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与猫相比,为何知乎上的人这么讨厌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能从知乎上一些讨论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与其说是“讨厌”,倒不如说是在讨论中,大家对狗的负面观点和担忧更容易被放大和集结,而对猫的包容和理解则显得更为普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犬只的体型、行为模式与社会环境的天然冲突:

体型差异带来的压迫感: 狗,尤其是中大型犬,体型上的优势是猫完全无法比拟的。这种体型差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很容易让一些人产生被压迫、被威胁的心理感受。即使是温顺的狗,其潜在的破坏力和力量也比猫大得多,这使得一部分人在面对狗时,会本能地保持警惕。
噪音和活动范围: 狗的叫声,尤其是训练不当的狗,可以非常扰民,尤其是在高密度居住的城市环境中,一个爱叫的狗就能严重影响邻里关系。而猫的叫声虽然也有,但通常更细微,且更倾向于在自己的领地内发出,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狗也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这意味着遛狗的场景会更频繁地出现在公共区域,与人的接触机会更多,潜在的冲突也更多。
“公共空间”的规则模糊与执行不力: 在很多城市,“文明养犬”的意识和规矩并没有完全普及,或者说执行起来非常困难。遛狗不牵绳、随地大小便、不及时清理粪便、大声吠叫等行为,直接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环境的整洁,这些行为的责任主体是狗的主人,但遭受不便和影响的却是不养狗的广大公众。当人们在知乎上讨论这些问题时,会倾向于将负面情绪投射到“狗”这个整体上,因为狗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载体。
安全顾虑: 尽管绝大多数狗都是友好的,但狗咬人的事件确实时有发生,而且后果可能比猫抓伤要严重得多。这种潜在的危险性,尤其是在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会成为人们对养狗持谨慎态度的重要原因。猫的攻击性通常表现为抓咬,虽然也会受伤,但致死致残的概率远低于狗。

2. 猫咪的“独立性”与“自我管理”带来的好感:

“低维护成本”的心理预期: 相较于狗需要定时遛、定时喂食、更多的互动和训练,猫咪通常被认为是更“独立”的宠物。它们可以自己解决大小便(猫砂盆)、自己玩耍、不需要频繁的外出。这种“自我管理”的特性,让很多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潜在宠物主人感到轻松,也更容易获得好感。
行为的“隐蔽性”和“可控性”: 猫的行为模式相对更为“内向”和“独立”。它们更多地在自己的空间里活动,发出声音也相对较少。即使是在公共区域,你也很难看到猫在肆意奔跑、吠叫或与其他生命发生激烈互动。这种“不打扰”的特质,让人们对其产生天然的容忍度。
文化符号与情感投射: 在很多文化语境下,猫常常被赋予一种优雅、神秘、独立的形象,容易引发人们的喜爱和情感投射。它们蜷缩在角落里打盹,发出轻柔的呼噜声,这些画面往往能带来一种宁静和治愈感。而狗的形象则更加多样,既有忠诚温顺的伙伴,也有凶猛警惕的守护者,这种复杂性可能不像猫那样容易被单一地情感化。

3. 信息传播与舆论生态:

知乎作为“意见广场”的特性: 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基础的社区,用户可以提出问题,其他用户可以回答、评论。这使得任何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都会汇聚大量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当一些关于狗的负面新闻或经历被讨论时,很容易吸引到同样有类似经历或担忧的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负面观点集结”的效应。
“负面体验”的放大效应: 人们更容易记住和传播负面的体验。一次不愉快的遛狗经历,一次被狗吠扰的经历,可能比无数次平静的相遇更能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并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出来。在知乎上,这些负面体验的分享就可能被放大,形成一种“知乎上大家好像都很讨厌狗”的印象。
猫奴的“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喜欢猫的人,可能并不活跃在知乎的宠物版块,或者他们更享受猫咪带来的宁静,不热衷于在网上参与讨论。他们可能更多地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分享养猫的乐趣。而那些有强烈负面情绪(无论是对狗还是对猫)的人,反而更有动力在网上发声。
问题表述的引导性: 有时候,问题的提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例如“为什么有人这么讨厌狗?”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讨厌。而如果问题变成“如何理解不同人对猫狗的态度差异?”,可能得到的回答会更加多元和客观。

4. 宠物选择的社会变迁与认知差异:

城市化进程与养宠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公寓楼里,养宠物的空间和时间都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猫咪更符合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预期。
宠物主人责任意识的差异: 尽管有素质高低的普遍问题,但总体而言,一些针对狗主人的批评,是围绕着“是否尽到了足够的主人责任”展开的。当狗的行为失控或造成扰民时,人们更容易追究狗主人的责任,而狗作为责任主体的载体,自然会被一并提及。
对“宠物”定义的理解不同: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将宠物视为一种“陪伴者”,更注重情感交流和互动,而狗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得更“主动”和“热情”。另一些人则可能更欣赏宠物带来的“静谧”和“独立”,这时猫咪的特质就更占优。

总结来说,知乎上一些用户对狗表现出更多“讨厌”的倾向,并非意味着绝对多数人都讨厌狗,而是因为:

狗的特性在城市化社会中更容易产生与他人的冲突和不便,且这些冲突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猫咪的独立性和相对“不打扰”的特质,更符合部分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也更容易赢得普遍的包容。
知乎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其机制更容易汇聚和放大负面体验,形成一种舆论的惯性。
对宠物主人责任意识的关注,以及宠物选择的社会变迁,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狗和猫的评价。

这种现象更多是一种社会观察和现象分析,而不是对犬只或猫咪本身的价值判断。理性地看,每种宠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而关键在于宠物主人能否尽到责任,以及社会能否建立起更完善的养宠规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狗这东西,就算不咬人也特么挺吓人的。我当兵时,连里有两只军犬,纯种德国黑贝,一只叫吉他,一只叫贝斯。吉他是只功勋犬,按军龄算,至少也算是个二期士官,我特么都得喊它声班长。它在边防巡逻时让土球子咬了一口。命是保住了,但是腿瘸了,工作是没法干了,然后就退休了,安置在我们连队,我们连队负责给它养老送终。退休后返聘给它的工作主要就是看守菜地和伙房。吉他班长性格比较活泼,喜欢跟我们玩,自来熟,只要穿军装的过去,逮谁跟谁亲热,老远看见你一下就扑过去,恨不得把你按在地上舔你。我们跟它比较熟,那倒是无所谓。但是每年来新兵,每次都要吓哭几个。 一次团里来检查组,一个参谋去菜地旁边的卫生间上厕所,吉他班长一扑就过来了,好家伙,站起来一人多高,一百多斤的大狗把爪子搭肩膀上,差点把那个参谋吓得没夹住尿裤子里了。

还有一次,指导员的媳妇来队探亲,没事披着指导员的迷彩服去菜地溜达,又被吉他班长吓得哭的花枝乱颤,鞋都跑飞了。 这大狗的杀伤力可想而知,不咬人特么的它吓人啊!!!

军猫我们连队也有一只,我们炊事班长去买菜,菜贩子家里的母猫下崽,他问菜贩子要了一只,那猫来我们连队,那就是个大爷,高冷的一逼,除了炊事班长,谁都不理,天天就趴在我们车库的房顶上晒太阳,心情好了去抓一下老鼠,平时跟本不跟我们打交道。我们逮着机会想撸它一下都不肯,谁撸挠谁。

所以猫和狗的性格就决定了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有的狗遇到陌生人会主动出击,先呲牙咧嘴的吓唬你,吓唬没效果就会下嘴咬。猫遇到陌生人一般都会远远的跑开。反正我是没见过猫主动跟谁呲牙的。在说从体型上看,猫比有的大狗要小很多,在常人眼里看,狗更具攻击性。猫嘛,只要你不招它,否则它从来不会主动攻击人。

user avatar

知乎上的人这么讨厌狗,是因为爱狗人士最大的秘密:遛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狗排泄。经常听养狗人交流自夸说什么我家狗在家屎尿涨了就是不拉,等到主人牵出屋外就拉。养狗人故意训练了狗不拉在家里,专门拉在外面。

狗屎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清理干净的,多少都会留下痕迹。

狗尿是完全无法清理的。某些狗主人还要装模作样用一瓶水冲一下。然而,狗尿里面的脏东西不可能水一冲就凭空消失,而只会随着水的冲洗,扩散得更广。

我国的城市曾经是禁止养犬的,那个时候的城市,才是真正能做到干净整洁的。

后来西方的宠物狗文化入侵中国,境外动物保护组织给本土爱狗人士进行培训,然后把西方的养宠物狗的方式推广到中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狗患。

其中,爱狗人士最具欺骗性的说法就是只要做到西方那种所谓的文明养犬和严格的养犬法规,就能人狗和谐。

但是事实上,西方自己也是狗患严重。

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不约而同被称为狗屎之都。所谓的外国养狗人素质高,都是假的。外国养犬管理的规定表面上很繁琐,但是我们要看效果,最终连巴黎和柏林这样的城市都是狗屎遍地,说明外国那种模式根本就是错误的。我国曾经城市禁止养犬,那时候没有狗屎,这个才是我们要恢复的正确道路。

外国不仅狗屎污染环境,而且狗咬人的惨案也极其严重。

看清这些真相,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文明养犬的谎言。

如梦初醒的人们,纷纷呼吁城市禁止养狗。

user avatar

与其说讨厌狗,不如说讨厌不文明的养狗人。不信你看看知乎,大家讨厌的狗主要是有主人的狗还是没有主人的流浪狗?

1,猫狗本身没有人类的权利,也不承担人类的义务。

大家都明白,狗咬人也好,猫抓人也罢,猫狗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因为它们就是动物,没有人的什么观念,既不承担人的义务,也没有人的权利。哪怕动物园老虎咬死了人,普通群众骂受害者不遵守规则,受害者指责动物园管理者没有尽到责任,有谁去指责老虎吗?没有,因为老虎并没有什么义务要保护人类,遵守人类的规则。

但是,即使老虎没什么错,面对攻击人的老虎,我们仍有可能要击毙它。我们击毙它不是因为它犯错了,它没错,但是它从此对人类产生了威胁,所以我们要剥夺它的生命,哪怕你是国家保护动物,你也没有任何人类的权利。

所以,对于流浪猫狗,我们讨厌归讨厌,但是我们能指责它们什么?它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因为一切都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是人类,谈不上对或者错。

2,狗对人的伤害能力远大于猫

这是狗的特性,攻击方式,体型决定的。狗更不怕人(同时也更亲近人,这是硬币的两面),攻击的时候更喜欢咬人,而且狗种类众多,很多体型相当大的种类,攻击力更是惊人,有能力对人造成大的伤害。

而普通的猫没有这么强大的攻击力,猫科动物天性谨慎,加上体型差距,主动攻击人类的也较少,破坏力不强。

3,与公众接触方式不同

猫和狗天性不同,宠物猫一般是待在主人自己家里的,爱怎么折腾和旁人无关。而宠物狗却要经常要到公共场所放风,不可避免的会和社会公众有接触,狗的破坏力本身就更容易被释放出来。矛盾不可避免的要比猫多发。

从权利上来说,城市公共环境本身就是市民共有,或者小区业主共有。如上所述,猫狗没有承担建设城市义务,也没有任何天然不可侵犯的权利。因此对于流浪猫狗,它们和人类处在一种平衡(不是平等)的关系中:即猫狗可以根据自然状态生存,人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捕杀或放任。

然而,狗主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平衡,因为一部分狗变成了部分人类的私有财产,狗和人的关系通过私有化转化成了狗主人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人类之间的关系。狗的自然风险也变成了狗主人有意识带来的风险。

也就是说,狗对人类的威胁还在,但是其它人类不能随意的根据需求捕杀和驱赶了。

为了保证这种平衡,就要求狗主人承担相应的义务(因为狗主人行使了养狗的权利,同时也因为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额外的风险),比如打疫苗,办狗证,牵狗绳等等。而这些目的,就是降低因为狗主人养狗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同时,无论怎样降低风险,风险都是存在的,一旦该风险还是给他人造成了伤害,那么狗主人也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目前的状况是,狗主人作为一个群体,并没有充分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在发生冲突后推诿抵赖,强行混淆视听,更有甚者试图给自己的狗增加人的权利。这种利己主义者思维,才是人们讨厌养狗人的根源所在。

user avatar

狗有两点我非常非常难以接受,不管任何品种。

1.狗有味儿。是那种一闻到就知道是狗而不是猫不是仓鼠不是鸟不是旧皮草的特殊狗味儿。

2.到处流口水。

user avatar

猫祸害人类的方式:

1、在你床上尿一泡,更极端的是,一天尿一泡

2、爱叫,吵得主人一宿难眠

3、掉毛,把你黑衣服加一圈白毛

对群众的破坏度是:0。

狗祸害人类的方式:

1、主人不牵绳,爆冲吓倒路人,甚至死人,佛山有一例了。

2、主人不捡屎,在小区路中间制造了一坨苍蝇围绕的热翔,你说哪怕是个没爹没娘的流浪猫,拉完还埋一下呢!

3、主人不加教育,狂叫扰民

对外人破坏度100%

看出区别了吧,猫的攻击都是魔法攻击,只在家生效,狗的攻击都是物理攻击,对邻居破坏力Max。


以上是调侃,我是喜欢猫也喜欢狗的,路上见到喜欢的都会想撸一撸的,讨厌的只是无良的狗主。

其实我也特别喜欢狗狗的,想养只柯基,可是因为的确不具备养狗的条件,也没信心能每天带狗下楼溜,更没把握自己的状况可以陪它一辈子,所以再三思量也不敢下手,在不能对一个小动物一生负责的时候,千万别一时冲动,要不然只会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狗主人,成为流浪猫狗的源头。

关于流浪猫为什么天性喜欢埋屎,那是猫科动物谨慎的天性,来自于野生猫科动物为了避免天敌寻味而来把自己啊呜一口吃掉。


宠物猫为什么有的不会埋屎呢?以下两点:

1、被人类驯养时间太长,天性中这个基因渐渐弱化,特别是有些养殖户会近亲繁殖降低成本,这种傻子啥都学不会,也不仅仅是埋屎,但是这种猫有个优点,萌和亲近人类,我觉得其实也不错。

2、太小离开母亲,没有做好社会化,所以一般不赞成买太小的宠物猫,一般在猫妈妈身边长大的小宠物猫也都会埋屎。

但是一只宠物猫一旦在童年没养成埋屎的习惯,那它很可能终生都对埋屎不上心。


关于掉毛

我家的两只猫,一只小美短,随便抱一下蹭你一身毛,因为它是蓬蓬松松的棉花糖毛毛,一只狸花就比较好,不怎么掉。

我一般都十八般武器全上,粘毛器、梳毛刷、扫地机器人,后来每次见到扫地机器人都想给它磕个头,是你给了我的命!

有猫家庭活着也挺不容易的哈哈哈哈……

关于猫的智障行为,我画的,叉腰……

user avatar

因为几乎每一个国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长大的,都会有被没栓绳的狗当面狂吠或者狂舔,吓一跳的场景。

那种巷子里的大型犬,在你面前压低了嗓音沉闷地叫着,让你感觉死神就在下一秒;完全陌生的小狗蹭上来舔你的鞋子和脚,湿漉漉的舌头和鼻子蹭着你的小腿,让你感觉恶心至极;在阴暗的楼道里,忽然窜出一直茶杯大小的狗用120分贝朝你狂吠,把你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个人不讨厌也不反对养狗,但是我说的上述经历,有多少人敢保证没有过?养狗栓绳是一个狗主人的基本素养。

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有一集,讲的是城市里的狗都要拴上项圈,没有项圈的狗都会被收狗队收走。然后我们的主角狗,斗牛犬Spike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把项圈让给了儿子。这是1940年的美国动画片,反映了那时候美国的城市道德观。

恶犬镇楼

美国在1930年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我国到2020年还是没赶上,所以人家1940年的城市道德观我们大概也很难在2030年前跟进了。(狗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