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在大脑没有思考或发出指令时,身体依旧做出行动的时候?

回答
有的,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称之为 反射 或 习惯性动作。当大脑没有进行主动思考或发出明确指令时,身体仍然能做出行动,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神经系统中的 反射弧 和 程序化动作。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一、 反射弧 (Reflex Arc)

这是大脑未参与主动思考时身体做出行动的最核心机制。反射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神经通路,它允许身体对特定刺激做出快速、不自主的反应,而无需大脑进行复杂的思考过程。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感受器 (Receptor): 位于身体的特定部位,负责接收外部或内部的刺激。例如,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等。
2. 传入神经 (Afferent Neuron) / 感觉神经 (Sensory Neuron): 将感受器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或脑干。
3. 中间神经元 (Interneuron) / 联络神经元 (Association Neuron): 通常位于脊髓或脑干中,负责连接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一些简单的反射中,传入神经可以直接连接到传出神经,形成一个更短的反射弧。
4. 传出神经 (Efferent Neuron) / 运动神经 (Motor Neuron): 从脊髓或脑干接收信号,并将指令传递到效应器。
5. 效应器 (Effector): 通常是肌肉或腺体。接收到传出神经的指令后,执行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反射的特点:

快速性: 由于绕过了大脑皮层,反应速度非常快。
不自主性: 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不由意识控制。
定型性: 面对相同的刺激,通常会产生相同的反应。
保护性: 许多反射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举例说明:

膝跳反射 (Patellar Reflex): 当医生用锤子敲击你的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你的小腿会自动向前抬起。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感受器: 膝盖下方肌腱中的牵拉感受器被拉伸。
传入神经: 将这个牵拉信号传递到脊髓。
中间神经元: 在脊髓中,这个信号直接激活了运动神经元(同时抑制了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 将兴奋信号传递到股四头肌。
效应器: 股四头肌收缩,导致小腿前伸。
大脑: 虽然大脑在过程中可能会收到这个信号(你可能感觉到膝盖被敲了,并知道小腿抬起了),但它并没有参与到“决定”小腿抬起的指令中。这个反应是瞬间完成的。

烫伤时缩手反射 (Withdrawal Reflex): 当你的手接触到滚烫的物体时,你会立即、不自觉地缩回手。
感受器: 手部皮肤的痛觉和温度感受器被激活。
传入神经: 将疼痛信号传递到脊髓。
中间神经元: 在脊髓中,信号传递给多个运动神经元。一个运动神经元激活你的屈肌(收缩),另一个运动神经元抑制你的伸肌(放松)。
传出神经: 分别传递到上臂的屈肌和伸肌。
效应器: 屈肌收缩,伸肌放松,手迅速缩回。
大脑: 之后你才会感觉到疼痛,并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什么。

二、 习惯性动作 (Habitual Actions / Automatic Movements)

除了反射,我们还有很多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 习惯性动作,这些动作在熟练之后,也变得非常自动化,不需要大脑进行主动思考和指令发出。这涉及到大脑中不同区域的协同工作,特别是 基底神经节 (Basal Ganglia) 和 小脑 (Cerebellum) 的作用。

基底神经节: 在学习和执行程序化动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帮助将有意识的、缓慢的动作转化为无意识的、流畅的动作。当我们反复做某个动作时,基底神经节会“固化”这个动作序列,使其能够自动执行。
小脑: 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平衡以及学习和精确执行运动技能。它接收来自身体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微调,确保动作的平稳和协调。

举例说明:

骑自行车: 当你刚开始学骑自行车时,你需要集中精神,不断思考如何平衡、如何蹬踏板、如何转动车把。大脑皮层高度活跃。但当你熟练掌握后,你可以在骑车时聊天、听音乐,甚至思考其他事情。身体会自动保持平衡、蹬踏,你不再需要有意识地发出这些指令。这是因为骑车的整个运动序列已经被基底神经节和大脑其他运动区域程序化了。

走路: 走路是最常见的习惯性动作。你不需要思考每一步该如何迈出,肌肉如何收缩、放松,脚如何落地。你的大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馈和程序化指令,自然地驱动你的身体前进。即使在不思考的时候,你的腿也会按照惯性向前迈动。

打字: 对于熟练的打字员来说,他们看着键盘上字母的顺序思考,而不是思考手指该如何移动到哪个键上。手指的移动已经是一种程序化的动作,受到肌肉记忆的驱动。

开车(熟练驾驶员): 熟练的驾驶员在开车时,踩油门、刹车、换挡、打方向盘等动作都变得非常自然和自动化。他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路况、交通信号和与其他车辆的互动上,而不用时刻思考如何操作车辆。

大脑在这些情况下的角色

虽然大脑没有主动“思考”或“发出指令”,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脑完全“关闭”了。

反射弧: 大脑(特别是脊髓和脑干)仍然参与到反射弧的处理过程中,即使是高级大脑皮层没有参与。大脑会接收到相关信号,并可能进行记录或发出后续的反应。
习惯性动作: 大脑的运动皮层、小脑和基底神经节仍然在后台工作,协调和维持这些自动化动作。它们会根据环境变化和身体状态进行微调,确保动作的有效性。例如,如果你在平坦的路上走路,动作会很流畅;如果遇到不平的路面,大脑会迅速接收到反馈,并调整步态以避免摔倒。

总结来说,当大脑没有进行主动思考或发出指令时,身体依旧做出行动,主要依赖于:

1. 反射弧: 通过快速、不自主的神经通路,直接响应刺激,保护身体。
2. 程序化动作(习惯): 通过大脑运动区域(如基底神经节、小脑)固化的运动序列,使熟练的动作能够自动化执行。

这两种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身体的效率和反应速度,使我们能够更自由地分配有限的意识资源去处理更复杂、更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破了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喜若狂,“兄弟们,终于有缺口了,先闯进血液里的赏金十万两!攻下此城,子子孙孙,世袭富贵!冲啊!”

受伤破口处的中性粒细胞脸色凝重,一边的第一信使飞奔前去中枢淋巴系统报警,留在原地的中性粒细胞说到:“敌军来势汹汹,我们虽然势单力薄,但循环系统就在我们身后!机体养胞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中性粒细胞大手一挥,握住长剑,漫声道:“我可能再也看不见家门口,脾脏里那条小动脉了。兄弟们,你们怕不怕!”

众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齐声喝道:“不怕!”

“好!今日以结缔组织为限,誓不能让敌军越界一步,就是用尸体堆,也要给我堆出一道防线来!杀!”


战场之上,风云漫卷,大旗烈烈,地上死尸无数,交战双方激烈厮杀,怒吼声贯穿天地。金葡菌一方攻势猛烈,金黄色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涌了上来,好似无穷无尽的海浪,第一线的菌们被巨噬细胞一口一个地咬掉脑袋,第二线的菌们却毫不畏惧,呼喝上前,悍不畏死,顷刻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菌围住了一个中性粒细胞,困兽之斗。

中性粒细胞虽然以一当十,但终究寡不敌众,一个个倒了下去,但即便倒下,每个中性粒细胞还是引燃了自己身上最后一颗霹雳炎症因子弹,释放的炎症因子弥漫着整个战场,大批金葡菌被呛死,土地在燃烧,空气中充斥着烧焦的气味。


“将军!”一个中性粒细胞头上缠着绷带,浑身浴血地报告:“我们已经弹尽粮绝,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不足一成……将军!咱们就快要死完了!”

接替阵亡将军的单核细胞说到:“兄弟们再撑一阵!最后再撑两个时辰!援兵马上就到!淋巴系统已经回复,骨髓正在紧急恢复造血能力,大批的生力中性粒细胞马上就能出战,此时他们正沿着动脉火速来援。再撑两个时辰!记住!循环系统就在我们身后!”



此时,战场上尸横遍野,金葡菌的尸体好像大地上铺满了金色的毯子,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点缀其上,渲染成一幅血腥美丽的画卷。


眼看着中性粒细胞死伤枕藉,终于,从血液里赶来的主力部队援军终于赶到,还没到真皮层,就和敌人交上了火。一时间炮火连天,喊杀震地,刚刚安静了没多久的战场再一次喧嚷起来。


“怎么办?他们援军赶到了!”金葡菌首领说道:“我们怕吗?笑话,区区中性粒细胞就想拦住我们金葡大军!痴人说梦!我们已经攻占了他们了他们的组织液,给养源源不断,就地补给后勤,他们有援军?我们就没有?传令下去,全军,全力分裂!就是用脚踩,也给我把他们的淋巴系统踩死”

命令下来,金葡菌们疯狂吃喝组织液里的养分,疯狂地将自己地身体撕裂,两半撕裂的身体,马上成为两个同样的细菌,刚刚形态完整,就又开始疯狂分裂,金葡菌的队伍如瘟疫一般迅速扩张,速度之快,难以想象。


赶来的中性粒援军又是一批一批死在了冲锋的路上,但是源源不断的敌军实在是太多了,不论多少援军赶来,金葡菌总是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中性粒细胞再次寡不敌众。


“将军,敌军太多了……我已经不行了,兄弟们也不行了……我想回家,我想看看我弟弟……早幼粒……我也想妈妈……造血干细胞……额。”这名年轻的中性粒细胞,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已经成长为巨噬细胞的单核细胞泪水盈眶,虎目圆睁:“小中!小中!你我一起长大,没想到今天在此永别,小中!”

巨噬细胞依依不舍地放下中性粒细胞的尸体,拔起手边已经卷刃的长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今日,我们兄弟共赴黄泉!杀!”


最后的巨噬细胞,单枪匹马,手握长刀,冲向了无边无际的金葡菌大军当中!


突然!一声令箭呼啸而起,狼牙翎羽准确地贯穿了金葡菌大军最排头的一个士兵。巨噬细胞猛然回头,瞳孔倏地扩大:

“青霉素来了!”


青霉素来得好快,他们铁衣青马,顶冠铜盔,背悬长弓,长枪如水。


“你且休息休息!”策马从巨噬细胞身边飞驰而过的青霉素面无表情地扔下这句话。


弓弦响处,敌军应声而落,长枪挥出,万马所向披靡。

青霉素的兵器上喂了毒,重达几十斤的大枪一旦挥出,几十个金葡菌惨叫着横飞出去,无数的金葡菌想要一拥而上,将青霉素击落马下,却没想到青霉素的盔甲厚重非常,带上马力,扑上来的金葡菌别说伤人,即便自保也不能够,都被撞飞了出去。

青霉素大军,人如龙,马如风,顷刻间将金葡菌的阵地冲了个七零八落,此时后方的金葡菌还想加紧分裂,制造兵员,没想到青霉素来得好快,眨眼间已经到了眼前,长枪挥动,正在惊愕的金葡菌一颗颗人头落地!


不知过了多久,战场上横尸累累,硝烟中,却已经寂静难言,只剩下遍体鳞伤的几个吞噬细胞在打扫战场。青霉素大军来去如风,一解决战斗,就抽身而去,一句话也没有多说。


最后的巨噬细胞抱着已经死去,渐渐消融的中性粒细胞,看着身边慢慢地,重新汇聚起来的士兵,眼中已经没有眼泪。满是鲜血的大手里,还紧紧攥着中性粒细胞留下的,最后一颗mRNA。


正是“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分割线————

刚开通了公众号,以后就不用找问题再回答了才能写文章了,欢迎大家关注。

微信搜索:细胞们的故事

或者扫一扫

保证给你好的故事。

user avatar

不谈非条件反射,估计题主想看的不是那些



日本综艺节目《星期三的市中心》,做过一期节目


“人在打电话的时候是不是给什么都会拿?”



第一次测试

给一个正在打电话的妹子递了一支话筒


妹子不出意外的接了过去

第二次


测试对象换成了一个打电话的小哥,物品也被换成了女士女衣

结果打电话的小哥还是接下了内衣,但反应过来后一脸惊恐



第三次


换成了冰激凌

还是接下来了

但接下来马上追着把冰淇淋还回去



第四次

被测试对象换成了短发妹子,测试内容也变成了奖杯……




第五次


直接把遛狗的绳给妹子递过去




第六次


流星锤……


还是接了



接下来网上就有各种版本的实验



给女朋友递哑铃




给老公递饮水机桶





扫把+茶壶+行李箱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

人只能一心一意,无法三心二意——注意力机制


一个人的注意力范围、时间是有限的,人不像扫描仪或者照相机,把所有看到的东西都收进来、记录下来


注意力只能在某一时段内聚焦,或者指向某一个具体任务


注意力机制最早源于对人类视觉的研究


在认知科学中,由于信息处理的瓶颈,人类会选择性地关注所有信息的一部分,同时忽略其他可见的信息


所以别人趁你打电话的时候搞你,记得




图源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