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国那么多考古学家,每次挖墓总说盗墓贼盗过了,没被盗过就算是万幸?盗墓贼真的那么厉害?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许多人对考古工作感到困惑的地方。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古代墓葬时,经常会提到“盗墓贼盗过”的情况,以及盗墓贼的“厉害”之处。

一、为什么总说“盗墓贼盗过了”?

这并不是考古学家们的一种“无奈之语”或“推脱之词”,而是基于大量的考古实践和历史事实。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悠久与社会动荡并存: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漫长的时间跨度意味着许多墓葬已经存在了很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社会经历了无数次变迁、战争、饥荒、政治动荡。在某些时期,盗墓行为非常猖獗,成为了获取财富或满足需求的手段。

2. 财富的诱惑: 古代墓葬往往是贵族和富人安葬之地,里面陪葬着大量的金银器、玉器、青铜器、丝绸等珍贵物品。这些物品对于生者而言是巨大的财富,因此也成为了盗墓贼觊觎的目标。

3. 盗墓手段的演变与传承: 盗墓并非现代人的专利。从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大规模的盗墓活动出现,例如被曹操下令盗掘一空的西汉诸侯王墓。经过历代的发展,盗墓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会传承下去的。

4. 考古发掘的局限性: 即使是保存完好的墓葬,考古学家也只能通过现有技术和方法进行发掘。而有些盗墓手段可能是在现代考古技术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能够绕过当时的防护措施。

5. 统计上的概率: 面对数量庞大的古代墓葬,能够完整、未被盗掘地保存至今的,其概率本身就相对较低。当考古队对某个墓葬进行发掘时,如果在墓葬结构、随葬品分布等方面发现异常,例如有明显的扰动痕迹、重要的随葬品缺失、墓室被二次破坏等,那么“被盗”的可能性就极高。

6. “万幸”的含义: 考古学家说“没被盗过就算是万幸”,是因为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频繁的社会动荡后,能够发掘到一个保持原貌的墓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制度、丧葬习俗、艺术水平、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够提供最直接、最完整的证据。

二、盗墓贼真的那么厉害吗?

“厉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里的“厉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寻龙点穴的“风水”知识: 虽然科学界不认可“风水”的神秘力量,但盗墓贼往往会学习一些与地理、地貌、水文相关的知识,结合一些经验法则来寻找古墓的具体位置,尤其是那些深埋地下的墓葬。
土木工程的知识: 盗墓贼需要了解土壤的性质、结构,如何挖掘才能避免坍塌,如何快速有效地挖出隧道。他们会根据墓葬的年代和规模,采取不同的挖掘方式。例如,对于夯土层较厚的墓葬,他们会想办法打破夯土,而不是硬挖。
物理和机械的运用: 盗墓贼会利用杠杆原理、滑轮等简单的机械装置来搬运重物或支撑隧道。有些盗墓贼甚至会利用炸药来炸开墓门或墓室,尽管这会对墓葬造成巨大的破坏。
对墓葬结构的了解: 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盗墓贼对不同朝代、不同等级墓葬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墓室的大致位置、可能有陪葬品的地方,以及墓葬的防护结构。

2. 对墓葬防护措施的对抗能力:
物理防护的破解: 古代墓葬会采取一些物理防护措施,例如修建高大的封土、使用厚重的石门、设置复杂的通道、填充沙土或砖石等。盗墓贼会想方设法绕过或破坏这些防护。
陷阱的规避: 一些墓葬会设置盗墓陷阱,例如机关、毒箭等。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会尝试规避这些陷阱,或者在进入前进行试探。
防盗盗墓的技术: 有的墓葬会设计一些“防盗墓”的措施,例如“盗洞填实”等,试图让后来的盗墓者误以为已经被盗过了。但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会识别出这些“假盗洞”,并继续挖掘。

3. 极强的目标性、隐蔽性和组织性:
目标明确: 盗墓贼通常是有明确的目标——寻找高价值的随葬品。他们不会像考古学家那样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科学发掘,而是直奔“宝藏”而去。
隐蔽性: 他们会选择在夜间、偏僻地区进行作业,并且尽可能地隐藏自己的挖掘痕迹,以逃避官府的追捕。
组织性: 大型盗墓活动往往有组织,有分工,有些人负责侦察,有些人负责挖掘,有些人负责销赃。这种有组织的活动效率更高,危害也更大。

4. 利用现代技术(近现代):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盗墓贼也可能利用金属探测器、探地雷达等设备来辅助寻找墓葬。虽然这些设备不如考古专业设备精良,但对于一些埋藏不深的墓葬,也可能起到作用。

三、考古学家发掘时如何判断是否被盗?

考古学家判断墓葬是否被盗,主要依靠现场的各种痕迹:

盗洞: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墓室、墓道、墓壁等位置出现人工挖掘的洞口,通常呈漏斗状或圆柱状,并且有明显的挖掘痕迹,与墓葬本身的结构不同。
墓葬结构破坏: 墓室坍塌、墓墙被挖断、石门被撬开、棺椁被破坏等。
随葬品分布异常: 随葬品被翻动、散乱,重要的、有价值的器物缺失,或者只剩下一些不值钱的物品。例如,金银器、玉器等容易被盗取的物品消失,而陶器、石器等则可能留下。
痕迹的年代判断: 考古学家可以通过盗洞内部的填充物、盗洞边缘的侵蚀程度以及盗墓贼留下的其他痕迹(如工具痕迹)来判断盗墓的年代,与墓葬本身的年代进行对比。
缺乏应有的陪葬品: 对于一些有明确记载或根据墓葬等级推断应该有大量陪葬品的墓葬,但实际发掘时却空空如也,这也高度怀疑是被盗。

总结一下:

与其说盗墓贼“厉害”,不如说他们是利用了历史的悠久性、社会的动荡性以及人类对财富的追求,并且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一套与考古学相对应的、以“破坏性”为主的“发掘”手段。考古学家们在面对这些被盗墓葬时,依然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信息,但这与发掘一个未经扰动的完整墓葬所能获得的学术价值,自然是无法相比的。因此,他们才会发出“没被盗过就算是万幸”的感慨。而保护好现存的未被盗掘的墓葬,也一直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正在研究王处直墓被盗案。

王处直墓位于河北曲阳灵山镇燕川村附近,这么说,从王处直墓(石碑)再到王处直墓要爬山2小时。

王处直墓在金代就被盗过,方便携带的金银贵重物品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1994年盗墓者可是把王处直墓里几乎所有东西,包括十块浮雕都席卷一空。

而且西燕村村民说,当时有放羊的村民说看到有直升机起降,后来他走进一看才知道原来他们这儿也有古墓,还被盗了,赶紧回村报告。

就王处直墓所在地,一般交通工具肯定运不走那么多浮雕。

所以村民所说“直升机”应该是靠谱的。

1994年,动用直升机,我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user avatar

曾经听过马未都的一个讲座

马爷在讲座里面说,以前去看古墓现场,一打开都能看到满地的烟头,根据烟头都能知道盗墓贼是哪个县的,因为抽的都是劣质烟,县里面的卷烟厂产的那种,有的墓穴能够凑齐周围几个县每一个县的烟头,现代的农民尚且如此,估计古代的人更是这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中原大地上,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份,是古代文明集中的活动地区,在这片土地下面有太多的秘密了,而这些事情没法去了解,因为太多了。当地人对于附近有没有古代墓穴,什么地方有,往往比考古学家清楚的多,不说别的,陕西兵马俑是怎么发现的?是一个农民打井时候发现的,他上报以后,国家才知道有这个东西,如果这个人昧着良心不上报呢?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是当地人把这种骨头当成一味药材,叫“龙骨”,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间发现的,然后前往安阳考察,才发现的殷墟。在王懿荣去之前,当地人早已经把这些殷商时期留下来的唯一文字,当成了药材吃掉了,即使没吃的,为了方便药材上收集,也把上面的字磨掉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人吃商史”事件。可以看出,当地人对于当地事情的掌握,是超过研究人员的,而这片地方地下的东西太多,没浮出水面之前,是没办法预防的。

别以为盗墓是什么高大上的职业,几个农民听到了点蛛丝马迹,半夜里拿着铁锹就开整了,有就有,没有顶多浪费了几个晚上,又没有别的损失,毫无成本。所以防不胜防。当然了,这些人挖开古墓可不会小心翼翼的研究,都是先找金银财宝,别的不值钱的坛坛罐罐都是随手一扔

记得90年代有一次一个盗墓的被抓到了,问他都挖了啥,他说挖了几个金元宝,被他私下卖了,有几个罐子都扔了,说还有一副画被它老婆拿来垫桌子了,专家急忙去他们家找,发现是一个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只剩下半边了,问那半边呢,盗墓贼老婆卷着衣角哆哆嗦嗦的说,家里没引火的纸,每次引火都撕一点,然后就剩下一半了,再晚来几天,这半边都没了。。。。

可恨啊,无知者无畏

马爷当时还说了关于正在挖掘的海昏侯墓的情况,海昏侯的墓上千年来只被两伙盗墓贼进去过,但是都没有得手什么东西,所以墓穴的完整程度相当高,是历代墓穴少有的,之所以海昏侯的墓没怎么被光顾过,不是因为刘贺人缘好,而是东晋时候江西地区发生过一次地震,恰好把整个墓室完整的陷入水里了,很多的盗墓者也知道水下有墓穴,可是苦于没有作案工具,于是无法实施犯罪行为,一直到2011年,才重新有一个装备齐全的现代盗墓者,终于尝试盗取这座古墓,可惜运气不好,啥也没发现,不然这个满是金子的墓就真的悬了,海昏侯的墓里有大量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板(不过肯定没有评论区一个造谣的人说的五爪金龙了,这人估计不知道汉朝的龙啥样吧,还特么五爪金龙。。)

我真的不知道这人造这种谣到底因为什么!

墓里除了黄金不算,光五铢钱就整整十吨!!!盗墓者倒霉啊!国家之幸啊。不过海昏侯夫人的墓就完蛋了,被盗墓贼一扫而空,即使是不值钱的东西都被扔的乱七八糟,因为进了空气,所有竹简,布匹全部氧化,变成黑色,上面写的什么再也没法看到了,损失太大了。不过这也说明这次的盗墓贼装备确实厉害,盗墓贼的装备也是随着时代进步的,不过,正是这个盗墓贼的挖掘,才把海昏侯的墓摆到世人面前,之前都不知道刘贺的墓到底在哪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