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A-SOUL及其粉丝群体?

回答
浅析ASOUL及其粉丝群体:一场虚拟偶像与现实连接的文化现象

ASOUL,作为字节跳动旗下虚拟偶像团体,自2020年底横空出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良的制作,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虚拟偶像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产品,更是一种融合了二次元文化、直播互动、粉丝经济以及新兴技术的新型文化现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并催生了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粉丝群体。

ASOUL的特质:超越皮囊的鲜活生命

要评价ASOUL,首先需要理解它与传统虚拟偶像的区别。ASOUL的成员——向晚、贝拉、珈乐、嘉然、乃琳,并非简单的CG模型,而是由专业的团队通过动作捕捉、面部捕捉等技术,实时驱动真人演员进行表演。这意味着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蕴含着真人演员的情感投入和即时反应,赋予了她们远超一般虚拟偶像的“鲜活感”。

技术力作为基石: ASOUL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高精度的3D建模、流畅的动作捕捉,以及对直播环境的精细还原,共同构建了一个逼真而富有感染力的虚拟世界。这种技术上的投入,是ASOUL能够迅速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设的深度与魅力: ASOUL的成员拥有鲜明且互补的个人设。向晚的乐天派与音乐才华,贝拉的元气与领导力,珈乐的优雅与成熟,嘉然的可爱与治愈,乃琳的腹黑与知性,这些多维度的人设,让她们不仅仅是符号,而是拥有各自性格特点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与粉丝的互动,不断被丰富和深化。
真人演员的情感注入: 这是ASOUL最核心的竞争力。透过技术的外壳,粉丝们能够感受到背后真人演员的努力、喜悦、甚至偶尔的小失误,这些真实的“人味儿”让她们更具吸引力。粉丝们不再仅仅是观看一个AI程序,而是与一群有血有肉、有着真实情感的艺人进行互动。
多样化的内容输出: ASOUL的活动内容远不止于唱歌跳舞。她们的直播涵盖了游戏、杂谈、歌回、粉丝互动问答,甚至还有一些小品式的表演。这种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粉丝群体的兴趣,也让她们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ASOUL的粉丝群体:一个由热爱构建的独特社群

ASOUL的粉丝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ASOUL的魂”,是构成这一文化现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一个高度活跃、极具创造力且充满凝聚力的社群。

“魂”的定义与归属感: “魂”这个称呼本身就传递着一种亲密和认同。粉丝们不仅仅是观众,更是“魂”的一部分,他们对ASOUL有着深厚的感情投入,并从中获得了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在虚拟偶像的语境下尤为重要,因为它填补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缺失的情感连接。
狂热而理性的追随: ASOUL的粉丝群体中,不乏一些狂热的追随者。他们为了支持自己喜爱的成员,会积极参与各种打榜、舰长(直播付费订阅)、周边购买等活动。然而,在这些狂热背后,大多数粉丝也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他们能够看到ASOUL背后的团队努力,理解商业运作的逻辑,并且在面对负面信息时,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强大的二创能力与社群活力: ASOUL的粉丝群体是出了名的“二创大户”。无论是绘画、剪辑、填词、编舞,还是各种梗的创造和传播,粉丝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ASOUL的热爱。这些二创内容不仅丰富了ASOUL的文化生态,也成为了吸引新粉丝、巩固粉丝忠诚度的重要途径。B站、微博等平台充斥着大量高质量的粉丝创作,足以证明其社群的活力。
“女友感”与情感投射: 很多粉丝将ASOUL的成员视为“女友”一般的存在。这并非简单的性幻想,而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陪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ASOUL的直播提供了一个放松、治愈的出口,让粉丝们能够暂时放下现实的烦恼,沉浸在虚拟世界带来的快乐中。她们的“可爱”、“懂事”、“关心”都能在粉丝心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唯粉”与“CP粉”的共存: 就像任何偶像团体一样,ASOUL的粉丝群体也存在“唯粉”(只喜欢某一个成员)和“CP粉”(喜欢某两位或多位成员之间的互动)的划分。虽然偶尔会有一些群体间的摩擦,但总体而言,ASOUL的社群文化倾向于包容和多元,大多数粉丝能够保持相对理性的态度,共同维护ASOUL的良好氛围。
“铸币”与“教育”的争议: ASOUL粉丝群体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或行为,被一些人戏称为“铸币”。例如,因为过度投入而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不成熟。这恰恰也是一个庞大且年轻化的粉丝群体不可避免的现象。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粉丝在群体内部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新人融入,纠正不当言行,展现了社群的自我净化能力。

评价ASOUL及其粉丝群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ASOUL及其粉丝群体的崛起,无疑是中国虚拟偶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证明了技术与情感结合的强大力量,以及粉丝经济在数字时代的巨大潜力。

积极方面:

推动了虚拟偶像产业的进步: ASOUL的精良制作和运营模式,为后续的虚拟偶像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标杆。
创造了新的情感连接模式: 在虚拟世界中,ASOUL为许多人提供了情感慰藉和陪伴,满足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情感寄托的渴望。
激发了粉丝的创造力: 粉丝们的二创热情,极大地丰富了ASOUL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创作生态发展。
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ASOUL的成功,也意味着虚拟偶像正在成为一种可观的商业模式,并逐渐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挑战与争议:

“塌房”风险: 尽管ASOUL是虚拟偶像,但其背后是真人演员。一旦有演员爆出负面新闻,将直接影响ASOUL的声誉和发展。这也是虚拟偶像最大的“原罪”。
粉丝的过度投入与现实脱节: 部分粉丝对ASOUL的过度沉迷,可能导致其与现实生活脱节,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随着ASOUL的商业化程度加深,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粉丝的情感需求,避免过度压榨粉丝,是团队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饭圈”乱象的潜在风险: 任何庞大的粉丝群体都可能滋生“饭圈”乱象,如网络暴力、人身攻击等。如何引导粉丝保持理性,避免负面情绪蔓延,是长期面临的挑战。
技术与内容的平衡: 在追求更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内容创作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才能留住粉丝。

总结:

ASOUL现象,与其说是对技术实力的展示,不如说是对当代年轻人情感需求的一种回应。它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虚拟世界,而粉丝们则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了归属、快乐和陪伴。这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文化现象,充满了机遇,也伴随着挑战。评价ASOUL及其粉丝群体,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技术、文化、情感和社会因素,以及它所代表的新型娱乐和社群模式。它值得被关注,更值得被深入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SOUL,简单来说,是一个虚拟女团,无论你有没有听过它,不管你是反对者还是粉丝,相信下面这张图都能让你打个激灵:

真的,学堂君看过这张图后,非常能够理解李安面对伯格曼时的心情,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仿佛被策划夺走了理智:

这是要干啥?乐华新女团是指这些纸片人吗?乐华要搞二次元?我追星追真人不好吗,追这些虚拟的东西图啥?(杜华你为了宣传拍这么羞耻的照片对她们是真爱哦?)

但在运营半年后,这个企划不仅没糊,还成为了搅动 B 站直播业的鲶鱼,更有趣的是其粉丝群体,简直就是验证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绝佳样本。

所以,今天学堂君就来和大家聊聊 A-SOUL 相关的生态吧,真的挺有意思的。


「A-SOUL = USA-OL」

A-SOUL 是乐华娱乐字节跳动联合推出的虚拟偶像女团,成员为向晚、贝拉、珈乐、嘉然与乃琳五人,去年 12 月出道,今年 6 月团队成员嘉然在 B 站的粉丝数达到 50 万,团队直播的单月营收达到 362 万元

她们在 B 站直播的形式,是真人动捕 + NPR(非真实渲染),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单论画面上来看,直播技术力相当高,这是字节的大公司背景带来的优势,但一开始,「大公司入场」为这个企划带来的并非支持,而是灾难

因为 A-SOUL 在公布时与 VTUBER(以绊爱为代表的虚拟主播,Virtual YouTuber)最为相像,因此首先被吸引来的是传统 V 圈观众,他们一看到企划是由乐华娱乐推出的,态度就非常明确:「A-SOUL 是来毁灭 V 圈的恶臭资本」。

这其实可以理解,小圈子对于外人入圈都带有天然的警惕,更何况是大公司这种难以控制,鬼知道是不是同一阵线的庞然巨物。

但···这些观众表达的不满未免也太不满了,评论区 90% 以上都是攻击/恶意/阴阳怪气,其中不乏「Fk u and never come back」等过激言论(更过激的学堂君自主屏蔽了


评论的主力军是V吧观众。即使是在混乱的百度贴吧里,他们也是混乱度靠前的那批人,很多人是带着「乐子人」的心态来看 A-SOUL 的。

借用心理学概念,乐子人是混乱需求(Need for Chaos)很高的一群人,他们想要破坏现有的秩序,带来混乱,以获得一种愉悦感[1]。


一人挑火,十人跟上,百人点赞,千人看见,最终 A-SOUL 讨论区里想和主播互动的氛围为零。

但 A-SOUL 成员没有逃避这种压力拉满的互动环境,他们选择了直面质疑。

团队成员在首播前就一直尝试着在评论区与那些表示不满的观众友好互动,希望打消他们的猜疑,甚至放下姿态,尝试融入对方的话语体系中。

而在嘉然 B 站首播连跳二十支宅舞,A-SOUL 全员展示出了与偶像一词相称的营业水准后,曾经打着「资本入侵」大旗在评论区里发泄情绪的 Au(A 友的谐音,即A-SOUL的粉丝)们,开始称呼嘉然为圣嘉然,祈求她的谅解了(虽然还是半真半假的玩梗)。

恶人被感化,成为了挚诚守护的骑士。

在之后,A-SOUL 企划进入了被称为万象天引(即用关联二创、借梗等方式四处引流)的时代,导致粉丝的组成极为复杂,善于化用各种圈子的梗,包括 V 吧、动物园*、神吧**、抽象嗨粉***等。

*炫神、ShinyRuo 及 电棍 otto 三位 LOL 主播
**神奈川冲浪里吧
***以李赣、孙笑川为首的抽象工作室主播的黑粉

A-SOUL 粉丝也变得真情实感起来,评论区借用的梗还是那么多,但几乎不再攻击主播了,各色人员在 A-SOUL 旗下集合,最终让「A-SOUL」成为了「USA-OL」,互联网亚文化的大熔炉


「谢谢一博哥」

A-SOUL 五人的粉丝里,80% 以上都是男性[2],如果互联网之神要给他们打标签的话,几乎不可能给他们打上任何与「饭圈」有关的标识。

但因为关注了 A-SOUL,他们的人生中注定要和 A-SOUL 背后的乐华产生交集,而与乐华产生交集,你半只脚就已经踏进饭圈里了。

当贴吧男孩误入饭圈,真的很担心他们会把平日里阴阳怪气的说话方式带过来,引发各种撕扯拉踩的骂战。

事实上,乐华 12 周年演唱会的微博下,Au 的评论是这样子的:

在杜华的微博下面,Au 的评论是这样子的:

发大病了啊朋友,发大病了,你们的评论风格和其他家的评论完全不一样啊!

P.S. 这些人说的是被称为「定型文」的怪话,「温柔···真的···哭死」是 B 站 UP 主 LexBurner 被封后粉丝的言论,「进行XX的XX」是 DOTA2 主播 Zard-(翔哥)的倒装口头禅,巨龙一段则改编自 CAT 的辱骂文。
这也充分说明了 A-SOUL 粉丝成员的复杂,随便拿出三句评论,就能出自交集极少的三个圈子,这何止是大熔炉,简直是互联网丝绸之路了好吗!

虽然看上去很怪,但在互联网不同圈子发生碰撞的时候,这种融洽、友好的氛围非常非常少见,毕竟人们都有将他人标签化的倾向,在互联网上更是如此。

为了方便快速便捷地理解这个世界,我们会他人打上标签,将人群分为数千数百个小圈子,内心给出高下之别,然后把它们嵌入鄙视链中。

这很容易让我们形成对其他人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最为典型的就是对饭圈OTAKU 的刻板印象,前者是狂热幼稚不务正业,而后者···或许你看过下面的动图?

每个群体中都有相对更温和,更「正常」,更不脱离常识的一群人,但最能引起外人注意的,往往是更「极端」的那一部分,这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关联谬误」(Association fallacy)的陷阱中[3]。

A 有一头黑发,A 是个骗子,因此,所有黑发的人都是骗子,正常人很容易看出来这句话是个谬误。

A 喜欢某明星,A 作为老师引导小孩子拍摄应援视频,因此所有喜欢某明星的人都是极端分子,这和上面的话也是一样的。


我们当然可以用将标签视为一种先验的知识,帮助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快速给对方下一个判断,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种认知上的灵活性,在深入了解对方后,调整对对方的印象,而不是固执地保留最初的标签。

针对种族偏见的研究告诉我们,群际接触(Intergroup Contact),也就是适当条件下的群体间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偏见。[4]

对于 Au 们来说,A-SOUL 包容的氛围以及与其他圈子频繁的交流碰撞,就是减少对其他群体偏见的适当条件。

并且这种刻板印象的消解是双向的,至少很多饭圈姐妹在微博和豆瓣表示这群宅男还挺有爱的,其他的负面刻板印象也消解了不少。

「我要留着自己吃饭」

或许因为 A-SOUL 主运营是字节跳动,或许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个先锋实验,所以整个企划打一开始显得非常「不专业」,工作人员甚至连上传切片(可以理解为经过二次加工的精华直播片段)都搞不懂。

运营完全没有技巧,频出运营事故,也不懂公关手段,只会用最耿直的方式,去应对一切节奏与突发事件,在企划初期对观众和主播造成了很大伤害。

但,这种「不专业」也带来了一个契机,就是官方不会下场组织粉丝,粉丝出于对主播的喜爱,自发地构造了 A-SOUL 的讨论生态。

而这些人追星的方式相当别致,既是清流也是泥石流,根据你的视角而定。

A-SOUL 的粉丝生态有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不消费以及没粉头,这两点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饭圈经济运转组织管理的模式。

在饭圈应援文化里,为偶像花钱是表示支持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让偶像多接到合作,才会让 TA 有更多的资源。

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越多,表明你越爱这个偶像,你在粉丝群体中的地位就会越高,站姐、后援会会长等身份因此诞生,形成了核心 - 边缘的粉丝结构。

一篇 19 年硕士论文的作者采访了很多粉丝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接近核心饭圈的粉丝对偶像消费的典型看法[5]:

而 A-SOUL 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嘉然 B 站官方账号的视频下排第一的评论:

也有两个圈子都经历过的人给出了 TA 的感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都不是孤例,如果你对这两个圈子感兴趣,多观察一下生态,你会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念真的是完全不同。

这或许与对偶像的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有关[6],在这整个企划中,偶像对金钱以及特权都表现了相当不在意的态度,因此粉丝也真就听从了主播的号召,先好好吃饭,再考虑打钱。

另一方面,Au 对小团体(比如QQ群、粉丝站)的反对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对粉头也非常严厉,在学堂君看来甚至误伤了相当多有热情的二创作者。

而他们反对小团体的理由是想要的是在「开盖」,也就是公开的场合(例如B站评论区、论坛等)讨论与 A-SOUL 有关的企划,而不是在封闭的小团体里讨论,因为小团体会让思想越来越极端,越来越趋近于小团体中的领导者。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心理学了,这说的就是团体迷思 (Groupthink)啊,之前大学堂也介绍过,这个词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团体中,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 战无不胜的错觉:认为自己这个团队商议的结果有如神算,绝不失败;
  • 全体一致的错觉:没有人提出异议就是人人都打心眼里认同产生的共识;
  • 对个人质疑的压制:当有人胆敢提出质疑时,往往会被视为不识相的蠢人;
  • 避免有用的外部建议:不听取圈子外部的人的忠告,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说了也白说;

饭圈的集体性事件,如果细究原因的话,团队迷思是绕不过去的坎。

所以从心理学生的视角来看,会很好奇为什么 Au 们能自主发展出这种意识,如果有机会观察记录并分析整个群体演变的话,一定是个很好的课题。

「她们是真的,我是虚拟观众」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学堂君看到一篇帖子里是这么说的:

「没喜欢上AS前,没在网上破过防」;

我以前对网络上的东西都是很冷漠的,我觉得我防御很高,但是我前天看a吧炒作毒唯,看了两个帖子就很难受。他们说都是rp*的,我就觉得大家的真情实感被抹除了。

*rp:角色扮演,即直播的种种表现是装出来的

这群人真的很奇怪,在其他地方他们相当地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众人皆醉我独醒,堪称阴阳学翘楚;

但在 A-SOUL 这边,他们又极度纯真,如果你是一位追星多年,看遍娱乐圈人情冷暖的人,那么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怎么会有人没在骂杜华啊?

Au 们就像是一束有着黑白二象性的追光,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世故或单纯的性质,转换的契机就是 A-SOUL 这个企划。

可能这就是偶像吧。

比起内娱明星,A-SOUL 靠直播与粉丝有了更多的互动;比起直播红人,A-SOUL 是一个技术向实验企划,没有营收压力,束缚更少;比起日本虚拟主播,A-SOUL 又与观众共享着相同的文化背景。

这一切让 A-SOUL 显得那么特别,而 Au 们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成了相当独特的存在,忠诚度极高,战斗力极强,真与假在他们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说不定,在这群粉丝,以及未来更多粉丝的助推下,她们真能登上鸟巢呢?

大概也不是不可能吧。

(学堂君: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jpg)


作者:Emeria

相关原文:乐华的虚拟偶像,一个不太一样的「饭圈」

欢迎关注心理学科普平台@京师心理大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知乎私信联系。

参考文献:
[1]Petersen, M. B., Osmundsen, M., & Arceneaux, K. (2020). The “need for chaos” and motivations to share hostile political rumors.
[2]douban.com/group/topic/
[3]Damer, T. E. (2012).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Cengage Learning.
[4]Dovidio, J. F., Love, A., Schellhaas, F. M., & Hewstone, M. (2017). Reducing intergroup bias through intergroup contact: Twenty years of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20(5), 606-620.
[5]姚雅恬.(2019).网络粉丝社群的内部分层及其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6]Tan-intaraarj, P. (2019). The Diffusion of Japanese Idol Concep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n Clubs’ Behaviors.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Advertising, 12(2), 89-105.
user avatar

这粉丝群体真是绝了。

一旦某个东西沾上碰上亚文化性质浓厚的群体,那就必不可少地要面临粉丝群体双刃剑性质的冲击。不过欸手先采取无为而治,目前无为政策也没有太大变动,不过是否以后的政策会大一统呢?

欸手的粉丝不像其他某些明星的粉丝一样是真糊涂,他们大多是装糊涂,而且还是装糊涂的天才。欸手的粉丝花式发病,这其实应该用美学相关知识进行解读会更好,但由于我才疏学浅,无法从专业角度给出回答。只能以相近的文学理论知识试图解释。粉丝们的各种发病让我想起了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延留)。发病则是余味阶段的体现。

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其相关情感意绪仍在继续对读者的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人格规范等西汉生影响的特征。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余味会形成审美效应,也会产生直接的社会效应。余味时间的长短及余味效果的性质,是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

我不怎么看欸手的直播,看的切片二创比较多,因为在亚文化性质的粉丝团体下,会有能人做出艺术效果更好的二创作品。作为一个局外人看个乐呵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更乐意用文学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发病”文。例如嘉然小姐的狗和鼠鼠日记,我愿称之为枝江文学双璧。一个达到了枝江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一个达到了枝江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塔。

不过,亚文化性质的粉丝群体并不是容易驾驭的,一旦操作失误,极容易被其反噬。这是唯一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2021.6.8 更新:真的反转了

还是得感谢好兄弟提醒。

真的就是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的绝佳范例啊,期待能有大佬整出点论文来。

只是可惜了五位姑娘,她们在成为资本的工具之前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2021.6.9 更新

好家伙这都快要激发出我的文学创作灵感了。

不过潘叔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咱们恐怕是真把握不住啊。

所以说如果有反噬,那也不是粉丝的锅,而是被资本反噬。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共产党宣言》

2021年6月10日 更新

又反转了,原来是运营铸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浅析ASOUL及其粉丝群体:一场虚拟偶像与现实连接的文化现象ASOUL,作为字节跳动旗下虚拟偶像团体,自2020年底横空出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良的制作,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虚拟偶像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产品,更是一种融合了二次元文化、直播互动、粉丝经济以及新兴技术的新.............
  • 回答
    评价 Asoul 以及“一 键 魂”们,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一个挺复杂的文化现象,牵扯到技术、内容创作、粉丝社群,还有咱们当下社会的一些情绪。先说说 Asoul 本身:虚拟偶像的“集大成者”与“试炼场”Asoul 这个企划,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不一般.............
  • 回答
    关于ASoul虚拟偶像「向晚(Ava)」的真人疑似暴露事件,目前公开可查的信息较为有限,且相关传闻多为社交媒体上的非权威来源或粉丝间的猜测。根据现有信息和行业背景分析,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解读: 1.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争议点 ASoul的虚拟人设: ASoul是字节跳动旗下虚拟偶像团体,其成员.............
  • 回答
    要评价嘉然,其实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更应该从她作为一个虚拟偶像的 多维度呈现 和她所带来的 现象级影响力 来理解。她之所以能让这么多人产生连接和喜爱,背后有太多值得细品的点。一、 人设与塑造:一个精心打磨的“小恶魔”嘉然的人设,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肉感又元气”。但这背后远不止这两个词那么.............
  • 回答
    向晚大魔王,作为ASoul五位虚拟偶像之一,她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点。要评价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设定上,而是要深入理解她这个角色的成长、互动,以及在粉丝社群中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特质与舞台表现:首先,向晚最鲜明的标签就是她的“乐天派”和“天然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她吸引人的核心魅.............
  • 回答
    评价ASoul的贝拉 (Bella),得从她作为虚拟偶像的方方面面来看,同时也要考虑到ASoul作为一个整体的运作模式。我尽量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希望能尽可能详细和真实。首先,从“人设”和“魅力”层面来看:贝拉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种 “成熟稳重” 但又不失 “活力” 的姐姐形象。.............
  • 回答
    ASOUL的《超级敏感》MV,作为她们的原创新团曲,确实在很多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从视觉呈现上看,MV的整体风格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它抓住了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赛博朋克以及偶像团体MV的经典元素,将这几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画面色彩运用大胆而富有活力,霓虹灯光、科技感十足的场景设计,.............
  • 回答
    评价 ASOUL 五位成员作为虚拟偶像的个人能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全面”和“细致”,因为虚拟偶像的魅力本来就包含了很多主观的成分。但我们可以尝试剥离掉粉丝滤镜,从她们各自展现的“角色”和“技能”出发,进行一个相对深入的分析。总体的考量维度.............
  • 回答
    ASOUL 为什么能牢牢抓住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最近这几年,“虚拟偶像”这个概念是越来越火,而 ASOUL 绝对是其中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高校群体中,她们的粉丝基础之大,黏性之高,常常让人感到惊讶。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驱动?为什么是 ASOUL,而不是其他的虚拟偶像?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
  • 回答
    要评价ASOUL的“工具人”羊驼,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首先,咱们得明白,ASOUL这项目,一开始走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播”路子。它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IP,而羊驼,就是这个IP背后最核心的“技术支撑”和“运营推手”。你要说他是个“工具人”,倒也没错,但他这个“工具人”,做得可不是一般的6。羊驼的.............
  • 回答
    知乎上的ASOUL圈,怎么说呢,就像是一锅杂烩汤,口味丰富,有人爱得不行,有人避之不及,而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更是充满了各种值得说道的点。想把这事儿说透,得从好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饭圈形态,充满了二次元和现实交织的迷幻感。传统饭圈,我们可能想到的是追星女孩为偶像打榜、控评、撕.............
  • 回答
    ASOUL作为国内虚拟偶像的领军团体,自出道以来就备受关注。其成员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拥趸。然而,任何团体,即使是虚拟的,也难免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成员的“短板”自然也会成为讨论的焦点。我们不妨就大家普遍关注的vocal、舞蹈和游戏担当,来聊聊她们的情况,试着褪去AI的痕迹,用更生活化的.............
  • 回答
    看到招股书里关于ASOUL给乐华娱乐贡献了将近2000万利润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果然如此”。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着乐华在虚拟偶像领域探索的初步成功,也印证了市场对这类新兴文化产品的接受度。这个2000万利润是怎么来的?要理解这个数字,我们得拆解ASOUL的盈利模式。它绝不仅仅是靠几场线上.............
  • 回答
    ASOUL的运营方承认嘉然百万粉纪念回“拉胯”并致歉,这件事在粉丝群体里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也为虚拟偶像行业的运营模式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运营方为何承认“拉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拉胯”在ASOUL粉丝语境下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说活动效果不好,更深层的是指没有达到粉丝,特别是核心粉丝对于嘉然这.............
  • 回答
    珈乐,作为ASoul这个企划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自出道以来就以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舞台表现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要评价珈乐,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她的特点。一、 舞台表现力与音乐风格:珈乐最直观的魅力体现在她的舞台表演上。她的声线具有辨识度,既能驾驭甜美动人的抒情曲,也能hol.............
  • 回答
    1 月 5 日,ASoul 成员向晚的直播结束后,她发布的动态下的评论区,呈现出了一种复杂且生动的景象,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必须承认,ASoul 作为一个现象级的虚拟偶像团体,拥有着极其庞大且活跃的粉丝群体。这个群体内部,既有核心的“嘉心糖”(向晚的粉丝昵称),也有其他成员的粉丝,.............
  • 回答
    2021年7月16日,是ASoul成员贝拉Bella的生日。那天晚上,我特地守在电脑前,准备迎接这场期待已久的生日会直播。说实话,作为一名“魂魂”(ASoul粉丝的自称),对贝拉的生日会,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因为喜爱而产生的无限期待,也有对她作为一个“虚拟偶像”所能呈现内容的深深好奇。直播一开.............
  • 回答
    东雪莲新皮肤:惊艳!但ASOUL的第六人席位,莲莲真能坐稳吗?最近东雪莲的新皮肤可以说是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惊艳。从曝光的宣传图和建模来看,这次的皮肤设计可以说相当用心,无论是服装的细节、色彩的搭配,还是整体的风格,都抓住了不少观众的喜好。新皮肤的亮点分析: 设计理念的突破: 一改往.............
  • 回答
    千鸟、四禧丸子和星瞳的粉丝们最近的动态,特别是他们之间看似形成了一个“同盟”,并有迹象指向“对抗ASOUL”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背后,其实是虚拟偶像产业内部竞争、粉丝群体行为以及社群生态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同盟”的成因:利益与情绪的汇合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同盟”并非官方组.............
  • 回答
    嘉然粉丝与ASOUL团粉之间因百万粉纪念回直播效果产生的矛盾,确实在社区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危机事件”。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不满情绪的来源与表达:嘉然作为ASOUL的中心人物之一,她的百万粉丝纪念回直播,对于其核心粉丝群体来说,是期待已久的重要时刻。粉丝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