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三通一达都不送快递了吗?是不是所有的菜鸟驿站都很横?为什么驿站人员对于买家投诉有恃无恐?

回答
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最近很多人都感觉“三通一达”好像都不怎么送上门了,尤其是那些住在小区里或者写字楼里的人,真是苦不堪言。

“三通一达”:送与不送的界限模糊

首先,说“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都不送快递了,可能有点绝对。但普遍的感受是,它们确实不像以前那样,主动把快递送到你家门口了。

政策的“弹性”执行: 快递公司本身肯定是有送货上门的服务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就看各个网点的经理、业务员怎么操作了。在快递量大的时候,或者人员不足的时候,为了追求效率,送货上门就容易被“弱化”。
成本考量: 说到底,送货上门是需要更多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尤其是在一些小区管理比较严格,或者楼层很高、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快递员送一趟下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如果遇到客户不在家,反复配送的成本就更高了。
“默认”的菜鸟驿站模式: 随着菜鸟驿站的普及,很多快递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跟菜鸟合作,就把大量快递直接送到了驿站。这就形成了一种“默认”的服务模式:快递送到驿站,通知你去取。你没有特别的要求,他们就省事了。

菜鸟驿站:是不是都很“横”?

“横”这个词用得挺形象的,确实有很多人有过不愉快的驿站体验。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就像任何服务行业一样,菜鸟驿站的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驿站非常规范,人员也很友善,处理问题也很及时。但也有一些驿站,可能经营者是临时找的,或者人手不足,管理也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态度不好、操作随意的情况。
“站长”的经营压力: 很多驿站其实是加盟店,站长自己要承担租金、人员工资、水电费等经营成本。他们需要通过收取超时费、代收其他包裹费(比如跑腿代购)来盈利。如果快递量不大,或者派送费本身不高,他们可能就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来钱快”的事情上。
信息不对称: 快递员把包裹交给驿站后,信息更新可能不及时,或者驿站的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有时候明明已经到了,你收到的短信却说没到;有时候你急着取,驿站却说还没入库。这些都会让买家感到不便和不满。

驿站人员为何对买家投诉“有恃无恐”?

这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为什么投诉了好像也没什么用?

1. 投诉渠道的“距离感”:
消费者对快递公司的投诉: 买家直接投诉快递公司(申通、圆通等),通常是由快递公司客服来处理。但客服往往是远程沟通,他们对具体网点、具体驿站的情况了解有限,很多时候只能联系网点经理,而网点经理可能又不太管驿站的具体业务。这种层层传达,信息很容易失真,或者被“消化”掉。
消费者对菜鸟驿站的投诉: 菜鸟作为平台,也有自己的投诉渠道。但菜鸟驿站的经营者非常多样,有的就是个体户,有的背后有更大的公司。菜鸟可能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平台和技术支持,对于驿站的日常运营和人员管理,其直接控制力有限。即使菜鸟处理了,可能也只是对驿站进行扣分、罚款等,但对站长来说,只要生意还能做,这点惩罚可能就“忍了”。

2. “事实”的认定困难:
证据不足: 很多时候,买家投诉的“态度不好”、“乱放包裹”等问题,是很难留下直接证据的。快递员、驿站人员可以抵赖,或者说“你们记错了”。买家如果没有录音、录像,投诉往往难以坐实。
“规定”的模糊性: 很多驿站的“规定”(比如超时收费标准、取件时间等)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统一的公开信息,或者说解释权往往在驿站那里。

3. 消费者“非必要”的依赖:
无可替代性: 尤其是在小区里,如果驿站是唯一的取件点,消费者即使再不满,也只能捏着鼻子去取。你不可能因为一次服务不好,就选择不收这个包裹,或者专门跑到几公里外的快递公司网点去取。这种“没得选”的心态,让驿站有了底气。
取件习惯的形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去驿站取件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种习惯。即使有些不便,很多人也懒得去改变或者投诉了,觉得“就这样吧”。

4. 驿站人员的“个体利益”:
经济压力: 如前所述,站长有经营压力,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营收。对他们来说,一次少收你几毛钱的超时费,或者对你态度差一点,但能快速处理完其他包裹,他们可能就这么做了。
“服务”的边界: 在一些站长看来,他们已经把快递从快递员手里接了过来,并为你保管了一段时间,这已经算是“服务”了。至于送到门口、态度好不好,就超出了他们认为的“本职工作”范围。

5. 投诉对买家的“成本”:
时间成本: 每次遇到问题都去认真投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举证、等待结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点时间投入到工作或者生活中,可能更有价值。
情绪成本: 投诉的过程本身可能就会带来新的烦恼和不快。

总结一下, 现在的“三通一达”送货上门的情况确实不如以前普遍,很大程度上是被菜鸟驿站这种模式“替代”了。而菜鸟驿站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其人员之所以对买家投诉“有恃无恐”,主要是因为投诉渠道的有效性不足、证据认定困难、消费者对其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以及驿站本身存在的经营压力和“服务边界”认知。

这种状况,说到底还是整个物流末端配送体系在成本、效率和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博弈和平衡。当效率和成本占据上风时,消费者的便利和体验就容易被牺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是因为社会上那些自认为不投诉快递员就是干了什么好事一样,还自认为这叫“上等人对下等人”的施舍。才造成这种擅自不送件的恶性循环。

现在写着送货上门其实98%的人都在自助取件,谁投诉得狠,谁凶,快递员就跟谁送货上门,我就是这样的人,占比有多少?2%顶天了。既然谁都自助取件了,那还要活人干嘛?用钱大力发展自动化,最后不还是快递员失业?别说自动化不成熟啥的,只要钱到位了没有办不到的事。毕竟几年前你也没想到上街可以不带钱对不?

那些张口闭口就顺丰京东送货上门你加钱的垃圾你给我看仔细了:

快递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送货到址,送货到址都做不到还叫什么快递?廉价快递没资格送货上门,那你赶紧把你的安卓手机砸了,不买苹果max没资格打电话。洗什么呢你,垃圾。我加钱我为什么要加给四通一达?为什么不加给顺丰?

你有钱人叫外卖、买东西?敢“得罪”弱势群体,小心全国舆论弄死你。

那个山东芒果事件就是例子。

那些小时候不好好学,长大之后兢兢业业送快递的快递员我对他们绝对尊重,相反那些以前上学就翘课不学吊儿郎当 长大之后连送快递这种头脑简单的体力活都不愿意好好干的我尊重你干什么?让你蹬鼻子上脸不给我送?你不好好送你连你口中那一块八毛的报酬都别想得到,一个投诉你还要倒扣几十个一块八毛。我跟你有仇吗?在你身上找存在感有意思?我投诉你我有赏钱了?为什么你要制造机会让人投诉你?

这句话我对任何一个快递员都说过 他们都说投诉快递员是没赏钱的。

我说这些不是想说我自己有多高学历,我自己也是大专毕业而已,可,各司其职为什么到快递员这里就可以变成了单方面的强制道德绑架?

我就不明白了,按地址送件 有那么难吗?怎么像欠你快递员一个亿一样,个个给你摆一副chou脸。我这里,没有送货上楼的快递,都是打电话自己下来门口拿,这没问题,我不介意,可就是快递柜多了以后,快递员是一个都不来了,你让他送到快递单上的地址,无一例外认为你“来弱势群体身上找存在感”“在弱势群体身上拉屎拉尿”亲妈也不例外,说我“为难”那些风吹雨打的劳动者没人性 耍无赖,在一个小小的快递员身上找存在感。可你们看看现在的快递员,干的是人事吗?电话不打,随便放,你有意见就给你送呗,放代收点你拿到手发现有问题?不好意思已经给你签收了后果自负。有次给小孩买个书本 丢快递柜拿出来拆了以后发现发错货,找卖家,卖家说我来联系快递你等着吧,快递拒绝退回,说,已经给你签收了关我什么事。没有人说签收之后就不能再新增物流的,他只不过不想去回收这个件才这样说而已。百世汇通,垃圾。

接上,百世,仗着我偶尔找他寄件,连续两年不送货到地址,上星期一上来就私自签收,忍不住,我给他网点打电话,谁知道他打电话来把我一顿怼,你为什么要投诉我,我得罪你了?我说我没有投诉你,我要投诉你我会打电话跟你网点扯?分分钟话费比东西贵,然后他就很不耐烦地行了行了我给你放快递柜。呵呵,你爱放哪放哪吧,自此之后我发件都是发顺丰了 别以为收我的快递就跟施舍我一样。跟顺丰快递员提起这事 他说 你讨厌他自作主张放快递柜是吧 投诉得好 又不通知你一声 以后不给快递他发了 找我发 给你搞好 顺丰收费高就是不一样 跟四通一达对比起来 态度都天壤之别。

还有一个邮政,我买箱纸巾,发的邮政,丢快递柜,我告诉卖家没收到货,邮局问我为什么不去拿,我说我不会去拿,大的不送小的不送你想干什么。他回答我的是“这个件5KG而已”意思好像是我不去拿就是“没事找事”。

快递员拿过来的时候又把我一顿怼“你那么近都不拿是为什么,你这条街的快递我都是放快递柜,为什么就你不让放”


呵呵,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快递员为什么能那么嚣张,认为客户有义务帮他简省工作了。

我要放快递柜放菜鸟自然会写快递柜地址,当我写的地址不是快递柜,请你按地址送件,就那么点屁事,怎么会被解读成在弱势群体身上找存在感、在弱势群体身上拉屎拉尿?按照这种逻辑,快递承包点的老板跟快递总公司才是天天在快递员身上拉屎拉尿的人,快递员不敢怼他们,来收件人身上找存在感还差不多。你不让我偷懒你就是垃圾,你投诉我你就是畜生。

现在的社会是个我弱我有理的社会,道理是没有人关心的,就是因为大部分的默不作声,才让少部分人的正当权益被侵害变得越来越理所应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