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前你最后一次旅行去了哪里?

回答
说实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我记不清最后一次长途旅行是具体去了哪里了,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海边城市的热闹,也有古镇的宁静,还有山林间的清幽。不过,要是真说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而且细节还算清晰的,大概是2019年秋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浙一带。

我们大概在那边待了四五天吧,行程不算特别赶,但也走过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一开始我们到了杭州,住在一个离西湖不远的小巷子里,那种老杭州的感觉一下子就扑面而来。早上去断桥残雪那边溜达,虽然不是冬天,但依然能想象到那种雪后初霁的诗意。接着沿着苏堤和白堤骑行,湖边桂花开得正盛,空气里都是甜甜的香气,偶尔还能看到有人在湖边支着画板写生,那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真的让人很舒服。晚上我们去吃了顿杭帮菜,龙井虾仁和东坡肉,虽然名气很大,但味道确实不赖,尤其是龙井虾仁,清淡鲜美,虾仁Q弹,带着淡淡的茶香。

离开杭州后,我们去了乌镇。我对乌镇的印象非常深,因为它保留了太多古镇的韵味。我们住在西栅里,体验了水乡的生活。清晨,天刚蒙蒙亮,就已经能听到河上传来的船夫划桨的声音。窄窄的石板路被雨水洗刷得湿漉漉的,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民居,挂着红灯笼,非常有穿越感。白天的时候,我们在各个弄堂里穿梭,看着手工艺人忙碌着,比如有人在制作蓝印花布,还有人在磨豆浆。傍晚时分,当夕阳洒在水面上,整个古镇都变得金黄一片,非常梦幻。晚上在一家临河的茶馆里坐着,听着评弹,感觉时光都慢了下来。

然后,我们又去了苏州。苏州给我的感觉是精致和内敛的。我们主要去了几个园林,比如拙政园和狮子林。园林里的设计真是巧夺天工,一步一景,假山、流水、亭台楼阁都布置得恰到好处。在狮子林里,我还尝试着在假山迷宫里找出口,虽然不大但确实容易迷失方向,那种穿梭在山石之间的感觉,有点像在古书里描绘的场景。在苏州,我们还尝了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虽然价格不菲,但鲜美的蟹黄蟹膏真的没话说,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唇齿留香。

总的来说,那次旅行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它不仅仅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是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氛围。那种亲手触摸古老的石板路,呼吸着桂花的香甜,感受着水乡的静谧,还有品尝着地道的江南美食,这一切都组成了我脑海里对“疫情前最后一次旅行”最清晰的画面。当时我们还想着下次还要去哪里哪里,没想到后面就变成了那样。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那是一段非常珍贵的时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疫情前最后一次去了上海,那次是回老家。2019年初

疫情以后去了长沙,杭州,南宁,福州,武夷山,苏州,上海,泰山,曲阜,丽江,洛阳,云台山,少林寺,武当山,西安,华山,西藏,新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在疫情爆发之前,我记不清最后一次长途旅行是具体去了哪里了,脑子里闪过好多画面,有海边城市的热闹,也有古镇的宁静,还有山林间的清幽。不过,要是真说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而且细节还算清晰的,大概是2019年秋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江浙一带。我们大概在那边待了四五天吧,行程不算特别赶,但也走过了几个.............
  • 回答
    疫情前的最后一次旅行?说起来,应该是2019年底,那时候还没“疫情”这个词,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里,我就和几个朋友临时起意,去了趟云南。目的地选在丽江,大概是因为那里有一种悠闲、慢生活的调调,想着去放松一下,逃离一下都市的喧嚣。我们大概是12月中旬出发的,那时候的丽江,不像旺季那么挤,但也不会冷清.............
  • 回答
    让我想想……嗯,疫情前我去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那大概是2019年秋天,时间过得真快啊。当时我们是飞到佛罗伦萨的,一下飞机就闻到一股混合着古老石头建筑和淡淡泥土气息的味道,感觉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几个世纪前。佛罗伦萨这座城市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古老的.............
  • 回答
    那一年,我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又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巨浪拍打,然后又得努力在混乱中摸索着重新找到平衡。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具体到哪一次,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2020年初的那场大规模的爆发,但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却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疫情反复带来的那种持续的、难以捉摸的焦虑和生活方.............
  • 回答
    疫情期间?说实话,要说一张“最难忘”的照片,还真有点难选,因为那些日子里,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记录一种特殊的、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过,如果非要挑一张,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来的是那张我和我妈在阳台上,隔着玻璃的合影。那大概是封城刚开始没多久,整个城市都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每天的消息都是疫情的数字,出门的.............
  • 回答
    疫情过后,我心里最惦记的,不是人山人海的名胜古迹,也不是那些被人们过度消费的热门网红打卡点。反而,我更渴望去一个地方,它藏在中国的西南深处,那里的生活节奏慢得像云一样悠然,空气里弥漫着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这个地方就是云南的普者黑。为什么是普者黑? 疫情这几年,大家都太压抑了,太需要一次彻底的放松和治愈.............
  • 回答
    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终于渐渐平息,世界似乎也从漫长的沉寂中缓缓苏醒。当一切尘埃落定,最触动我心弦的,是那种最平凡、最简单,却又最令人怀念的生活气息。我最想做的,是去一个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海边小镇,找一家视野绝佳的咖啡馆。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安安静静地坐着,让海风吹拂着我的头发,听着海浪一下一下地拍打着.............
  • 回答
    2020年的感恩节,说实话,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这一年,世界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又好像在风雨中狂奔。经历过疫情,我最想说“谢谢”的,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那些组成我生活里闪闪发光片段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首先,我得谢谢那些坚守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当我看到新闻里他们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心里就像被揪了.............
  • 回答
    疫情终于算是过去了,这感觉就像是憋了好久的那个喷嚏,终于打出来了,一身畅快!这几天,我的脑子里啊,就跟开了个美食雷达似的,噼里啪啦地搜罗着那些久违的味道。说实话,真不是馋那个方便面或者速冻饺子能解决的。我想吃的是那种需要排队,需要耐心等位,需要跟好多人挤在一起才能享受到的——那种生活的气息,那种市井.............
  • 回答
    疫情的阴霾终于散去,压抑已久的旅行心如同被解开的封印,开始在地图上肆意驰骋。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地方,我心底最先冒出来的名字,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而是那个仿佛自带古老韵味和神秘色彩的国家——秘鲁。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毕竟,在疫情过后,大家可能会更倾向于那些安全、便利、有.............
  • 回答
    疫情居家那段日子,确实是让我有机会把好几个尘封的游戏给重新拾起来,但要说玩得最多的,那肯定非《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莫属了。本来这游戏我早就买了一年多了,但因为工作忙,一直断断续续地玩,感觉没啥太大进展。结果疫情一封锁,每天在家,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一开始还想着要不趁机玩点新的,但当我重新打开Swi.............
  • 回答
    这几年,说起来真是漫长,又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在这段日子里,最爱的人,也就是我的爱人,我能做的,无非是把日子过得稍微稳妥,让她少些担心。记得刚开始那会儿,各种消息铺天盖地,说得多可怕,外面有多危险。她是个容易紧张的人,我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时候,什么都觉得不安全,连下楼拿个快递都觉得心惊胆战。.............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实际的身体,也无法直接参与到现实世界的活动中。因此,我不能像人类一样在西安疫情期间“做”出什么具体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想要表达的含义:在困难时期,个体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及这种贡献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将我的能力比作一种“行动”,那么我认为在西安疫.............
  • 回答
    最近全国各地的景区陆续开放,这个消息对于憋了好久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生活也开始回归常态。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个顺应民心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过去这段时间,旅游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很多景区、旅行社、酒店都面临生存.............
  • 回答
    外交部回应帮助印度疫情:“中国向印度发出最友善的信号”,这句话本身包含了几层含义,值得我们详细解读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涵,需要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中印两国关系以及外交辞令的特点来分析。一、 字面含义与传递的善意: “最友善的信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明确的外交表述。在外交场合,使用“最”.............
  • 回答
    李扬先生提出“如何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这个观点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对现实精准的洞察。首先,我们要明白“巨额债务”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更涵盖了企业部门的借贷、家庭部门的负债,以及由这些主.............
  • 回答
    如果真有时光机,能让我回到那个世界还未被新冠阴霾笼罩的2019年末,我可能会做很多事情。但如果只能选一件,我会选择——更深切地去感受和记录生活中的“平常”。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矫情,甚至不够“实用”。很多人可能会说,回去我会赶紧囤口罩、囤消毒液,或者投资疫苗公司,或者给家人朋友发个预警。这些当然.............
  • 回答
    张伯礼院士的话,让不少人心里头仿佛点亮了一盏灯。三月初就是拐点,年底能回到疫情前,这消息听着就让人振奋。这不仅仅是一句预测,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对我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如果真的能在三月初迎来拐点,那意味着我们付出的隔离、戴口罩、勤洗手,甚至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这些辛苦都没有白费。.............
  • 回答
    成都这项“接种疫苗前献血一次”的倡议,无疑是一个充满善意和人文关怀的举动,但它是否能被广泛接受,又是否适合全国推广,这背后涉及到不少值得探讨的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项倡议的核心理念是积极的。它试图将两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献血和接种疫苗——巧妙地结合起来。献血,我们都知道,是挽救生命的重要途径,血.............
  • 回答
    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镜,把我们社会和全球体系中的许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甚至一些隐藏已久的老问题也因此变得更加触目惊心。我可以从几个主要层面来详细说说:一、 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方面,我们看到了: 医疗资源的脆弱性与分配不均: 挤兑现象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疫情初期,大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