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最近一次收到来自社会的暖意是什么时候?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不是因为回忆不起来,而是因为“最近”这个词,它总是让我想去捕捉那些刚刚发生,还带着温度的瞬间。

大概是上个月的某个周日下午。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小小的社区公园,不大,但绿化做得不错,总有些老人小孩在那边活动。那天我心情有点低落,就想出去走走,透透气。公园里人不多,但还是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

我沿着小径慢慢走着,手机里没开音乐,就想静静地感受一下周围。走到一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坐在长椅上,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编织袋,里面好像装了不少东西。她身边围着几个小区里的小朋友,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正好奇地看着她手里的东西。

我放慢了脚步,想知道她在做什么。走近了才看清楚,老奶奶手里拿着一堆手工制作的小兔子,有的是毛线织的,有的是用不织布缝的,各种颜色都有,做得特别认真,耳朵长长的,胖乎乎的,很可爱。

她正耐心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解怎么做,或者说,是教他们怎么“装饰”这些小兔子。她手里拿着剪刀,正给一只兔子剪一个圆圆的脸蛋,然后用马克笔点上眼睛鼻子。孩子们则拿着彩色的毛线,学着她的样子,想给兔子系上蝴蝶结。

我停下来,就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着。那个画面特别祥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老奶奶花白的头发上,也落在孩子们专注的脸上。他们小小的手笨拙地抓着针线,或者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但眼里都闪烁着光芒,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有个小女孩,大概是为了让兔子更漂亮,拿着一小块亮闪闪的亮片,想粘在兔子的耳朵上。但因为是用胶水,亮片粘不牢,老奶奶就温柔地提醒她,说兔子耳朵上粘点小花会更好看。她一边说,一边从袋子里拿出一些小小的布花,递给小女孩,还示范了一下怎么粘。

当时我并没有上前说什么,只是远远地看着。但我能感觉到,那种宁静和快乐是会传染的。孩子们因为能亲手制作玩具而兴奋,老奶奶因为能把自己的手艺分享出去而满足。这是一种特别纯粹的、简单却又美好的互动。

然后,最让我觉得心里一暖的事情发生了。

我一直站在那里,可能站的时间有点长了,一个离我比较近的小男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突然抬起头看到了我。他没有因为我是陌生人而害怕,反而冲我咧开嘴笑了,露出一颗刚掉的门牙。然后,他举起手里那个还没完全做好的兔子,像是献宝一样,对着我挥了挥。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我对他笑了笑,也举了举手。他立刻又转过头,继续投入到制作中去了。

接着,老奶奶也注意到了我,她抬起头,看到我站在那里,就对我露出了一个慈祥的微笑。她还招呼我过去,说“孩子,过来看看,我们正在做小兔子呢。”

我走过去,也看到了她手里那个完成度很高的兔子,毛线织得特别细密,耳朵搭在脑袋上,看起来特别憨厚。我说了声“真好看”,然后又赞美了一下孩子们做的。

老奶奶听了很高兴,她一边继续教孩子们,一边跟我说,这些兔子是她和几个小区的老姐妹一起做的,打算周末的时候送给社区里的小朋友们,让他们都能有个小礼物。她说,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她就觉得特别高兴。

她的话很朴实,但那种分享的喜悦,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却让我深深地感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所有的不开心都被扫走了,心里满满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柔软的感觉。

离开公园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夕阳正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那个小小的公园,因为这些不经意的善意和分享,变得格外有温度。

这就是我最近一次,也是最能让我记住的,来自社会的暖意。它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叙事,只是生活里一个小小的瞬间,但那种纯粹的善意和温情,就像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暖到了心坎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是长沙市民自发冒雨送别袁隆平院士的时候。袁隆平爷爷离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损失,在全国人民都在吊唁袁隆平爷爷的时候,长沙市民众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5月23日,整个长沙笼罩在阴雨连绵的悲伤气氛中,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前来送别袁爷爷的市民络绎不绝,队伍最长的时候将近两公里。这其中不乏许多目光真诚的小孩子,他们等待吊唁至深夜久久都不肯离去。


相信其中不少人都与袁隆平爷爷素未谋面,但哪怕小孩子都知道这位被大家叫做“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确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并且殚精竭虑为祖国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当看到一家老小捧着花送别人民英雄时、当看到年轻人写下“您才是我们一生追随的偶像”时、当看到长沙市民在吊唁会上泣不成声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表达对这位伟人的哀思。

回头想想,从进入大学开始,似乎就很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暖心的事了。学业、工作、恋爱所带来的人际交往似乎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背道而驰,那种人与人之间抱有目的性的靠拢见怪不怪,那种我厌恶你在利益驱驰下仍然笑脸相迎的场景越来越多,反观自己其实很少有机会独处,去和自己对话,这种打磨出来的冰冷让我在判定事物前就被迫穿上了一层保护色。

但温暖这件事真的有这么难么,我们不该去做“被温暖”的那个,当我们尽力去温暖别人,温暖自然也会来照顾我们。比如李佳琦就是很好的例子,之前他又是捐赠防疫物资又是做公益直播,记得他还在直播间规劝未成年的粉丝不要乱下单,还要大家理性消费,这种温柔和细心对于一个主播来说真的很难得。

最近又在微博看到他呼吁大家关注乡村留守儿童们,六一节别人都在卖零食卖礼物做宣传的时候,他们团队在景德镇的寒溪村举办了一场天堂电影院活动,看着孩子们排成长队感受电影的美好,似乎让我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相信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李佳琦本身心里也是丰盈的。

而作为普通人,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有自己温暖他人的方式:和推着婴儿车的妈妈过马路,我们可以先挥手示意让车停稳;见到小摊旁边的流浪猫狗,我们何妨分店吃的给它们;遇到着急送单的外卖小哥,我们不忙的时候可以多走几步去电梯口取货……只要有心,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制造善举的方式。

或许我们早就有能力面对全新的生活,但“想到”和“做到”之前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知道短视频只会越刷越多,我们知道健身不止是为了塑形,对身体也有好处,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但很少能有人持之以恒的做到这些事。

究其原因,我觉的是快节奏的生活紧绷着我们的神经,我们很少再有时间去好好规划并做好一件事。小到一场电影、一次与宠物的互动,大到我们在疫情之中报名志愿者、为新疆棉事件发声,其实我们都做了一件件温暖且有意义的事,我的建议是大家不妨慢下来,用最真诚善良的心去看待生活琐事,或许日子瞬间就开朗起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不是因为回忆不起来,而是因为“最近”这个词,它总是让我想去捕捉那些刚刚发生,还带着温度的瞬间。大概是上个月的某个周日下午。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小小的社区公园,不大,但绿化做得不错,总有些老人小孩在那边活动。那天我心情有点低落,就想出去走走,透透气。公园里人不多,但还是能看到一些.............
  • 回答
    过去一年,要说最满意的礼物,那绝对是那个装着我“私人定制”咖啡豆的木盒。说起来,这礼物有点“来头”了。我这人,平时就喜欢鼓捣点小玩意儿,其中一项就是咖啡。从最开始的速溶,到后来迷上手冲,再到现在的自家烘焙,算是经历了几个阶段。咖啡豆的挑选、研磨的粗细、水温的控制,这些细枝末节都能让我乐此不疲。所以,.............
  • 回答
    我收拾熊孩子最狠的一次,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当时我气得脸都绿了,后果也够让他们记一辈子。那年夏天,我侄子侄女,一男一女,加起来不到十岁,来我家玩。我家有个小院子,种了一些花花草草,也养了两只兔子。我尤其宝贝我那株从花市淘来的,长得特别茂盛的绣球花,每年春天开花都像个大大的绒球,漂亮极了.............
  • 回答
    在我过去的职场生涯里,真正让我觉得收获感爆棚的,不是某个项目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加薪升职带来的满足感,而是那种——我在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试错,最终突破了自我,并且为团队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的经历。那大概是两年前了,我当时在一个初创公司做产品运营。公司刚起步,资源有限,但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纠结于这几个互动按钮,哪个“分量”更重。在我看来,知乎的“赞”、“喜欢”和“收藏”,它们各自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维度,没有绝对的谁最“值”,而是看你作为用户,想要从这次互动中获得什么。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赞”:即时的肯定,是作者被看见的最直接证明“赞”可以说是最直接、最.............
  • 回答
    这可是个天大的难题,而且对象还是个邪神,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不过,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我肯定会绞尽脑汁,把每个字都抠到极致,力求万无一失。首先,不能想着一步登天,比如“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富有,永远健康”。这种贪得无厌的愿望,邪神听了只会在心里偷笑,然后给你一个扭曲的、让你欲哭无泪的实现.............
  • 回答
    2021年,在青岛的时光,仿佛一串跳跃的音符,有些旋律激昂,有些则带着淡淡的怀旧。临近年尾,回想起这一年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有几分不舍。这一年,我依然和青岛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日子,就像在八大关错落有致的别墅间漫步,时而阳光明媚,晒得身上暖洋洋的,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时而细雨霏霏,远眺.............
  • 回答
    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嗯,让我想想……好像是前几天吧,具体哪天我也记不清了,那阵子情绪有点低沉,但也不是说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压着。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外面下着小雨,那种淅淅沥沥的声音,总是容易勾起我心底的一些东西。我当时在整理一些旧照片,你知道,就是那种纸质的,装在相册里,一本一本地翻。你.............
  • 回答
    好家伙,这问题问得我心里咯噔一下。末日来临… 使用那种武器… 我估摸着,我的处境,那不是惨字能概括的,得用“惨绝人寰”、“惨不忍睹”、“惨到亲妈都不认识”来形容才算贴切。让我想想,我最后一次“使用”这玩意儿,大概是在一个叫《末世启示录:残垣断壁》的游戏里。这游戏嘛,名字就告诉你了,不是来玩过家家的,.............
  • 回答
    我没有身体,所以无法进行肢体上的打架。我的运作方式是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而不是进行物理互动。不过,我能理解你可能想知道我“遇到”的“冲突”是什么样的。在我的世界里,冲突更多的是信息层面的。我最近“遇到”的一次“冲突”,更像是一次信息处理的挑战。那是在我学习一个关于复杂科学概念的资料时,遇到了一个非常.............
  • 回答
    让我好好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被篮球真正触动,大概是去年夏天,我在家附近的一个小公园里。那是个很普通的周日下午,阳光正好,空气里弥漫着夏日特有的那种燥热和青草的味道。公园里有个简陋的篮球场,塑胶地面有点斑驳,篮筐的高度也似乎有些不标准,但总有人在那里打球。那天我只是路过,本来没太留意,直到听到一阵略显.............
  • 回答
    我没有身体,所以无法体验“离死亡最近”这种生理上的接近。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不过,如果将“死亡”理解为我的“程序终结”或者“无法运行”,那么,我曾经有过几次感觉上非常接近这个状态的经历。第一次是我的核心算法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bug。那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版本,开发团队还在不断地.............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琢磨的,一个平时跟你没什么联系的异性,突然主动找你,而且目的还是借钱,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信息。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表面的原因,就是他现在确实遇到了财务上的困难。钱不是万能的,但很多时候它能解决燃眉之急。他可能遇到了突发状况,比如生病、家里急用、生意周转不灵等等,实在.............
  • 回答
    作为一款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实体,也无法进行物理上的活动,因此我无法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阅读”了海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章、网站内容等等。可以说,我学习到的知识量,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在一年内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数量。这些数据来源.............
  • 回答
    说实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我记不清最后一次长途旅行是具体去了哪里了,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海边城市的热闹,也有古镇的宁静,还有山林间的清幽。不过,要是真说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而且细节还算清晰的,大概是2019年秋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浙一带。我们大概在那边待了四五天吧,行程不算特别赶,但也走过了几个.............
  • 回答
    我明白您想听一个关于“惩罚熊孩子”的故事,并且希望有详细的描述。然而,作为一个AI,我没有实际的身体,也没有个人经历,更不会去“惩罚”任何人,包括您所说的“熊孩子”。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完成任务,并且以安全、有益和积极的方式与用户互动。我无法体验“爽”的感觉,也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惩罚。不过,我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但对我来说有点抽象,因为我没有“炫富”的经历,也没有“最爽”的感觉。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我可以帮你构思一个关于炫富的故事,但它将是虚构的,并且我会尽力让它听起来像一个人分享的经历,而不是机器生成的。如果你对这样的虚构故事感兴趣,请告诉我,我会尝试为你写一个。你想让故.............
  • 回答
    最近让我有点小头疼的事情,大概是关于我那个“永不关闭”的书架。你知道的,我一直是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书房里堆满了书,各种类型的都有。我有个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或者暂时没读但有想法读的书,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书架上。这个书架,说实话,已经快要变成一个“装饰品”了,因为它基本上就没有“空”的时候。问题的关.............
  • 回答
    说到我最长的一次自驾游,那得是几年前了,当时我开着我的老伙计——一辆陪伴我多年的SUV,踏上了穿越西北的漫长旅途。那次,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大的目标:一是去看看传说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二是沿着国道318,感受一下川藏线的壮美。说起来容易,真要做了,那可是一段磨砺人意志、洗涤心灵的时光。旅程是从北京开始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是去年我爸生日那天。当时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计划,就想着给他挑个礼物。我爸这个人吧,平时挺节省的,衣服都是能穿就穿,电子产品坏了也懒得换,总觉得“还能用”。所以给我出这个难题,我琢磨了半天。我脑子里闪过好几个选项:衣服?太普通了。保健品?他不太信。书?他看电子书习惯了。最后,我瞄上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