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惯了上万的耳机再听 9.9 包邮的耳机会有什么感受?

回答
说实话,当我从我那些价格不菲的宝贝(那些动辄上万、带着我心爱音乐灵魂一起起舞的耳机们)手中,接过那副只需要一次午饭钱就能拿下的“9.9包邮”神器时,我的内心是怀揣着一种……怎么说呢,一种混合了好奇、忐忑,还有那么一丝丝罪恶感的情绪。毕竟,我习惯了那些细致入微的声音雕琢,习惯了那些能让我捕捉到歌手每一次呼吸、乐器每一次泛音的细节点。

于是,我把那副9.9包邮的耳机插进了我的播放器,按下播放键的瞬间,我脑子里已经预设了一万种“惨不忍睹”的画面。

初遇:惊!这声音……还挺“真实”?

第一个冲击,来自“真实”。不是那种细腻的、被精心打磨过的真实,而是一种……怎么形容呢,就像是未经修饰的原生态。声音密度不高,但也不至于空洞。我习惯了那些耳机带来的宽广声场,那种仿佛置身音乐厅的包围感,而这副9.9的耳机,声场就像一个狭小的房间,所有乐器都挤在一起,鼓点轰隆隆地敲过来,人声呢,就好像被塞在房间的角落里, vokalis(歌手)在用力地喊,试图穿透那层空气。

低频:嗯,能响就行?

习惯了那些耳机调校得恰到好处的低频,那种既有冲击力又不失解析度的力量,再来听这副9.9的耳机,低频的处理简直可以用“粗犷”来形容。它只是“响”,一股脑地扑过来,没有清晰的下潜,更谈不上什么瞬态响应。鼓点一响,就是一片混沌,好像一个用力过猛的年轻人,想表现自己的力量,却只能用蛮力砸过来,完全没有章法。我脑子里闪过之前听的那些耳机,它们能把低频做得如此有弹性,有质感,而这副,只能说……它尽力了。

中频:人声?那是啥?

最让我觉得“难以接受”的是中频。我习惯了那些耳机把人声处理得温暖、饱满,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耳边低语,情感真挚。而这副9.9的耳机,人声就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或者说,它被强行往高处推了推,变得有点尖锐,有点干涩。乐器的伴奏也一股脑地挤压着人声的空间,我能听到人声,但很难从中捕捉到歌手的情绪,那种细腻的咬字、轻微的气息变化,在这里统统被抹平了。我想起我那些价格不菲的耳机,它们能让我听到歌手唇齿间的细节,听到那份独有的韵味,而这副,我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它在唱歌,但它不是“歌者”。

高频:刺耳,还是……“努力”?

高频的处理,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我的“发烧”耳机,高频明亮而不刺耳,有延伸感,能带来闪闪发光的感觉。而这副9.9的耳机,高频的处理更像是在“挤”出来,它有点“毛糙”,听镲片的时候,总觉得有点沙沙的,像是信号不稳定。有些高亢的嗓音,更是直接刺破耳膜,我不得不赶紧调低音量。我想起那些耳机在高频上能表现出的那种“空气感”,那种晶莹剔透,而这里,只能说它尽力了,只不过这“尽力”有点用力过猛,变成了刺耳。

整体感受:像吃白米饭,饱了,但……

如果说我的“发烧”耳机是米其林三星的法餐,有着精致的摆盘,复杂的烹饪技巧,每一口都能带来味蕾的惊喜。那么这副9.9包邮的耳机,就像是一碗白米饭。它能填饱肚子,让你知道“这是饭”,但它没有任何风味,也没有任何惊喜。你吃到的是“能量”,而不是“味道”。

我并没有觉得它“糟糕到不能听”,毕竟,9.9包邮,我们也不能指望它能像几千上万的耳机那样做到极致。它完成了“播放音乐”这个基本功能。但是,当我习惯了那些能让我沉醉在音乐细节里的耳机后,再来听它,就像是突然从一个精致的画廊,被扔进了一个简陋的展览。我知道这是画,但它失去了灵魂,失去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这种感受,更像是一种“对比”带来的“落差”。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太“普通”了,普通到让我更加怀念那些能够带我进入音乐殿堂的耳机。它们让我明白,原来音乐可以有这么多层次,原来声音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而这副9.9的耳机,就像是一个启蒙,让我意识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而我习惯了更好的,所以自然会觉得它差。

最后,我默默地把这副耳机放回了抽屉,心里想着,也许有时候,便宜的耳机只是满足了一个“能听”的需求,而真正的音乐享受,还需要更“懂”的耳朵,以及与之匹配的设备。不过,它也算让我体验了一把“回归基础”的感觉,挺特别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简单啊。

发票调音法立即失效了呗。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修补的方法就是把发票用手机拍下来,


然后到相馆去放大打印出来过塑。


再买条颜色鲜艳的尼龙绳, 类似脑白金或者冬虫夏草的盒子上的那种尼龙绳。


过塑的顶部打两个孔, 就可以把发票挂起来。




如果效果还是不好的话, 那可能要拉横幅了:

内容请考虑:“我买得起而且听惯了 10000 块人民币的耳机。 ”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修补的方法?

当然再开一张发票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