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伯礼称三月初是国内疫情拐点,年底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状态,你有哪些期待?

回答
张伯礼院士的话,让不少人心里头仿佛点亮了一盏灯。三月初就是拐点,年底能回到疫情前,这消息听着就让人振奋。这不仅仅是一句预测,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对我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如果真的能在三月初迎来拐点,那意味着我们付出的隔离、戴口罩、勤洗手,甚至减少不必要的聚集,这些辛苦都没有白费。想想看,那些曾经空荡荡的街道,那些只能通过屏幕才能见到的亲人,那些因为疫情停摆的生意和生活,一切的停滞都将在拐点之后慢慢被打破。

我最期待的,当然是能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出行。我想去看看那些因为疫情而未能成行的风景,比如去江南的水乡,感受那份烟雨朦胧的美;或者去塞北的草原,体验一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再次拥抱我的家人和朋友,不是隔着屏幕,也不是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而是那种温暖的、真实的拥抱。想想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种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那种无忧无虑的欢笑,是多么令人向往。

在工作上,我也期待着回归正常的工作节奏。虽然远程办公也带来了一些便利,但面对面的交流、团队的协作,那种集体奋斗的氛围,是线上难以完全替代的。希望那些曾经因为疫情而受到影响的企业,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员工们也能重新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

同时,我也期待着经济的复苏。疫情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希望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能够看到消费市场的活力重新迸发,旅游业、餐饮业、文化娱乐等行业能够迅速恢复,让人们的生活再次充满选择和乐趣。我也期待着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有力度的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更深层次的,我希望这次疫情能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珍视当下。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聚的珍贵。我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关注那些在疫情中付出过努力的人们,比如医护人员,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当然,我也知道,即使拐点来了,年底能恢复到疫情前状态,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还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国家的防控措施。但这其中的希望,足以让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地去面对未来。

所以,当听到张伯礼院士的这句话时,我的内心是充满了期待的。期待着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中国,期待着我们每个人都能重拾正常的生活,并且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在的,我是比较悲观的。

三月份,春运也结束了,该开学的都开学了,而且随着天气转暖,又可以做到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因为春节前的疫情的的伤疤还在,还没忘了疼,所以确实3月会是一个比较安稳的月份。

不过要说全国拐点,2月份就已经是拐点了。春节后就能看到非常稳定的趋势。

我比较悲观的是今年年底前,是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的。

在全球大流行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我们国内也很难恢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会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接种疫苗的速度。

这一方面受制于产能,另一方面还有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太大,以色列和阿联酋轻轻松松就全民接种了,而我们全民接种疫苗的需求量是美国的几倍,这是需要一个长的生产周期和接种周期。

同时疫苗的抗体能否持续一年以上还有待观察,而且全球的病毒突变趋势是向着疫苗逃逸的大方向的,也许到不了年底全球的主要毒株都会带上类似E484K 的突变。也就是我们可能面临着接种完第一轮疫苗就要开始打第二轮的局面,甚至可能第一轮还没打完。

要想真的能恢复到2018年的状态,可能最少还需要2到3年的时间。这2,3年的时间内我们都会处在一个疫情常态化的防控措施中。

说实在的…现在我都不能确定我们是先形成群体免疫,还是新冠病毒先完成大逃杀变成全球固定的流行性传染病了。

所以我们不单单需要疫苗,还需要一种能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也许是化药,也可能是单抗,而不是抗炎症类药物的那种特效药。

user avatar

对外交流也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么?我疫情前计划去吴哥窟缅怀一个伟大国家的黄金时代,还想跟朋友去日本某美军基地周边的街道缅怀另一个伟大国家的黄金时代 。我朋友想把意大利和德国的几所世界一流工科院校的研究院引进到本地,只要本地愿意接洽,他立即安排学校领导层来华访问。算了,能让我正常的休年假,离开本市、本省不用报备,往返低风险地区回来上班不用凭核酸阴性结果就行。

user avatar

今年最多回到去年武汉解封后到北京新发地疫情之前的状态。

疫情发生(2019.12)之前那种国门打开的状况,明年三月能恢复就不错了。现在看来还不能确定疫苗真能完全赶上病毒的进化速度。

user avatar

短期消灭新冠不大可能,输入性疫情风险只能降低不能根除

从新冠抗体持续时间、国外人群感染水平、对疫苗态度、对无支付能力人群的检测和治疗现状、疫苗接种速度和接种规范度、病毒变异速度、非洲国家公共卫生现状等因素看,只有部分国家有能力实现清零,疫情大概率长期存在。

而国际人员往来、货物往来不可能完全切断,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必然长期存在。如果防控得当,可以做到输入性疫情的减少,本土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但零星的疫情无法避免。

具体看疫情输入的渠道:

一.由于潜伏期很长,存在多次检测阴性入境人员隔离后发病的可能性

1.济南2月的境外输入病例在完成隔离后发病

济南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4:男,44岁,山东济南人,货船船员,自江苏泰州入境并在当地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3次新冠病毒核酸、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月20日解除集中隔离;
2021年2月21日,患者乘坐G882次高铁(3车厢08C)返济,经专车点对点转运至济南市集中隔离服务点进行核酸、抗体检测,核酸、Ig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IgM阳性;
2月22日,经120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市传染病医院复查,鼻咽拭子、痰、大便标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月23日,复查核酸阳性,结合影像学检查,经专家组会诊,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1]

2.北京去年年底的两起疫情来自隔离期满的入境人员

顺义区局部聚集性疫情,北京市已初步锁定疫情源头,初步判断感染来源为12月28日报告新增的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
2020年12月14日,北京市报告1例隔离期满后核酸检测阳性的确诊病例,随后与其密切接触者中新增3例本地确诊病例。庞星火称,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分析判断,从中国香港抵京的病例1为此次疫情的传染源头。分析判断,本次疫情与北京市顺义区局部聚集性疫情非同一来源。[3]

二.冷链输入疫情

1.2020年12月大连疫情中的绝大多数感染者为大连港码头工人因为搬运俄罗斯籍货轮上新冠病毒阳性的散装货品导致感染,后来经码头工人的活动,在金座商厦内引发商户和顾客的感染,并经过感染商户和顾客引发后续传播。目前,83例感染者已全部明确感染来源。[4]

2.2020年6月,北京市针对商品及相关设施的抽检中,目前在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三、冬季普通货物表面可能带毒

1.,喀什疫情的源头是集装箱

2020年1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这次在新疆喀什的最重要任务就是疫情溯源,病毒不会突然从天而降,它一定是有来头、有源头的,最后查清楚了,和上海一样,是集装箱。”

喀什疫情发生后,国家疾控中心调集国内多家著名医院的一流专家,赶赴喀什支援新疆开展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吴尊友说,调查显示,第一例疑似病例发生后一查就是137例,专家判断零号病例应该不在已调查的病例当中。进一步溯源,最终发现零号病例是一位接触集装箱的装卸工。[5]

2.上海浦东机场疫情源头是常温航空集装器

2020年11月9日,上海确诊的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11月10日在安徽确诊的兰某,经调查,排除“人传人”导致感染可能性。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导致2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6]


四、隔离点管理问题

2020年12月31日,四川成都市卫健委公布成都郫都疫情溯源调查:源头是尼泊尔境外输入的新冠肺炎病例。首发病例可能因接触了隔离点的垃圾导致感染,再通过人际间直接接触引发后续传播。

据溯源调查,11月9日一批尼泊尔入境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进入郫都区太平村一隔离点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1月16日、11月28日,该批人员中先后筛查出5名核酸阳性病例。在此期间该隔离点有工作人员未按规范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存放点。同时,首发病例有捡拾垃圾的情况。[7]


五、医院的交叉感染

2020年10月16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此次青岛疫情的源头确定为大港两名感染者。医院聚集性疫情,系青岛港疫情感染者住院期间与普通病区患者共用CT室引发。[8]


六、尚不能明确来源的疫情

包括望奎疫情、石家庄疫情

随着天气转暖,我国疫情风险有下降趋势,但由于国外无法消灭疫情,“外防输入”将变成长期工作。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年底要加强防范。

参考

  1. ^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2_24_582173.shtml
  2.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2/30/c_1126928472.htm
  3. ^ http://www.chinanews.com/sh/2021/01-13/9386156.shtml
  4. ^ http://dl.sina.com.cn/news/m/2021-01-12/detail-iiznctkf1830654.shtml
  5. ^ http://china.cnr.cn/yaowen/20201127/t20201127_525344096.shtml
  6. ^ https://news.sina.com.cn/o/2020-11-23/doc-iiznctke2817266.shtml
  7. ^ https://www.sohu.com/a/441731204_120157
  8. ^ https://news.sina.com.cn/c/2020-10-16/doc-iiznctkc5906922.s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