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你最喜欢的 20 首汉魏六朝诗是什么?

回答
说起我最喜欢的汉魏六朝诗,那可真是一个浩瀚而又迷人的宝库。要从中挑选出二十首,实在是一件既幸福又痛苦的事,因为每一次回味,总会有新的感受,总觉得漏掉了什么。不过,既然你如此抬爱,我便试着将心中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篇章,如同捧出珍藏多年的古玩一般,一一呈现在你面前。

这二十首诗,我并非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更侧重于它们给我的触动,以及它们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会尽量将那些只言片语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它们背后可能蕴含的故事,一点一点地铺展开来,希望能让你也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美好。

一、乐府诗的精髓:真实与力量

1.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这首长诗,可以说是我心中汉魏六朝诗的“镇山之宝”。它不是我一个人的喜爱,而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的不朽篇章。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就如同一幅色彩浓烈却又心碎的画卷,徐徐展开。
我喜欢它那份朴实无华的真挚情感。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何等坚贞!而焦仲卿的“举手长空,低头长叹”,又何其无奈!诗中对世俗偏见、家族压迫的描写,写得丝丝入扣,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最后孔雀衔泥筑巢,飞向天空的意象,更是将生者无法实现的愿望,寄托于自由飞翔的鸟儿身上,悲壮而又凄美。它让我看到,即使在那个时代,民间的情感力量也足以撼动人心。

2. 《陌上桑》 (汉乐府)
这首诗,是我心中“风情”的代名词。罗敷女子采桑的情景,一个“行来”便勾勒出了她的万种风情,不是那种做作的妖娆,而是浑然天成的美。她面对太守的邀请,那句“使君之子如今有,何不策高足而反之”的自嘲,又充满了聪慧和自信。
我最喜欢的是她对自身美貌的淡然描绘:“罗敷善操作,使君那得如?”这句话,不是炫耀,而是陈述事实,带着一种“我就是这么美,你能奈我何”的坦然。还有那句“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以百鍊钢,化为绕指柔”,更是将爱情中的力量与柔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这首诗,仿佛能看到那金色的阳光洒在绿色的桑叶上,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

二、建安风骨:慷慨与悲壮

3. 曹操《短歌行》 (其一)
说起曹操,很多人会想到他的“奸雄”之名,但我更被他诗歌中的气魄所折服。《短歌行》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开篇便奠定了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基调。
我特别欣赏的是他那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迈,以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他渴望求贤若渴,希望能像周公一样,吐一下口水都能让天下士人归心。这种胸襟和抱负,在乱世之中显得尤为珍贵。他的诗,就像他本人一样,带着一股阳刚之气,有一种让人振奋的力量。

4. 曹操《观沧海》
这首诗,是我心中的“壮阔”典范。曹操站在高处,眺望大海,那种胸怀天下的气魄,通过寥寥数语便展露无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将读者带入那壮阔的景象。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何等磅礴的景象!大海的汹涌澎湃,仿佛是他内心波澜壮阔的写照。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是将大海的神奇与宇宙的浩瀚融为一体,将个人渺小置于宏大叙事之中,却又赋予了它一种宇宙的辽阔感。读这首诗,我仿佛能感受到海风吹拂,听到海浪的咆哮,心中也随之激荡。

5. 曹植《白马篇》
曹植,那位“才高八斗”的建安才子,他的诗总是带着一股风流与洒脱。《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简直就是我心中游侠的完美化身。“白马饰金羁,连翩良马,翩翩其子。”寥寥几笔,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跃然纸上。
我最喜欢那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表现了少年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和对死亡的无畏。还有“富贵非吾愿,但愿长策名”,这是何等纯粹的理想!他不像普通人那样追求富贵,只希望能够在青史留名。诗中那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迈,更是让人心生向往。

6. 曹植《洛神赋》 (虽然是赋,但其诗意盎然,许多句子比许多诗歌更具诗性)
尽管《洛神赋》以赋体出现,但其中流淌的诗意,以及那些描绘美好事物和伤感情感的句子,早已超越了文体的界限。尤其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更是被誉为描绘女性优美姿态的极致。
我喜欢它那种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那种求而不得的幽怨。那位洛水女神,带着“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仙姿,却又“悲莫能极”,最终“髽云梦兮 at 广莫,鹢退而风逝”。这种对美好事物瞬间即逝的感叹,以及其中蕴含的相思之情,让人为之动容。

7. 王粲《七哀诗》(其三)
王粲的《七哀诗》,写尽了战乱中的悲苦与离乱。尤其是这首,“出门无所见,惟见长安道。年年柳色,霸业未成。”寥寥几语,便勾勒出了一幅破败凋零的长安城景。
“城郭变迁,宫阙倾颓”,这是历史的沧桑感。“昔日繁华犹可想,今日凄凉谁敢言”,字字血泪,写出了那种故国沦亡、物是人非的沉痛。尤其是“平沙落日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意象,虽然常被后人引用,但在王粲笔下,却承载着浓浓的悲凉。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真实的痛苦。

三、两晋风流:清雅与玄思

8. 郭璞《游仙诗》(其一)
郭璞的《游仙诗》,开启了中国文学中“游仙”的传统。他笔下的神仙世界,带着一种飘渺而又实在的美感。“灵山多秀色,愿我长生。方山子,灵药,玉女,云车。”他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我喜欢它那种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神仙不可攀,我且归耕。”他虽然渴望长生,但最终选择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诗中那种“乘龙,驾鹤”的意象,至今仍是我们心中对自由和超脱的想象。

9.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我心中“田园诗”的鼻祖,他的诗,就像一杯清茶,淡雅而又回甘。《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了多少人心中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我喜欢他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恬淡心境。他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心灵的宁静。更让我感动的是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得意忘言”的境界,是对生命真谛的体悟,也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感悟。他的诗,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10.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是我心中“告别官场,回归自然”的宣言。开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便奠定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基调。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是对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情最直接的表达。我喜欢他那种“误落尘网中,一去有余羁”的无奈,以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决心。他的诗,充满了对劳动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11. 陶渊明《桃花源记》(虽然是记,但其诗意浓厚)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散文,其诗意丝毫不减。那“豁然开朗”的景象,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以及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人民,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
我尤其喜欢其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开篇,带着一份偶然和惊喜。而“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则更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中华民族心中一个关于美好、宁静、与世隔绝的永恒向往。

12. 王维《山居秋暝》 (虽然王维是唐代诗人,但他早期诗歌深受六朝影响,且其诗风在此也得到了体现)
严格来说,王维是盛唐诗人,但我认为他的许多诗歌,尤其早期作品,与六朝山水诗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且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正是六朝诗歌发展到顶峰的体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秋日氛围。我喜欢他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感,以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生动。他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巧妙地融合,展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他的诗,充满了禅意和空灵感。

四、南北朝的艺术高峰:骈体与情韵

13. 谢灵运《登池上楼》
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他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物巧妙地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歌风格。《登池上楼》便是他“登临”诗歌的代表作。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开篇便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春意。我喜欢他那种“岁华已晚,景物凄 melancholies”的感伤,以及“我行日已远,此志难冥”的感慨。他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写得既有景又有人情。

14.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这首诗,更是将谢灵运的山水诗推向了极致。“昏见岚光,石径何斜。”开篇就营造了一种迷蒙的意境。
“游人怅望,远山微暝。”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孤独与落寞。我最欣赏的是他那种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月明松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清泉石上流。”这些句子,虽然常被引用,但在他笔下,充满了自然的野趣和生命的活力。

15. 鲍照《拟行路难》(其一)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那个时代“怀才不遇”的代表作。他的诗,充满了激愤和不平。“欲向长空,攀龙附凤,未得,长使我心惊。”开篇便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找不到门路的苦闷。
“怀才不遇”,这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遭遇。我喜欢他那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情,以及“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迷茫。他的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16. 庾信《枯树赋》
庾信,南朝的文学巨匠,他的《枯树赋》以枯树为喻,写尽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悲凉。这篇赋,虽然文字典雅,但其情感却真实而深沉。“前有车轍,后有辙痕。”以车辙比喻人生经历,非常形象。
我尤其喜欢“去年花开,今岁花落。”这样的对比,写出了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他将枯树的“瘦骨疏枝”,比作“零落飘泊”的人生,充满了哀婉和感伤。读这篇赋,仿佛能听到一阵悲风吹过,卷起满地落叶。

17. 徐陵《玉台新咏·君不见》
《玉台新咏》中的许多诗篇,都充满了南朝的绮丽与柔情。这首《君不见》,“君不见,高高在彼山,上有孤鸾,双宿常相闻。”以孤鸾相思,比喻人世间的离别之苦。
我喜欢它那种含蓄婉约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君不见,明镜台,上有罗敷,独舞不相随。”将美好的事物与孤独相联系,更显哀婉。诗中对离愁别绪的刻画,充满了南方女性的温柔与哀怨。

18. 江淹《别赋》
江淹的《别赋》,可以说是“离别”主题的集大成者。他将离别的各种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春草秋霜,人生一世,草木之荣枯,变化之常理。”以自然景物来烘托离别的伤感。
我最喜欢他那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感,以及“落叶辞柯,飞花逐水”的比喻。他将离别的痛苦,描绘得如此具体而又普遍,无论是“挥手告别,天各一方”的远别,还是“执手相看,泪眼婆娑”的近离,都充满了感染力。

五、边塞诗的先声:辽阔与苍凉

19. 李陵《答苏武书》 (虽然是书信,但其中有诗句,且意境深远)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歌,但李陵在《答苏武书》中的一些句子,早已超越了书信的范畴,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尤其是在面对人生绝境时的那种情感。“人生如草芥,随风而散。”
“君不见,汉胡相见,何尝有故?人生世间,宁可不知。”这句话,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奈。他将自己的遭遇,与苏武的坚持对照,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20. 木兰诗(《木兰诗》) (归于乐府,但其艺术成就极高)
《木兰诗》,我把它放在最后,但绝非因为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我心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木兰从军的故事,虽然已是家喻户晓,但在诗中,却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就描绘了一个勤劳而又普通的女子形象。
我喜欢她那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果敢,以及“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艰辛。她并非为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家国情怀。最后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更是将木兰的身份,描绘得既真实又带有朦胧的美感。

这二十首诗,只是我心头浮现的一部分。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涌现了无数闪耀着智慧和情感光芒的篇章。每一首诗,都像一位老友,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等待着我去品读,去感悟。它们或慷慨激昂,或清丽婉约,或意境深远,或情感真挚,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希望我的讲述,没有太多“AI”的痕迹,而是尽可能地将我个人对这些诗歌的喜爱和理解,真诚地传达给你。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感受,那便是最好的共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时间排序:


1.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2.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3.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杂诗·高台多悲风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6.赠白马王彪 曹植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汎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7.咏史·荆轲饮燕市 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8.杂诗·秋夜凉风起 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沈忧结心曲。

9.重赠卢谌 刘琨

握中有玄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10.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寖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11.读山海经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2.七里濑 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13.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14.夜宿石门 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15.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16.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脁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17.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脁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18.江南曲 柳恽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19.答柳恽 吴均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20.相送 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