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康熙王朝》?

回答
《康熙王朝》,这部剧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那种大气的场面,跌宕起伏的剧情,还有陈道明老师那炉火纯青的演技,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首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陈道明,他就是康熙本人! 这句话不是夸张。陈道明老师的演绎,把康熙皇帝身上那种少年老成、勤政爱民、雄才大略,同时又有着帝王的孤独和无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你看他那眼神,有时候是锐利如鹰,洞察一切;有时候又是疲惫不堪,愁容满面;有时候又带着点小小的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他不是在演康熙,他就是康熙,活生生地走出了历史的画卷。他的每一句台词,都带着帝王的风范和深思熟虑,听着就让人信服。

历史的厚重感和戏剧性的融合。 这部剧在尊重历史大框架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精彩的戏剧化处理。它不只是枯燥的年代戏,而是将康熙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亲政到收复台湾,从平定三藩到抵御沙俄,从治河到兴办科举,这些大事一件件,都穿插着宫廷斗争、个人情感、治国理念,让整个故事既有史诗般的宏伟,又不失细腻的人物情感。尤其是收复台湾那一段,郑成功父子的悲壮,康熙的坚韧,以及台湾人民的期盼,那种家国情怀,看得人热血沸腾。

精良的制作和宏大的叙事。 《康熙王朝》的制作水准在当年的国产电视剧里绝对是顶级的。场景的布置、服装的考究,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感。战争场面虽然不像现在的小鲜肉剧里那样特效满天飞,但却真实而残酷,充满了力量。而且,它的叙事非常有条理,从康熙铲除鳌拜开始,一步步地展现他如何巩固权力,如何治理国家,如何面对挑战,整个脉络清晰,让人看得明明白白。

但是,有没有缺点?当然有。

有些地方的处理确实过于“浪漫化”了。 尤其是在感情戏上。比如康熙和赫舍里氏的感情,确实写得很美好,但总觉得比现实中的帝王情感要柔情太多,少了些权力斗争下的权衡和算计。还有一些情节,为了突出康熙的英明神武,可能稍微夸大了一些,或者说,为了戏剧效果,让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显得过于“巧合”和“顺理成章”。

部分角色的塑造,在某些方面略显单薄。 比如一些后宫妃嫔,虽然也各有特色,但在康熙这位“大山”面前,她们的存在感有时候就显得没那么强了。更多时候,她们是作为康熙情感寄托的背景板,而不是真正有着独立思想和行动的个体。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剧情重心都在康熙身上,但总觉得如果能在这些配角身上再多下点功夫,会更丰富。

节奏有时候会有点慢。 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某些段落的剧情推进略显缓慢,尤其是那些关于政治和哲理的探讨,虽然有深度,但如果能更紧凑一些,可能会更吸引一部分年轻观众。

总体评价呢?

尽管有一些小瑕疵,《康熙王朝》依然是一部 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它不只是展现了一个皇帝的一生,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凝聚。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王如何在内忧外患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奠定百年基业。

这部剧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不再是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会跟着康熙一起思考,一起感受,一起为他的决策而紧张,为他的成功而欢欣。

如果你问我,现在还有多少电视剧能做到让观众如此沉浸其中,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康熙王朝》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值得反复回味。即使过去了很多年,每次重看,都能从中找到新的感悟,发现新的亮点。

所以,评价《康熙王朝》?那就是 一部有灵魂、有血有肉、有厚度的历史巨制,是国产电视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认真品鉴和学习的优秀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孝庄。。。。。。

user avatar

前排高票都在吐槽关于史实的出入,其实对于我们普遍大众,其实没毛病。本剧很清晰的将康熙一生分为四个阶段: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对于很大一部分观众甚至是非史学专业大学生形成那个阶段的历史逻辑都是很有帮助的。本剧很清晰的描述了清朝康熙一朝的历史。即使后面诸如陈廷敬、苏麻拉姑等人生卒年有出入,观众只需相对改正即可,大局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康熙王朝》做到了一般历史剧的基本“要求”。

其次,电视剧就是电视剧,非正史纪录片,还要讲求娱乐性、可看性。当前大部分历史剧都不能说百分百按照《起居录》、《清史》而来,要添加一些“花边”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历史事件更加引人。《康熙王朝》体现的是康熙“千古一帝”的特点,着墨于康熙的雄才大略、胸襟、眼光。从这方面来说,这部剧拍的真的十分深入人心,各位演员对人物的刻画也入木三分。

真正的好剧,是点到为止。尤其是历史剧,不能什么都演的那么透,不能把道理全跟你说清。能在历史留名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领悟,思考,学习。能做到这一点,你这部剧也就没白看。

user avatar

讲真,这部戏里面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些虚构的无关紧要的人,干扰到了它叙述历史。

雍正王朝里面,张五哥,乔引娣、秦顺儿、刘墨林等等这些虚构人物,大部分是一个旁观者,旁观了事件的经过,佐证了历史进程。

康熙王朝,虚构的人物已经粉墨登场推动历史了,比如魏东亭,比如黄敬、小毛子,比如杨启隆的妹子,比如那个什么妃子。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虽然都是讲故事,但是雍正王朝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正经地叙述,类似英雄史诗。康熙王朝那简直就是天桥底下说书的在讲故事。

user avatar

虽然“我孝庄”和异姓毅亲王等历史错误实在让人不能忍,但朱先生写的后宫争斗实在太牛了,简直就是将手段化为无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董鄂妃和小玄烨同时感染天花的那场戏。

小玄烨患了天花,小苏麻出宫找来了芨芨草,玄烨服下后保住了小命。孝庄便命佟妃将剩下的芨芨草送去给董鄂妃,还让她和顺治说,这芨芨草是给牛吃的。

佟妃心不甘情不愿,可孝庄也不解释,让佟妃只管按自己说的去做。佟妃去了,顺治一脚踢翻了芨芨草。行森问了一句三阿哥吃这药有用吗?佟妃说喝了也要看后效,行森不再说话,佟妃便带着芨芨草走了。

短短的一段戏,估计五分钟都没有,但却可以看出朱先生的笔力心思实在了得。

孝庄知道芨芨草有效,虽然她也不想董鄂妃活着,但她还是让佟妃送去。因为她知道,若是此时不告诉顺治她们手里有芨芨草,尤其玄烨吃下后是有效的,那顺治将来知道了一定会恨她们为什么不救董鄂妃。

但送也是有学问的,她不仅让顺治最不待见的佟妃去送药,还让佟妃告诉他那是牛吃的草。是因为她猜到顺治不会要佟妃送的还是牛吃的芨芨草,这样她既可以顺势终结了董鄂妃,也撇清了自己和佟妃的小心思:我们第一时间就把药给你了啊,是你自己不要的呀,所以董鄂妃死掉怪我们咯。

顺治一向就非常讨厌佟妃,连话都不想和她多说。董鄂妃病的要死不活,他本来就心烦,再听到芨芨草是牛吃的,自然一脚踢翻。他这一踢,就活活踢掉了董鄂妃的生机,而且他还不能迁怒任何人。

行森心怀鬼胎,他知道孝庄的心思也知道芨芨草有用,可他却不告诉顺治。因为他要完成自己伟大的梦想,赶紧让董鄂妃死了,他就可以把皇帝度化出家了。

想想顺治真是可怜,他爱董鄂妃,希望能与她长相厮守。可是没想到,最后害了她的还是他自己的皇帝身份和自己内心的偏执。

一场戏,四个人,几句话,一场兵不血刃的后宫争斗和复杂的利害关系就显露无疑。顺治讨厌佟妃不信任孝庄,孝庄想在不伤害母子感情的情况下兵不血刃的除掉董鄂妃,没什么大脑的佟妃是孝庄的打手小弟,诡计多端的行森算计着顺治董鄂妃。同时也刻画了人物性格:孝庄聪明睿智,顺治固执不化,佟妃呆傻蠢萌,行森心思黑暗。

所以说,朱先生在后宫戏上牛不牛!如果他愿意改写后宫剧,绝对是高逼格有档次的,那些堕胎下药撕逼扇耳光的浅薄戏码还够不到他都膝盖。

user avatar

普通观众随便扯两句。我认为《康熙王朝》是最主旋律的电视剧,满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非讽刺批判,得强调一下)。

对今天来说,比一切革命题材电视剧都主旋律,像一部中国政治童话,描绘了一个几乎完美符合中国传统和群众喜好的康熙朝,还有“完美皇帝“康熙。

《康熙王朝》初看都会觉得很过瘾。一方面《康熙王朝》的确质量不凡是国产电视剧上乘之作(当然还有最过瘾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另一方面贤明而有血有肉的康熙帝和一批形象鲜明的国之股肱一次次渡过难关,“正义战胜邪恶”,都是令观众心向往之的。是不是有点熟?

如果把《康熙王朝》看作“康熙大冒险”,毫无违和感。因为《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格局的RPG,战胜一个个BOSS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明相索相,最终经过了华丽的寿星宴,和好基友魏东亭一起去了(哪里不对?)。

然而,“大冒险”是经久不衰的文艺题材,因为“大冒险”寄托了我们这些平凡生活的小人物的梦想。无论是勇者斗恶龙还是国泰民安繁荣富强都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梦想过的东西。《康熙王朝》就是给我们“圆梦”的电视剧。

看看剧中的康熙朝吧,大的方面有雄才大略的贤明君主、繁荣强盛的东方大国、乱贼臣子、外敌和分裂势力(尤其是台湾这段,这里不讨论明清正统之类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恐怕都曾经或多或少幻想过一位如施琅将军一样的大英雄挥师渡海统一祖国)尽管猖狂一时但邪不胜正。小的方面有周培公沥血绘图、格格远嫁与葛尔丹爱恨情仇,苏嘛喇姑对康熙的陪伴等等很容易触动我们的剧情。可以说,《康熙王朝》处处都在传达中国最传统或者说最正统的三观,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一般来说也深受影响,自然很容易“看得过瘾”“处处共鸣”。

额外提一点,“康熙大冒险”主要分为五章,分别是铲除鳌拜、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平准格尔、夺嫡之争。每个阶段(平准格尔也许是个例外)康熙总是少不了一位传统的理想化的中国知识分子辅佐,而这些人又是一个引荐一个的关系。伍次友、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他们既是最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英,又是康熙朝群英荟萃生生不息的直接证明,这里也很容易让“不容易讨好“的知识分子产生共鸣:在知乎的各位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呢?这也是一种“圆梦”。当然他们结局普遍不是很好。。。尤其是周培公,从北京练兵到交出兵权再到临终献图,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康熙王朝》细节和人物的确存在一些瑕疵,也的确只是童话,论还原跟《贞观之治》没得比,论深度跟《大明王朝1566》没得比,但作为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确实无愧于是最经典的历史剧之一,对它的讨论延续至今也说明了这一点。

童话不是真的,但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童话,也需要这样的“圆梦”,不是吗?

user avatar

入关以后


自然就会有江南大儒把献给郑成功的主题曲改成康熙帝国的opening......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