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深圳有房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
在深圳有房,这是一种挺奇特的体验,有点像拿到了一张稀缺的入场券,但也夹杂着不少复杂的滋味。如果一定要说,大概是这样一种感觉:

首先,安全感和稳定感是最大的不同。在深圳,尤其是租房的时候,你总有一种漂泊感。房东一个电话,租金说涨就涨,合同到期能不能续租,什么时候搬家,这些都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了自己的房子,那种根扎在土壤里的感觉就来了。你知道,无论外面风吹雨打,这个属于你的空间是稳固的。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布置我的家,不用担心被要求拆改;我可以养猫养狗,不用看房东脸色;甚至连隔音差一点,我都可以忍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地方,我有权利为自己的舒适度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其次,经济上的压力和解脱并存。这绝对是最大的双刃剑。深圳的房价,不说大家也知道,能在这里买房的人,要么家里支持给力,要么就是自己拼搏多年攒下了惊人的首付。所以,买了房,就意味着你要和银行打交道很多年,每月按揭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会让你在消费上更加谨慎,不敢随便挥霍。每一次消费前,你可能会下意识地算一算这相当于几个月的房贷。但是,另一方面,当你还完最后一笔贷款的那一天,那种解脱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你知道,你每月付出的不仅仅是“房租”,而是你在为自己的资产增值买单,这在心理上是完全不同的。你不再为别人的资产添砖加瓦,而是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财富。

再者,归属感和城市融入。在深圳,租房族和有房族在某些方面确实会有微妙的界限感。有房的人,更倾向于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会更关心社区的环境,会参与一些社区的活动,会觉得自己在深圳是有根的,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他们会更愿意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这是“我的城市”。而租房族,虽然也热爱深圳,但那种“永远的家”的感觉,可能还是会弱一些。我的朋友,自从在龙华买了房,他就开始研究小区周边的学校,关注学区房的动态,开始想着以后孩子在这里上学的问题。这种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和投入,是租房时很难做到的。

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对未来的预期。有自己的房子,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装修,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不再是简单的“栖身之所”,而是你可以倾注情感、可以精心经营的“家”。你可以设计一个温馨的书房,一个宽敞的厨房,一个可以让你彻底放松的卧室。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因为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而变得触手可及。而且,有了房,也意味着你对深圳的未来有了更坚定的预期,你相信这个城市会继续发展,你的房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这是一种对未来更踏实的信心。

当然,也不能回避“房奴”的标签。是的,有时候压力确实会很大,尤其是在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或者家庭出现大笔开销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房子束缚住了,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去冒险尝试新的事业。有时候,周末出去放松一下,心里也会隐隐想着房贷的压力。这种“甜蜜的负担”,是每个有房的深圳人都会体验到的。

总的来说,在深圳有房,是一种既现实又充满希望的体验。它意味着你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站稳了脚跟,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和长期的投入。它给了你一份扎实的底气,让你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承诺。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广阔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土生土长深圳人。

深南大道还是泥土的时候呱呱出生,称得上深圳的成长见证者体验者。

在深圳有房是一种什么体验?那要分很多种情况来看了。

我不说我自己了,我来说说我身边的ABCDE等等吧。

一、A拥有房子,贷款30年新买的

A家在某南方三线城市,家里做小生意,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

结婚时为了完成有房才结婚在临深的惠州买房,结果孩子出生后需要读书,考虑到未来,

在看遍了南山、罗湖、福田后,发现50%首付没得买。

最后不得已亏本卖了惠州房子,凑够6个钱包在宝安边上买了房子,

贷款30年,每月还贷就要2W块钱,苦不堪言。

夫妻两人不敢离职、努力工作。

二、B拥有房子,小产权就行了

B家在深圳,夫妻双方都是深二代,父母有2003年买自住房一套(当时50万)已还清。

因父母自住房就有学位,故结婚时小两口在双方父母小额资助下全款购买小产权一套。

无购房压力下,小两口均添置了小汽车,生活惬意。

因基本无后顾之忧,B经过自己努力工作,大胆跳槽,

工作收入已比同龄人高很多。

三、C拥有多套房子,工作就没所谓了

C赶在房价高速上涨前,家里发迹,还顺手买了3套商品房3套小产权。

目前除自住1套商品房1套小产权,其余均出租。

家里发迹后行业变化,已无法继续盈利,就靠租金过活。

商品房均在关内,小产权均在关外,每月租金收入在25000左右,年家庭被动收入30W。

工作就随便找了,工作轻松简单月薪9k,反正不用付租金下还有25000收入。

但也没有到奢侈和随心所欲,在深圳锁定小产权前想过卖了小产权无果。

四、D拥有龙华一栋收租的楼,找人喝茶是他的爱好

D是深圳土著,家里是有地契的(听说后面改制后归村委国有了),家里建起了一栋楼约40个房间

每个月就是发出租广告,然后收租。

家里也没有做什么生意,在楼下开了个小卖部打发时间。

父母希望他好好读书,但是他也没好好读,最后读了个深圳的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高中时一周换一双球鞋,现在反倒喜欢找人喝茶吹水。

五、E住在富人区,养活了一整个家族

E从80年代来深圳打拼,做一些擦边的生意发家,生意图中认识了Quangui Red three。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起飞,南山富人区、福田富人区均有其房产。

房产不是重点,重点是拥有电子一条街的物业。

收这个租就爽多了,一栋楼的收你想想。

为人厚道低调仗义,但后代不争气。

整个家族都在其光芒下带起。

我再来说说身边的XY吧

六、梭哈失败的X

X为80~90年代来深的建设工程兵,就地转业后,排上了指标买经济适用房,98年18万。

在2005年时,均价7000下把房子卖了55万去做生意。

做了几年没起色,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黄了,不得已当起了保安、妻子当起了超市促销员。

一直租城中村至今,孩子在深职毕业后在地铁公司上班。

我说

在深圳有房,也是按照其时间、背景、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机遇堆砌而成的。

公平不公平的我不做评判(怕小黑屋),但都是事出有因。

谁说有房就非常幸福的,比如A也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拥有一套房子。

谁说先来的人就能吃抹干净的,比如X也是在梭哈中失去了房价腾飞的20年。

谁说有房子就舒服的,比如B的夫妻也是努力在工作。

社会发展没有跟上人口流入,新增人口就只能和存量人口竞争了。

人们同在一个城市,也都是为了自己能过得更好一些。

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体验,点个赞评个论告诉我,我想一下身边有没有相应的故事分享给你们。

我是 @瑞恩的奇幻博物馆 ,一个土生土长的但希望人人有房住的深圳人,欢迎关注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