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分享一个偶然听过的版本,当时觉得非常好听,就顺便录了下来,当时不知道是伍佰老师的歌,因为伍佰老师的歌在我往昔的记忆里是那种“有力量的深情”的样子,但后来发现这首歌听过后旋律在脑子里转悠了很久,很久,于是反复听了很多版本,这是我听过最深情的版本,音乐人叫赖小凡,发出来分享给大家
@伍佰 老师听一听好嘛
~~~~~~~~~~~~~~~~~~~~~~~~~~~~~~~~~~~~~~~~~~~~~~~~~~~~~~~~~
关于歌曲为什么上头:
先讲个小故事吧,我记得第一次鼓起勇气追一个喜欢的女孩的时候,怂的一批的我,没敢当面表白,而是发短信的方式,当时她估计也吓到了,然后没有立马回复,可是在第二天当我不抱希望的时候她突然发了个信息,就一个字“好”,彼时彼刻,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但第二天我就开车去找她,五个小时的车程,路上电台偶然播放了一首崔子格的《三月三》,听起来节奏轻快,甜蜜,很符合当时的心情,于是下载下来一路单曲循环。。。。后来我俩没多久就分手了,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脑子里就莫名的会想起这首歌,再到后来,我也分不清到底是喜欢这首歌还是忘不了那个人。。。。。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喜欢某一首歌,如果它非常上头,那一定是因为它的旋律,和我们心中的情绪或者是经历产生了共情,旋律、情绪、心情、故事、等等交织在了一起。艺术作品,大多如此,无论是音乐、舞蹈、文学、书画、影视,能够给人的情绪上带来波动,才是好作品的前提。而这首歌恰恰又做了热播电视剧《想见你》的主题曲,自然也会给大家带入这个情绪。
再说《last dance》这首歌
我也是伍佰的铁粉,一首挪威森林,一首被动,就是半个青春,伍佰老师,歌如其人,无论是外形还是作品,都是力量感十足,哪怕是描写悲伤的情绪,也是如此,例如《浪人情歌》、《挪威的森林》,有着很鲜明的风格,而评判一个艺术家的时候,“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什么时候是大成呢?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之时。
伍佰的作品有大量描写离别情绪的作品,《last dance》这首歌,刻画了恋人分别而余情未了的感伤,这首歌是其96年发行专辑《爱情的尽头》收录,属于他早期的作品,早期的伍佰和大多数当时的音乐人一样,都是从底层一步步走起来,街上摆过地摊,舞厅做过小弟,此时的伍佰是切身实地的感受过生活的冷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但凡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出来的艺人,作品都很深刻,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影视作品中的周星驰,星爷的电影“初看会笑,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而伍佰的歌也是如此,听着听着,就想起了人生…
關於 Last Dance為什麼突然火了,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最近我寫了一首新歌,叫做「赴湯蹈火」,也是相當的厲害,就要上線了,值得大家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