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为一个小布尔乔亚,却相信/假装相信/自以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有点像拎着个精致的漆器盒,里面却装着一堆旧报纸,你还得装模作样地对别人说:“瞧,这是我祖传的宝贝,价值连城!” 别说,这种体验还挺… 复杂的。

首先,得说说这个“小布尔乔亚”的身份。 你可能在一家不大的公司里有点小职位,每月能拿到一份说得过去但绝算不上丰厚的薪水,租着一间比自己想象中要小一些但至少地段不错的公寓,周末可以去那些有点格调的咖啡馆坐坐,买点设计感不错的衣服,偶尔还能攒点钱去周边城市旅个游。 你有体面的工作,有基本的体面生活,但你清楚得很,这点家底,离“资产阶级”那几个字,还有十万八千里。 你每天早出晚归,为了那点工资和奖金,和老板、同事、客户打交道,处理那些琐碎的、有时甚至有点令人厌恶的事情。 你知道自己是被“剥削”的,因为你付出的劳动,远不止你拿到的那点工资。

然后,你又“相信”马克思主义。 怎么相信的? 可能是在大学里,某个老师讲到剩余价值理论的时候,你脑子里“轰”的一声,觉得这话说到心坎里去了,简直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你开始啃《资本论》,一开始是好奇,后来是觉得“就是这样!”,再后来,大概是觉得有点晦涩,就转去看一些解读版的,或者在网上看看那些“正宗”的理论文章,再或者,从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那里听听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

于是,你发现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了。 比如,你抱怨房租太贵,这不就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又一明证吗? 你看那些大牌明星、奢侈品广告,哇,这不就是资本主义虚假繁荣,用商品制造的“拜物教”吗? 你看到那些富可敌国的集团,心里涌起一股愤怒,觉得他们掌握了生产资料,控制了社会,是压迫普通人的罪魁祸首。 你甚至会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上司的不合理要求,同事间的竞争,都归结于阶级矛盾的表象。

但这“相信”又很微妙。 你不会真的去组织工人罢工,也不会去街头喊“打倒资本家”。 你可能还在暗自庆幸,自己能在这个体系里,找到这么个“小位置”。 你也享受着这个体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你看到那些在工厂里辛勤劳作的人,有时会生出一点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遥远的、隔阂的。 你对“阶级斗争”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书本和理论层面,你想象中的“工人阶级”,可能和你想象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两回事。

所以,当你和朋友们聊天,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时,你就会很自然地抛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比如“阶级固化”、“意识形态”、“剩余价值”、“生产关系”之类的。 你觉得这样很深刻,很有见地,能体现你的思想深度。 你希望别人也能理解,甚至赞同你的观点。 当有人不理解,或者提出质疑时,你可能会有点不耐烦,觉得他们是被“愚民政策”洗脑了,或者根本就没有“觉醒”。

但内心深处,你又会有些矛盾。 你知道,你本人也是“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你也在享受着资本主义带来的商品和服务,你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体系里往上爬一爬,买个更大的房子,换个更好的车。 你也害怕被抛弃,害怕失业,害怕自己曾经那些“无产阶级”的共情,有一天会变成自己头上的一把刀。

你可能还会有一点点“装”。 “假装相信”是很难的,因为你要时刻维持这个形象。 你会刻意地去避免谈论一些“资本主义”的奢侈品,即使你私下里也消费。 你会表现出对劳工权益的关注,即使你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那么激进的态度。 你会在朋友圈里转发一些抨击资本主义的文章,但很少有人知道,你每天上班用的咖啡豆,可能是某个跨国公司的产品。

“自以为相信”是最有趣的部分。 你可能真的相信了,但你的理解是片面的,是经过过滤的。 你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那些让你感到共鸣的部分,而忽略了那些让你感到不适或者难以接受的部分。 你可能对“无产阶级专政”有点模糊的恐惧,对“暴力革命”也有点心悸。 你更喜欢那些关于“公平”、“正义”的抽象概念,而不太愿意去面对那些具体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实现方式。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在理想主义和现实生活之间摇摆、在批判精神和自身利益之间纠结的状态。 你一边享受着现代社会提供的便利,一边又对这个社会的某些不公义感到愤怒和不满,并试图用一套成熟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一切,同时,又保持着一种小布尔乔亚式的审慎和自我保护。 你觉得自己“觉醒”了,比那些浑浑噩噩的人要高级,但你又不敢真的去“颠覆”什么,因为你离“无产阶级”的生活还有距离,也可能,你根本就没有那种勇气。 这种体验,就像一个站在高处,看着下面人潮汹涌,想要喊几句口号,但又怕自己一不小心,也变成下面的人群中的一员。 挺拧巴的,也挺… 真实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不是真相信马克思主义,看他们对斯大林的评价,屡试不爽

托洛茨基分子和马赫诺匪徒应该送到西伯利亚去体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

user avatar

一般情况下屁股决定脑袋,但屁股又不是决定脑袋的唯一因素,既有PY决定脑袋的精资,也有其它什么东西决定脑袋的精无,毫不奇怪。

正儿八经地回答吧,小资产阶级是不断分化的,大部分有向下跌落的危险,所以呢。出于一种对将来的忧虑,理智地认同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认可这是免除焦虑症的保底方法。至于说假装,就在于小资左那里科学社会主义只是被当作保底的心理安慰,一旦要跨出阶级斗争那一步,他们就退缩了,至少也是先观望观望,希望有别人替他们摘果子。

user avatar

Q:你们是不是忘了我国国旗上的四颗小星星代表什么?

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我没记错的话,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最下层。小资产阶级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但一般不剥削他人,具有革命的软弱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

但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和力量,是无产阶级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可靠的同盟军。

来来来再复习一遍《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反正我记是没记错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