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土生土长深圳人。
深南大道还是泥土的时候呱呱出生,称得上深圳的成长见证者体验者。
在深圳有房是一种什么体验?那要分很多种情况来看了。
我不说我自己了,我来说说我身边的ABCDE等等吧。
A家在某南方三线城市,家里做小生意,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
结婚时为了完成有房才结婚在临深的惠州买房,结果孩子出生后需要读书,考虑到未来,
在看遍了南山、罗湖、福田后,发现50%首付没得买。
最后不得已亏本卖了惠州房子,凑够6个钱包在宝安边上买了房子,
贷款30年,每月还贷就要2W块钱,苦不堪言。
夫妻两人不敢离职、努力工作。
B家在深圳,夫妻双方都是深二代,父母有2003年买自住房一套(当时50万)已还清。
因父母自住房就有学位,故结婚时小两口在双方父母小额资助下全款购买小产权一套。
无购房压力下,小两口均添置了小汽车,生活惬意。
因基本无后顾之忧,B经过自己努力工作,大胆跳槽,
工作收入已比同龄人高很多。
C赶在房价高速上涨前,家里发迹,还顺手买了3套商品房3套小产权。
目前除自住1套商品房1套小产权,其余均出租。
家里发迹后行业变化,已无法继续盈利,就靠租金过活。
商品房均在关内,小产权均在关外,每月租金收入在25000左右,年家庭被动收入30W。
工作就随便找了,工作轻松简单月薪9k,反正不用付租金下还有25000收入。
但也没有到奢侈和随心所欲,在深圳锁定小产权前想过卖了小产权无果。
D是深圳土著,家里是有地契的(听说后面改制后归村委国有了),家里建起了一栋楼约40个房间
每个月就是发出租广告,然后收租。
家里也没有做什么生意,在楼下开了个小卖部打发时间。
父母希望他好好读书,但是他也没好好读,最后读了个深圳的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高中时一周换一双球鞋,现在反倒喜欢找人喝茶吹水。
E从80年代来深圳打拼,做一些擦边的生意发家,生意图中认识了Quangui Red three。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起飞,南山富人区、福田富人区均有其房产。
房产不是重点,重点是拥有电子一条街的物业。
收这个租就爽多了,一栋楼的收你想想。
为人厚道低调仗义,但后代不争气。
整个家族都在其光芒下带起。
六、梭哈失败的X
X为80~90年代来深的建设工程兵,就地转业后,排上了指标买经济适用房,98年18万。
在2005年时,均价7000下把房子卖了55万去做生意。
做了几年没起色,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黄了,不得已当起了保安、妻子当起了超市促销员。
一直租城中村至今,孩子在深职毕业后在地铁公司上班。
在深圳有房,也是按照其时间、背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机遇堆砌而成的。
公平不公平的我不做评判(怕小黑屋),但都是事出有因。
谁说有房就非常幸福的,比如A也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拥有一套房子。
谁说先来的人就能吃抹干净的,比如X也是在梭哈中失去了房价腾飞的20年。
谁说有房子就舒服的,比如B的夫妻也是努力在工作。
社会发展没有跟上人口流入,新增人口就只能和存量人口竞争了。
人们同在一个城市,也都是为了自己能过得更好一些。
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体验,点个赞评个论告诉我,我想一下身边有没有相应的故事分享给你们。
我是 @瑞恩的奇幻博物馆 ,一个土生土长的但希望人人有房住的深圳人,欢迎关注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