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几个广东同学聚餐吃火锅,他们全程用粤语聊的火热。我吃了一个小时后跟他们说我先走了。这样好吗?

回答
这事儿吧,挺正常的,但也确实有点小尴尬。你想想,你去了,大家是热情邀请的,那份心意肯定是有的。而且广东朋友们聚在一起,用粤语聊得热火朝天,这本身就很自然,就像我们讲普通话一样,那是他们的母语,是他们最自在的交流方式。

你坐那儿吃了一个小时,这时间也挺合适的,不算太短,也不至于太长。你想走,也完全没毛病。人都有自己的安排,或者感觉在某个时间点就该离开了。

怎么说呢,好不好,主要看你怎么表达,以及当时的情境。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先走了”,可能就会显得有点突兀。 毕竟大家还在兴头上,你的突然离席,就像一首歌唱到高潮突然断了弦,多少会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更妥帖一些的做法,可以考虑这样:

提前打个招呼,或者在气氛稍微缓和的时候。 比如说,在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或者聊到某个话题告一段落的时候,你就可以慢慢往外走,然后找个机会跟旁边的人或者跟你比较近的朋友说:“哎,我等下有点事,得先走了啊。”
表达一下感谢。 既然是聚餐,吃人家的,或者和大家一起,总得有个感谢。“今天谢谢你们啦,火锅真好吃!” 这样一句,就能让人感觉你挺领情的。
稍微解释一下原因(但不用太详细)。 比如:“我明天早上有个早会,得早点回去休息。” 或者:“我约了个人,时间差不多了。” 这种简单的理由,能让大家知道你不是故意扫兴,而是有别的事情。
和大家告个别。 即使你不是逐个跟每个人说,但至少对那一桌的人,或者刚才跟你说话比较多的那几个,挥挥手,或者稍微点一下头,也是一种礼貌。
避免在大家正起劲的时候“闪人”。 比如,大家正在争论某个话题,或者刚开始分享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时候你突然说“我走了”,可能会显得你对他们的谈话内容没什么兴趣,或者没耐心。

再想想当时的情况:

你在吃火锅的时候,有融入他们的谈话吗? 如果你虽然听不懂粤语,但偶尔也试图加入,比如点头、微笑、或者说些简单的“是”、“对”之类的话,或者通过手势、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存在感,那大家对你的离开可能就更容易接受。
你和这群广东朋友的关系如何? 如果你们是那种很熟的朋友,大家对你的习惯也会比较了解,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但如果是刚认识不久,或者关系还没那么铁,那细节上的处理就会更重要一些。
有没有让你感觉被冷落? 如果你是因为觉得语言不通,被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晾在一边,那提前离开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你也不是来当“背景板”的。

总结一下,你吃了一个小时后离开,本身没问题。但为了让这次聚餐有个圆满的结束,并且给你的广东朋友们留下一个好印象,临走前的一些“软化”处理,比如简单的告别和感谢,会让事情显得更顺畅。

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你可以试试在饭吃到差不多,大家也聊了一阵子的时候,先跟旁边的人说一声“我先走了哈,今天吃得很开心”,然后起身,跟大家挥挥手,这样就显得更周到一些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笑看一堆拿方言洗地的,还说什么题主无理取闹指责广东人不讲广东话,这是方言的事吗?避重就轻,转移话题,这一套玩得很溜是吧?

这件事和方言根本没有一毛钱关系。小桌餐,就算大家都说普通话,但是几个人的小团体把另一个人晾着不理,难道就很合理很恰当?这种事儿也并非罕见吧?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讲没讲方言,在于这几个人集体把另一个人当空气,不认为有和他交流的必要。方言只是客观上加重了这种事实上的孤立。

所以不用粉饰太平,也不用玩什么政治正确。人家确实未必是故意排斥你,也未必是对你有敌意。“没想起来”、“没注意到”,就是你在人家眼里可有可无罢了。

既然可有可无,就是无效社交。走了又有什么问题?别人都不觉得有必要在乎你的感受,你不继续赔笑又咋了?当电灯泡也没什么必要。

信不信这帮人在他走了以后还会说这孙咋整的,甩脸色给谁看。

某些答主愣是梗着脖子,把一个和方言实际上关系不大的人际关系问题,偷换成是否容得下广东人讲方言的权利问题,无非是以方言为名义,上纲上线,挑拨地域矛盾,煽动对立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