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在中国军事史上到底有多强?

回答
关羽,字云长,在中国军事史上毫无疑问是一位传奇人物,其军事实力之强,体现在多方面,并贯穿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要详细讲述关羽有多强,我们需要从他的个人武勇、战术素养、战略眼光、领导能力以及其在战场上的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个人武勇:万夫不当之勇,战场上的定海神针

关羽最直观、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强大之处,无疑是他超凡的个人武勇。在中国武术和兵器谱系中,他几乎是无出其右的代表。

温酒斩华雄: 这是关羽早期成名的关键一战。当时群雄讨董,十八路诸侯皆忌惮董卓手下猛将华雄。华雄连斩多位诸侯联军大将,士气低落。关羽主动请缨,曹操为其温酒一杯,关羽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三盏酒的功夫,关羽便提着华雄的头颅回来,酒尚温。这虽然有演义的成分,但其核心在于展现了关羽压倒性的个人实力,足以在乱军之中斩杀敌方最勇猛的将领,极大地鼓舞了友军士气,也奠定了他“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声。
斩颜良、诛文丑: 这是《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的战绩,虽然同样带有传奇色彩,但其基础是关羽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当时曹操与袁绍交战,袁绍有颜良、文丑两员大将,是曹营的巨大威胁。曹操深知关羽的勇武,让他出战。关羽在万军之中,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斩杀了颜良和文丑,令袁军闻风丧胆,士气崩溃。颜良“勇冠三军”,文丑“勇而有义”,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猛将,关羽能如此干净利落地将其斩杀,足以证明其在个体对抗中的强大。
过五关斩六将: 虽然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但它将关羽的个人武勇推向了极致。即便不完全信其真实性,它也反映了关羽在极度不利、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凭一己之力突破重重阻碍,击败无数前来阻拦的将领和士兵。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强大,也是对关羽武勇的极端艺术化表达。
战绩累累的描绘: 在各种战役中,《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无数次描绘关羽“左右冲杀”、“所向披靡”、“血染征袍”等场景。他不仅仅是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勇士,更是能够在一场战斗中,以个人力量扭转局部战局,摧毁敌方士气,杀死大量敌军的“战场收割机”。

二、 战术素养:有勇有谋,善于抓住战机

关羽的强大并非仅仅依靠蛮力,他同样具备相当的战术意识和执行力。

徐州之战中的佯攻与突围: 在刘备失徐州后,关羽曾守城。虽然最终兵败,但在战役过程中,他展现了作为守城将领的基本素养。在刘备等人突围时,他负责断后,其勇武和坚韧使得敌军难以逾越。
樊城之战的“水淹七军”: 这是关羽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战役,也是其战术素养的集中体现。
选址与时机: 关羽选择在汉水流域,利用当地地形和即将到来的雨季。他准确预判了雨季的到来以及汉江的涨水规律,这是战略眼光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
围点打援与决断: 他围困樊城,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力。同时,他派遣将领士仁、糜芳等驻守公安,但对他们进行了威慑和管理。
“水淹七军”: 当大雨倾盆而下,汉水水位暴涨时,关羽果断指挥部队将水引入围城区域。曹操派出的徐晃和庞德率领的军队,措手不及,被洪水淹没,军心大乱。“水淹七军”是古代军事史上罕见的以水为战的经典战例,关羽的指挥果断、精准,彻底摧毁了曹操的七支部队,俘虏了庞德,击败了于禁,一时间威震华夏。
攻势的延伸: 关羽趁势北伐,攻取了部分曹操的据点,差点威胁到许昌。这显示了他的进攻能力和战略野心。

三、 战略眼光:虽有局限,但方向正确

关羽的战略眼光在很多方面是清晰的,但也有其局限性,这与当时蜀汉的整体战略环境有关。

隆中对的理解与执行: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他必然对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有所了解。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忧曹操”,最终实现“兴复汉室”。关羽驻守的荆州,是“隆中对”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进攻中原的战略支点。
荆州的重要性: 关羽深知荆州作为战略要地的价值,他在此期间表现出守护领土的决心。然而,他过于相信“结盟”关系,对东吴的戒备不足,导致了荆州后来的失陷。
北伐的决心: 在刘备去世后,关羽仍然以恢复汉室为己任,积极策划北伐,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忠诚和有抱负的将领的战略目标。

四、 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收服人心,树立威望

关羽的强大还体现在他对军队和下属的影响力上。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面上): 关羽以“义”闻名,他对待部下相对有情义,但也以严格著称。他能够让士兵尊敬,也能让将领服从。
收服黄忠、魏延等: 在刘备集团建立初期,关羽、张飞是核心力量,但他也接纳了黄忠、魏延等新加入的将领,并与他们协同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
对曹操的优待与选择: 在曹操那里,关羽虽然身在敌营,但曹操“待之以上宾”,而关羽也“封金挂印”,最终选择回归刘备。这种忠诚和信义,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个人力量,让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义薄云天”的形象: 关羽“义薄云天”的形象,不仅是对他忠义的歌颂,也反映了他能够团结和激励人心。许多人愿意为他卖命,这种凝聚力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 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关羽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能力上,更在于他为中国军事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武圣”形象的塑造: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尊为“武圣”的武将,与“文圣”孔子并列。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对其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的最高肯定。他的形象被广泛崇拜,成为忠义、勇武的化身。
军事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水淹七军”战例,是后世军事家研究和学习的经典案例,影响了中国水战的战术发展。
文化符号: 关羽不仅仅是一位将领,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宗教信仰到民间传说,再到现代的商业文化。他的强大,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范畴,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局限性与争议:

当然,评价关羽的强大,也需要客观地看到其局限性:

荆州失守: 最终导致荆州被东吴夺取,刘备集团遭受重大损失,这无疑是关羽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失败。这既有他轻敌冒进、战略判断失误的成分,也与东吴的战略阴谋和后方支持不足有关。
“骄狂”的评价: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他“有骄才而见屈于智”,意思是他虽然有才能,但也因为骄傲而被智谋胜过。对东吴使者的态度以及对盟友的态度,也常被认为存在一些问题。
演义与史实的区分: 需要明确区分《三国演义》中的神化描写和《三国志》中的历史记载。演义极大地夸张了他的个人武勇,而史实则更侧重于其真实的军事功绩和影响。

总结来说,关羽在中国军事史上无疑是极其强大的。

个人武勇上,他是“万人敌”,是战场上最锐利的矛,能够以一敌百,斩杀敌方主将,扭转局部战局。
战术执行上,他能抓住战机,利用地形,以“水淹七军”这样经典而具有创造性的战法,重创强敌。
领导力上,他能收服人心,树立威望,具备一定的统军能力,虽然在战略上存在失误,但其忠诚和勇武激励了无数后人。
历史地位上,他被尊为“武圣”,成为中国军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其影响力超越了军事本身,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尽管存在争议和失误,但关羽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他凭借其卓越的个人能力、经典的战役表现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牢牢地占据着中国最伟大军事将领之一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类的游戏玩过吧,记不记得有一个英雄叫曹仁。

曹仁在所有三国类的游戏中都是肉盾,防御系的,但是在史书中,野史中他都是一个进攻类的战将,造成这个现象,只因为他和关二爷打了一仗。

曹仁作为进攻狂魔还是很够意思的!

来看一下曹仁这些年的战绩:(转于 @渤海小吏 的封建脉络百战 五十三战 关羽振华下)

1、当年打的袁术“几近灭亡”的时候,曹仁开始大量立功。(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

2、在徐州大放异彩,开始领曹操的骑兵军团,暴打了陶谦系的一大群干部。(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别攻陶谦将吕由,破之,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

3、曹操跟吕布对战时,曹仁已经俘将立功独领一军了。(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

4、兖州地狱战后,曹操兵入豫州,迎天子,曹仁数次立功。(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

5、曹操打张绣的时候,曹仁继续别领一军去搞拆迁,在曹操敲寡妇门差点被追死的时候,曹仁带军反杀张绣军的追兵。(太祖征张绣,仁别徇旁县,虏其男女三千馀人。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

6、官渡大战时,老刘开始开拓抗曹敌后根据地,反响很大,曹操派了别的小弟安排不了老刘,最终在人手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派曹仁率骑兵军团打跑了老刘。(太祖与袁绍久相持於官渡,绍遣刘备徇强诸县,多举众应之···遂使将骑击备,破走之,仁尽复收诸叛县而还)

7、袁绍派韩荀钞截西道,再次被自由人曹仁狂屠,从此袁绍放弃了分兵的想法。(绍遣别将韩荀钞断西道,仁击荀於鸡洛山,大破之,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

8、江陵保卫战,带着三百几十人打退了周瑜的数千先锋军,后来作为对阵江东的好经验被全军推广。

9、打马超的时候,督七军讨灭了反叛。(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

10、最近的一次,攻城三月拿下了坚城宛城。

曹仁的一生,是进攻的一生,特别擅长骑兵作战和攻坚硬战,就算守江陵的时候那也是特种兵突击,三百破数千的猛男,本来应该是马超的这个画风。

结果职业生涯到了尾声,在和二爷的一系列对战后,变成了“你不拿着盾牌谁知道你是曹仁啊”的效果。

user avatar

军事指挥能力很强,但远没到逆天改命(韩信级别)的程度。

相当于NBA里的强队二当家,可以稳定贡献20分,也能偶尔爆发超神几场,但不能指望他带队拿下总冠军,必须有强大的体系(国力支撑)或另一个超神常态大当家带队才行。

但在军事史上,却是开宗立派的人物,解决了春秋战国时期到君主独裁时期武将道德规范建设问题。

相当于打开一个新市场让NBA进入新时代的主。类比姚明吧。

提到武将先想到关羽,正如提到篮球先想到姚明。

可姚明实际上既没有大荣誉,在NBA历史上也排不上号。关羽如果只看指挥和战绩也是一样。

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user avatar

怪关羽光顾着读《左传》没来得及读《孙子》。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放眼中国军事史,关羽实在难以排上号。关羽的高光时刻是所谓“威震华夏”的襄樊战役,尴尬的是,这战呢,最后关羽还打输了,不但打输了,还把命丢了,不但把命丢了,还弄丢了刘备一半的地盘,这······关羽强是强,就是没啥好看的战绩,对标个李广吧。

user avatar

我发现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军事史比起战绩,更优先注重理论建设和战法创新的,在那里比打了多少胜仗是没用的。汉末三国比较突出的就曹操、诸葛亮两个人,而且也和他们打了多少仗,胜率如何没有关系,而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分别撰写了相当有权威的军事著作,影响了军事理论的发展。

关二爷再神勇无敌,他不会写书,也没有史料记载下他有什么创新战法战术,注定就只能在这个方面低人一档了。

至于单纯论指挥水平,那二爷首先就占了一个独当一面率领大兵团的档次,没当过方面军统帅的都往后稍稍,可比的人也不多,关羽在其中虽然未必能稳居第一,但说是顶流肯定是没有错的(仅限三国时期)。


我发现大家都有个很神秘的观点,无限把军事指挥能力缩小到排兵布阵上,似乎利用场外因素的就不算军事指挥能力。一会觉得利用天气地形不算军事能力,一会觉得用间攻心不算军事能力,搞的打仗像军棋推演比赛,还要讲个公平公正了。

古人还知道指挥官分成,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兵形势。

我很反对因为吕蒙用间攻心而否定吕蒙的水平,也很反对因为关羽水淹七军利用了天时否定关羽的水平,你们吵架不要带上我谢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