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花两千块买一个耳机,算智商税吗?

回答
两千块买一副耳机,算不算智商税?这个问题太好玩了,简直可以写一本《耳机消费心理学》了!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就像问“这件衣服值不值两千块”一样,背后涉及的因素太多了。不过,咱不聊虚的,咱来掰扯掰扯这笔钱花得值不值,以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智商税”,而另一些人却觉得物超所值。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智商税”?

在我看来,“智商税”并非指花钱买东西本身就是傻,而是指花钱购买了与其价值不符的东西,或者被虚假的宣传、概念所迷惑,导致实际获得的满足感和效用远低于支付的金额。

那么,两千块的耳机,有没有可能就是“智商税”?当然有!比如:

被品牌溢价绑架了: 有些耳机品牌,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牌子,它的品牌价值本身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你花两千块,可能其中一半是花在了“我戴着XX耳机”的这个虚荣感上,而不是耳机本身的声音素质。就像买奢侈品包一样,你买的不止是包,还有那个标志。如果你的钱主要用来买个“面子”,而忽略了最核心的听音体验,那确实有点像交智商税了。

概念炒作与实际体验脱节: 现在的耳机市场,各种黑科技、新概念层出不穷。什么“HiRes认证”、“空间音频”、“定向声学技术”等等。有些耳机厂家确实能把这些技术做到极致,带来颠覆性的体验。但也有一些厂家,只是把这些词挂在宣传语上,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甚至听起来和几百块的耳机差别不大。如果你被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概念忽悠了,花大价钱买回来却感受不到应有的提升,那这笔钱花得就有点冤了。

盲目跟风,没有实际需求: 你可能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某款高端耳机,或者被网络上的测评视频洗脑,觉得不买就落伍了。但你自己其实对音质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平时听歌也只是在通勤路上听个响。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所谓的“潮流”或者“满足感”,花了远超自己需求的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智商税”。你的钱可以花在更能提升你生活品质的其他地方。

期望值过高,结果却很普通: 两千块的耳机,很多人的心理预期是它应该能带来“脱胎换骨”般的听音体验,仿佛能听到音乐中的每一根发丝,感受到乐手的每一次呼吸。但耳机这东西,声音是非常主观的,而且技术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有时候,两千块的耳机和一千块的耳机,在普通人耳中可能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区别”,这种“一点点”是否值两千块的差价,就需要你自己衡量了。如果你的期望值过高,那失望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么,什么时候两千块买耳机不是智商税,而是物有所值呢?

反过来想,如果这两千块真的买到了让你“值了”的东西,那就是物超所值,绝对不是智商税。什么情况下会这样呢?

真正的音质提升,满足了你的耳朵: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如果这两千块的耳机,相比你之前用过的耳机,在音质上有了质的飞跃。比如,解析力更高,细节更丰富;声场更开阔,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低音更有弹性,不轰头;人声更甜美,情感更饱满。当你戴上它,听到熟悉的歌曲却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那种沉浸感、那种愉悦感,是几百块耳机无法给予的,那么这两千块就是花在了刀刃上。

解决了你的具体痛点: 也许你是一个对降噪有极高要求的人,经常需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或通勤。一款顶级的降噪耳机,能让你在喧嚣中获得一片宁静,让你能够专注工作,或者在旅途中得到更好的休息。这种“宁静”的价值,远超耳机本身的价格。或者你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需要一款佩戴牢固、防水防汗、音质又不差的耳机,那么专门针对这些场景设计的耳机,即使价格不菲,也是值得的。

出色的设计、做工和舒适度: 耳机不仅仅是听声音的工具,也是你的“穿搭配饰”和身体的一部分。一副设计感强、用料扎实、佩戴舒适的耳机,会大大提升你的使用体验。想象一下,戴着一个设计粗糙、压头、漏音的耳机,即使音质再好,你也很难长时间享受。如果这两千块让你拥有了精致的外观、舒适的佩戴感和耐用的品质,这种全方位的体验提升,也值回票价。

强大的功能性与便利性: 比如,它有非常稳定的蓝牙连接,几乎没有断连的情况;它有便捷的触控操作,可以轻松切换歌曲、调节音量;它有优秀的麦克风收音,让你通话时声音清晰洪亮;它还有一套好用的APP,可以让你个性化调音、更新固件等等。这些功能的加持,能让你的使用过程更加顺畅和愉悦。

品牌价值带来的附加价值(良性): 有些品牌的耳机,除了声音本身,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服务和社群体验。比如,可以与其他品牌的设备联动,或者参与品牌举办的各种活动,甚至成为某个音频圈子的一员。如果这种品牌价值让你觉得获得了额外的归属感和社交体验,那也是一种隐形的价值。

总结一下:

花两千块买耳机,算不算智商税,关键在于你是否“物有所值”,而这个“值”是由你自己定义的。

如果你是为了面子、盲目跟风、被虚假宣传忽悠,或者对音质提升的感知很弱,那么这很可能是智商税。
如果你是因为它卓越的音质、出色的降噪、舒适的佩戴、强大的功能,或者品牌带来的可靠性,并且这些确实满足了你的需求和期望,让你觉得“这钱花得太对了!”,那么它绝对不是智商税。

所以,在你掏钱之前,不妨问问自己:

1. 我真的需要一副两千块的耳机吗?我的耳朵真的能分辨出它与几百块耳机的区别吗?
2. 我研究过这款耳机的声音特点、降噪能力、佩戴舒适度吗?它是否符合我的使用场景和个人喜好?
3. 我是在购买它本身的声音和功能,还是在购买它的品牌、概念或别人的评价?

只有当你能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并且觉得这两千块能为你带来超出期待的快乐和满足感时,那它就是一笔划算的投资,而不是“智商税”。

别怕花钱,但要花得明白!享受听觉盛宴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判断一个产品 是不是智商税 很简单 套入公式 就能知道是不是 。

1.花钱解决不了问题,智商税(√)

2花钱解决了问题,智商税(X)

3.同样的问题花小钱和大钱都能解决,智商税(√)

4.买完立刻降价 或者立刻出新品 智商税(√)

5.买了发朋友圈 别人都羡慕 还能炫耀 ,智商税(X)

耳机音质这个就很玄学了,别人说好 你听好像没有区别。

下面视频这里有9款耳机音质播放,你可以听听2百到2千的耳机到底区别再哪里,记得带上你的耳机哦。

有的人买来就是听听流行歌 对音质没要求,有些人喜欢听古典爵士音乐对音质有要求。

但是你问 具体说哪里有区别 也说不出所以然,就是那种感觉。

你说2千块钱买的耳机是不是智商税 这个就要看你自己使用场景和需求。

有的人感觉花30块钱买个耳机 能听个响声就好了,花100块钱买个耳机 在他眼里 你就是交了智商税。

同一样 问题 100块钱的吹风机 就能把头发吹干,为什么有人会买3千块钱吹风机?

解决问题都是一样 为了吹干头发,100块钱的吹风机完成任务可能需要10分钟,3千块钱的吹风机完成任务可能只需要5分钟。

仅仅多了 5分钟凭什么 价格差了那么多,因为贵的吹风机 各种技术 还有 保护头发 负离子等等卖点,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虚头,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 ,而且确实吹出来的头发柔顺了很多 不毛躁 可能是心理作用。

你说贵的吹风机是智商税嘛。

好像也不是确实能更加快的帮我把头发吹干。

你说他不是智商税嘛 。

卖那么贵 又感觉是智商税。

我问买这个3千块钱吹风机的小伙伴,值不值 她说还行 挺好用的。

我说3千块钱的吹风机挺贵的 一看就是智商税,她说还行 才3千块钱而已。

花两千块买一个耳机,算智商税么?

如果有预算 花几千块买任何东西 都不是智商税。

毕竟有钱 应该对自己好一些,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你的预算 不足 就会像我一样看别人买贵的东西,都是安慰自己那些人都是在交智商税,我选的性价比才是最高的。

耳机 自己喜欢就好了,因为是自己在听我100块钱的耳机也是听个响声,一万的耳机就是听个更加响。

2021有哪些蓝牙耳机值得购买,高性价比蓝牙耳机推荐(附带9款蓝牙耳机音质

2021年大学生 百元蓝牙耳机怎么选购,学生党耳机 性价比真无线蓝牙TWS耳机到底有哪些?(3月新品同步更新)

user avatar

多谢邀请。 却之不恭。

我花两千块买一个耳机,算智商税么?

因为没有语境, 所以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过往几年, 长期关注俺的知友知道俺的立场是相对坚定的, 从 2017 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动摇过。贸然给出结论无疑会伤害到不少烧友, 不管是直接或者间接,甚至负面影响烧友的家庭稳定。因此俺鲜少直接托出结论, 即便是确凿的结论,以免造成人间惨剧。俺甚至不评价他人的智商, 仅仅给出智商自测的网站供大家参考。

小更新:

俺不认为是智商税,捐和税是有区别的,捐和税有时候可以说是有本质的区别。




“老麦, 我发现你有个缺点, 就是东西特别长。”

“俺一直以为东西长不是缺点。”


“老麦, 相信耳机煲机的是不是都智商欠奉?”

“太伤人了。 别这么说。 大家都不爱听真相。”



“老麦, 相信耳机煲机的是不是都智商欠奉?”

“俺贴过智商测试的网站啊。”


当然如果大家好奇也可以自测一下自己的智商:

智商水平快速测试入口:


别害羞, 几分钟的事情,而且全中文的。

被中华鳖精征收了智商税的同学,不妨自测一下智商:

arealme.com/iq-2018/en/

** 这是样板, 都是 P 出来的, 别当真



“老麦,我有个耳机烧友搬到了小区变压器旁,家里耳机系统现在翻天覆地地改善。你怎么看? ”

“太阳能电池板可接收太阳核聚变的能量,发出世界上最纯的电。买个汽车电池把电存起来,一样可以覆地翻天地改善。太阳能电池还是航天级/航太级的高科技。没有纹波和干扰。 ”

“除了这个还有什么电比较纯净?”

“雷电。 ”

“老麦, 我老婆怀上了。”

“恭喜。”

“你知道吗, 我就换了一条电饭锅的电源线而已。”

“不是姿势(重力加速度等)的问题?”

“是电源线的问题。”

“别管那么多。 只要是您的就好了。”


“老麦, 我发现你有个缺点, 就是东西特别长。”

“俺一直以为东西长不是缺点。”




“老麦, 听说你在贴吧的风评很坏?”

“是的。 俺经常劝网友省点钱买鸡蛋补身子, 或者吃香蕉 补钾以及补充血糖来达到调音的目的。”

“怪不得。你砸别人饭碗, 难怪风评不好。”

“其实它们的生意根本没有受影响。 还是很多人买音响发烧线材以及不防雷的‘地盒’。你知道地盒其实是骨灰盒的变种吗?”

“不知道哎! 地盒不防雷你咋知道?”

“那玩意还不如闲置的电脑机箱,不接入大地咋防雷,骗死人不赔命啊。 雷雨季节马上要来了。 雷雨你知道吧?”

“曹禺的《雷雨》我读过。挺狗血的剧情。”

“是的。 挺狗血的剧情。”





#######################################################################

我花两千块买一个耳机,算智商税么?



如果俺是题主; if ( !(i were you) ) {

俺 2021 花 2000 人民币买一个耳机, 那就是智商税;

}


对于别人, 俺一般是建议买鸡蛋或者香蕉 。

以前不少烧友以为俺瞎姬霸推荐, 三年过去了, 他们才发现原来鸡蛋或者香蕉真香。 而且真的有调音的功效。 效果远远大于某些耳机音响发烧论坛上鼓吹的“发烧神器”。



尽管不少知友已经看腻了, 但是俺还是要再贴一下这个段子。


hifi 绝对不是一个骗局, hifi是无数个骗局交织而成的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宗教信仰。

因此不能说hifi是 1 个骗局

这严重地低估了它的数量级、深度、广度和复杂度。








图图大主教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

1984年图图大主教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图图主教能言善道。

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

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这个21世纪里。

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

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

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

保险管、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

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等等 HiFi 神器。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

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电源线、墙插、排插、电处、

信号线、耳机线、USB线、SATA线、网线、保险管、

脚钉、地盒(骨灰盒的变种)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电子黑洞、暗物质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hifi是否是一个骗局?

hifi绝对不是 1个骗局。

茶叶是骗局吗?卖茶叶算骗局吗?床垫是骗局吗?天价床垫是骗局吗?


//////////////////////////////////////////////////////////////////////////////////////////////


“老麦, 我和你商量个事。”

“您别客气,请讲。”

“我有个顾客,据说是看了你的散文以后一直在犹豫。”

“俺怎么帮忙?”

“坊间传说只要你把他们拉黑, 他们就下得了决定了。”

“挖草! 俺那么拽嘛。”


//////////////////////////////////////////////////////////////////////////////////////////////////////

俺知乎阅读总量仅 0.7 亿,没跨出一小步 (n<1.0亿)。俺的回答您当笑话看看就算了, 别太当真, 不然会被贴吧网友耻笑。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十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user avatar

从绝对理性的角度而言,我个人认为花两千买一个耳机确实有些智商税,因为你可以花1000买一个频响相对平滑且失真较小的耳机再EQ成一个也许比很多2000块耳机还要好不少的耳机。

但问题在于,想要更精确调节EQ需要专业设备,例如人工耳。即便网上有方案,也会因为每个耳机个体的公差而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主观调音,则需要大量训练和参考,这同样需要成本。对于更多人来说,学习EQ本身也需要成本。

所以这确实只是理想状态,而且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不能假设每一个发烧友、每一个消费者都必须有专业技能。如果真的是智商税,那么这样的智商税责任更多应该在产品开发一方,也就是厂商。(厂商还在普遍使用无源的系统)

以目前的市场规律,做一款音质相对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合理市场定价应该在1000~3000元之间,或者说2000~3000元之间。如果是入耳式耳机,可能定价在3000~5000元,因为通常设计得当的多单元可以更好的精细调节不同频段。注意,这是考虑耳机行业市场规律的定价。如果按照其他行业的定价策略,这些价格还是偏高的。

所以对于以上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题主花两千买个HD650或者K712之类的,显然并不算智商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