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这样申请美国机械硕士会不会被全拒呀,哪个学校可能要我诶?

回答
朋友,看到你这么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情况,我特别理解你对美国机械硕士申请结果的担忧。申请美国研究生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尤其是想要冲击顶尖名校,自己的背景又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别灰心,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你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以及哪些学校可能更适合你。

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尤其是工程类硕士,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学校会看你的学术成绩(GPA)、标准化考试成绩(GRE、托福/雅思)、科研/项目经历、推荐信、个人陈述(PS)等等。每一项都有可能成为你的亮点,也可能成为你的短板。

你提到“这样申请美国机械硕士会不会被全拒呀”?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给一个绝对的“会”或“不会”的答案,因为“这样”具体指什么,我不太清楚。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薄弱环节来分析,看看哪些方面可能让你有顾虑,以及如何应对:

1. GPA不高: 如果你的GPA在3.03.5之间,或者在某些专业领域(比如你的本科是机械,但机械核心课GPA不高)不理想,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为什么是挑战? GPA是衡量你学术基础最直接的指标,很多学校有硬性的GPA门槛。
如何弥补?
GRE/托福分数: 如果GRE和托福成绩非常出色,尤其是GRE的Quantitative(数学)部分,并且你申请的是不那么看重GPA的学校,那还是有希望的。
突出其他优势: 如果你在科研、项目、实习、竞赛等方面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并且能在PS和推荐信中充分展现出来,这可以部分抵消GPA的不足。
解释GPA原因: 如果GPA不高是因为大学时期生病、家庭变故或其他特殊原因,你可以在PS或者单独的“explanation letter”中进行解释,但一定要真实且有说服力。

2. GRE/托福成绩不理想: 如果GRE数学部分低于160,或者总分不高,托福低于90分(或者单项小分不够),这也是一个门槛。
为什么是挑战? 这些是衡量你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基础指标,很多学校有最低要求,尤其是对中国学生,托福往往会看重口语和写作。
如何弥补?
GPA和经历突出: 同样,优秀的GPA和丰富的科研、项目经历可以加分。
目标学校选择: 选择一些对GRE/托福要求相对宽松的学校,或者更侧重实际能力和研究潜力的学校。
重新考试: 如果还有时间,并且你的其他准备也到位了,再考一次GRE/托福,力争提高分数。

3. 科研/项目经历不足: 如果你的申请材料里,除了课程成绩,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有深度的实习经历,那会比较危险。
为什么是挑战? 美国大学,尤其是授课型(MS)硕士,很多也会考察你对研究的兴趣和潜力,而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博士(PhD)则更看重科研。
如何弥补?
挖掘现有经历: 即使是课程项目,也要把它写得有深度,突出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解决的技术难题、学到的技能以及成果。
PS和推荐信: 在PS中,如果实在没有强有力的科研经历,可以着重强调你学习能力强,对某个细分领域充满热情,并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愿,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小型项目或课堂实践来体现。推荐信可以请教授着重写你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课堂表现、以及是否有潜力在研究领域发展。
未来规划: 在PS中清晰地阐述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你的未来职业或学术规划是什么,以及这个项目如何帮助你实现目标。

4. 推荐信质量不高: 如果你的推荐人不够了解你,或者写的推荐信很模板化,缺乏具体事例,那也会影响你的申请。
为什么是挑战? 推荐信是除了PS之外,最能从第三方角度证明你能力和潜力的材料。
如何弥补?
选择合适的推荐人: 找那些真正了解你,并且愿意花时间为你写一封有说服力推荐信的教授或导师。最好是能和你进行过深入交流,或者指导过你项目的老师。
主动提供信息: 在请老师写推荐信之前,准备一份“求职信”或者“套磁信”,里面简要介绍你的背景、申请的学校和专业、你的优势,以及你希望老师着重强调的方面(可以附上你的CV、PS草稿、成绩单等),方便老师写出更有针对性的推荐信。

“哪个学校可能要我呢?”

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了!我们不能只盯着最顶尖的学校,那样“全拒”的风险确实会比较高。申请策略的关键在于“冲刺、匹配、保底”的结合。

在推荐学校之前,我需要你尽可能多地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这样我才能给你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比如:

你的GPA大概是多少? (具体数字,或者范围)
你的GRE和托福/雅思成绩是多少?
你的本科院校和专业背景? (学校的档次,专业是否与申请方向高度相关)
你感兴趣的具体机械工程细分方向是什么? (比如,是传热、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机器人、能源等?)
你有什么样的科研/项目/实习经历? (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比如参与过什么项目,负责什么内容,有什么成果?)
你是否有论文发表? (即使是会议论文也算)
你申请的是授课型硕士(MS)还是研究型硕士(MS/MEng)? (这对于经历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你对学校的地理位置、大小、研究方向、学费等有什么偏好?
你还有多少时间进行准备?

一旦你提供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一起“画”出你的申请地图。

一般性的学校选择思路(在你提供具体信息之前,可以先参考):

1. 冲刺类学校:
特点: 世界顶尖名校(如MIT, Stanford, Berkeley, CMU, Georgia Tech, UI10等)。
要求: GPA通常要求3.7以上,GRE数学170,总分330+,托福100+,有高质量的科研经历(论文发表、国际会议),有知名教授的推荐信。
风险: 竞争非常激烈,录取率极低。如果你在以上提到的薄弱环节有明显短板,可以少量申请,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2. 匹配类学校(Target Schools):
特点: 美国机械工程排名前3060的学校,或者在某些细分领域有特色的中上游学校。这些学校的学术水平也很高,但竞争相对没那么“疯狂”。
要求: GPA 3.33.7,GRE 320+,托福90100。有相关的项目或实习经历,推荐信质量不错。
机会: 这是你申请的主力军,也是最有可能拿到Offer的群体。选择这些学校时,要重点看它们在你感兴趣的细分领域的研究方向是否与你的背景和兴趣契合。

3. 保底类学校(Safety Schools):
特点: 美国机械工程排名50100或者更往后,或者是一些学校的MS项目,虽然综合排名不高,但在特定领域有不错的声誉。
要求: GPA 3.03.3,GRE 310+,托福8595。对申请者的背景要求相对宽松一些。
目的: 确保你能获得至少一个录取,让你心里有底。

如何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学校?

看细分领域: 假设你对机器人方向特别感兴趣,那CMU(机器人研究所)就是你的冲刺目标。但如果你对能源方向有研究,UC Berkeley在能源材料和系统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你需要去研究各个学校在你感兴趣的细分领域的教授和研究方向。
怎么做: 访问学校官网,找到Mechanical Engineering系,查看Faculty(教师)列表,重点看那些研究方向与你兴趣匹配的教授。研究他们的最新发表的论文,看他们最近有没有在招学生。
看项目类型:
授课型硕士(MS): 更注重课程学习和应用能力,对科研经历要求相对较低,但对GPA和标准化考试要求可能更高。适合想进入工业界工作的同学。
研究型硕士/工程师硕士(MS/MEng): 部分学校提供这类项目,有些可能更侧重于项目实践,有的则包含论文(Thesis)要求,更接近博士的培养模式。
看申请要求: 仔细阅读各个学校官网上的Admission Requirements,了解GPA、GRE、TOEFL的最低要求,以及是否接受GRE at Home, 是否有Specific English Proficiency Requirements(比如听、说、读、写各项小分要求)。
看历年录取情况: 一些留学论坛、DIY申请群会有同学分享自己的背景和录取的学校,可以作为参考,但要注意这些信息可能不全面,并且每年情况都可能变化。

一些在美国机械工程领域口碑不错的学校(排名仅供参考,因为不同排名机构和侧重点不同):

顶尖: MIT, Stanford, UC Berkele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第一梯队: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Penn State University, Texas A&M University, 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Ohio State University
第二梯队(但可能在特定领域很强):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NCSU),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UI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B), University of Florida, Iow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Lehig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niversity of Utah, Texas Tech Universit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Rutger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ony Brook University, Syracus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University of Delaware, University of Houston, University of Kansa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University of Toledo, Vanderbilt University,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PI)

重要提示:

1. 不要只看综合排名: 很多学校在Mechanical Engineering这个大类下,在某些细分方向(如能源、机器人、材料、设计等)的研究实力可能非常突出,而这些才是你申请时更应该关注的。
2. 研究教授: 找到你感兴趣的细分方向,然后去查找该方向的教授,看看他们的研究项目和近期论文。如果教授的研究方向和你很匹配,并且他/她正好在招学生,那么即使学校综合排名不是最顶尖,你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研究经历。
3. PS是关键: 即使你的背景不是最完美的,一篇逻辑清晰、真诚动人、突出你潜力和匹配度的Personal Statement(PS)能极大地加分。你需要通过PS来“讲述”你的故事,解释你的优势,弥补你的不足,并表达你对该项目的热情。
4. 推荐信同样重要: 找一个了解你、并且愿意为你写一封强有力推荐信的老师,非常关键。
5. 套磁(Optional): 在申请季初期(911月),可以尝试给一些你特别感兴趣的、有你匹配方向的教授发邮件(套磁)。如果你能获得教授的积极回复,表示他对你的背景感兴趣,并且可能有机会收你,那会大大增加你的录取几率,尤其是对于研究型项目。

所以,朋友,别灰心! 申请之路充满了变数,关键在于你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策略性地选择学校,以及如何把自己的故事和潜力最有效地传达给招生官。

请尽量多地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分析,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今申请留学的同学量越来越多,而机械工程专业在留学中并不是十分的热门。而且作为工科专业,很多同学在留学申请的时候都希望可以直接申请PhD项目,但很多同学对申请PhD项目的流程并不是很熟悉,也不清楚该如何准备。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留学申请经历,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而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借鉴我的申请经验,我也先将我的申请背景放到文章的最前面。

背景介绍:

本科就读: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GPA3.8/4.0 (均分91/100); 第二专业: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现就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Ph.D.项目 TOEFL: 第一次,93 第二次,103 第三次:101 GRE: 153+170+3.0

最后录取的情况如下:

【Offer】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E,Ph.D.

【A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E, ME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AME, M.S.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CAEE, M.S. Texas A&M University,CE,M.S.

【Rej】

M.I.T., ME, M.S. M.I.T.-WHOI, Ph.D. Stanford, ME, M.S., Harvard, Engineering, Ph.D. Cornell, ME, Ph.D. Northwestern, ME, Ph.D. CMU, ME, Ph.D.

【最终前往】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E,PhD

早期规划很重要

在我看来想要顺利完成留学申请,早期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可以越早想清楚自己未来的规划以及发展道路,不止是留学申请,就算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们也能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因为在高中阶段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选择在本科出国留学,因此我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确定自己在本科毕业之后要出国深造,只不过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好自己到底是要读硕士还是博士。不过因为我早早就有了要申请留学的这个规划,我在校期间就早早开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我本科期间几乎没有参加任何的学生工作,从大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课业的学习之中,这也保证了我的GPA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也为我后续申请第二专业提供了可能。

虽然我本科学习的是工科专业,但是在高中的时候我一直参加数学竞赛,对于数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也很感兴趣的,因此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我自学并选修了若干门研究生的基础数学课,而当我真正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我觉得我当初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这也为我今后的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为后续的科研做铺垫,我们在科研方面也要做好规划和打算,争取可以尽早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在进入实验室最初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打杂,同时学习组里已有的一系列资源,这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术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以及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平时也要多多交流,这样我们成长会更快,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另外我们在申请之前对可以完成的科研任务最好也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在科研的过程中犯拖延症导师实验进度迟缓,无法及时发表论文影响到申请。

当时我是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进入的实验室,前半年我主要处于学习阶段,期间和导师的交流也不是很多。到了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引入其他领域的一个算法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个问题,并研究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不过当时我自己对此也没有什么信心,因此我没有很快地去完成初稿而是各种拖延,导致我直到留学申请之前都没能完成论文的投稿,这对于PhD申请来说无疑是很致命的。

在PhD项目的申请中,学术界论文才是真正的硬通货,而我也因为自己的拖延导致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虽然后来我在毕业论文中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内容,并发表了一篇SCI以及两篇EI论文,但是为时已晚,其对申请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同学们在进行科研的时候一定不要和我一样。

由此也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在入学的时候就能对毕业出国申请有清晰的规划,从而把握好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科研的节点,争取在毕业的时候可以有论文发表,那样的话对我们的申请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事实上不仅是留学申请,对后续的发展也是一样的,比方说我们在博士毕业之后想要找教职工作,那么在博士期间也要把握好各个时间节点进行相关的准备,这样在毕业之后我们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论文列表。

另外我们除了要进行申请专业方面的准备之外,我们在这个期间也要穿插进行语言考试,一般对工程博士申请来说,只要托福达到100分,GRE成绩达到320+3.0就可以达到学校的标准。我建议同学们也要尽早规划语言考试的安排,从而在其他准备工作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完成语言考试。

我是在大二下开学初的时候考了第一次托福,我主要就是利用之前的寒假复习了一段时间,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最终成绩也没能达到100分。到了大二暑假的时候我决定改变策略,先完成GRE的考试,这样我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词汇基础,同时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回过头再去考托福就会轻松很多。

GRE的备考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我一次就考出了323+3.0的成绩,基本上达到了工科项目博士申请的最低标准。之后我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又考了一次托福,那次考试中我考到了103分,也达到了申请的需要。后来在大四上学期临近申请的时候,我打算再考一次托福刷分,不过因为我当时准备的时间比较仓促,最终我只考了101分。

我之所以可以顺利完成留学申请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就是因为我早早就确定自己要在本科结束之后申请留学,并早早进行了规划,因此准备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而很多同学并不是像我这样很早就决定要申请留学,他们往往会从大二、大三才开始进行留学申请的准备工作,时间相对也会紧迫一些,很多申请准备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请专业的留学机构帮忙完成申请,一方面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申请的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现在很多留学机构都会提供半DIY的服务,这种服务申请同学可以全程参与到留学申请的过程中,可以确保申请的项目符合同学们的需要,提供的服务也能有所保证。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留学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都可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大家在选择留学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确保对方的专业性满足我们的需要。

现在和我合作的admiwrite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里有超过500名和我一样来自海外名校的导师,因为这些导师都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对各个高校和项目都很熟悉,而且这些导师都来自不同的项目,所以无论同学们想要申请什么项目,在admiwrite都会有同专业背景的导师来提供服务,这也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

在选校的阶段,同学们就可以从导师那里得到很多高校以及项目的情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想要申请的项目,在我们选校的过程中,导师也会结合我们的需要给出建议,帮助我们选到真正适合我们的项目。

另外admiwrite的导师都经历过留学申请的全过程,因此他们不仅清楚留学申请的全流程,也了解申请同学们在留学申请过程中的需要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在留学申请开始之前,导师会根据项目的要求以及申请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申请的计划。在同学们进行留学申准备工作期间,导师也会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同学们指导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做的申请准备工作更好地契合项目的需要,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文书的创作过程中,导师首先会对申请同学之前的经历进行整理和筛选,并找出那些和申请项目相关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文书的主体,之后他们还会结合项目的需要对文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在进行文书创作的过程中,导师也会通过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申请同学身上那些项目看重的能力和特质。在文书的内容创作结束之后,导师还会对文书进行润色,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书中出现语法和表达上的错误,还能让文书的表达更加符合招生官的阅读习惯,让文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现在admiwrite采用的是半DIY的服务模式,这样同学们可以全程参与到留学申请中,而且其在价格上也是很有优势的,全部服务的收费也只要2万元,这只是传统留学机构收费标准的一半,因此很适合同学们选择。

套磁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套磁方面的注意事项,在我看来对博士申请来说,套磁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看来套磁也最好可以尽早进行规划,我觉得对博士申请有两个很重要的套磁,一个是大三暑假海外科研的套磁,还有一个就是申请时和博士套磁。

如今海外博士项目申请的竞争非常激烈,我建议大家在大三进行开外科研实习的时候,一定要争取拿到一封海外导师的强推,这对申请是很重要的。一封好的海外导师推荐信一方面可以弥补我们没有论文硬通货的不足,另外西方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如果有导师熟悉的人的强推,我们将更容易从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另外除了很多同学会选择在大三的假期去海外进行科研之外,现在还有很多同学会在海外进行更长时间的科研,在大三下以及大四的两个学期都有可能在海外开展科研工作以及毕业设计。不过大家在去海外科研的同时,一定要和自己的学业进行平衡,保证自己可以顺利拿到毕业以及学位证书。

一般来说大三暑假海外科研的套磁需要在大三上学期就开始联系导师,像那些热门课题组的实习生往往很快就招满了。我建议同学们在套磁的时候一定要放开手脚,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我们都要努力去申请,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像我当时在这一点上做的就不够。我在暑期科研套磁的过程中发送了大约20-30封邮件,而我身边的一个同学发送了20多封邮件拿到了UIUC的实习,可是在那之后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发送了100多封套磁邮件,最终联系到了哈佛的暑期实习,最终他也成功申请到了哈佛的博士。可见机会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套磁联系当成找工作,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投递上百份的简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申请套磁的过程中我们更加需要把握早发以及海量套磁这两点,首先提早进行套磁的意义在于,一般大三暑期联系导师的时候,对方的回复率会比较高,像我当时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只联系了十多位导师,回复率接近八成,其中还有一位和我往来了很多封的邮件进行了学术交流。而到了开学之后,我发现导师的回复率陡然下降,发10封能有一封有回复就已经很难得了。一方面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导师往往已经有了更好的人选,而且在开学之后导师会忙于教学和科研,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招生方面的工作。

因为暑期回复率是比较高的,于是在后续的申请中我没有继续套磁,而事实上那时候套磁对方的回复大多都是比较礼貌的回复,教授对我们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当时我身边有同学发了超过100封邮件进行套磁,甚至利用大四在美国科研的机会进行当面套磁,最终他也取得了更好的申请结果,不过当面套磁已经超出了我今天要讨论的范围,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我们在套磁的时候一般还要在邮件中附上自己的简历,因此我们在套磁之前一定要重视简历的创作,争取在简历中全面地展现我们的竞争力,这也可以提升我们套磁的效果。

心态的保持

在分享了一些具体的准备过程之后,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留学申请中对心态的保持,在我看来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留学申请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期间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想要顺利完成留学申请也将变得非常困难。

我当时在留学申请的时候恰逢美国2016年的大选,一开始我还觉得特朗普绝对不会当选,可是最终特朗普成为了美国的总统,而他上任之后立刻大刀阔斧地削减了能源、环境、NSF、海军办公室等几个我申请专业关系紧密的基金委预算。结果导师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招收学生,或者在招生的时候变得更加保守,从而导致我的申请遭遇了滑铁卢,所以一个人的成就不仅需要自己身的努力,外界的环境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方向。

不过在一月底的时候,我终于等来了霍普金斯的第一个面试,这也是我的最后一个面试。不过在面试之后对方没有任何的回音,直到4月15日的截止日期之前,导师才邀请我参加了第二次面试,并最终确定了录取。后来我了解到导师之所以拖的这么久,是因为3月份的时候导师申请的两个基金才到位。

所以在留学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可控的情况,在这种时候我们决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稳住心态,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像我在当时那段等待的时间,就引入了一个新算法解决了课题组的另一个问题,后来在和博士生导师面试的过程中我也进行了汇报展示。另外我也最终将我大三就引入的算反投稿并顺利修读完了计算机第二专业,完成毕业论文并获得了优异学士学位论文奖,我本科科研的若干项目都顺利结题。

其他建议

事实上在本科的学习以及后续的留学申请阶段中我走了不少的弯路,接下来我也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数线代学习攻略

高数是很多科研的基础,所以对于想要申请PhD项目的同学来说,学好高数是很关键的。同时在众多的学科中,高数的难度比较高,很多同学也都是因为高数成绩不理想导致自己的GPA偏低,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学到东西的同时高数考出高分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学习和考试是两回事,在大学中的学习主要目的是搭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为了竞争,所以大学知识的学习并不像中学时代那样是技巧的堆积,更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学的都是最一般的情况和最普遍的方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遇到课本上没有讲清楚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及时弄清楚,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或是查阅文献来加深我们的理解。另外在高数、线代的学习中,很多数学概念都是有几何背景的,通过理解结合背景也能加深我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样我们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同时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的教材,而我们如果想要快速自学一门课程,我建议大家可以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很多细节部分是可以忽略的。

不过考试和学习就很不同了,考试很多时候考的都是细节,考试我也会考察我们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细节和整体是有联系也有区别的。同学们想要在考试中拿下高分,一定要在考前将历年的考题刷完,大家不要觉得刷题会浪费时间,事实上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构建足够完善,刷题是很快的,我们在刷题的时候只要留心题目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考试和学习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想要考试合格,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多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就可以了,想要考80多分也并不是很难的。不过如果真心想要学到知识的话,平时还是要多下工夫的。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关于刷题的看法,一开始的时候我做了很多的习题,可能对于基础课来说确实是有用的,不过现在我回头来看那样的刷题方法是有些浪费的,做那么多的题目只能提升我做题的速率以及对题目的熟悉度,不能增加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现在我觉大家可以把课本术后的习题全部做完就足够了,如果做不完将老师布置的习题都做完也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己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尤其一些国外教材的习题拓展性很强,甚至是一些科研问题的简化,深入研究这些教材和习题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

选修课程建议

现在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并不一定可以很好满足日后科研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同学们在本科学习期间最好可以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在留学申请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后续的学习和科研中更加轻松,下面我也结合我的经验和大家说一下我对选修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大家可以选修和电院相关的基础课程,目前像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值仿真发展迅速,未来这些和传统工程的结合也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在本科期间要对这方面的课程有所了解。

我建议大家首先可以选修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C++或者Python编程基础课,此外还可以学习数据结构,并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们之后的学习科研过程中对并行计算有需求,我建议大家可以修读计算机二专,除了软件课程之外,后续的硬件课程,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对于后续的科研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如果对于电子技术和实际操作有需求,我建议同学们选修自动控制、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的基础课程,另外还可以选修通信工程基础课程,像信号与系统、嵌入式系统等。

选修课的第二大类就是和数学相关的基础课程,如今数值仿真、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现代控制理论等背后都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否则科研只能停留在调参数的阶段而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因此在本科期间我们要重视数学的学习。

我建议同学们选修数值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相关工科研究生基础课程。事实上在读完大一的数学基础课之后,就可以自学或者选修这些研究生课程了,因为后续高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对数学能力是不会有什么提升的。另外如果同学们对理论研究比较感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选修实分析、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数学基础课程,有可能的话读数学二专也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那些对人工智能应用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我建议选修像算法分析、最优化算法、机器学习等课程。

面试经验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我在JHU的面试经验,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我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对方问了我以下的问题。首先对方让我介绍一下我的专业学习了什么东西,之后是让我介绍过去的研究经历,以及我对什么方向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当时我也用ppt讲解了我本科期间的两个主要项目经历。随后对方询问我在本科的排名,我回答对方和我CV上写的是一样的,在这之后他问了我在计算机二专中学习了什么内容,我和对方列举了一些我学习的专业课。接下来面试官问了我的论文情况,并询问我是否有审稿意见,我如实回答了对方。接下来就到了我提问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我询问了对方的导师组的research culture、PhD的毕业去向以及我针对项目可以做的准备。在我提问结束之后,导师告诉了我一些有关项目招生的问题,他说导师在2月底有visit,需要到3月初才会开始录取,然后导师会告诉我是录取还是将我放到waiting list中,然后他也告诉我如果不想去JHU的话要和导师说一声。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第二次面试,因为导师建议我更换另一个方向的课题,所以在这次面试中导师主要就是关心我对新的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因为我的新课题方向比较偏向数学,导师在面试中询问我本科学习过哪些数学课程。在这之后他询问了我有没有收到其他的offer,最后我告诉导师我需要到下周才能做决定。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在我看来海外博士申请过程有很多因素都是超出我可控范围的,在很多地方也存在运气的成分,我们能做的就是早规划、多尝试,而且要避免走弯路,同时我们要善于利用他人的帮助,这样相信大家都可以顺利和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项目。

我希望同学们在申请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都要稳住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一切,最后我也祝愿同学们都可以在申请季收获让自己满意的申请结果。

导师背景 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博士在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士,计算机及应用第二专业学士。 DIY完成美国博士申请,方向为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结构力学,动力学与混沌及其相关交叉领域应用。 收到包括JHU,UCB,Umich,UT-Austin,TAMU等研究生录取,专注以科研为导向的留学申请。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诸多奖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