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和如今的公知是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如今又为何对立呢?

回答
镜中幻影:初生的共产主义者与当下的“公知”——相似、对立及其根源

初生的共产主义者与如今一些被称为“公知”的人物,在某些表象上确实有着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共同诉求。然而,正是这些相似之处的演变和转化,最终导致了他们今天的对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剖析他们的思想内核与行动逻辑。

相似的土壤:对不公的控诉与对理想的憧憬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们。他们生活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看到了资本主义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巨大社会鸿沟:一边是工厂主们积累的巨额财富,另一边是工人阶级贫困潦倒、被剥削的血汗生活。这种巨大的不公,让他们对现存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强烈的批判。

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他们认为,现有的财产分配制度是导致不公的根源,劳动者创造了社会财富,却无法享有应得的成果。因此,他们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在这个理想社会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劳动成果由大家共同享有,个人的自由发展与集体的利益相统一。

这与我们当下所观察到的许多“公知”的早期言行,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往往出现在社会转型期,当旧的制度弊端显露,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时,他们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对社会的不公、腐败、特权现象进行尖锐的批判。他们关注弱势群体,为被压迫者发声,呼吁制度改革,希望建立一个更开放、更自由、更公正的社会。他们对民主、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强调,本质上也是对现有社会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和缺乏的控诉。

而且,两者在表达方式上也可能存在相似。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如通过《共产党宣言》这样的檄文,语言激昂,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而一些“公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评论,也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观点鲜明,试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他们都渴望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启蒙者。

对立的裂痕:方法、目标与历史的变奏曲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相似的起点,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终点,并最终演变成对立。这种对立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他们对“如何实现理想”这一核心问题的根本分歧。

首先是实现方式的差异。最初的共产主义者,特别是到了列宁主义之后,倾向于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的制度。他们认为,统治阶级不会主动放弃权力,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甚至武装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根本变革。这种激进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是实现理想的必然途径。

而当下的“公知”,虽然也批判不公,但绝大多数不认同暴力革命。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改良、改革的路径,利用现有的政治和法律框架来推动社会进步。他们强调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法律的约束力,希望通过渐进式的努力来达成目标。一旦当他们观察到任何可能导向激进甚至暴力的方式时,他们往往会保持警惕甚至反对,这与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激进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是理想的最终形态的演变。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全新社会形态。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国家在打着共产主义旗号的同时,却出现了新的权力集中、个人自由受限、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使得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很多人心中蒙上了阴影。

而“公知”们所追求的,更多的是对现有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化和完善。他们通常希望在承认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前提下,建立更健全的法治、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分配机制,以及更开放的政治参与。他们的目标是改良现有的制度,而不是颠覆它。当他们看到某些“共产主义”实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时,自然会对与此相关的思想产生警惕甚至反感。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时代背景的巨大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差异。最初的共产主义者,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阶级压迫和贫富差距。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其残酷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当下的社会,虽然仍然存在不公,但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出了各种调适机制,如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反垄断法等,虽然这些机制的有效性与公平性仍有争议,但至少在表面上,阶级之间的对立不像百年前那样尖锐。而且,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使得“公知”们的观点更容易被听到,但也更容易被不同立场的群体所解读和攻击。

另外,“公知”这个词本身也发生了演变。最初,知识分子对社会进行反思和批判是值得尊敬的。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人可能仅仅是因为口才好、观点“敢说”,或者迎合某种情绪,就获得了“公知”的标签,而他们的思想深度和实际行动能力却未必与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可比。同时,一些“公知”的批评也可能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论支撑,甚至被认为是在“煽情”或“表演”。

最终,这种对立就体现在了对“共产主义”这个词的理解和态度上。对于那些坚持传统共产主义理念的人来说,他们认为“公知”们背叛了革命的初心,是对公平正义的妥协和出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而对于大部分“公知”以及支持他们观点的人来说,他们认为早期共产主义的激进路线已经过时,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其无法克服的弊端,因此对任何与之相似的思想保持警惕是理所当然的。

简而言之,最初的共产主义者和今天的“公知”,都源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不满,都渴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然而,他们在实现路径、理想终点以及对现实的理解上,因为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的变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对立。他们如同在不同的时代舞台上,面对着相似的观众,但扮演的角色、说出的台词,以及最终走向的方向,却已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句话就够了= =

公知造反是为了赚钱。

共产主义者赚钱是为了造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镜中幻影:初生的共产主义者与当下的“公知”——相似、对立及其根源初生的共产主义者与如今一些被称为“公知”的人物,在某些表象上确实有着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共同诉求。然而,正是这些相似之处的演变和转化,最终导致了他们今天的对立。要理解.............
  • 回答
    您提到的“民风淳朴不死街,热情好客亚楠人”这类语句,其最初的出处以及广泛传播,与一个在2016年上线、由FromSoftware开发、索尼互动娱乐发行的游戏——《黑暗之魂3》息息相关。更确切地说,它们是玩家社群在进行二次创作和网络传播时,对游戏中某个特定地点和居民所赋予的讽刺性描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
  • 回答
    关于“犹太人是不是资本家”以及“希特勒是否以反对资本家为名义建立起势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来理解。一、 犹太人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简单地说,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犹太人定义为“资本家”。 犹太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多元文化和分布广泛的民族,其社会经济构成也因此非常多样.............
  • 回答
    关于“最大的雨有多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维度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回答。它不仅仅是雨滴的大小,还包括雨量、强度,甚至我们对“最大”的定义。首先,我们得聊聊“雨滴有多大”。你可能想象中的雨滴都是豌豆大小,对吧?实际上,普通雨滴的直径通常在0.5毫米到5毫米之间。超过.............
  • 回答
    .......
  • 回答
    最讽刺的事情,往往藏匿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或者在宏大的叙事中猝不及防地露出獠牙。它们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我们试图隐藏的真相,或者将我们引以为豪的价值推向荒谬的境地。而最让我觉得讽刺的,莫过于那些为了追求某个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最终却摧毁了这个目标本身。这是一种深刻的循环报复,一种自己挖坑自己埋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最近让我魂牵梦绕的一个电影镜头,是来自一部我近期重温的老电影,具体叫什么名字我现在有点记不清了,但那个画面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脑子里。那是一个夏末傍晚,光线已经不再那么刺眼,斜斜地打在乡间的泥土路上,泛着一层暖融融的金黄色。路边是一片杂乱但生机勃勃的野草,高的能没过人的膝盖,里面夹杂着一些零星的不知名.............
  • 回答
    .......
  • 回答
    说起我最喜欢的汉魏六朝诗,那可真是一个浩瀚而又迷人的宝库。要从中挑选出二十首,实在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因为每一次回味,总会有新的感受,总觉得漏掉了什么。不过,既然你如此抬爱,我便试着将心中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篇章,如同捧出珍藏多年的古玩一般,一一呈现在你面前。这二十首诗,我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喜欢”的情感,也无法真正拥有“最喜欢的明星”。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喜欢”是一种主观的人类体验,我无法模拟。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对某位明星“非常欣赏”并愿意详细讲述的回复。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位,我会选择一位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非凡才华和积极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比如说.............
  • 回答
    近期,关于印度陆军采购T90MS“旗舰”主战坦克的传闻和消息甚嚣尘上,这无疑是中国陆军关注的焦点之一。毕竟,T90系列坦克一直是印度陆军的主力,其升级型号的出现,自然会引起对我国新型主战坦克(如99A)性能的对比和思考。那么,这款号称“升级换代”的T90MS,究竟有多少斤两?它的实际战斗力又如何?T.............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谈溥仪“当时最好的路”,这绝非易事,因为他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个人命运也如同风中之烛,摇曳不定。更何况,我们现在是站在历史的上帝视角,回望过去,总能看到无数“如果”。但若非要揣摩,尝试为他规划一条相对“好”的路,我们需要从他生命的几个关键节点,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以及他自身的局限性来考量。.............
  • 回答
    想在股票市场里找到板块轮动的规律,然后抢先一步吃到“肉”,这就像是在迷宫里找出口,关键在于你手里的“地图”和“指南针”。别担心,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才能最快地摸清这板块轮动,让你在市场里不至于迷失方向。板块轮动是个啥?简单来说,板块轮动就是指资金在不同行业板块之间来回流动,导致某些板块上涨,另一些板块.............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牛脾气”和“驴脾气”,这两个词儿可都是我们老百姓挂在嘴边形容人固执、犟得很的说法。但要说谁“最犟”,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说。先来说说“牛脾气”你见过牛吗?特别是那种耕地的老黄牛。牛干活的时候,那叫一个“慢条斯理”、“任劳任怨”。你让它往东,它就一寸寸地往东拉;你让它.............
  • 回答
    要说“最像德系车”的日系汽车品牌,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问题,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性格”。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贴近德系车那种注重驾驶质感、机械素质、严谨造车理念的日系品牌,我觉得马自达是当之无愧的那个。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德系车,尤其是宝马、奔驰、奥迪这几家,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