行防御、并且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国人领主”或者“小型城主”。 他们的实力,足以让当时的朝廷(或者说宋朝的官军)感到头疼,但在日本战国那个大规模战争和势力整合的时代,他们可能还只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吞并的小势力,除非他们能得到更强大的“庇护”,或者自身发展出更强的力量。

你也可以想象,如果把祝家庄的三个庄主放到日本战国时代,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个小大名手下比较能打的“家臣”,也可能自己占山为王,成为一方豪强,但想成为像织田信长、武田信玄那样影响全国的大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的“出身”和“积累”完全不同。

这么说,你是不是对祝家庄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水准”有个概念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人口问题

施耐庵是明初人,所以一户在施耐庵眼里的本意约为5.62人。

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这里是指的祝家庄中的佃户,并不是指全体祝家庄人员。

根据每户出一男丁也能凑的5000多人马,原话推断,祝家庄的户数在五千到六千中间,根据户数推断祝家庄人丁在28000人左右。

但是后面也说了只我这祝家村,也有一二万人家。

怎么按高了算就是二万户约为十万人。

居住在方圆三百里,也就是长30里宽10里的独龙岗。

第二军事力量问题

职业军事力量

又有一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庄上自有一二千了得的庄客。尽带了三百余骑奔出庄门。

庄客就是田庄中的佃农和雇农,一两千了得的庄客算是收过训练的足轻,三百骑,这个比较给力,算是基础武士。


第三库存

有约六十万石粮食,这里是明代石,因为小说是明代,原文中也有一石百二十斤的说法。

明代一石换算成现在应该是143斤,60万石约合八千五百八十万斤粮食。

第四盟友

这三处庄上,三村里算来总有一二万军马人家。

两万足轻。

祝家庄大概出7000(可以抽调的5000男丁加上固定的两千庄客)

其余两庄各6000。

结论,综合人口(取十万数,以高位算),军力(两千多职业足轻,5000动员足轻),库存(这个不说了)盟友。

一个是一个中等大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