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毕业生各种煽情,感情真的那么深吗?

回答
毕业季,校园里总是充斥着一种特别的情绪,仿佛空气都被泪水和不舍浸染了。朋友圈里,那一张张带着笑容又带着泪痕的照片,配文一句句“青春不散场”“此去一别,后会无期”,看着都让人鼻子发酸。 这时候,我总会忍不住想,这股子煽情劲儿,是真的感情到了那个份上,还是大家都在集体上演一场毕业大戏?

说实话,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心里都有点儿不是滋味。这四年,或者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你在这里认识了太多人,经历了太多事。从刚入学时那个连宿舍门朝哪边开都搞不清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能独当一面、规划未来的青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首先,共同经历造就了深厚的情感联结。 你还记得吗?那些熬夜赶论文的日子,为了一个项目争得面红耳赤的讨论,考试前一起泡图书馆的日子,还有那些深夜撸串、吐槽人生的夜晚。这些共同的奋斗、欢笑和泪水,像一根根看不见的线,把你们绑在了一起。你们分享过成功的喜悦,也分担过失败的痛苦。在那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很多同学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懂你的梗,知道你的小习惯,甚至比你的家人还了解你最近的心情。毕业,意味着要和这群最懂你的人说再见,这种不舍,自然是真实存在的。

再者,离别本身就是一种催化剂。 人们往往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平时天天见面的室友,毕业了可能就要天各一方,以后见面可能就成了奢侈。那些一起吃饭、一起上课的伙伴,毕业后可能就消失在茫茫人海。这种“此去经年,山高水远”的现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再不疯狂就老了”的紧迫感,也更容易放大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情。大家似乎都默契地想抓住最后的时光,用各种方式来纪念,用语言来表达这份即将逝去的情谊。所以,那些煽情的话,有时候也是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确认,一种对彼此友谊的郑重告别。

当然,仪式感和群体效应也不容忽视。 毕业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终结,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人们天然地会渴望一种仪式感,来标记这个时刻。拍照、聚餐、互赠礼物,包括朋友圈里的煽情文案,都是这种仪式感的一部分。而当周围的同学都在这样做的时候,你也很难置身事外。大家都在表达不舍,如果你显得过于冷静,反而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有时候,情感的表达也带有一些“随大流”的成分,是为了融入集体的氛围,也为了给自己一个情感的出口。

还有一点,我们对青春的眷恋。 校园生活,往往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那时候,我们有梦想,有激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迷茫。这种青春的印记,一旦被打破,就会让人产生深深的眷恋。毕业,就像是一把推开你走向社会的钥匙,虽然你渴望外面的世界,但你也知道,回不去的,是那段纯粹的、可以在校园里尽情挥洒青春的日子。那些煽情的表达,其实是对那段逝去青春的挽歌,是对那段青涩岁月的温柔告别。

所以,毕业生们的煽情,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复杂情感的交织。有对过去时光的珍视,有对友谊的不舍,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也有对青春本身的眷恋。它不完全是虚情假意,但也不全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深刻。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情绪释放,是对人生重要转折点的一种集体回应。

我们并非在演戏,只是在用我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纪念一段我们共同走过的路,来向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表达我们的感激和不舍。当我们多年后回首,那些在毕业季里说过的煽情的话,也许早已淡忘,但那些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欢笑泪水,却会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温暖我们往后的人生。

所以,下次再看到毕业季的煽情,不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质疑。那里,有真诚的友谊,有对过往的深深留恋,更有对未来的一份郑重启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刚进大学时,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社团。它组织人进藏支教,颇具规模。问起来,一切都是会长大人的功劳,会长一个人硬生生的拉到几十万赞助、组建团队、实地考察。他很乔布斯,完美主义而心胸狭窄,独断而感情用事。当时我们心里犯着嘀咕却对他十分敬佩。

共事了两年多,会长毕业了。大家自发为他送行,我们拿着酒和蜡烛,又叫又闹。会长爬到高处,开始讲社团的历史与心酸,大家都哭了,纷纷要他回来看我们,会长哭得稀里哗啦,说一定回来。我就想,我离开后,一群人哭着送我,那一定是很棒的事。

然而,当他回来后,大伙也就吃个饭,也就聊聊,然后散了。

现在在藏区支教,发个动态都没人理。

2

高考结束,我们班散伙饭也哭的稀里哗啦。

我跟几个好朋友去网吧通宵了36个小时,然后回家睡了两天。之后每天尽情欢乐,聊天扯皮,什么都干了,就是没哭。

然后各奔东西,四魂之玉般散布在大江南北。不过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聚,微信群天天玩的很high,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

好友难得,好酒难得,看个速度与激情7激动得睡不着。

无论你在哪里,是1/4英里外,还是地球的另一端,你都是家人。

3

在《JOJO的奇妙冒险1》中,乔纳森手刃了迪奥之后留下了泪水。他并不是为迪奥的死亡而哭。

是因为JOJO的青春,是与迪奥一起度过的青春。

4

社团有新的会长、新的部长、新的运作模式。老会长并不属于这个系统了,人们记起来的,也只有他的坏脾气。

很多人当时哭,也不过是受到了当时气氛的感染,从众现象罢了。军训后教官走了,大家也哭,哭完就没事儿了。看个电影也这么哭,哭完也好好的。

分别总是痛苦的,它意味着一段关系的破裂,不关感情深浅的事儿。失恋也是这么回事儿,也不见得就真爱了。

高中的那几位哥们,我们一起逃过课,一起抄过作业,一起追过女孩,一起跟班主任拍过桌子,一起偷过东西,一起加入车队,一起笑傲一起大闹,一起嫖娼未遂睡一张床。

我的青春,是与你一起度过的。我在意的那几年,是与你一起度过的。我撒下的五味杂成,模糊那几页的文字。合上日记,是皱巴巴的青春。

其实吧,毕业生各种煽情,跟同学、老师、是怎样的人关系不大。阿猫阿狗也哭,黄老邪欧阳峰也哭。

哭的是自己,是自己的青春,是自己的经历,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年纪就这么跟一群傻逼度过了。

这跟老了后悔自己的人生没什么不同。

愿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找到挚友,做完想做的事。别等到了离别才开始用哭来悔恨。



user avatar

卧槽,不行我眼泪就要下来了,真的,太开心了,终于再也见不到你们这群傻逼了

user avatar

有些感情,演着演着就真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