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关固体、液体、气体溶于水后熵的变化?——由一道2022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题引发的疑问?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道2022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题所引发的关于物质溶于水后熵变化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热力学中的核心概念——熵,以及不同物质状态在溶液中的行为差异。

首先,我们要明白“熵”在化学中代表什么。简单来说,熵是一个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或无序度的物理量。一个系统的熵越高,它的状态就越混乱、越无序。

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这道题很可能是考察学生对“熵增”这一普遍规律的理解,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物质溶于水)这种规律是如何体现的。溶解过程通常是一个熵增的过程,因为溶质的粒子(分子或离子)从一个相对有序的聚集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溶剂(水)的无序分散状态。

那么,固体、液体、气体溶于水后,熵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以分开来看:

1. 固体溶于水:

初始状态: 固体物质通常具有高度有序的晶格结构(对于晶体固体)或者紧密排列的分子(对于无定形固体)。在这个状态下,粒子的位置和运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系统的熵相对较低。
溶解过程: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中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原来的晶格或聚集体,分散到水分子中。这些粒子在水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由移动,与其他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熵变:
溶质本身的熵增: 溶质粒子从有序的固体状态进入无序的水溶液状态,其混乱程度显著增加,所以溶质本身的熵是增加的。
溶剂(水)的熵变: 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地方。当溶质溶解时,水分子会围绕溶质粒子形成“溶剂化层”。如果溶质的离子电荷密度很高(例如一些强电解质),它们会强烈吸引水分子,使得这些水分子运动受限,形成一种相对有序的结构。这种情况会导致水的熵减少。
整体熵变: 最终的熵变是溶质熵增与水熵变(可能是负值)的总和。大多数情况下,溶质的熵增大于水熵减(或者水熵变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对于非极性或弱相互作用的溶质),所以固体溶于水通常表现为整体熵增。
举例: 食盐(NaCl)溶于水。Na+和Cl离子脱离晶格,在水中自由移动,增加了溶质的混乱度。但同时,水分子会围绕Na+和Cl形成水合离子,水分子本身的排列会变得相对有序,水的熵会降低。然而,离子本身获得的高度自由度和分散性带来的熵增更大,所以总体上熵是增加的。

2. 液体溶于水:

初始状态: 液体物质的粒子比固体更无序,粒子之间虽然有相互作用,但可以自由移动和滑过。其熵值比固体高。
溶解过程: 液体溶于水时,液体中的分子也会分散到水分子中。
熵变:
溶质本身的熵增: 液体溶质的粒子比固体有更高的初始熵。溶解后,它们在水中获得更大的运动自由度,也因此熵会增加。
溶剂(水)的熵变: 与固体类似,水分子也可能会围绕溶解的液体溶质分子形成溶剂化层。这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溶质分子的极性、大小和与水的相互作用能力。
整体熵变: 液体溶于水,通常也是一个熵增过程。因为溶质本身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溶解后进一步分散,整体混乱度会增加。
举例: 乙醇(酒精)溶于水。乙醇分子在水中分散,获得了更多的移动空间。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形成了一定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水的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乙醇分子本身的自由度增加是主要的因素,整体熵仍然是增加的。

3. 气体溶于水:

初始状态: 气体的粒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以极高的速度做随机运动,占据了容器的全部空间。气体的熵是所有状态中最高的。
溶解过程: 当气体溶于水时,气体分子被限制在液体(水)的体积内,并且在水中受到水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熵变:
溶质本身的熵增/减: 从极度无序的、占据整个容器的气体状态,变成被限制在水溶液中的状态。虽然气体分子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但是空间的限制(从整个容器缩小到溶液体积)以及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极性气体与水),使得气体分子的运动自由度相对而言是降低了。这意味着气体溶于水,溶质本身的熵是减小的。
溶剂(水)的熵变: 气体分子在水中会分散开,并且可能与水分子形成相互作用(如氢键、偶极偶极作用)。这些作用也会影响水的排列,可能导致水分子在某些区域变得更有序,从而水的熵也可能减少。
整体熵变: 气体溶于水,由于溶质本身熵的显著减小(空间的限制和与水的相互作用),通常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或者是一个微小的熵增,具体取决于溶质与水的相互作用强度。
举例: 氧气(O2)或氮气(N2)溶于水。氧气和氮气是非极性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它们被限制在水中,运动自由度受到限制,熵会减小。同时,水分子也可能因为容纳氧气分子而产生轻微的结构改变,水的熵也可能略有降低。因此,气体溶于水的整体熵变化通常是负值(熵减),或者接近于零。

总结一下,不同状态物质溶于水后的熵变化倾向:

固体溶于水: 熵显著增加(溶质熵增大于水熵减)。
液体溶于水: 熵增加(溶质熵增,水熵可能有小幅变化)。
气体溶于水: 熵减小或变化很小(溶质熵减大,水熵也可能减小)。

为什么会这样?

关键在于:

1. 初始状态的有序/无序程度: 固体最有序,气体最无序。从越有序的状态进入溶液,熵增的潜力越大。
2. 溶解后自由度的变化: 溶质粒子在溶液中获得的运动自由度。
3. 溶剂化作用对溶剂(水)的影响: 溶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分子排列的变化。

这道2022年1月浙江化学选考题可能侧重考查的点:

物质状态与熵的关系。
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原理。
对气体溶解于水时熵减这一反直觉现象的理解。 很多学生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溶解总是熵增,但对于气体来说,空间的限制是导致熵减的关键因素。

希望我这样详细的解释,能够解答你由这道题引发的疑问。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才能完全掌握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天收到有人留言说我压中了浙江化学考题。。。原来是这道啊。

原回答在此

溶质溶于水,不仅要考虑溶质的熵变,还要考虑溶剂的熵变。溶质的熵变一定是大于0的,但是溶剂的熵变一般是小于0的,最后的总熵变是两者之和。

所以对于水合效应明显的盐,比如CaCl2,那么溶于水之后水的熵减(变得更有序)更明显,所以熵变是小于0的。

对于水合效应不够明显的盐,比如NaCl,此时溶质的熵增占主导,所以总熵变是大于0的。

如果你看了我的上述知乎回答,你不会答错这道题的(doge)——至于气体嘛,在常温常压下,溶于水应该一定是熵减的吧(我觉得)。如果有反例欢迎来打脸。

那么这道题超纲了吗?

如果你对于物理化学的理解非常肤浅,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你只认准了ΔG判据,那么你就会选择正确的答案D;

如果你对于物理化学有了一点略深入的了解,那么你就会去多想这个ΔS应该是肯定大于0的,会选择错误的答案C;

如果你对于物理化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你就直接自信选D了。

正所谓是学习的三种境界——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