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比赛窗制度,那我就来讲一下国际窗设立之前和之后足球界的情况吧。
FIFA的国际比赛窗制度创立于06德国世界杯预选赛的前夕,在那之前,全世界范围内足球比赛的组织形式其实很不统一。在世界杯、洲际杯及其预选赛之余,各个国家队间还时常会举办各种非正式的杯赛。比如我们都听说过罗伯特·卡洛斯踢进的那脚惊世骇俗的弧线球,但你知道他出场的那场比赛究竟是个什么赛事吗?其实那是一个叫“法国杯”的友谊赛性质赛事,是在世界杯之前由98年的东道主法国特邀巴西、英格兰、意大利三国,在6月份举行的一个私下性质的邀请赛。但实际上当年FIFA已经开始搞联合会杯,所以只好把时间放在12月份。
当时,世界杯、洲际杯预选赛这样的赛事的组织其实很简陋,以98年首次扩军至32队时的欧洲区预选赛为例。当时欧洲区预选赛的结构和今天一样,按5~6支队伍一组打主客场双循环赛,也就是一支队伍至少要在1997年11月以前打完8场比赛。但问题是,这8场比赛放啥时间打,以什么顺序打,完全没有规定,全靠分在一组的各国足协内部商量。于是,1996年欧洲杯还没开打,就有国家开始打98年世界杯的预选了。我查了一下当时欧洲几大强国的赛程,基本是从96年下半年开始一个月打一场,具体时间没什么规律,乃至联赛竞争关键的4月底还能排上一场(当然一般是和本组的鱼腩打),中间还穿插有友谊赛。
我不确定当时欧洲各国家队与俱乐部间究竟是怎样协调时间的。不过,当时足球运动员的身价还远没有现在这么膨胀,最贵的球员,比如阿兰·希勒和罗纳尔多,也不过两千来万英镑,所以对于世界杯预选这级的比赛,欧洲国家队对俱乐部的优先权应该还是有的。
至于当时处于世界足球边缘的亚洲,那时就基本上没有俱乐部的事情,整个亚洲足球的风格就像建立在东亚、西亚、东南亚等板块上的大型国家联赛,西亚的海湾杯、东南亚的老虎杯,东亚几国高频率的友谊赛,加上当时还有FIFA认定为友谊赛的亚运会,当年亚洲国家一年内能打的比赛奇多。为什么“恐韩症”会成为中国足球的梦魇?因为那个时候中韩两国是真的以各种友谊赛、邀请赛的形式年年相见,中国队一直不停地想破“恐韩”,没想到就是打不赢,打了十几场都打不赢。可是到2004年国际比赛窗确立后,当年的“恐韩”也就基本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两国根本就没有派出一队交手的机会。
然后,那时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是怎么打的?其实就是把所有亚洲国家拉到一起打联赛。94年以前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甚至连主客场都没有,就是先抽签抽好一个小组,然后把这个组的所有国家拉到同一个地方把比赛一次性打完。比如90年世界杯预选的最后一轮,就是把六个国家全拉到新加坡的中立场地,然后不分主客场单循环搞定。94年世界杯后亚足联改变了制度,当时改成在世界杯的前一年,比如97年和01年,在5~6月,9~11月各设置一个比赛窗口,此时全部参赛国家的联赛暂停,国家队每周末打一轮,直至打完主客场双循环,决出出线名额。
当时国足的赛程安排奇葩到什么程度?以98~02这个世界杯周期为例,99年,中国国家队直接消失了一整年!那年为了组建国奥,国家队一整年没有打一场比赛。然后,00年是亚洲杯年,国家队一年打了20场。01年全年用来打预选,一年国家队预选加友谊赛踢了23场,还导致当年甲A被迫两度长时间中断,并且取消降级,就是为了给国家队让路。
这种制度下,亚洲球员的俱乐部生涯根本没得选,尤其是最关键的十强赛,必须占掉球员整整两个月的俱乐部比赛时间,要是球员在当时去欧洲踢球,两个月离开俱乐部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01年打十强赛的时候,当时留洋的杨晨和范志毅基本是放弃了俱乐部的事业,而在德乙打拼的谢晖还申请主动租借回国。所以,那一代的中国留洋的事业几乎是活活被世界杯预选给掐断了。
王治郅的活跃年代正好和02年出线的那一代国足差不多,所以,要是把王治郅的情况放到同期的国足,那肯定没得选——十强赛几十年不遇的上等签,世界杯之梦近在咫尺,这个时候海外的事业还算个毛线啊!同期在德甲混开的伊朗球员,如阿里代伊、马达维基亚等人,也是毫不犹豫地回国参加预选,导致基本废掉了一个赛季,结果伊朗最后还没能出线。而狗血的是,日韩两国由于是东道主,在那个关键时刻正好没有受预选赛的奇葩赛程影响,中田英寿、薛琦铉、小野伸二等人正是在02年之前在欧洲站稳的脚跟。王治郅当时遇到的情况,比同时间足球界这等大是大非的抉择轻松多了,他当时甚至都不在正式比赛的期间。放在那时的足球领域,亚洲球员的生涯规划都是趁一届世界杯刚结束的时机立刻留洋,否则到了世界杯前一年再想这事,也就没得想的机会了。
也是在98~02这段时间,菲戈、齐达内等人刷了一波转会费,球员的身价集体上涨后,欧洲俱乐部开始对国家队硬气起来。当时FIFA还在天真地搞早期两年一届的联合会杯,但是欧洲强国在俱乐部压力下开始带头抵制,导致这个杯赛极为鸡肋。正好在这个时候,国家队足坛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喀麦隆队球员维维安·福,在2003年联合会杯的比赛进行中猝死。这个事件使得FIFA、洲足联、俱乐部、球员工会四者终于开始坐下来商讨规范国家队比赛的问题。
在2004年,四大利益团体达成共识,FIFA出台了规范国家队的比赛时间,兼顾国家队与俱乐部利益的国际比赛窗政策。国际比赛窗的基本规定是,一年之内,国家队只在3、6、9、10、11五个月之中,每个月的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拥有优先于俱乐部征召球员的权利。每段时间内,国家队可以安排友谊赛或预选赛,但只能安排两场。俱乐部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允许球员到国家队报道,国家队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后无条件允许球员返回俱乐部。其他时间,国家队间仍然可以安排比赛,但俱乐部没有义务放人。此外,六大洲足联的洲际杯和FIFA的联合会杯中,国家队也有征召球员的优先权,但联合会杯变成四年一届,在世界杯前一年举办。
国际窗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两点:保证强国俱乐部的利益,保证弱国国家队的利益。强国国内的运动员基本不用担心国家队赛程,除了三月窗容易产生“FIFA病毒”,其余大多数国家队比赛都不在俱乐部的关键赛程中。而有了比赛窗以后,足球弱国才可以放心地向足球强国的联赛派出选手。在国际窗上,俱乐部即便有怨言,也无从干预球员个人的选择。过去亚洲区那种为了一次预选断送球员俱乐部生涯的奇葩制度,此时才终于被取代(只是取代它的依然是个奇葩)。现在,国家队征召球星去打友谊赛,只要在国际窗内,俱乐部都不能干涉。此外,国际窗把亚洲杯和非洲杯规定成优先赛事的制度可以说是对弱国利益的高度照顾,欧洲俱乐部早就对过去十几年里两年一度的非洲杯叫苦不迭(不过今年已经改了),包括热刺今年也对孙兴慜回国打亚洲杯不满,但这就是规定,而且球员一般都乐意回国打国家队比赛。
对于武磊来说,重要的国际比赛肯定在国际窗之内,像东亚杯这样的非国际窗友谊赛,俱乐部是无权放人的。像中国杯这样的友谊赛,决定权一般在球员,没必要的比赛国家队肯定也不会强求。所以,足球的国际窗在世界体育史上都堪称奇迹,正是有它存在,足球弱国才能够享有和足球强国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权利,这也才是足球的价值所在。
参考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